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河

建德河

《諸子平議·老子》“建德若偷”:“建,當讀為健。 在這裡“碧水”是指建德河。 劈雲二山之水合流稱建德水,俗稱七里河,水經其下。

建德河,亦稱七里河、雲峽河,古名建德水,位於山東省青州市城南,為南陽河最大的支流,彌河的一條二級支流。她發源於青州城南磨臍山雲台峰北麓的山泉,即今青州市委黨校院內,自南向北流經雲門山東麓的
建德河的源頭磨臍山建德河的源頭磨臍山
大花林疃和小花林疃,自臥蟾山西北轉彎東去,流經臥蟾山和將軍山之間的峽谷,這段峽谷延伸很長,俗稱七里澗,經雲峽河、扈家廟、七里河、西牟、東牟、玉皇閣、新馮、西建德、中建德、東建德,此三村因河得名,在東建德村東北北轉南北流向。經尚家莊,在尚家莊東北攜手南陽河,一起注入彌河。
建德河自源頭始流經至雲峽河村止為上游,稱為“雲峽河”,雲峽河村因河得名;過七里澗至牟家莊為中游,稱“七里河”,七里河村亦因河得名;從牟家莊至入南陽河處為下游,稱“建德河”,東西中建德三村由此得名。建德河名稱來源

“建德”二字在現代漢語中有如下意思:
(1)謂建立德行或功業。《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論》:“當是時,翦為宿將, 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身。” 漢班固《兩都賦》序:“道有夷隆,學有麤密,因時而建德者,不以遠近易則。”
(2)指建立的功業。《史記·平準書》:“朕聞五帝之教不相復而治, 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唐朝楊炯《少室山少姨廟碑》:“天子建德,重規疊矩。”
(3)謂立有德者為諸侯。《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杜預註:“立有德以為諸侯。”
(4)剛健之德。建,通“ 健 ”。《老子》:“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清 俞樾 《諸子平議·老子》“建德若偷”:“建,當讀為健。《釋名·釋言語》曰:‘健,建也,能有所建為也。’是建、健音同而義亦得通。健德若偷,言剛健之德,反若偷惰也,正與上句‘廣德若不足’一律。”
建德河之名取“立有德者為諸侯”之意,傳說當年姜太公分封至齊,屬東夷之地。當地民風不化,彪悍野蠻。他站在南陽河邊發誓要把齊地治理好,於是他因俗而治又移風易俗,齊國三月大治。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德,便將這條南陽河的支流命名為“建德水”。

關於建德河的歷史記載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巨洋水又北會建德水,水西發逢山阜,而東流入巨洋水也。”
隨著河道的變遷,滄海桑田,青州境內的河流發生了變化,於是《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五·山東六·青州府》做了注釋“南陽水在城北。源出石膏山,東北流,經廣縣故城西。又東北有石井水注之,又北而東貫益都南北兩城間,東合建德水,入巨洋水。”……“七里河,在府南,源出劈山之陰。”在這裡,建德河與七里河仍然異名,但是指出了七里河的源頭是劈山,古代的劈山指劈頭山,因雲門山、劈山、磨臍山三山相連,統稱劈頭山。這她發源於磨臍山北麓是一致的。
《齊乘》中講到:“建德水出益都府南七里澗,俗名七里河,水東猶有建德村,下合南陽水入巨洋,與酈說亦異”。在這裡考證出了七里河與建德水實屬一河,但是她的源頭應該還可以上溯至劈頭山。

建德河風景

建德河的上游流經雲門山東麓的大花林疃和小花林疃,這裡是古代青州八景中的“花林野趣”,建德河的水給這裡增加了靈氣,為青州十景之絕,並有“麥舞青煙輕欲去,花飛紅雨滯忘歸”及“秋容誰謂淡,滿地足珊瑚”的古詩絕句。

建德河上游建德河上游
滿山遍野的杏花使這裡稱為了踏春之首選。劉淵甫的《花林野趣》寫道:
碧水青山何處村,百花千樹半柴門。山藏柳市無車馬,水隔桃源有子孫。
問舍地偏為得計,尋幽心遠遂忘言。悠然迥出塵囂外,垂老猶矜興味存。
在這裡“碧水”是指建德河。
建德河衝出七里澗,進入青州東部的平原,河道豁然變寬,水流清澈而平緩,兩岸森林茂盛,蘆葦挺拔,村莊炊煙裊裊升起,一派田園美景。建德河與楊姑橋

楊姑橋,青州著名古橋,據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楊姑橋在府城東十八里,元至正二年(1342)年修建。嘉靖二十六年(1547)重修。劈雲二山之水合流稱建德水,俗稱七里河,水經其下。相傳元代有一楊姓尼姑化緣積資所修建,故名楊姑橋。

建德河現狀

隨著青州市城市規劃的發展,新南環路、雲門山路、海岱路、益王府路、昭德路的修建,截斷了河流,形成了幾個較大的水庫。水庫水量充足,風景依然。
琴泉,位於雲台峰北麓山腳下,一片杏花掩映的山谷中,是建德河源頭,到達那裡的路線曲徑通幽,泉中常年有水,現在用青石堆砌成了井台,並加以修繕,成了一個值得觀看的景點。
龍池鳳沼,位於青州市委黨校的大門入口處,截斷建德河河道形成的人工湖,用天然青石堆底,青石砌沿,東西長几十米,南北窄只有幾米,並且東邊端寬而深,成弧形,西邊窄而淺,呈方形。從高處的山上看去像是擺在琴台上的一把古琴,古琴的各部分首、頸、肩、腰、腹、尾都比較相像,中間一座橋把“古琴”隔開,兩邊的水池像是古琴的兩個出音孔,古琴低兩孔,上孔曰“龍池”,下孔曰“鳳沼”,因此湖的東面稱作龍池,西面叫做鳳沼,正好琴泉之水注入其中,一韻貫之。
壽湖, 周圍是美麗的蘇州園林;並建壽湖大酒店,酒店的對面,是一片美麗的湖水;這裡原來是一建德河河道,截斷河道後蓄水,形成一個美麗的湖泊。湖水深約三、四米,湖裡養了許多觀賞魚。
最後,我們希望青州市的相關部門,治理一下建德河流域,疏通其河道,重現其美麗面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