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順河

內江順河

內江市(又名甜城)位於天府之國的東南部,坐落在美麗富饒的沱江之濱。是川東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匯點,有“川中樞紐”、“川南咽喉”之稱。是川東重鎮、四川省規劃建設的8個大城市之一。地理位置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區號0832,郵政編碼641000,車牌編號:川K。全市幅員面積5386平方公里,耕地18.56萬公頃。全市幅員面積5386平方公里,耕地18.56萬公頃。現轄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隆昌縣、威遠縣,共3縣2區、87個鎮、24個鄉,2001年末總人口420.06萬人,其中城鎮聚居人口73.49萬人。

基本信息

內江概況

內江市

內江市(又名甜城)位於天府之國的東南部,坐落在美麗富饒的沱江之濱。內江市位於四川東大門,東連重慶,西接成都、資陽,南扼自貢、宜賓、瀘州,北通遂寧、南充,成渝鐵路、內昆鐵路在這裡接軌,成渝高速公路、內宜高速公路在這裡匯合,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通車裡程達3149公里,是川東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匯點,有“川中樞紐”、“川南咽喉”之稱。是川東重鎮、四川省規劃建設的8個大城市之一。地理位置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區號0832,郵政編碼641000,車牌編號:川K。全市幅員面積5386平方公里,耕地18.56萬公頃。現轄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隆昌縣、威遠縣,共3縣2區、87個鎮、24個鄉,2001年末總人口420.06萬人,其中城鎮聚居人口73.49萬人。

內江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內江市(含1998年2月新置的資陽地區)是一個開發早,歷史悠久之地。歷史可追溯至遠古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就其歷史演變進程到民國止,大體可分為以下7個時期:

遠古

遠古時期內江市地處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區的沱江中游,土地豐腴,經濟開發較早。據1951年出土的“資陽人”頭骨化石和其他一些石器,陶片及植物標本等文物證實,約在距今3.5萬年至4萬年前,今內江市所在沱江流域即有古人類生息繁衍,並逐步形成了原始部落群體。故有今資陽、資中地區為堯時資國封地之說華夏歷史進入到周王朝,今內江市已分屬於古蜀,巴兩國,由於蜀國與周王室臣屬關係的確立,也推動了蜀中今沱江流域地區人民同周王朝的聯繫。春秋時期出生於今沱江之濱王二溪的孔子師、周大夫萇弘便是明證。簡陽市1975年─1982年間數次出土的周代銅壘、戈、矛、劍等器具和銅錢,表明了該地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是古蜀國的軍事重鎮了。

公元前301年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平蜀侯叛亂,同時派張儀東滅巴國,分別改置蜀郡、巴郡。今內江市隨之納入秦國版圖,並成為巴、蜀兩郡往來聯繫的通道。

公元前221年

秦漢三國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封建專制王朝,今內江市也作為秦帝國在巴蜀地區一部分得到相應的開發。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巴蜀平定,全國復歸統一。後經文、景之治,漢武帝繼位,開疆拓土,加大了西南邊境開發的力度。從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到東漢順帝永建年間(公元126─131年)在今沱江中段先後建置了以今資陽市雁江鎮為中心的資中縣,以今內江市市中區西化龍山麓為中心的漢安縣,今內江市出現了歷史上經濟第一個發展時期

內江市內江市
。據《化陽國志》等文獻記載和數以百計的漢墓發掘文物證實:今內江市的鐵山(威遠西北)之鐵、牛革卑之鹽,資水(即沱江)沿岸的桔柚,就成批通過資水運往成都;高祖十年(前197年)由蕭何監造的未央宮東閣磚也到資中(今資陽市)落戶。元康元年(前105年),特製的“資中城”銘文漢磚亦在資中問世。《華陽國志》還說:“漢安縣,郡東五百里,土地雖迫,山水特美好,宜蠶桑,有鹽井魚池以百數,家家有焉,一郡豐沃。”順帝永建五年(公元130年)修築漢安棧道,進一步溝通了漢安同益州成都的經濟聯繫。史料表明:兩漢時今內江市的農牧漁蠶業和冶煉、制陶、井鹽、建材、建築等手工業都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沱江流域的沃土孕育了沱江人,辭賦家王褒、名臣董鈞、治黃水利專家王延世就是當時從這裡成長起來的。這種相對安定的局面,一直保持到蜀漢景輝五年(263年)司馬昭派兵滅蜀時為止。元年266年

兩晉南北朝時期 兩晉秦始元年(266年),司馬炎稱帝,內江市盡入西晉版圖。自惠帝永平元年(191年)起,北方“八方之亂”和關西人起兵么晉,迫使大批關中士人、關西流民入蜀謀生求食,從而引發了牛革卑、資中、漢安本土居民的向外大遷徙。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巴人李特據蜀建號,次年(304年)其子李成稱帝,國號大成,南方僚族人乘機北侵,漢安縣全境為“夷僚”所據,縣人離家隨縣衙僑居異地;同時縣政荒蕪的資中縣,亦因戰亂頻繁,名存實廢;極度動盪的牛革卑縣,改隸蜀郡,今內江市陷入長達200年的災禍之中。

