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植物]

土瓜[植物]
土瓜[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土瓜,多年生纏繞草本。 生於山坡灌木叢中。分布雲南、貴州等地。 塊根球形或卵圓形,表皮黃白色,口感清脆甘甜,有乳狀粘液。莖細長,無毛。葉互生;柄長0.9~2.1厘米;葉寬卵圓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3~5厘米,寬1.4~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鈍,全緣或具淺波狀皺摺,兩面光滑無毛,或靠基部邊緣有柔毛。花單生葉腋或哎聚傘花序;花梗長為葉柄的3倍,近頂端有小苞片2;萼片5,卵圓形;花冠黃色,漏斗狀,徑3~4.5厘米,長約4厘米;雄蕊5,花葯白色,橢圓形;雌蕊1,子房上位,基部附著黃色蜜腺,花柱長於花絲。蒴果扁球形,內具種子多粒。花期夏、秋。

基本信息

種植

深耕

土瓜藥書 片 土瓜藥書 片

土壤板結會造成甘薯生長緩慢,就算多施肥料也難增產。深耕能加深活土層,疏鬆熟化土壤,增強土壤養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氣性,有利於莖葉生長和根系向深層發展,從而提高甘薯產量。

土瓜 圖2 土瓜 圖2

對土壤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或表土黏 厚的應深翻,但一般不要超過40厘米,過度深翻反而容易招致減產。一般深耕30厘米比淺耕15厘米增產20%左右。宜在晴天深耕,切忌在土壤粘濕時耕作,以免造成泥土緊實。深翻要結合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

起壟

清洗中的土瓜 清洗中的土瓜

甘薯主要是起壟種植,壟作優點是,比平作栽培增加地表面積,增大受光面積,增加土體與大氣的交界面,晝夜溫差大,且有利於田間降濕排水。在起壟時要儘量保持壟距一致,如寬窄不勻會造成鄰近的植株間獲得的營養不同,造成優勢植株過分營養生長,而弱勢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陽光及養分,生長不勻影響產量。

土瓜 土瓜
土瓜 土瓜

甘薯的起壟方式差異很大,各有優缺點,其中一種起壟方式是,起壟時,壟頂整平,有的在種植薯苗後,略在壟兩邊勾土墊高,中間做成 溝形,這有利苗期淋水抗旱,也方便兩邊施肥,保水保肥好,在生長中後期方便逐漸多次蓋土,防治象鼻蟲。但要注意用此法種植甘薯時,一是容易插植薯苗過深,有深達10厘米的,二是後期蓋土時,容易造成薯塊覆土過深,當塊根生長於壟心深層,處於板結貧瘠且水熱和通風透氣不良條件下,不利結薯和薯塊膨大,造成低產。另外,就是多數壟距過寬,有些達1.5米,未能充分利用土地,因甘薯苗期長勢慢,封行遲,也不利抗旱,且封行慢導致的除草工也多,另外,壟距過寬則每畝苗數少,不利獲得高產。

育苗選苗

品種要純

種植地 土瓜 種植地 土瓜

甘薯生產應儘量採用同一品種和種苗質量一致,當不同品種或優劣種苗混栽時,極易導致減產,這是目前南方甘薯低產劣質的主因之一。由於甘薯不同品種間和優劣種苗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前期生長旺盛,有的前期生長遲緩,有的品種耐肥,有的品種耐瘠,還有的品種蔓較長,有的品種蔓較短,那么,混栽後的部分植株獲得優勢,營養生長過盛,從而影響了另一部分弱勢植株的生長,另外,有些優勢植株的莖葉旺長,反而會導致薯塊產量低於正常水平。一般情況下,就算兩個高產品種混栽也會降低產量。

壯苗

土瓜苗 土瓜苗

要用壯苗,剔除弱苗,壯苗與弱苗的產量可相差20~30%。因為壯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長出的根多、根壯,吸收養分能力強。要求薯苗粗壯,有頂尖,節間不太長,無病蟲害症狀。采苗時如乳汁多,表明薯苗營養較豐富,生活力較強,可作為診斷薯苗質量的指標之一。薯苗長度一般要達20~25厘米,具有六個展開葉較好,薯苗太長則帶的葉片較多,蒸騰面積大,返苗遲,而苗太短,則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正常苗的長度,薯苗過長過短都不利高產。

