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館之川軍抗戰

建川博物館之川軍抗戰

《書上博物館系列叢書:建川博物館之川軍抗戰》內容簡介:建川博物館,全稱建川博物館聚落,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聚落內將建設抗戰、民俗、紅色年代藝術品三大系列20餘個分館。是目前國內民間資金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的民間博物館。樊建川抗戰文物收藏以無可辯駁的史實和鐵的證據,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華罪行和偽滿政府、汪偽政權的奴顏卑骨;更以飽滿的愛國熱情謳歌了中華兒女抗擊侵略者的偉大壯舉,它再一次證明,中國人民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書上博物館系列叢書:建川博物館之川軍抗戰》突出表現300萬川軍出川抗戰、300萬壯丁奔赴前線的歷史史實。《書上博物館系列叢書:建川博物館之川軍抗戰》由樊建川主編。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建川博物館川軍抗戰館,是為在抗戰中作出巨大貢獻的四川軍民而建。該館由國家級建築設計大師徐尚志、徐行川擔綱設計。該館突出表現了30萬川軍出川抗戰、300萬壯丁奔赴前線的歷史。在抗戰中,廣大川軍官兵浴血奮戰,為保衛祖國,立下了豐功偉績。
《建川博物館之川軍抗戰》突出表現300萬川軍出川抗戰、300萬壯丁奔赴前線的歷史史實。本書由樊建川主編。

作者簡介

樊建川,1957年生於四川省宜賓市。下過鄉,當過兵,任過教,做過官。自幼迷戀收藏。1993年辭官經商。從事收藏近30年,其藏品種類繁多,有57件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為全國個人收藏之最。重點是抗戰文物和“文革”文物的收藏,此兩項在國內位居前列。2005年,他在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創建大型私人博物館——“建川博物館聚落”,震驚海內外,尤以8個抗戰博物館引人關注。
現為四川省政協常委、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建川實業集團董事長、“建川博物館聚落”館長。
出版有《一個人的抗戰》、《“文革”瓷器圖鑑》、《荻島靜夫日記》和《抗俘》等。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樊建川抗戰文物收藏以無可辯駁的史實和鐵的證據,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華罪行和偽滿政府、汪偽政權的奴顏卑骨;更以飽滿的愛國熱情謳歌了中華兒女抗擊侵略者的偉大壯舉,它再一次證明,中國人民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呂正操
一個賊,你問他承認不承認罪行,他至死都不會承認,因為他是賊。賊不承認,我們不要老管他,老跟他說也沒用,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強大。
——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啟功
有些人你不服不行,哪怕嘴上不服,心裡得服,比如當代川人樊建川。這是一個執著堅韌從不言敗的人,一個熱情洋溢可持續亢奮的人,一個有著夢想又在追逐夢想的人,一個能創造奇蹟的人。因為有了這個人,四川安仁鎮誕生了這么一片蔚為壯觀的博物館群落,我們以及我們後人幸運地擁有了一個古老而苦難民族的浩蕩民間記憶。
——著名作家 周梅森
在我們的同胞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的目光是那么深邃,他們的胸懷是那么博大,他們的責任感是那么強烈,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民族的富強,為了人類的和平,他們甘願付出自己的一切。一個不斷孕育優秀兒女的偉大民族,有理由擁有自己光明的未來。
——人民日報記者 林治波

名人推薦

樊建川抗戰文物收藏以無可辯駁的史實和鐵的證據,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華罪行和偽滿政府、汪偽政權的奴顏卑骨;更以飽滿的愛國熱情謳歌了中華兒女抗擊侵略者的偉大壯舉,它再一次證明,中國人民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
一個賊,你問他承認不承認罪行,他至死都不會承認,因為他是賊。賊不承認,我們不要老管他,老跟他說也沒用,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強大。
——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
有些人你不服不行,哪怕嘴上不服,心裡得服,比如當代川人樊建川。這是一個執著堅韌從不言敗的人,一個熱情洋溢可持續亢奮的人,一個有著夢想又在追逐夢想的人,一個能創造奇蹟的人。因為有了這個人,四川安仁鎮誕生了這么一片蔚為壯觀的博物館群落,我們以及我們後人幸運地擁有了一個古老而苦難民族的浩蕩民間記憶。
——著名作家周梅森
在我們的同胞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的目光是那么深邃,他們的胸懷是那么博大,他們的責任感是那么強烈,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民族的富強,為了人類的和平,他們甘願付出自己的一切。一個不斷孕育優秀兒女的偉大民族,有理由擁有自己光明的未來。
——人民日報記者林治波