平蜀553年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平蜀,中央政權控制力量逐步南進,一面復建地方政權,一面對僚人招撫。當年的牛革卑縣(兩年後更名陽安縣)境西南隅新置資州,負責南進安撫工作。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今安岳、樂至縣增新置普州和安岳、永康、多業諸縣。明帝武成二年(560年),資州南遷至漢資中縣故地新置的資陽縣城;武帝保定年間(561─565年)又在今資中縣重龍鎮置盤石縣;天和二年(567)再在漢安故址置中江縣(隋開皇元年[581年]更名內江縣)。荒廢已久的沱江中游地區,終於又得恢復重建。
隋唐五代兩宋時期:581年隋文帝取代北周稱帝,不久滅陳,實現了全國的統一,奠定了蜀地經濟恢復的基礎。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637年,唐太宗即位,實現了貞觀之治。飽經戰亂之苦的沱江流域中部地區,終於形成了資州(隋文帝開皇七年[587]治遷盤石縣)、簡州(隋初新置,治陽安縣)普州三州共同治理的穩定發展局面,並步入了歷史上第二個經濟特久繁榮時期。從廣泛分布於今內江市各區、市、縣盛唐、中唐期間開鑿的數以百計的摩崖石刻造像題記和寺廟碑記證明,沱江流域中部地區當時的經濟、文化都已達到新的水平。

五代前後

五代前後蜀時期,中原朝代變動頻繁,但蜀境還是相對安定的。965年,宋太祖定蜀後,今內江市的經濟狀況較唐五代時期繼續發展提高,今資中、資陽、安岳等縣、市多處出土的宋代文物證實,兩宋時期,這裡製作的陶瓷、建材製品,無論是品種工藝,都具很高水平。一些成片的聚落民居,建築考究,布局有序,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是不錯的。安定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一批濟世的人才,狀元許將、許奕、趙逵,丞相趙雄,理學家陳摶、數學家秦九韶,就是其中佼佼者,享有“西眉(山)、東普(州)”之譽的安岳縣,在宋代就出現進士262名。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軍分路進攻四川,普州兵亂;淳祜三年(1243年),蒙古軍從南部入川,資州及轄縣荒廢;普州軍民築鐵峰城,據險置治,固守至寶祜六年(1258年),城破州廢。自此,今內江市出現了歷史上第二次大荒亂。

元明清時期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統一中國,建立了廣袤的元帝國。經過宋末元初30多年的戰爭,今內江市除簡州建制保留外,因地廣人稀,資州、普州建制始終未得恢復。順帝至正22年(1362年)。徐壽輝部將明玉珍入蜀,建大夏地方割據政權,大批湖廣居民隨其入川,資州(含內江縣)、安岳(含石羊縣)恢復州縣之治。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大將湯和、廖永忠等率師平夏,今內江市隨川入明版圖。明太祖、成祖採取多種有效措施,鼓勵外省籍居民入蜀墾殖經營。歷經洪武、永樂、洪熙、宣德等四朝近70年(1371─1435年)的開發,今內江市境的經濟得到全面的恢復和發展。到隆慶、萬曆年間(1567─1619年),內江、資縣(資州改置),資陽、簡州(曾一度改簡縣)、安岳、樂至、威遠、隆昌(隆慶元年[1567]新置)等8縣(州)的區劃匡架基本固定,以水稻、甘蔗、桑麻為主體的種植業和以冶煉、採掘、土陶、製鹽、製糖、紡織等為主體的手工業又發展到歷史第三個高峰期,有的已達歷史最好水平。文化教育事業也有許多新的成就,一個僅有3.4萬人(萬曆六年[1578]資料)的內江縣,在明代就考中進士119名,舉人312人,入仕任總督、巡撫以上高級職官者竟達25人,在四川州縣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明思宗崇禎十年(1637年),由於統治集團荒淫腐朽,引發的全國性農民起義波及四川。自此時起,明與義軍間,明與清之間,清與義軍間,清與吳三桂叛軍間的戰爭不斷,今內江市又陷入戰亂之苦,千里沃土,渺無人煙。