培育壯苗必須採用薯塊育苗,一般在插植前100天,選擇大小適中(單薯重以200~300克為宜)、整齊均勻、無病蟲、無傷口、薯塊作種。先在1米寬的苗床排種育苗,當薯塊長出的薯苗長度達25~30厘米時,即進行假植繁苗,並在假植苗節數達到6~10個節位時進行摘心打頂促分枝。在計畫種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壯苗,當薯苗長度達25~30厘米時,應及時采苗種植。強調剪采第一段嫩壯苗作種苗,剪苗時應留頭部5厘米內的數個分枝,但不可留得過長,從新發苗,如此循環剪苗。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第二、三段苗),主要原因是甘薯常常攜帶黑斑病、根腐病菌及線蟲病等,薯塊中攜帶的病原物會緩慢向薯芽頂部移動,而頂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攜帶病菌,原因是病原物的移動速度低於薯芽的生長速度,病原物大部分滯留在基部附近,上部薯苗帶病的可能性比較小。有些地方如海南農民很少用薯塊育苗,習慣用莖蔓多年連續繁苗,有的還用第二段苗,造成甘薯品種種性退化和產量下降,這是海南甘薯低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甘薯脫毒育苗

脫毒甘薯是利用生物技術將甘薯內的病毒清除出來,並培育出無病毒的甘薯秧苗,恢復優良種性,提高產量和品質。目前中國主要採用“組培育苗”的技術,進行莖尖脫毒後繁育薯苗,主要措施包括試管苗快繁和土壤扦插嫩尖苗等。

滅菌殺蟲

【滅菌】:主要目的是預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發生。方法是採用40%多菌靈膠懸劑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把薯苗基部6~8厘米段浸泡10~15分鐘。

【殺蟲】:殺滅種苗蟲源,可用樂果等殺蟲劑先噴殺準備采苗的甘薯田地,種前,可用樂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頭部1-2分鐘。

栽插

【栽插時間】

土瓜 圖3 土瓜 圖3

南方夏秋薯區,主要包括福建、江西、湖南三省的南部,廣東和廣西的北部,夏薯一般在5月間栽插,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插。南方秋冬薯區,包括海南全省,廣東、廣西、雲南和台灣的南部,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栽插,而冬薯一般在11月栽插。

海南由於氣候優越,全年可種,但以稻田冬種甘薯為佳,其優勢在於:一是充分利用冬閒田,其時氣候由熱逐漸轉涼,符合甘薯全生長期的要求,後期有利澱粉積累,且水旱輪作的土壤有利甘薯生長,減少病蟲害,容易獲得高產優質甘薯,二是由於反季節生產,鮮食甘薯可銷往大陸和出口日韓等國。

最好選擇陰天土壤不乾不濕時進行,晴天氣溫高時宜於午後栽插。不宜在大雨後栽插甘薯,這易形成柴根。應待雨過天晴,土壤水分適宜時再栽。也不宜栽後灌水,栽後灌水或在大雨後栽插,成活率較高,但薯苗往往長時間長勢不好,原因在於土壤呈現水分飽和狀態,且土溫偏冷,同時,土壤也變得比較緊實,土壤中的氧氣含量減少,妨礙了根系發展,生長緩慢。久旱缺雨,則可考慮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乾後蓋上薄土,栽苗後踩實,讓根與土緊密接觸,提早成活。如栽苗後才淋水,則需再覆乾土在表面保濕。

合理密植

每畝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內,一般產量隨著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薯率隨著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為食用,不需要大薯,可適當密植,收穫中小薯,容易銷售。一般以壟寬1米,壟高25~35厘米,每畝插3300株左右最為適宜。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株距不勻,則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兩株成為弱勢植株。

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較多,主要有以下5種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長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節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淺土層。此法結薯條件基本一致,各節位大多能生根結薯,很少空節,結薯較多且均勻,適合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各地大面積高產田多採用此法。但其抗旱性較差,如遇高溫乾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環境條件,則容易出現缺株或弱苗。此外,由於結薯數多,難於保證各個薯塊都有充足營養,導致小薯多而影響產量。如是生產食用鮮薯,則小薯多反而好銷。