圖書目錄

不可忘卻的歷史記憶
一、30萬川軍出川抗戰
(一)從內戰到“打國仗”
(二)四川人民的抗日呼聲
(三)劉湘與共產黨的交情
(四)四川的抗日救亡運動
(五)“失地不復,誓不回川!”
(六)“淞滬會戰”中的川軍
(七)川軍血戰太原
(八)川軍廣德、泗安阻擊戰
(九)川軍死守滕縣
(十)川軍保衛皖南
(十一)川軍收復馬當
(十二)“雙槍兵”
(十三)雕像模特兒張朗軒
二、300萬壯丁奔赴前線
(一)“鋤頭給我,你拿槍去”——一組表現四川人民志願抗敵的漫畫
(二)新婚夫婦抗戰失散,60年後再婚巧遇原配
(三)留有三個彈痕的梳妝檯
(四)源源不斷地向前線輸送“壯丁”
三、青年從軍運動
(一)四川熱血青年請纓殺敵
(二)女青年、童子軍,熱血救國
(三)“獻金運動”催人淚下
(四)青年勇於從軍,抗屬一樣光榮
(五)炸不斷的運輸線
(六)四川人民的奉獻
(七)一篇“感謝四川人民”的社論
(八)一面“死”字旗
四、將士風範
(一)劉湘
(二)鄧錫侯
(三)李家鈺
(四)王銘章
(五)饒國華
(六)楊森
(七)劉文輝
(八)王纘緒
(九)唐式遵
(十)郭勛祺
(十一)劉景軾

