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貌

作品簡介

何海霞《延安新貌》 設色紙本 立軸
何海霞《延安新貌》 設色紙本 立軸

作品賞析

何海霞的山水畫不僅有著紮實的傳統根據,同時又具備深切的生活寫照。筆墨與章法上決不失傳統規範,同時又有現代性靈活運用。在視覺感受上絕不丟棄傳統三遠法,同時又有現代人觀物的角度和視域,順應傳統但不順從傳統,使自己的山水畫在傳統格局中升騰出嶄新的時代面貌。何海霞的山水藝術能高度嫻熟地融大青綠、小青綠、金碧、潑彩、潑墨與水墨淺絳於一爐,創造出對比強烈而和諧,骨體堅凝,意象雄奇獨具風貌的藝術特色。
海霞山水功力深厚,以至賈平凹稱其為“中國山水畫最後一位大家”。何海霞用傳統紮實的功力和新穎的生活感受相結合,畫出陝北黃土高原新的表現手法,這在中國歷代山水畫的表現史上還沒有人表現陝北高原的畫法,何海霞先生創造出了新陝北高原的表現技法。這無疑證明傳統也是變化前進的,傳統不是一成不變的理論事實。

畫家簡介

何海霞先生(1908—1998),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8歲加入北平中國畫學研究會
1935年為張大千入室弟子,從習14年,頗得囂重;1936年曾與齊白石、張大千合開畫展,嶄露頭角;山水入古而化,融合水墨丹青,頗得大千秘奧;構圖能迭出新意;和趙望雲、石魯合譽為“陝西三傑”,共同創立“長安畫派”;主要作品有《春到田間》、《馴服黃河》、《愛我河山》、《禹門三疊浪》、《看山還看祖國山》等;曾任陝西國畫院副院長及名譽院長、中國國畫研究院研究員等職務。
20世紀90年代,何海霞作品進入其個人繪畫生涯的高度成熟時期,尤其是金碧青綠山水畫達到了當時無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無來者可追,可謂“‘金碧’輝煌”。尤其是革命聖地延安這類紅色題材的作品在拍場上表現更為搶眼,此幅作品筆墨精到,氣勢磅礴,題款講究,相信定會引起藏家的關注!

創作背景

此幅《延安新貌》描繪了作者三十年代年深入陝北聖地體驗生活時所得景色,三秦大地之壯美、富有風土人情之窯洞以及冒著煙的大廠房,橫亘在河流上的大橋氣勢磅礴,車來車往,好不熱鬧,畫面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而畫面上部畫家則以寥寥數筆勾畫出黃土地上縱橫之溝壑,中景之延安寶塔則聳立於山峰之上,排排窯洞嵌在山間,配以山下以墨綠相間寫出的楊樹稻田,富有時代感之另番景象豁然展現在觀眾面前。此種將傳統畫法與時代之景有機融合併另造新景的畫法,完美體現出何海霞注重寫生與創新的藝術觀念。作品中的山巒氣象萬千,巍然屹立,雄姿英發,凸顯出革命聖地延安的新氣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