圖書信息
作者:亞歷山大等 (作者), 李道增 (合著者), 高亦蘭 (合著者), 關肇鄴 (合著者), 等 (合著者), 周序鴻 (譯者), 王聽度 (譯者)出版社: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2月1日)
叢書名: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結構中心繫列叢書
精裝: 232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0116285
條形碼: 9787800116285
產品尺寸及重量: 21.2 x 16.6 x 10 cm ; 2.3 Kg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弗·亞歷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
1936年10月4日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
亞歷山大的父母均為考古學家,
1938年納粹占領奧地利時他們帶著幼小的亞歷山大遷居英格蘭。
中學時代的亞歷山大對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一次偶然的參觀現代建築展覽的機會使他立志成為一名建築師。
50年代初,亞歷山大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了建築學學士學位和數學碩士學位。
1959年開始在哈佛大學攻讀建築學博士學位。
1963年,亞歷山大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
利分校任教。
1967年創立環境結構中心並任其主任至今。
亞歷山大理論與實踐並重,是一位多產的建築理論家和開業建築師。迄今為止,亞歷山大的手稿以及出版的著作有20多部
建築模式語言簡介
《建築模式語言》是當代著名建築理論家亞歷山大及其合作者編寫的一套叢書中的一本,《建築的永恆之道》和《俄勒岡試驗》是叢書中另外兩本。這套叢書以一系列新的觀點分析了建築和城鎮建立了關於規劃和建築的模式語言理論體系,其中《建築模式語言》提供了253個描述城鎮、鄰里、住宅、花園、房間及西部構造的模式,是叢書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一本。所謂模式就是用語言來描述與活動一致的場所形態。實際上它們就是從大量的建築和規劃實踐中精心提煉出來的經驗。253個模式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種語言,掌握了它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寫文章”,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建築組合。
《建築模式語言(上下)》的生命力在於“以人為本”。它是《建築模式語言(上下)》的主題思想,像一條鮮艷的紅線貫穿始終。各模式的字裡行間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和對人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如保護生態環境,如何綠化美化城鎮和住宅,反對建築風格的千篇一律,鼓勵人際交往,強調人、社會和自然環境三者的和諧統一,等等。
《建築模式語言(上下)》旁徵博引,內容豐富充實,但並不龐雜拖沓。前後連貫,遙相呼應,條理清晰,圖文並茂。克里斯多福·亞力山大是美國傑出的建築理論家。由他領銜撰寫的《建築模式語言》一出版就受到建築界的廣泛重視和高度讚譽,並對建築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築模式語言》別出心裁且有根有據地描述了城鎮、鄰里、住宅、花園和房間等共253個模式,提供了一幅幅設計、規劃、施工等方面的嶄新藍圖,構思新奇,妙想迭出,不同流俗。
作者寫道:“我們深信無疑,本語言要比一本手冊、或一位教師、或另一種可能的模式語言略勝一籌。這裡的許多模式看來在今天和以後的500年間將成為人性的一部分,成為富有人情味的行動的一部分。”誠如美國《建築設計》一則評論所說:這也許是20世紀出版的關於建築設計的最重要的一《建築模式語言(上下)》了。
《建築模式語言》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它是建築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無比的魅力。
廣大讀者,從建築科學角度來看,可以把此書作為一種令人嚮往的城市建築和規劃的模式語言來閱讀;從建築藝術角度來看,也可以當成一部長篇敘事散文詩來欣賞:其中既有對建築的一般原理、人的行為心理的深入淺出的分析說明,又有對藍天碧水、綠樹鮮花、野草小蟲、飛鳥游魚以及瀰漫在曠野上的新鮮空氣、沁人肺腑的芳香的抒情描繪,還有對世界各地千姿百態的建築風貌、民間習俗和趣聞。
253個模式語言
1 獨立區域
2 城鎮分布
3 指狀城鄉交錯
4 農業谷地
5 鄉村沿街建築
6 鄉間小鎮
7 鄉村
8 亞文化的鑲嵌
9 分散的工作點
10 城市的魅力
11 地方交通區
12 7000人的社區