【斜插法】:適於短苗栽插,苗長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薯苗斜度為45度左右。特點是栽插簡單,薯苗入土的上層節位結薯較多且大,下層節位結薯較少且小,結薯大小不太均勻。優點是抗旱性較好,成活率高,單株結薯少而集中,適宜山地和缺水源的旱地。可通過適當密植,加強肥水管理,爭取薯大而獲得高產。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淺土層內的2~3厘米,中部各節略深,在4~6厘米土層內。適於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水肥條件好的地塊。由於入土節位多,具備水平插法和斜插法的優點。缺點是入土較深的節位,如管理不當或土質黏重等原因,易成空節不結薯,所以,注意中部節位不可插得過深,砂地可深些,黏土地應淺些。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個節位。優點是大薯率高,抗旱,緩苗快,適於山坡地和乾旱瘠薄的地塊。缺點是結薯數量少,應以密植保證產量。

【壓藤插法】:將去頂的薯苗,全部壓在土中,薯葉露出地表,栽好後,用土壓實後澆水。優點是由於插前去尖,破壞了頂端優勢,可使插條腋芽早發,節節萌芽分枝和生根結薯,由於莖多葉多,促進薯多薯大,而且不易徒長。缺點是抗旱性能差,費工,只宜小面積種植。

栽插注意事項

淺栽。由於土壤疏鬆、通氣性良好、晝夜溫差大的土層最有利於薯塊的形成與膨大,因此,栽插時薯苗入土部位宜淺不宜深,在保證成活的前提下宜實行淺栽。淺栽深度在土壤濕潤條件下以5~7厘米為宜,在旱地深栽也不宜超過8厘米。

山芋切開 片 山芋切開 片

但在陽光強烈且地旱的條件下,要注意如果過淺栽插,因地表乾燥和蒸騰作用強烈,薯苗難長根,莖葉易枯乾,導致缺苗,應考慮適當深栽等措施。增加薯苗入土節數。這有利於薯苗多髮根,易成活,結薯多,產量高。入土節數應與栽插深淺相結合,入土節位要埋在利於塊根形成的土層為好,因此以使用20~25厘米的短苗栽插為好,入土節數一般為4~6個。

栽後保持薯苗直立。直立的薯苗莖葉不與地表接觸,避免栽後因地表高溫造成灼傷,從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乾旱季節可用埋葉法栽插。埋土時,要將儘可能多的葉片埋入土中,埋葉法成活率高,返苗早,有利增產,由於甘薯的葉面積較大,通常需要較多的水分供其生長,特別是薯苗栽插後對水分需求較高。此時如果將大部分葉片暴露在土壤表面,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其生理調節,但剛栽插的薯苗沒有根系,僅靠埋入土中的莖部難以吸收足夠的水分,結果造成葉片與莖尖爭水,莖尖呈現萎焉狀態,返苗期向後推遲,嚴重時造成薯苗枯死。而將大部分葉片埋入濕土中可有效地解決薯苗的供水問題,葉片不僅不失水,還可從土壤中吸收水,保證莖尖能夠儘快返青生長。

田間管理

許多地方的甘薯多種在乾旱、土層薄、肥力低的差地,有些地方則是連年種植甘薯,土壤得不到輪作和休閒,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的水肥條件滿足不了高產甘薯的生長要求,這是甘薯低產劣質的主要原因之一。

施肥

土瓜 種植地 土瓜 種植地

甘薯的根系發達,且莖蔓匍匐生長,莖節可遇土生根,吸肥能力很強。甘薯主要吸收氮、磷和鉀肥,其需要量以鉀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氮能促進甘薯莖葉生長,擴大光合作用面積,從而增加光合能力,直接增加莖葉產量。早施氮肥能促進甘薯早生快發,多分枝,莖葉快長,儘早封壟,為高產打好基礎。如氮肥供應不足,則莖葉生長緩慢,葉面積小,顏色淡,植株生長不良,最終影響產量。但施用氮肥過量或過晚,則容易造成莖葉貪青瘋長,結薯不良,影響產量。

