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填平前的洋涇浜延安路,是延安東路、延安中路、延安西路的統稱。位於上海市區中部。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滬青平公路,跨黃浦、靜安、長寧4區,全長14220米。寬14~63米,是市區東西向主幹道之一。
沿革
延安東路在黃浦區南部。東起中山東一路與中山東二路銜接處,西至金陵西路,長2620米。東段原為黃浦江支流洋涇浜,系英法租界的界河。洋涇浜系黃浦江支流,蜿蜒曲折西入周涇,即今延安東路外灘至西藏中路段。英、法兩租界相繼開闢後以洋涇浜為界河,兩岸形成兩條道路,浜北沿河叫洋涇浜灘路,後改名松江路(英租界),浜南是法租界孔子路。為方便行人往來,浜上陸續架起9座橋,大都是木質小橋。自東向西有外洋涇橋(中山東路)、二洋涇橋(四川中路)、三洋涇橋(江西中路)、三茅閣橋(河南中路)、帶鉤橋(山東中路)、鄭家木橋(福建中路)、東新橋(浙江中路)、西新橋(廣西北路)和北八仙橋(雲南中路)等。東新橋、八仙橋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商業
因洋涇浜離上海縣城近,進出方便,郊區水路到城的客貨船隻不少在老北門外三洋涇橋附近停泊,北端有街道,設有茶館、木行等商肆。清鹹豐三年(1853年)後的小刀會起義以及太平軍和清軍的作戰使上海縣城和江、浙地區大批富商、顯貴和百姓為避兵禍湧入租界,租界內華人由500人劇增至2萬餘人,大都聚居在洋涇浜沿岸、廣東路、福州路一帶,洋涇浜兩岸商業興起。鄭家木橋至東新橋一帶商號林立,煙館、賭場、妓院集中,幫會流氓活動猖獗。浜北有英商的亞細亞火油公司、美商的泰晤士報等。浜南有法國匯理銀行、英商德豐駁運公司、法租界總巡捕房和中國最早的電政局等。三茅閣橋邊的三層樓的麗水台茶館規模僅次於南京路一洞天茶樓,日賣茶、酒500碗。洋涇浜兩側有專營外國貨的美商、輪船招商局、邵秋明字號洋雜貨、昌泰番菜館、益泰車行、同泰煤行、萬源茶鋪等數十家商號,光緒元年(1875年)松江路已有洋行5家、經紀人及委託代理人3家。商號逐漸向水陸交通繁忙的東新橋、八仙橋一帶發展,中外客商紛至,市面漸趨繁榮。
西段原為北長浜。1914年英法租界當局鑒於河道阻隔交通,浜水污濁有礙衛生,決定填浜築路,於1915年底完工,並以英王愛德華七世之名命名為愛多亞路。自填浜築路後兩側房屋先後翻建大世界遊樂場外景八里橋南堍正門成高樓大廈,一些大企業相繼開設進駐,如萬國儲蓄會、美商友邦銀行、中匯銀行、安樂宮飯店、大中飯店、南洋菸草公司發行所、華商證券物品交易所、中南飯店等。還吸引縣城內商戶向北轉移,中外客商紛至沓來,交通日益繁忙,從外灘到東新橋一帶成為熱鬧繁華之地。愛多亞路兩側洋行集中,1918年統計有股票商3戶;洋行20餘戶,經營進出口業務,著名的有殼件、美大、千代洋行等;銀行多家,如中法實業銀行、萬國儲蓄會等;華商行號63戶,其中山東幫批發18戶;其他行業,洋廣雜貨、木器、洋布、西服、煤號、車行、客棧、茶樓、中西菜館和洗染坊等。1917年大世界遊樂場建成後,愛多亞路、西藏路附近商業更趨繁榮。20世紀30年代全線有商號600多戶。河南中路以東洋行、銀行、保險、交易所集中;江西路山東路間是鋼精、搪瓷廠門市部集中地;河南中路到西藏中路間有菸草公司、五金行、大旅館、參號、西藥房、百貨、罐頭食品等商號;西藏中路以西以木行、汽車行、車行較為集中。
名稱
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攻入租界,愛多亞路更名為大上海路。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上海市政府將其更名為中正東路。1949年上海解放,1950年5月最終更名為延安東路至今。
金陵西路至華山路段為延安中路,長2300米。清宣統二年(1910年)始築,因路南長浜取名長浜路,為當時公共租界與法租界的界路。1920年以法國陸軍上將姓氏命名為福煦路。1943年改洛陽路,1945年改名中正中路,1950年改延安中路。