清順治十六年

(1659年)蜀地始定,康熙初年(1662年),今內江市各州縣的官吏才陸續到職。在康熙、雍正兩朝(1662─1735年)倡導移民和與民生息等一系列寬賦政策的感召下,湖廣、江西、福建、陝西等省大批居民來沱江流域墾殖落戶,經濟又開始復甦。雍正五年(1727年),隨著資州直隸州(改資縣置,轄資陽、內江、仁壽、井研4縣)的建立,再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1736─1850年)的發展,今內江市人口已超過明中葉全盛時期,農牧漁蠶業和製糖等手工業亦達新的水平。內江、資州的蔗糖生產已同福建、台灣並稱為全國三大糖業基地;內江蜜餞、隆昌夏布、樂至藕粉等土特產品享譽全國。沱江、球溪河、清流河航道千帆競發,上通成都,下達重慶、武漢;東大路(成渝南線)、小川東路(成渝北線)、資(州)榮(縣)等陸路幹道,車馬如流,一派繁忙,內江、資州、簡州、隆昌4地已成為川中南地區的主要物資集散地。
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列強迭次入侵中國,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交替上升,義和團、李藍義軍在今內江市境的革命活動,極大地激發了這一地區人民的愛國、革命熱情,1911年8月著名的保路同志會“羅泉會議”召開,引發了是年冬資州、威遠、內江3州縣的獨立。同盟會員喻培倫、楊禹昌和保路同志軍首領胡玉垓的壯烈犧牲,為內江人民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在內江市的統治,但不久北洋軍閥竊取了革命果實,今內江市很快又成了討袁的護國戰爭、反段的南北護法之戰和四川軍閥防區割據的爭奪中心,拉扶派款、戰禍連綿。僅內江縣因占領軍的不斷更替,在民國23年(1934)時,田賦徵收就預徵到1965年,人民不堪重負,社會極度動盪。有壓迫就有反抗。內江、安岳、隆昌、樂至、威遠等地進步青年和農民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領導下,積極投身革命鬥爭,湧現了陳毅、曹獲秋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董朗、彭明晶、廖恩波、羅世文等著名烈士。
民國24年(1935)川政統一,今內江市各區、市、縣分隸於第二(治資中,轄資中、內江、資陽、簡陽、威遠、榮縣、仁壽、井研8縣)、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區(安岳、樂至)。民國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今內江市人民竭盡全力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大力支援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內江、資中兩縣蔗區人民將蔗糖生產提高到歷史最高水平,確保了前方後方的糖料供應;同時新發展了燃料酒精製造業,僅1942──1944年3年時間,內江的四川和資中、簡陽等3家酒精

內江市內江市
廠即生產酒精4,025,818加侖,其中內江1縣提供給資源委員會用於抗戰的酒精即達該委總需量的13.8%。在馮玉祥將軍發動的抗日愛國捐獻運動中,內江、隆昌、威遠3縣獻金總量就達8,920萬元。在8年抗戰期間,8縣籍將士陣亡的達6261人,陸軍上將饒國華烈士即是當中的傑出代表。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全面內戰,窮兵黷武,倍加盤剝,今內江市經濟復又嚴重衰退,通貨膨脹,民不聊生,人民再度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多行不義必自斃。國民黨“戡亂建國”的倒行逆施,加速其失敗。1949年12月5日至15日,內江等8縣人民相繼宣告解放,迎來了歷史新紀元。

行政區劃

市中區:

內江市轄區,市府駐地,位於市南部,人口53.2萬,面積385.5平方公里,轄6街道8鎮3鄉,區府駐人民路。
工業的主導產業有紡織、機械、食品、製糖等。農業主產稻穀、小麥、甘蔗、蔬菜等。有56所大中等學校。
成渝鐵路、內宜鐵路、成渝公路、內遂公路、內峨公路過境。
東興區:
內江市轄區,位於市南部,人口81.8萬,面積1181.5平方公里,轄2街道12鎮15鄉,區府駐東興街道。
工業的主導產業有紡織、食品、建材、機械等。農業主產玉米、小麥、稻穀、油菜籽等。養殖業以生豬、家禽、淡水魚為多。有49所大中等學校。
隆昌縣:
隆昌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腹部,川渝兩省市交界處,古有“北接秦隴、南通滇海、西馳敘馬、東達荊襄,以彈丸而當六路之沖,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稱,是川、滇、黔、渝重要物資集散地。全縣總人口75.57萬人,幅員面積794.41平方公里,轄18鎮鄉,369個行政村,32個居委會。
資中縣:地理氣候:資中占地1734平方公里,轄33個鄉鎮,總人口131萬人,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春早夏長,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量1007.7毫米,境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全國商品糧、生豬、水果、特種水產基地。
交通:
資中位於成渝兩市之間,沱江中段,距成都140公里,離重慶190公里。成渝高速公路、321國道、成渝鐵路及沱江橫貫全境。
威遠縣:
威遠縣位於四川省中南部,隸屬內江市。全縣幅員面積1287平方公里,轄20個鎮、323個村,總人口74.8萬人。改革開放以來,縣域經濟得到了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38.28億元,一、二、三產業比為21:53:26;財政總收入3.16億元,工業增加值17.54億元,規模工業產值4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34元
自然地理
礦產資源:
全市礦產資源豐富。能源礦產主要有煤、天然氣、油頁岩;非金屬與建材礦產有石灰石、石砂岩、頁岩、耐火粘土、鋁土礦、大理石、河沙、礫石與陶瓷粘土等;金屬礦產與稀散元素有鐵、鉀、金等以及鹽礦、鉀礦和煤層中共生的鋁、鎵、銣及鋰等分散元素;化工礦產有鹽礦和含鉀水雲母粘土礦等。