磷能加快甘薯養分的合成與運轉,提高薯塊品質,缺磷莖細葉小,葉片顏色暗綠沒有光澤,老齡葉片出現黃斑,以後變紫脫落。

鉀能促進甘薯根部的形成層活動,從而使塊根不斷膨大,在生長中後期,鉀肥能起到提高甘薯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運轉能力,促進塊根膨大、增重和改善品質的作用。生長前期缺鉀,植株節間短,葉片小,葉面不舒展;生長中後期鉀素不足,莖葉生長緩慢,嚴重的葉片黃化。

據研究,甘薯生長期長、所需養分較多,每畝目標產量3噸鮮薯,約需15公斤純氮(N)、12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24公斤氧化鉀(K2O)。總的施肥原則是平衡施肥,促控並重,掌握前期攻肥促苗旺,中期控苗不徒長,後期保尾防早衰,具體施肥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又以前期為主,後期為輔。一般來說,由於甘薯多種在沙壤土或瘦地,所以,要注重早施重施,並多施有機肥和草木灰等,並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合理密植,可提早封壟以增強覆蓋,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從而提高甘薯產量。

推薦施肥方法

苗肥:在犁耙地或起壟時,每畝施足火燒土等有機肥1~3噸,畝施磷肥20~30公斤。插薯苗前,可在壟心施尿素和複合肥,然後蓋土,插或放薯苗,再蓋土,這樣比較省工,且薯苗既不接觸肥料防止傷苗,苗期又能及早吸收肥料營養,早生快發。如備耕和插苗時未施肥,也可在植後7~15天,當苗和葉直立回青,馬上早施苗肥,一般可適當淋施人糞尿,或施尿素和複合肥,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和20公斤複合肥(15:15:15)。

⒈種後1個月,重施壯薯肥,一般畝施尿素15~20公斤,氯化鉀20~30公斤,可兩邊開溝施肥。有條件可在壟面適當撤施草木灰或火燒土。

⒉種後3個月,看長勢適施壯尾肥,遲熟品種或後期長勢差的甘薯才考慮,一般不施。

灌溉、除草、鬆土、培土、翻蔓

灌溉、除草、鬆土、培土好處在於:充足水分和通風透氣有利甘薯高產優質,且可防治病蟲害。當天氣乾旱蒸發量大,主要根據壟面乾燥開裂來判斷灌水,一般半個月灌一次水。灌水要灌透全壟,一般當水浸過壟的一半以上,觀察水是否能逐漸濕潤到壟頂即可,淋水噴水則要觀察是否濕透壟。

等灌水後壟溝稍乾不沾泥,即要除草、鬆土和培土,用鬆土蓋好壟面裂逢,防止象鼻蟲和莖螟等地下害蟲鑽入壟中蛀食塊根和藤頭,影響產量和品質。不論在灌水後或不乾旱灌水的甘薯全生長期,都可隨時用畦溝泥蓋好畦面裂逢,防治病蟲害。

栽插前後,要適當澆水保活促長。在苗期封壟前,結合施肥,鬆土1~2次,切斷地表毛細管,減少地表蒸發。當甘薯莖葉基本覆蓋壟面後,則不要扯動薯藤,防止打亂莖葉的正常分布和損傷根系,影響光合作用和營養吸收,並可利用薯蔓的不定根吸收水分抗旱。

由於目前的甘薯新品種選育目標多是短蔓和莖蔓少髮根的良種,所以,一般不提倡翻蔓。但在連續大雨後或連綿陰雨天,會引發甘薯莖蔓徒長和滋長新根,這會增加營養損耗,並且中後期的新根難結薯,就算成薯也小,應適當翻蔓控長和抑制莖蔓長根。翻蔓應是提蔓斷根,輕放回原位,不可翻亂莖葉的原有正常分布,特別是莖葉反放,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會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和產量。

紅薯的需肥規律

紅薯吸收三要素的數量:紅薯是喜鉀作物,據研究,每生產1000公斤鮮薯,需要從土壤中吸收速效氮3.5公斤、五氧化二磷1.8公斤、氧化鉀5公斤。2.紅薯不同生長期對三要素的吸收特點:紅薯在整個生長期吸收鉀比氮多,吸收氮又比磷多。紅薯對三要素的吸收以莖葉生長盛期至薯塊膨大後期為主,其中對鉀的吸收以莖葉生長期至回秧期較多,對氮的吸收以莖葉生長盛期較多,磷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吸收比較均衡,但在回秧前略有增加。3.三要素肥料的增產效果:據研究,鉀對紅薯產量影響最大,其次為氮和磷。因此,紅薯要優質高產,必須增施鉀肥,還要配合施用氮肥、磷肥。