延安西路在長寧區境內東起鎮寧路,西迄虹橋國際機場入口處,全長10690米。
據《法華鄉志》記載,現延安西路華山路至武夷路一段,原為柴興浜。清宣統二年(1910年)英工部局填浜築長浜路。鎮寧路以西至滬杭鐵路,當時俗稱鴛鴦路面:北半邊(約片2/3)是煤屑便道,供車輛行駛;南半邊(約占1/3)是黃泥馬道,作遛馬之用。附近地區多馬房,每當晨昏遛馬者絡繹於途。今江蘇路東首有英國兵營,占地約百畝,有多家白俄人開設的酒吧。1930年左右修建瀝青路面,原有馬房遷到鐵路以西,沿路陸續蓋起平房,建設花園住宅,開設商店、工廠。滬杭鐵路以西段車輛稀少,農田村舍,一片鄉村風貌。1943年10月,以陝西省地名更名長安路,1945年國民黨當局為賀蔣介石六十壽辰易名中正西路。1950年改名延安西路,以革命聖地延安為名。
發展
該路自武夷路以東段1941年已築成高等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1950年首先在番禺路至天山路一段改建水泥混凝土機動車道。1964年,凱旋路至古北路段分別進行拓寬,鋪設瀝青路面。1978年,該路逐段進行拓寬,車行道寬度已達16~22米。1985年10日,為配合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和緩解虹橋路交通壓力,中山西路至古北路一段的路幅由26米拓寬到40米。
至1992年,延安東路商業街有31個行業、商店237戶。其中工廠和工業公司經營部63戶,占全路商號的26.6%。有汽車、食品、畜產品、鞋業、針織品、毛麻紡織品、皮革、電子器材等行業。延安東路成為改革開放後工廠和工業專業公司的視窗。此外還有文化用品、旅館、建材、中藥、服裝、果品和理髮等27個行業。還有餐飲業38戶、五金交電29戶、百貨17戶、食品12戶,百年老店2戶,童涵春國藥號和洪長興清真飯店等。
延安中路段有上海展覽中心、延安飯店、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中國福利會少年宮、上海文藝活動中心、華東醫院、圓明講堂等單位以及中共“二大”會址、八路軍駐滬辦事處。延安西路段有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東華大學、延安中學、達華賓館、虹橋賓館、上海國際貿易商城、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等單位和延安中路、新虹橋中心花園等大型綠地。
交通
1995年起,在延安東路、中路、西路上架設高架道路,是橫貫市區東西的快速幹道。分三段興建。西段自外環線以東700米處至內環線,1995年12月動工,1996年12月2日建成,長約6.2公里,寬25.5米,6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設匝道4對,虹橋機場處設有專用匝道。東段自石門一路向東至中山東一路,1996年8月開工,1997年11月28日建成,長3.06公里。自石門一路至福建路段寬25.5米,6車道;自福建路段至外灘段寬18米,4車道。設匝道13條,其中4條是與南北高架路相接的立交匝道。設計時速60公里(隧道口以西)和30公里(隧道口以東),匝道設計時速30公里。中段自石門一路向西至內環線,1998年5月動工,1999年建成,長5.56公里,6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設匝道5對。全線設定先進的防噪音屏。高架路地下陰影部分布置綠化,兩邊防沖牆外側懸掛花槽,形成一條多層次的綠帶。延安高架路於1999年9月15日全線建成通車。並與南北高架路、內環高架路連線,構成上海“申”字型高架立體交通網路,大大緩解了市區東西交通和市中心至虹橋機場的交通緊張狀況。
2017年,上海延安路開通BRT公交系統(71路),全線在延安路運行,從滬青平公路申昆路到延安東路外灘共17.5公里,站點及專用車道設在高架下,擁有專用路權和信號燈,使延安路上的公共運輸更為立體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