內江市

內江市由於地處盆地腹心地帶,地質構造較簡單,地殼相對穩定,區內出露地層主要受“資威穹窿背斜”、聖燈穹窿背斜”和“螺觀山背斜”三大地質構造影響,全市礦產主要分布在這三大構造帶上的威遠、資中、隆昌三縣。天然氣主要產於“資威穹窿背斜”和“聖燈穹窿背斜”兩大構造帶上,已探明的儲量達600多億立方米。沙金則產於沱江河床沿線的資中、市中區和東興區。資源

目前,正在進行大量開發生產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和石灰石,進行小量生產的有囟鹽、含鉀粘土礦、耐火粘土礦、鉛土礦和沙金等。將來,礦產資源的開發還大有前景。
環境
植被、動物:內江市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林木生長。樹種資源有60多個科,110多個屬,190多個種。內江由於海拔高度懸殊不大,地形多為丘陵、低山,森林植被種類、群落組成以及群落動態特徵,隨土壤理化性質差異呈較明顯的地帶變化,並在相應範圍內,有相對的穩定性,其森林植被主要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木林等。從用途上看,內江森林植被以用材林為主,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威遠縣,最小的是市中區;經濟林樹種豐富,主要有油桐林、油茶林、柑橘林,其他還有落葉果林,如梨、苹、桃、李、杏、櫻桃、葡萄以及桑林、茶林、油橄欖、棕櫚、核桃、白蠟等經濟林木;薪炭林是內江市農村重要的生活資料,分布廣,產量高,多數可再生更新,主要樹種有榿木、紫槐、馬桑、黃荊等;其他還有特種用途的環境保護林、實驗林、母樹林、風景林、名勝古蹟和革命聖地林、自然保護區林等,其優勢樹種有馬尾松、香樟、楠木、黃連木、柏木等,主要分布在市中區、資中等地名勝古蹟風景區。
氣候水文:內江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氣候溫和、降雨量豐富、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冬暖夏熱,雨量適中。平均年溫15℃~28℃,一月均溫6℃~8℃,七月均溫26℃~28℃,最高氣溫可達41℃,最低氣溫-5.4℃,活動積溫5598℃左右。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常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總日照時數1100~1300小時,無霜期達330天。全年有霜日數一般為4~8天左右。災害性天氣以旱為主,旱澇交錯出現;春夏秋冬,低溫、風、暴雨時有發生,綿雨顯著。全年氣溫有明顯的冬乾春旱現象,同時,夏旱伏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歷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中旱,三年兩頭旱,插花乾旱年年現”之說。年相對溫度在80%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布在夏季,約占全年雨量的60%,高溫期與多雨季節基本一致,春季約占17%,冬季僅占4%。
沱江是市區內的主要河流,流經資中、東興區及市中區,是市內水路運輸要道,自古有“萬斛之舟行若風”的繁忙景象描寫。沱江水流緩急交替,灘沱相間,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4.5‰,水能蘊藏量有14.5萬千瓦可供開發.較大支流有資中的球溪河、內江的大清流河等。這些河均有灌溉、航運和發電之利,水能蘊藏量約有3.5萬千瓦可供開發。加上沱江的水能資源,年發電量可達9.2億千瓦時,現已開發的水能資源僅占可開發量的21.7%。同時,由於沱江縱貫南北,流域較長,支流較多,積水面廣,雨季時容易造成洪水災害。
地形地貌:內江市地處四川省盆地中部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有低山環繞。海拔在350~450米間的丘陵約占90%。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沉降帶的一部分,褶斷規模小。地表由較平緩的紫色砂岩與泥岩組成,經長期流水侵蝕切割後,多呈渾圓狀和壟崗狀淺丘;丘間溝谷狹長平直,從丘頂到溝谷多為梯形緩坡,構成層層台階的糧田。泥質中以泥土、粗砂土和紅砂土、豆面泥土、黃泥砂土為主,這些土壤保水性能良好,抗旱力強,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土地利用歷史悠久,主要以耕地為主,其他用地為園林,林地,疏林草地,城鄉、居民用地,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特殊用地及部分難利用土地。
內江的明天
內江作為成都、重慶兩個特大城市輻射與帶動的重要對象,將逐步發展成為大城市和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時值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際,內江人民正同心同德,奮勇拼搏,咬定發展不

文化藝術
越溪牛燈舞
牛燈舞盛行於越溪。一人扮牧童,二人頂戴牛型道具扮牛。牧童在鑼鼓聲中先面向觀眾說順口溜,表示節日祝賀,然後牽牛出場舞蹈。主要是摹擬日常餵牛、用牛、與牛嬉戲等舞姿。最受歡迎的是,“牛”發“吼”