病蟲害

甘薯的主要病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莖線蟲病、甘薯軟腐病、薯瘟病、甘薯瘡痂病、甘薯蔓割病、甘薯根結線蟲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病毒病和甘薯紫紋羽病等。甘薯的主要害蟲有象鼻蟲、螻蛄、金龜子、地老虎、甘薯天蛾等。甘薯病蟲害的防治,堅持以防為主,目前主要以象鼻蟲危害最大。

象鼻蟲 - 紅薯害蟲

象鼻蟲,又稱甘薯蟻蟓或甘薯小象甲,屬鞘翅目,蟻象蟲科,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甘薯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害蟲,通常使甘薯減產20~50%,損失嚴重,甚至絕收,是甘薯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全年發生6~8代,成蟲壽命長,世代重疊。從甘薯幼苗到收穫,象鼻蟲幼蟲和成蟲均能為害甘薯,而以幼蟲蛀食薯蔓和薯塊為主,使莖葉生長緩慢,同時,大量幼蟲蛀入薯塊,使薯塊變黑,氣味辣臭,人和家畜均不能食用。基因,至今仍沒有培育出高抗象鼻蟲的品種。

由於象鼻蟲多在地下塊莖為害,世代重疊,給人工和藥物防治帶來很大困難,目前,對該蟲還沒有較理想的防治方法。控制甘薯土壤害蟲的方法主要有生態防治及化學防治等。一般用化學農藥防治成本高,且因殘毒等問題,較少套用。此外,有推薦象鼻蟲性誘劑,各地反映防治效果不一,象鼻蟲性誘劑是象鼻蟲雌蟲分泌的一種揮發性的無毒的化學物質,不存在殘毒及抗藥性問題,用於誘殺雄蟲,使雌蟲找不到雄蟲交尾,不能繁殖後代,從而大量減少田間象鼻蟲害蟲密度。但也有反映難以殺盡雄蟲,就算殘餘少量雄蟲,都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象鼻蟲大危害。

建議綜合防治象鼻蟲措施:

(1) 水旱輪作;

(2) 對甘薯病蟲害多的田地,進行灌水殺滅蟲源,充分犁耙翻曬土壤,並用“好年冬”和“殺蟲丹”等土壤處理劑處理;

(3) 殺滅種苗蟲源,可用樂果等殺蟲劑先噴殺準備采苗的甘薯田地,種前,可用樂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基部1~2分鐘,種後1星期,打一次樂果或敵百蟲(正常用藥量),對準薯苗和藤頭噴,或用80%敵百蟲500倍液澆灌蔓頭1~2次,可殺小象鼻蟲。以上防治措施不必全用,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樂果等農藥均按正常用藥說明使用。

甘薯的其它主要害蟲有卷葉蟲、甘薯天蛾、斜紋夜蛾等,可用樂果、敵敵畏和殺螟松等殺蟲藥,按正常用藥說明使用,在午後噴殺。

主要防治甘薯病害措施:

(1) 選用抗病品種,注意種薯和種苗的病害檢疫;

(2) 培育無病壯苗,從無病區選留無病種薯和種苗,或選用脫毒種苗;

(3) 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甘薯藤2分鐘以上,涼乾後種植;

(4) 大田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燒毀,並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灑,根據情況,可連續隔7天噴1次,直到根除;

(5) 收穫時徹底清理病殘植株,注重水旱輪作,加強水肥管理,注意排水、通風透氣,適當增施草木灰和石灰,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

品種介紹

紅皮蘇薯八號 紅皮蘇薯八號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資所收集引進100多份國內外甘薯新種質,是全國甘薯新品種南方片區試點之一,現篩選推廣的部分高產優質食用和高產飼用新品種,在水肥條件良好和控制病蟲害的情況下,種植4個月的平均畝產鮮薯可達2~3噸。今後,將繼續引進國內外的高產優質和特異甘薯新品種,通過“農民參與式”、“科技入戶”、“科研+政府”、“科研+企業”等試驗推廣方法,建立多種形式的代理機構和代理人組成的合作推廣網路,加快促進甘薯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產業化。