序言

和平與戰爭一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永恆的主題,戰爭時期的人民期望和平,和平時期的人們同樣不能忘記戰爭。中國人眼裡的戰爭就是日本侵華戰爭,因為它離我們最近,因為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的苦難最深,因為它至今還在不斷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因為他們對戰犯的頂禮膜拜。中國人民不能忘記,“抗日”這個詞在中國已經不是簡單地對那段屈辱歷史的紀念,不是簡單地抵制日貨,它已經是一種精神,一種激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每年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來祈禱和平,詛咒戰爭,我一直都在做。我,一個普通商人,為了和平,收藏戰爭。
文物見證一個時代,文物記憶一段歷史。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
我真正走近抗戰文物是因為一部電影——《血戰台兒莊》。電影裡川軍師長王銘章將軍的慷慨就義,驚天地泣鬼神。繼而,一串數字讓我震驚了:30餘萬川軍以低劣的武器裝備配以高昂的士氣出川御日,加上歷年徵集的壯丁,共有300萬川人赴戰。內心的震撼促使我必須做些什麼!為此我開始收集、考證抗戰文物,閱讀大量有關資料和書籍。
我做文物收藏是從1980年開始的。之前在農村插隊乾體力活,殺豬、種菜、挑擔,自己縫被子。那時我是個非常好的體力勞動者,能挑100多公斤。19歲參了軍,“文革”最厲害的那幾年,我在內蒙古一個窮僻的地方當兵,打山洞,掄大錘。整整四年不讀書,和電燈、自來水等為代表物的城市生活絕緣。1980年的《解放軍報》上還可以看到我“打二錘”比賽得獎的訊息。雖然部隊駐地在荒原,但當上軍人的榮耀感足以彌補物質匱乏的生活缺憾。我1979年開始收藏“文革”藝術品。1979年我考上了西安政治學院,算是進了城,並且有了工資,不過只有幾塊錢。變成了上衣有四個口袋的“知識分子”,就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趣味的人;加上回歸車水馬龍的城市,見到古玩市場,便開始收集文物。後來去重慶教書,工資高了,就到廢品收購站去買,利用各種關係和渠道去收;20世紀90年代成都古玩市場的興起是我收藏突飛猛進的開始。到我離開學院的時候,收藏的文物有幾大紙箱子,算是我的“財產”吧!真正開始有規模地收藏,是我下海經商後。直到現在,建川博物館聚落建成開放,我還是不斷地在收集,由愛好變成了責任。自1980年至今,我做文物收藏已有30多年了。我常常想:一個國家的光榮,可以讓13億人中的每一個人去分享;而國恥,同樣也需要每個人都承擔。作為我來講,經商有了一定資產,就想做一點事,我這樣做對自己是一種滿足,很希望自己的理想、願望,對社會、大家也會帶來一些幫助、好處,起碼有所啟發。
這些年來,在繁忙的商務之餘,我奔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文物市場,大街小巷,數十年的所得,終成大觀。我幾乎是傾盡所有,收集了1000餘萬件藏品。
70多年前的抗日戰爭早巳硝煙散盡,當年的戰場已變為桑田。戰爭親歷者年屆高齡,余者廖廖。這段戰爭史正在遠離我們的視線。
我之所以把抗戰文物作為收藏對象,緣於我的軍人情結。我的父親和岳父都是抗日戰士,我自己也曾有11年的兵齡,這種背景使我對戰爭有一種天生的關注欲望。
父輩是在面對面拼殺中認識“皇軍”的,我們這代人是在《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等文藝作品中認識“鬼子”的;而我們的下一輩正享受著日本先進的科技產品帶給他們的舒適,至於“日本鬼子”,仿佛只是遙遠的傳說。
日本侵華戰爭早已蓋棺定論,但日本總有那么一部分人,不承認侵華歷史,甚至篡改歷史,為戰爭罪人鳴冤招魂;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對此,我們既要理直氣壯地駁斥否認侵華罪行的言論,更應該把事實擺出來,事實勝於一切,這裡的文物勝於~切。
侵華日軍荻島靜夫在當年日記里輕描淡寫地說:今天我的將軍給我發了一把刀,我想嘗試一下它有多快,我把幾個中國人的人頭給砍下來了。——這種歷史能忘記嗎?很難忘記。像這樣的事情看了很多,所以我的血氣很翻騰,實際上我特別贊同我們對歷史應該記憶,但是我們的目的應該是面對和平。所以,我收藏的宗旨是為了和平,收藏戰爭。
戰後,我們沒有及時徹底地清算日本的戰爭罪行,漫畫式、妖魔化的宣傳很難得到日本人民的理解。我們要讓日本人認罪或者是認錯,我們自己應該對我們自己有很深的自我檢討的能力,我想這是很多人的觀點。
侵略就是一種最大的暴行,還有一個我特別擔心的一件事就是現在中日兩國民間情緒的惡化,日本人反感中國人,中國人反感日本人,這種情緒在不斷地變化和上升,這個問題令我非常擔憂。為什麼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可以交流,而恰恰中日兩個曾發生過戰爭的亞洲國家不能很好地交流。比如說我看過靖國神社,中國人實在看不下去,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看不下去。我們自己建的抗戰博物館,日本人來看的也不多,我覺得沒有形成量。所以我建侵華日軍博物館的時候,一定全部收集日本的文物,全部是你的東西,你殺人放火的兇器。
我希望日本人能夠來看,日本人能夠心平氣和地來看,然後促進我們之間的交流,民意會影響政治家的情緒和決策。如果要和平的話一定要正視這段歷史,日本人要正視,我們中國人也要正視,然後面對未來。
一個人有自己的記憶才能不斷地成長,小時候媽媽告訴我說,鐵燒紅了別摸它,很燙,但我就不相信,就非要摸,被燙得不得了,那以後我就再也不摸了。它就是一種記憶了。有記憶了你就會總結教訓了,你就不會挨打了,一個民族的記憶和一個人的記憶是一樣的,不過就是13億入的共同記憶。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們容易健忘,比較及時行樂……這實在是我們不太好的地方。
抗戰那段歷史,在中國,有人很關注,有人偶爾關注,有人不太關注,我也覺得很正常,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幸福地生活,我們也很忙,我們要買房、買車,我們要買衣服,吃飯謀生,不管怎么樣,我們中華民族過去一直是動盪不安的,解放以後也有很多很多的風波,真正安定就是改革開放這30多年,就是1976年把“四人幫”抓起來以後。有人認為,歷史應該慢慢地被遺忘,這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希望抗戰的歷史能夠讓中國人多去了解一點。我們抗戰的勝利實在是太偉大了。
抗戰其實也是一塊“鐵”,它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為什麼日本打我們。因為當時我們分裂,國家窮,沒有國力,沒有強大的國防軍,我們的民眾特別是整個國家知識分子階層,對歷史的回望,對歷史的關注不夠。我可能是頭一個建這種系列博物館的人,但抗日戰爭本身就是一場全民族抗戰。
在收藏抗戰文物的過程中,我十分關注個人的命運,我喜歡那些有煙火氣的東西。每當我置身於這些歷史的物件中,無論是與日寇拚死的壯丁,還是殘害自己同胞的漢奸,抑或是逆來順受的民眾,拋灑熱血的百姓……都引起我深切地關注。比如那幾十張良民證照片上麻木的眼神,比如戰地救護培訓證上戴船形帽的女戰士張書芬……
經商之餘四處奔波收藏藏品,下班之後查資料作考證熬夜寫作,這中間有勞累辛苦,有力不從心,還有別人的不解。我的朋友說“你真是樊傻兒,收藏這些東西幹啥?這是該政府幹的活兒”,連我也常問自己,是不是大腦出問題了?但冥冥之中有一種執著支撐著我無論如何也要將抗戰收藏進行到底——抗戰精神是屬於全民族的,而我們中華民族又應當是一個個秉持抗戰的精神的人組成的!
基於還歷史真相、對歷史負責的信念,我決心做好這件事。雖然歷盡艱辛,痴心不改,終於有所收穫。我收藏的大量抗日文物,按啟功先生的話講,是有力的“旁證”,甚至有的就是直接的證據,可以有力地回擊否認、篡改歷史的日本右翼勢力;也能讓孩子們知道當年的歷史真相。
在收藏這千萬件抗戰文物的過程中,我接觸到它們僵硬外殼下活躍的生命,聽到它們用不同方言講述的故事,我被它們牽引著在抗戰的風雲中飄蕩著,激動、悲憤、哀嘆的情緒時時纏繞著我,使我對這場戰爭有了親歷似的感覺,我希望通過藏品背後的故事,讓更多入吸取歷史的教訓。
收藏戰爭是整箇中華民族的大事,每個人都有義務來做這項工作,我也只是歷史碎片的一個收集者,而且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政府支持,需要大家支持。為了和平,我收藏戰爭,希望所有人都能為和平做一點什麼。
戰爭的痛苦記憶應該成為民族的思想資源。我們必須維護國家統一,統一才有力量。在民族危亡之際,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才有力量。這是3500萬生命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建這些館紀念萬千靈魂與雄壯中華心靈史之初衷。
2012年1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