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紫薯1號

廣紫薯1號

為培育超親的高澱粉或高花青素含量的甘薯新品種,甘薯品種廣紫薯1號5個不同世代組培材料,於2006年9月9~24日搭載中國實踐八號航天育種衛星,進行空間誘變處理。2008年田間種植試驗結果表明,經空間誘變處理,大中薯率顯著提高,薯塊有顯著的增產趨勢,特別是航1與航4兩個株系比對照增產極顯著或顯著,而其它主要經濟性狀變化不顯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品種名稱:廣紫薯1號

品種類別:甘薯

審定編號:閩審薯2010001

廣紫薯1號

品種來源: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種子總站,廣薯95-1與廣薯88-70雜交後代選育而成

品種簡介

廣紫薯1號屬優質特用型甘薯品種。鮮薯產量較低;曬乾率、出粉率較高,薯肉紫花色,食用品質較優;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適宜福建省種植,栽培上應注意排水防漬,防止莖葉徒長。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特徵特性

廣紫薯1號株型中蔓半直立,單株分枝數7~15條,成葉淺復缺刻形,成葉、葉柄均為綠色,頂葉淡紫色,葉脈紫色,莖綠帶紫色,蔓粗中等;單株結薯2~4個,薯塊紡綞形,薯皮紫紅色,薯肉紫花色。省區試兩年平均:曬乾率29.18%,比對照高2.64個百分點,出粉率19.03%,比對照高2.30個百分點,食味評分83.2分,比對照高3.2分。省區試抗病性鑑定綜合評價為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貯藏性較好。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省甘薯區試,平均鮮薯畝產2037.37公斤,比對照品種金山57減產15.04%,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乾畝產585.59公斤,比對照減產5.14%,達顯著水平。2008年續試,平均鮮薯畝產2333.74公斤,比對照減產15.82%,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乾畝產697.33公斤,比對照減產7.65%,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薯畝產2185.56公斤,比對照減產15.46%;薯乾畝產641.46公斤,比對照減產6.52%。2009年全省生產試驗平均鮮薯畝產2307.2公斤,比對照金山57減產6.48%。

栽培要點

選用薯塊光滑、無病蟲害的中等薯塊作種薯進行薯塊育苗。早薯在6月上旬前栽插,晚薯8月上旬前栽插。畝插3500~4000株,薯苗入土以2~3節為宜。畝施純N11公斤,NPK比例1:0.5:1.8,基肥、點穴肥、夾邊肥比例4:2:4。注意防治食葉害蟲及地下害蟲,做好排水防漬,防止莖葉徒長。植後130~150天,商品薯率達到70%左右,及時收穫。

選育機構

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為省屬公益型科研機構,圍繞廣東及華南地區農業和生產中的關鍵技術,重點開展作物新品種選育、配套栽培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及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本所現有職工166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27人,博士16人。設有花生、玉米、薯類、能源作物、菸草、南藥等專業研究室及良種苗木中心、花生綜合實驗廠等產業化機構。建有“國家農業部華南農作物種質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農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國家種質甘薯資源圃”、“廣東旱地作物種質資源圃”、“國家花生原原種擴繁基地”、“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等。

本所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提高廣東及華南地區農業生產為己任。經過近五十年來、幾代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育出一批優質、高產、抗病、專用型作物新品種;研究出一批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新技術,鍛鍊和造就了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專業人才。

建所以來獲獎成果100多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25項;育成並通過審定作物品種70多個;授權專利5項;“八五”以來發表研究論文500餘篇。本所研究開發的作物新品種和農業新技術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套用,累計達1.6億畝,取得過105億元的社會經濟效益,為廣東及華南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本所在“十五”全國農業科研機構評估中被評為“百強所”,名列第十八位。

廣紫薯1號廣紫薯1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