【新農一號】:由本中心1999年選育而成。該品種葉片較大,深度缺刻,頂葉紫紅色,蔓長1米,終生不翻蔓,結薯集中,薯塊大而整齊,皮淺紅色,肉黃白,澱粉含量高,含糖量可達15%,面甜適口,屬兼用型品種,春薯畝產可達7000公斤,夏薯畝產3500公斤。

【新農四號】:由北京553、S52-7、日本黃金薯三元雜交而成。它繼承了北京553的優質、S52-7的高產、日本黃金薯的營養及薯型美觀的特點。其葉形為五齒形,葉色深綠,蔓長50-80公分(特短蔓),開粉色花,薯型為長紡,皮色黃褐,肉色杏黃,結薯早產量高、畝產可達萬斤左右,耐旱耐肥,較耐瘠薄。可溶性糖和維生素糖含量高,熟食味甜面,香味濃郁,是鮮食、蒸烤、加工薯脯的優良品種。

【黃皮蘇薯八號(黃皮)】:特高產、特早熟、特抗病的紅薯新品種,由紅皮蘇薯八號選育而成。特點:短蔓型,平均蔓長70—80cm,結薯集中,表面光滑,皮色黃褐,肉色桔黃,春薯畝產15000斤,夏薯7000斤以上,含糖量13.4%,出乾率23%,品質極好,生食、熟食均可。

【脫毒北京553】:頂葉紫色,葉綠色,葉形淺復缺刻,株型匍匐,莖色綠帶紫,莖粗壯,蔓長2.53米,基部分枝多,薯形長紡形,皮色黃褐,肉色杏黃。萌芽性好,鮮薯產量6000斤,切乾率25%,結薯早、膨大快、整齊集中,較抗黑斑和莖線蟲病,耐旱耐肥,較耐瘠薄。熟食軟甜,生食脆甜,蒸烤均可,是加工薯脯的主要品種。

【日本黃金薯】:從日本引進,葉五齒形,葉色深綠,蔓長70公分左右,桔黃皮,深紅肉。特點:特抗重茬,抗病性高,維生素含量高,口感極好,畝產萬斤左右,是當前紅薯珍品。

【西農431】:屬烤薯型加工早熟品種,由西北農業大學朱光俊教授培育。中蔓長11.5米,分枝57個,莖長不定根少,不易徒長,不用翻蔓。薯塊紡形,蔓皮光滑,橙黃色,肉深桔紅色,食味香甜面沙,口感極佳。適應性強,春薯畝產8000斤,夏薯畝產4000斤以上。

【新引1號】:該品種由新樂市新農薯業中心2005年最新引進,高產高幹口感好,畝產7000-8000斤。薯形紡形,薯皮紫紅色,薯肉淺黃色,切乾率33%,比徐薯18高3個百分點。葉形心帶齒,葉色頂葉莖均為綠色,分枝多、莖蔓長,長勢壯,抗旱性好。結薯多而集中,春夏種植均可。熟食甜面,香味濃郁,該品種適應性好,不擇土壤,適宜性廣。

【脫毒徐薯18】:葉綠色,葉形心臟形至淺裂復缺刻,株型匍匐,莖色綠帶紫,莖粗壯,蔓長22.5米,基 部分枝多,薯形長紡形,皮色紫紅,肉白色。切乾率30%,結薯整齊集中,抗根腐病,耐旱耐肥,畝產6000斤左右。

【京薯8號】:該產品種蔓長1.2米左右,莖葉粗壯,一般分枝3-5條,葉心臟形,全綠色、葉脈、柄基微紫,一般結蔓3-5塊,紡形。黃皮紅肉,蒸烤品質較好,抗脊耐旱,一般畝產7000斤以上。

【黑薯特色品種-美國特短蔓黑薯】:該薯紡型,薯皮紫紅近黑色,肉紫黑鮮艷,比“川山紫”顏色更深,熟後成黑色,香甜面沙,食味極佳,營養成分比其它紅薯高一倍,含硒量高,屬抗癌食品,畝產6000斤左右。