13 亞文化區邊界
14 易識別的鄰里
15 鄰裡邊界
16 公共運輸網
17 環路
18 學習網
19 商業網
20 小公共汽車
21 不高於四層樓
22 停車場不超過用地的9%
23 平行路
24 珍貴的地方
25 通往水域
26 生命的周期
27 男人和女人
28 偏心核
29 密度圈
30 活動中心
31 散步場所
32 商業街
33 夜生活
34 換乘站
35 戶型混合
36 公共性的程度
37 住宅組團
38 聯排式住宅
39 丘狀住宅
40. 老人天地
41 工作社區
42 工業帶
43 像市場一樣開放的大學
44 地方市政廳
45 項鍊狀的社區行業
46 綜合商場
47 保健中心
48 住宅與其他建築間雜
49 區內彎曲的道路
50 丁字形節點
51 綠蔭街道
52 小路網路和汽車
53 主門道
54 人行橫
55 高出路面的便道
56 腳踏車道和車架
57 市區內的兒童
58 狂歡節
59 僻靜區
60 近宅綠地
61 小廣場
62 高處遠眺
63 街頭舞會
64 水池和小溪
65 分娩環境
66 聖地
67 公共用地
68 相互溝通的遊戲場所
69 戶外亭榭
70 墓地
71 池塘
72 地方性運動場地
73 冒險性的遊戲場地
74 動物
75 家庭
76 小家庭住宅
77 夫妻住宅
78 單人住宅
79 自己的家
80 自治工間和辦公室
81 小服務行業
82 辦公室之間的聯繫
83 師徒情誼
84 青少年協會
85 店面國小
86 兒童之家
87 個體商店
88 臨街咖啡座
89 街角雜貨店
90 啤酒館
91 旅遊客棧
92 公共汽車站
93 飲食商亭
94 在公共場所打盹
95 建築群體
96 樓層數
97 有禁止的停車場
98 內部交通空間
99 主要的建築物
100 步行街
101 有頂街道
102 各種入口
103 小型停車場
104 基地修整
105 朝南的戶外空間
106 戶外正空間
107 有天然採光的翼樓
108 鱗次櫛比的建築物
109 狹長型住宅
110 主入口
111 半蔭蔽花園
112 入口的過渡空間
113 與車位的聯繫
114 外部空間的層次
115 有生氣的庭院
116 重疊交錯的屋頂
117 帶閣樓的坡屋頂
118 屋頂花園
119 拱廊
120.小路和標誌物
121 小路的形狀
122 建築物的正面
123 行人密度
124 袋形活動場地
125 能坐的台階
126 空間中心有景物
127 私密性的層次
128 室內陽光
129 中心公用區
130 入口空間
131 穿越空間(的流線)
132 短過道
133 有舞台感的樓梯
134 禪宗景觀
135 明暗交織
136 夫妻的領域
137 兒童的領域
138 朝東的臥室
139 農家廚房
140 私家的沿街露台
141 個人居室
142 起居空間的序列
143 多床龕臥室
144 浴室
145 大儲藏室
146 靈活的辦公空間
147 共同進餐
148 工作小組
149 賓至如歸
150 等候場所
151 小會議室
152 半私密辦公室
153 出租房間
154 青少年住所
155 老人住所
156 固定工作點
157 家庭工間
158 室外樓梯
159 兩面採光
160. 建築物的邊緣
161 有陽光的地方
162 背陰面
163 有圍合的戶外小空間
164 臨街窗戶
165 向街道的開敞
166 迴廊
167 一米八深的陽台
168 與大地緊密相連
169 梯形台地
170 果樹林
171 樹蔭空間
172 花園野趣
173 花園圍牆
174 棚下小徑
175 溫室
176 園中坐椅
177 菜園
178 堆肥
179 凹室
180 窗前空間
181 爐火熊熊
182 進餐氣氛
183 工作空間的圍隔
184 廚房布置
185 座位圈
186 共宿
187 夫妻用床
188 床龕
189 更衣室
190 天花高度變化
191 室內空間形狀
192 俯視外界生活之窗
193 半敞開牆
194 內窗
195 樓梯體量
196 牆角的房門
197 厚牆
198 居室間的壁櫥
199 有陽光的廚房工作檯
200. 敞開的擱架
201 半人高的擱架
202 嵌牆坐位
203 兒童貓耳洞
204 密室
205 結構服從社
206 有效結構
207 好材料
208 逐步加固
209 屋頂布置
210 樓面和天花布置
211 加厚外牆
212 角柱
213 柱的最後分布
214 柱礎
215 底層地面
216 箱型柱
217 圈樑
218 牆體
219 樓面天花拱結構
220 拱式屋頂
221 借景的門窗
222 矮窗台
223 深窗洞
224 低門道
225 門窗邊緣加厚
226 柱旁空間
227 柱的連線
228 樓梯拱
229 管道空間
230 輻射熱
231 老虎窗
232 屋頂頂尖
233 地面面層
234 魚鱗板牆
235 有柔和感的牆內表面
236 大敞口窗戶
237 鑲玻璃板門
238 過濾光線
239 小窗格
240 半英寸寬的壓縫條
241 戶外設座位置
242 大門外的條凳
243 可坐矮牆
244 帆布頂棚
245 高花台
246 攀援植物
247 留縫的石鋪地
248 軟質面磚和軟質磚
249 裝飾
250 暖色
251 各式座椅
252 透光區域
253 用生活中的紀念品作裝飾
圖書目錄
上冊本書使用說明
《建築模式語言》
《建築模式語言》概要
為你的設計選用模式語言
詩意盎然的模式語言
城鎮 使用語言
模式
建築 使用語言
模式
構造 使用語言
模式
城鎮 使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