內江市內江市
,不聽使喚,狂奔亂跳,急得牧童抓腦搔腮、窘態萬狀。逗得觀眾大樂。由於牛可耕田、馱運,與民眾生產、生活關係密切,故此舞蹈使人感到親切可愛。
盤破門武術
峨眉盤破門源出羅泉,清朝乾隆年間,羅泉人劉贛,此人性情剛烈,幼年開始習武,痴迷武術,家中富有,年青時就常年在巴蜀大地遍訪名師,以武會友,學習眾家之長,天資聰慧加上刻苦操練,將本土武術和發源於峨眉山,流傳於巴蜀大地的峨眉派武術融會貫通,獨創“齊步雲腳高樁盤破”打法,成為峨眉盤破門的開山祖師爺。
八卦鴛鴦酒
八卦鴛鴦酒是道家養生文化的“活文物”,始於隋唐,興於宋,清乾隆後轉入民間,在威遠秘傳。其釀酒秘術由平真教掌門單傳,該酒釀製技藝主要包括:五行配方術(按照道家五行生剋關係,將十六味中藥配伍製成藥丸)、地元煉丹術(用道家地元煉丹術,在丹爐中將藥丸去除毒性,活化有效成分,煉製成“八卦陰陽丹”)、丹酒醇化術(將“八卦陰陽丹”置入優質基酒,恆溫浸泡醇化,製成八卦鴛鴦酒)。

旅遊景點

大千園
大千園俯沱江碧水,怡古西林寺,風景秀美,為紀念世界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而建。大千園占地面積20973㎡,建築面積1060㎡,立體建築有大風堂、畫苑,還有廊、亭、榭、水池、假山等附屬設施,採用三合院、四合院、幾重幾進院落式布局,獨具民族民居風格。中廳“大風堂”內塑有由香港運回、旅美收藏家捐贈的張大千銅像,左右兩側畫苑分別陳列張大千、張善子書畫等。
大千園
靜寧寺
靜寧寺為川南最大儒、釋、道寺廟,廟內建築物富於明、清風格,在建築結構上既保持了中國古廟宇的對稱性和古建築的風格,又體現了西方園林式建築特色。靜寧寺有儒、釋、道三大教派,在西南屬罕見。
據《開徵匯覽》記載:“靜寧寺原系古剎叢林、明未兵燹之餘,僅遺山頂破屋數楹,故名高廟子。後修成觀音殿,本‘定靜安慮’之義,以期世界康寧,乃更名靜寧寺。”靜寧寺依山而築,高低起伏,氣勢宏偉,占地達40000㎡,為全省規模最大儒、釋、道三教歸真寺廟,寺內樓台亭閣,畫棟雕梁;小庭大院,星羅棋布。寺分四殿二院:四殿即觀音殿、孔子殿、三聖殿、王母殿。二院一為考仙院,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古色古香;一為儒林院,紅磚二層樓房,融入了西方建築風格,堪稱為近代建築史上的中西合璧的一朵奇。
聖水寺
聖水寺有“川中第一禪林”之稱。該寺建於唐代鹹通年間(860年──873年),因寺後山有泉水流出而故名。其建築面積6000㎡,有圓覺樓、藏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等,文物眾多,以建築、雕刻、書法;詩文最有特點,有唐寺、宋院、明亭、清閣等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雕刻藝術精湛。
高峰寺
高峰寺始建於明代,明清之際燒毀。清代乾隆年間加以重建修復。歷來遊人讚賞,留有“古寺凌霄野蒙蒙,半山粟葉舞秋風”的詩句。石壁上有摩岩造像大小上百軀。山側有會真、丹華二洞。會真洞內刻唐十二進士石像。丹華洞內的祖師像,皆真人一般大小。衣紋線條流暢,風格迥異。洞內石床、丹灶,形跡猶存。原寺廟外還殘存土地廟二處,系明、清建造。頹垣斷壁中,尚有石碑兩座,一是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重修殿宇記;一是清代“乾隆四十九年”的“萬年琉璃碑”記。記載了重修殿宇及捐資事略。如今高寺山上最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是清嘉慶十二年建成的高寺塔。塔通高33.3m,共9層,塔身為八面體結構,採用堅硬細膩的白石砌成。
船石湖
船石湖群山環抱,奇山怪石點綴其間,令人浮想聯翩,孕育出許多神奇的傳說和動人的故事。船石湖有大小港岔203條,全島、半島100多個,湖長5km。船石湖山青水碧,是遊人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重龍山
重龍山有明代所建永慶寺等古殿宇,隋、唐刻摩崖造像達160龕、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還有許多自唐以來的名人題記、題詞。永慶寺現有藏品1700餘件,包括蘇東坡、黃庭堅等名人的書法碑及袁枚、曾國藩、張大千的書畫。以黃庭堅的《幽蘭賦》碑最為名貴,是稀世珍品。據《方輿勝覽》載:因其“山勢盤屈,隱若龍轉”而得名。山上名勝古蹟甚多,有永慶寺、來鶴亭等古建築,與北岩君子泉連在一起,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宇湖
古宇湖是隆昌著名的避暑勝地,冬季湖中生活著大量的越冬候鳥。它是以古宇廟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1k㎡。古宇湖水面5k㎡,環湖周長32km。湖面寬闊,水質清亮,湖中有大小島嶼6個。湖周山勢陡峭,怪石林立,山上綠樹成蔭,風景秀麗,金鵝江水東來,在回龍山前一分為二,依山環繞而過,從40m高懸岩絕壁上飛流直下,形成兩排寬大的瀑布。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829年。資中文廟坐北朝南,建築面積5000㎡,仿山東曲阜孔廟格局,有萬仞宮牆,內外月池,靈星門,大成門,鐘鼓樓,東西兩廂,大成殿,崇聖祠。琉璃蓋頂,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至今保存得相當完好,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照壁建於清同治年間,長19.5m,高6m,壁間的圖案為“雲海波濤”、“蟹蝦魚龍”、“水宮龍府”、“亭塔園林”、“鷹翔魚躍”、“龍鳳呈祥”、“魚躍龍門”等故事,寓意古代士子如江河中的魚,只有不斷努力進取,經尊孔尊儒的教化,最終方能跳過龍門。
資中武廟
資中武廟是古代供祀三國時關羽的廟宇,占地面積3731㎡,建築面積1608.8㎡,由外月池、照壁、七星門、朝貢殿、關聖殿、啟聖宮、三義祠和左右廂房、鐘鼓樓、廊道、院壩組成。正殿有忠義神武綏靖帝君、關壯繆侯、岳忠武王牌位,有關羽、關平、周倉像。啟聖宮有光昭王、裕昌王、成忠王牌位。三義祠有玉駕聖像神像。資中武廟建築工藝精美,氣勢恢宏,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教育事業