食用禁忌

⒈ 不宜食用有黑斑的紅薯,有黑斑的紅薯黑斑病毒不易被高溫破壞與殺滅,容易引起中毒,出現發熱、噁心、嘔吐、腹瀉等一系列中毒症狀,甚至可導致死亡。

⒉ 不宜和柿子同時食用紅薯的主要成分是澱粉,進食以後會產生大量果酸,如果與柿子同時食用,果酸可與柿子的單寧、果膠起凝聚作用,形成胃結石。如果食量多的情況下,應該至少相隔五個小時以上。如果同時食用,紅薯中的糖分在胃內發酵,會使胃酸分泌增多,和柿子中的鞣質、果膠反應發生沉澱凝聚,產生硬塊,量多嚴重時可使腸胃出血或造成胃潰瘍。如果感覺胃部不適,一定要去醫院做胃鏡,看看是否有胃出血或胃潰瘍。

藥用

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

【別名】土蛋(《遵義府志》),滇土瓜(《植物名實圖考》),山土瓜(《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

【來源】為鏇花科植物土瓜的塊根。

【植物形態】土瓜 ,多年生纏繞草本。塊根球形或卵圓形,表皮紅褐色或黃白色,有乳狀粘液。莖細長,無毛。葉互生;柄長0.9~2.1厘米;葉寬卵圓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3~5厘米,寬1.4~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鈍,全緣或具淺波狀皺摺,兩面光滑無毛,或靠基部邊緣有柔毛。花單生葉腋或哎聚傘花序;花梗長為葉柄的3倍,近頂端有小苞片2;萼片5,卵圓形;花冠黃色,漏斗狀,徑3~4.5厘米,長約4厘米;雄蕊5,花葯白色,橢圓形;雌蕊1,子房上位,基部附著黃色蜜腺,花柱長於花絲。蒴果扁球形,內具種子多粒。花期夏、秋。生於山坡灌木叢中。分布雲南、貴州等地。

【採集】秋季採挖,洗去泥沙,切片,曬乾。

【藥材】乾燥的塊根多已切成厚約5毫米的圓片,切面黃白色,呈粉性,質地較疏鬆,有乾縮皺紋。周圍根皮菲薄,外表面紅棕色或黃白色,粗糙。氣微,味微甜。以乾燥、色白、不碎為佳。

產雲南。

【性味】《滇南本草》:“甘,平。”

【歸經】《滇南本草》:“紅土瓜入脾、胃二經。白者入肺經。”

【功用主治】清肝利膽,潤肺止咳。治黃疸,慢性肝炎,肺熱咳嗽,下血,乳少,帶下,小兒疳積。

①《滇南本草》:“有紅白兩種。紅者治婦人赤白帶下,通經解熱;治咳嗽,肺經結熱成癰,亦治婦人乳結不通,陰陽不分,子宮虛冷,男子精寒;又健脾胃而生津液,生食止嘔療飢;補脾,解胃熱,寬中,利小便,止大腸下血:白者治肺熱,消渴,利小便;治肺癰咳嗽,通乳汁。”

②《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平肝,清肝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4~5錢;或生啖。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慢性肝炎:紅土瓜一兩。紅糖或蜂蜜為引,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②治膀胱偏墜氣疼,或一子大硬:土瓜皮點水酒煎湯服。(《滇南本草》)

③治小兒疳積,疝氣:紅土瓜三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④治火燙傷:鮮紅土瓜根搗爛外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首先來介紹一下土瓜:又稱公公須。因為它像葡萄藤一樣,長出卷卷的鬍鬚,攀緣在其它物品上。果實橢圓形像紅色的、黃色的鵝蛋。但我們今天用的是它的根。也就是土瓜根了,它是植物葫蘆科王瓜的根。產於江蘇、浙江、江西、台灣、湖北、湖南等地。

因為土瓜根含豐富脂肪酸,含山柰甙、胺基酸、胡蘿蔔素、膽鹼等。對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宮頸癌-14、大鼠瓦克癌-256、 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可敗毒抗癌、瀉熱祛淤、消腫止痛,癰瘡腫毒。

土瓜根粉具有抗老化、皺紋及斑點促進肌膚供氧的能力,可以促進皮脂分泌殺菌、消除瘢痕,防止水分散失具有消炎作用, 使粗糙的肌膚變柔嫩緊緻肌膚,並有收斂效果 ,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新陳代謝,抑制過剩的皮脂分泌,清除肌膚的老舊廢物、收斂毛孔的效果。

