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詞語注釋
1. 廣:推廣。
2. 悌:敬愛兄長。
3. 移風易俗:改善社會風氣與習俗。
4. 安上:使在上位的人安於其位。
5. 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敬愛一人而千萬人喜悅。一人,指父兄君王。千萬人,指子弟臣民。
作品譯文
孔子說:“教導人民相親相愛,沒有比孝道更好的了;教導人民知禮順情,沒有比敬愛兄長的道理更好的了;欲轉移民風,變異民俗,沒有比音樂更好的了;使在上的人能安於其位,治理人民,沒有比禮節更好的了。禮節的意義只是敬愛而已。所以上自敬其父,而天下之為子者皆悅以事父;上自敬其兄,而天下之為弟者皆悅以事兄;上自敬其君,而天下之為臣者皆悅以事君。是敬止一人而悅乃千萬人,敬者至少而悅者至眾。這就是所謂‘要道’的意義呀!”
作品讀解
這一章書,是孔子就首章所講的要道二字,加以具體說明。使天下後世的為首長者,確知要道的法則可貴,實行以後,有多大的效果。列為十二章。
孔子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應以救化為先。教民相親相愛,莫有比孝道再好的了。教民恭敬和順,莫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想轉移社會風氣,改變民聞習俗,莫有比音樂更好的了。要想安定長官的身心,治理一國的人民,莫有比禮法再好的了。”
以上所講的孝、悌、樂、禮、四項,都是教化民眾的最好方法。但孝是根本,禮是外表,禮的本質,卻是一個敬字,因此,如果一個元首,能恭敬他人的父親,那他的兒女,一定是很喜悅的。敬他人的兄長,那他的弟弟一定很喜悅的,敬他人的長官,那他的部下和老百姓。也是很喜悅的。這一個敬字,只是敬一個人,而喜悅的人,何止千萬人呢?所敬者,只是父、兄、長官,而喜悅的,就是、子弟、部屬、大多數的人。所守者約,而影響甚廣,豈不是要道嗎?
出處簡介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