學前教育
為加快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步伐,促進內江學前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內江強力推進學前教育行動計畫,逐步解決幼兒“入園難”、“入好園難”的問題。

內江市內江市

為統籌推進內江學前教育的發展,內江市教育局成立了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和督查學前教育行動計畫實施,研究、指導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建立了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推進工作信息報送制度,並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
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核定公辦幼稚園教職工編制,逐步解決長期以來幼稚園無編、缺編的狀況。同時,加強教師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對幼兒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全員培訓,切實提高幼兒教師整體素質。
加強學前教育管理,開展專項工作檢查。開展了幼稚園規範管理工作的自查工作,進一步加強幼稚園的規範管理,提高幼稚園辦園水平,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
義務教育
內江積極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隊伍建設、質量提升和教育關愛四大工程,加快義務教育均衡步伐,確保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
推進幹部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加快促進師資配置均衡。著力構建“有出有進、按需補充、動態管理、合理流動、最佳化結構”的教師補充機制,均衡配置學校師資。完善領導幹部上掛下派制度,及時對辦學管理薄弱學校班子成員進行調整、交流、充實,完善偏遠農村教師服務期制度和城鄉教師定期交流制度,選派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快促進教育質量均衡。促進學校的特色化、個性化發展,實現“一校一亮點,一校一看點”。構建“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探索“能力為重,注重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學校間“資源共享,捆綁發展”模式,建立教育信息交流網路平台,實現學校教育資源的互聯共享。
推進義務教育關愛工程,加快促進就學權益均衡。完善義務教育招生制度,保障特殊群體義務教育學生入學,不斷完善義務教育學生資助體系。按照“一視同仁、就近入學”的原則,確保農民工、外來務工人員、經商人員等隨遷子女入學。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和特殊學校建設。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逐步提高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擴大資助範圍,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助學,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普高教育
內江市直屬:內江一中(四川省示範高中)、內江二中(四川省示範高中)、內江六中(國家級示範高中)、內江七中、內江鐵路中學(內江市示範高中)
市中區:內江十一中、內江翔龍中學(內江市示範高中)
東興區:內江三中(內江市示範高中)、內江十中(內江市示範高中)、內江十二中、內江十三中(內江市示範高中)
資中縣:資中一中(內江市示範高中)、資中二中(四川省示範高中)、資中三中(內江市示範高中)、資中球溪中學(四川省示範高中)、資中龍結中學(內江市示範高中)
威遠縣:威遠中學(國家級示範高中)、威遠龍會中學(內江市示範高中)、威遠自強中學、威遠競力學校(內江市示範高中)
隆昌縣:隆昌一中(國家級示範高中)、隆昌二中(四川省示範高中)、隆昌七中(內江市示範高中)
高等教育
內江師範學院作為公辦本科高校,直屬四川省教育廳,2000年9月1日正式成立。內江師範學院辦學思路明晰,特色鮮明;學科建設突出特色,科類齊全;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科學研究加大投入,成效顯著;教學設施不斷改善,條件良好;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碩果纍纍;生活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內江師範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求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內江師範學院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公辦高等職業學校,直屬內江市教育局,2003年4月25日正式成立。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秉承“厚德、博學、求實、創新”校訓,發揚“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精神,艱苦奮鬥、團結協作、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敬業奉獻,營造積極向上、和諧健康育人氛圍,積極服務內江經濟發展。
內江廣播電視大學設有資中分校、威遠分校、隆昌分校,直屬內江市教育局,教學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質量優良。內江廣播電視大學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級負責辦學體制,共享教育資源,開放辦學,努力培養合格人才,積極服務內江經濟發展。