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土瓜根可治“面黑面瘡”。因為它含有蛋白胺基酸、膽鹼澱粉等。可活血化瘀、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消除面部黑點治療痘痘及痘疤有奇效。唐代官府竹紙編寫的藥典《新修本草》上芥有記載土瓜根能滋潤皮膚,去皺增白,活血化淤,消腫,清熱排毒等功效。

醫學研究發現,土瓜根中有40多種對人體肌膚有益的植物因子,是最為理想的化妝品成分之一。因此日本、韓國各大品牌化裝品生產廠家,紛紛把土瓜根作為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之一,土瓜根就這樣隨著全球化綠色本草趨勢蔓延開來。

食譜

發糕

薯發糕 薯發糕

取麵粉1000克,沙葛粉300克,白糖300克,蘇打8克及適量溫開水調拌均勻,發酵完全後放入蒸籠內用大火蒸熟。離火晾至溫熱程度時,在其表面適當塗抹香油,撒上青紅絲、芝麻,切塊食用。若配料時適量增加些食用色素、紅棗等,則成為花色發糕,或紅棗發糕,其色好看,鬆軟可口。

蔥餅

將土瓜洗淨蒸熟,去皮後搗成糊狀,加等量的麵粉和適量的溫水、蔥、花椒麵、食鹽等拌勻,成手掌大小圓餅,放進平底鍋,用油烙熟即成。該餅色澤金黃,蔥香撲鼻,口感甜美。

清炒

地瓜適量洗淨,撕開表皮,切成條狀或片狀,鍋熱淋入植物油,傾入地瓜爆炒,加水燜鍋。起鍋前加入鹽即可,也可適量放入白糖。

營養價值

本草綱目 封面圖 本草綱目 封面圖

據《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代文獻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等。當代《中華本草》說其:“味甘,性平。歸脾、腎經。”“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主治脾虛水腫、瘡瘍腫毒、腸燥便秘。” 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和亞油酸等,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

遺憾的是,人們大都以為吃紅薯會使人發胖而不敢食用。其實恰恰相反,吃紅薯不僅不會發胖,相反能夠減肥、健美、防止亞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鮮紅薯僅含0.2克脂肪,產生99千卡熱量,大概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熱能食品,同時又能有效地阻止糖類變為脂肪,有利於減肥、健美。紅薯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吃紅薯時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紅薯不宜過量,中醫診斷中的濕阻脾胃、氣滯食積者應慎食。

紅薯葉 紅薯葉

紅薯葉,即秋天紅薯成熟後地上秧莖頂端的嫩葉。測試表明,每百克鮮紅薯葉含蛋白質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礦物質鉀16毫克、鐵2.3毫克、磷34毫克、胡蘿蔔素6.42毫克、維生素C0.32毫克。將其與常見的蔬菜比較,礦物質與維生素的含量均屬上乘,胡蘿蔔素含量甚至高過胡蘿蔔。因此,亞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將紅薯葉列為高營養蔬菜品種,稱其為“蔬菜皇后”。

研究發現,紅薯葉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經常食用有預防便秘、保護視力的作用,還能保持皮膚細膩、延緩衰老。在歐美、日本、香港等地掀起一股“紅薯葉熱”。用紅薯葉製作的食品,甚至擺上了酒店、飯館的餐桌。

在中國,城市超市里見不到有紅薯葉出售,農民收穫紅薯後將紅薯葉,連同莖一起丟在地里,或用作餵牲畜的飼料,這是非常可惜的。紅薯葉的吃法很多,這裡略做介紹。選取鮮嫩的葉尖,開水燙熟後,用香油、醬油、醋、辣椒油、芥末、薑汁等調料,製成涼拌菜,其外觀嫩綠,能令人胃口大開。還可將紅薯葉同肉絲一起爆炒,食之清香甘甜,別有風味。此外,還可將紅薯葉燒湯,或在熬粥時放入。日本市場有罐裝醃製的紅薯葉小菜出售,我們也可加鹽將其製成鹹菜、小菜,供佐食用。

藥用價值

暫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