古今名人

喻丹

喻丹,女,內江人,中國女子射擊隊運動員。2004年開始練習射擊,2006年考入西華師範大學運動訓練專業。先後獲得全運會亞軍、亞錦賽冠軍。2012年3月,在中國射擊隊奧運會資格選拔賽中,奪得奧運入場券,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喻丹以501.5環獲得銅牌。
張潮
張潮,字惟信,號玉溪,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進士,入翰林院,侍經筵,修《武宗實錄》、撰誥勅錄國史;辛卯年(1531)掌翰林院事;後升禮部尚書掌詹事府教庶吉士。在職期間,張潮曾主持過一次鄉試和兩次會試:即癸未年(1523)秋天的南京應天貢院鄉試、己丑年(1529)和甲辰年(1544)春天在京城貢院舉行的會試。張潮精詩文、善楷棣,著有《玉溪稿》傳世,有《奉和盧師邵“聖水靈湫”》和“紫氣千重交護擁;清流一派遠朝宗”朝聖禮讚內江聖水寺的詩和對聯。對聯刻於內江聖水寺,數百年後毀損。[2]
何馬
何馬,男,內江人,著名探險家、作家。何馬涉獵極為廣泛,尤其對軍事、汽車、槍械、天文、地理、歷史等有著長期關注和深入研究,曾一人獨自穿越可可西里腹地和西雙版納原始森林。著有《藏地密碼》、《大漠圖騰》、《心理謎團》等。
邱波
邱波,男,內江人,中國跳水隊運動員。2006年達到國家級健將標準。2012年第18屆國際泳聯跳水世界盃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單人10米跳台,邱波奪得銀牌。
顧汝修
顧汝修,男,資中人,乾隆進士、翰林編修。顧汝修曾奉皇帝之命出使越南,冊封安南王維荁,因圓滿完成任務,深蒙朝廷嘉許,御賜其黃緞華蓋一具。顧汝修在歷史上不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家、外交家,正直清廉的朝廷高官,還是一位在藝術領域擁有至高聲譽的文化名人。顧汝修還是一位品行可嘉,文章學術均有極高造詣的學者,著有《經史編》、《均引編》、《蘊真集》、《談助編》、《知困草》、《朗山吟》、《遲雲樓尺牘》、《四勿箴》、《味竹軒詩文集》、《載英集》等。
駱成驤
駱成驤(1865──1926),資中人,清末狀元、著名的“五老七賢”之一。1895年經殿試為清代四川惟一的狀元,1906年赴日本考察憲政,1912年任四川高等學校(四川大學前身)校長,1922年任四川大學籌備處處長。一生不求高

內江市內江市
官厚祿,清廉自守,有“窮狀元”之稱。有詩文集《清漪樓遺稿》行世。
余燮陽
余燮陽(1887──1943),男,著名書法家。民國時期與公孫長子、陳鳴鸞、梅鶴年為世人稱為內江四大書家。其子余農治得其真傳,亦成為內江當代書法名家。
趙貞吉
趙貞吉(1507──1576),男,內江人,明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與楊升閹、任少海、熊南沙並稱“蜀中四大家”,著有《趙文肅公詩文集》。
張大千
張大千(1899──1983),男,內江人,是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也是一位深受愛戴的偉大藝術家,特別在藝術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張大千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張善子
張善子,畫虎大師。1905年入同盟會,1907年任四川省咨議局議員,曾任四川陸軍少將旅長、總統府咨議、商都縣長等職。1940年獲美國紐約福亨大學榮譽法學博士、紐約美術專門學校榮譽教授。作品《飛虎圖》由美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晏濟元
晏濟元(1901──2011),男,著名國畫家。晏濟元精通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畫風飄逸灑脫、高古雋秀,在國內、國際都頗有影響。
喻培倫
喻培倫(1886──1911),男,內江人,同盟會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喻培倫曾受同盟會委託負責製造炸彈。
范長江
范長江(1909──1970),男,內江人,我國傑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社會活動家。范長江寫過大量出色的新聞報導,擔任過新聞機構的領導工作,為全國的新聞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鄧家佳鄧家佳
鄧家佳,女,內江人,內江六中高中畢業,中國傳媒大學表演系本科畢業。因《十全九美》飾南宮燕深入人心一舉成名,被娛樂界評論人稱為“小周迅”、“新生代喜劇小天后”,曾榮獲中國綠色寶貝最具青春活力獎,出演電視劇《愛情公寓2》的唐悠悠人氣飆升,成為新一界的時尚新寵。
楊崇俊
楊崇俊,男,資中人。中科院遙感套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2年1月四川大學物理系光學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1月公費(四年)到法國留學,並分別於1986年和1990年在法國獲計算機圖像處理碩士、遙感博士學位。1990年獲UREF國際組織優秀博士後獎金。1997年2月因入選1996年度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回國工作。
劉亞明
劉亞明,男,內江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系畢業,著名畫家。2009年7月,劉亞
內江市內江市

劉曉梅
劉曉梅,女,內江人。在1993年第七屆全國運動會上,劉曉梅一舉打破了台灣運動員紀政保持23年之久的亞洲女子100m短跑紀錄。1994年,在第12屆廣島亞運會上,劉曉梅勇奪女子100m賽冠軍,榮獲“亞洲女飛人”稱號。在第27屆奧運會上,劉曉梅同她的師妹李雪梅、曾秀君等一道頑強拼搏,獲得了女子田徑4×100m接力這一項目在奧運會上的歷史性突破。在2001年九運會上,劉曉梅與隊友奮力拚搏,一舉奪得女子4×100m金牌,並包攬2枚女子短跑銀牌。
邱虹雲
邱虹雲,男,威遠人,1996年聯考威遠縣理科狀元,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1999年獲團中央等頒發的“中國大中學生展望新世紀主題設計競賽”大獎、中國大學生“建昊獎學金”,並被《中國青年報》評為“十大新聞人物”。2000年發明的“實時視頻色彩特技處理系統”獲第十八屆“挑戰杯”一等獎,並獲“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金獎。2002年當選北京市團代表並出席北京市團代會。邱虹雲酷愛科學和發明,掌握了多學科的科技理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被譽為“清華大學的愛迪生”。
羅斌
羅斌,男,威遠人。青年作曲家、資深填詞人、策劃人;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四川省通俗音樂協會理事;四川省文學藝術研究會研究員。
羅斌自幼喜愛音樂,中學時代開始自學詞曲創作。至今創作歌曲上千首,其作品頗具港颱風格,現已被國內眾多知名歌手精彩演繹,其作品歌詞感人,鏇律上口,好評如潮。其作品同時得到眾多歌迷的喜愛。
2010年,創作了歌曲《錯錯錯一錯再錯》,一傳到網上,短短2個月便風扉整個網路。繼《錯錯錯一錯再錯》後,羅斌又為網路著名歌手樊少華量身定做《都是寂寞犯的錯》同樣受到歌迷的熱情追捧。2011年,受成都愛琴海唱片公司總經理桑蘭拉姆之邀,為麾下公司歌手汪泓宇量身訂作首支單曲《傷心到底》,《傷心到底》於2011年11月6日在網際網路全面上線。2011年底,再次受到成都愛琴海唱片公司之邀,為著名藏族歌手瓊雪卓瑪量身定作第一首流行單曲《你一定很恨我》,《你一定很恨我》作為第一主打歌曲收錄在愛琴海唱片12月20日發行的音樂合輯《緣定的愛人》。2013年5月1日,羅斌為著名藏族歌手成林江措創作的《姑娘你要嫁給誰》全國發行。
陳樹
陳樹,隆昌人,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形象歌曲網暨風雅頌(北京)音樂工作室總監,中國企業歌曲、旅遊歌曲、城市歌曲、廣告歌曲等形象歌曲領域實力派創作專家。
陳樹14歲開始發表詩歌、散文、隨筆等文學作品。1993年踏入原創音樂領域,處女作品《九月九的酒》紅遍全球華人地區,相繼推出《老鄉》、《夢北京》、《女人味》、《步步高》、《等你說愛我》等一系列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經典好歌。曾先後為陳少華、金學峰、任雪晴、王子鳴、王佩、王蘊、景崗山、林依輪、高林生、孫悅、周亮、李紹繼、耿寧、常安、芊芊、火風、於文華等國內當紅歌星創作專輯主打歌及單曲。
刀郎刀郎
刀郎原名羅林,中國流行樂壇傳奇男歌手、音樂人,內地第三位在香港紅館開唱的歌手,是唯一一個3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歌手(代表新疆)。四川資中羅泉人。2004年憑藉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為世人所熟知。
華梅
李華梅,第一個登上南極大陸的女科學家,十個‘第一’廣東傑出女性人物。1956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勘探系。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現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古地磁實驗室負責人。
趙逵
[約公元一一一六年至一一六二年間在世]字莊叔,其先秦人,後徙蜀之資州。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徽宗政和六年,至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間在世,年四十一歲。讀書數行俱下,尤好聚古書。紹興二十年,(公元一一五o年)對策擢第一。秦檜不悅,即罷知舉。王嚴授逵左承事郎,簽書劍南、東川。帝再問秦檜:“趙逵安在?”乃除秘書郎。既就職,未嘗私謁檜。檜欲以賄致,又不答,幾及禍,會檜死得免。累遷至中書舍人。薦達士類,為時名臣。帝嘗謂逵文頗似蘇軾,稱為“小東坡”。未及用,卒於官。逵著有棲雲集三十卷,《宋史本傳》傳於世。
黃代培
黃代培,男。1942年3月出生,四川省資中縣人。海軍少將(正軍職)。兩次榮立三等功,參加過1979年2月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為中共海軍黨委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黨委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