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縣[山西代縣歷史政區]

廣武縣[山西代縣歷史政區]

廣武縣為中國古代行政縣名。在中國歷史上,以平武縣命名的古行政縣有:今山西省代縣的一部分、今甘肅省永登縣歷史縣名、今四川省平武縣歷史縣名等。

基本信息

歷史

代縣地圖 代縣地圖

廣武縣,今山西省代縣的一部分為。西漢置廣武縣,隋雁門郡改為代州,廣武縣改名為雁門縣,金後期,為蒙古占領,省雁門縣入代州。清雍正年間升為直隸州,1912年廢州改稱代縣。現隸屬於忻州市管轄。

西漢置廣武縣,故治在今山西代縣西十五里(一說在今山西山陰縣西南之舊廣武村),屬太原郡,漢高祖十一年,即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封其次子劉恆為代王,太原郡改為代國,廣武縣屬代國管轄。王莽纂漢後,廣武縣改稱信桓縣。東漢建武元年(25),復廣武縣改屬雁門郡。黃初元年,即公元220年,雁門郡由陰館縣遷治廣武縣城,西晉因之。十六國時期,先後被漢、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燕等六國更迭占有。公元396年,廣武縣入北魏,初屬司州,後屬肆州。北魏明帝移治上館城,即今代縣代州古城。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即公元534年,魏分東西,雁門郡廣武縣屬東魏。北齊時,仍稱廣武縣,為雁門郡治所。太象元年,即公元579年,肆州治所由九原,即今日忻州市移至上館城,上館城成為州、郡、縣治所。北魏、北齊、北周俱稱廣武縣。隋開皇五年,即公元585年,廢郡,並改肆州為代州,十八年,又以廣武縣名犯太子楊廣諱,改稱雁門縣。

據文物部門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期,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據乾隆《代州志》載,代縣西周時屬并州,春秋期間為晉國土地,三國分晉後屬趙國。秦統一六國後,天下設立36郡,代縣屬太原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代縣始建縣,名曰廣武縣,城址在今日雁門關下的古城村。北魏熙平年間,即公元516年,廣武縣治及雁門郡治所才移往上館城,即今日代州古城。

改名

西漢時代縣為并州太原郡廣武縣。漢高祖十一年,即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封其次子劉恆為代王,太原郡改為代國,廣武縣屬代國管轄。王莽纂漢後,廣武縣改稱信桓縣。東漢廣武縣改屬雁門郡,隸并州。

三國時歸魏。黃初元年,即公元220年,雁門郡南度勾注,由陰館縣遷置廣武縣城,領八縣:廣武、崞、汪陶、平城、繁峙、俊人、原平、馬邑。西晉因襲魏制。

十六國時期,先後被漢、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燕等六國更迭占有。

晉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即公元396年,廣武縣入北魏,初屬司州,後屬肆州。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即公元534年,魏分東西,雁門郡廣武縣屬東魏。北齊時,仍稱廣武縣,為雁門郡治所。太象元年,即公元579年,肆州治所由九原,即今日忻州市移至上館城,上館城成為州、郡、縣治所。

隋開皇五年,即公元585年,廢郡,並改肆州為代州,十八年,又以廣武縣名犯太子楊廣諱,改稱雁門縣。大業初年,改代州為雁門郡,隸冀州,領雁門、繁峙、崞、五台、靈丘五縣。唐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復改雁門郡為代州。天寶元年又改代州為雁門郡。乾元元年又改雁門郡為代州,領雁門、崞、繁峙、五台、唐林五縣,隸河東道。

五代時期先後歸後唐、後晉、後漢、北漢所轄,皆稱代州雁門縣,隸河東路。北宋仍稱代州雁門縣,隸河東路,領雁門、崞、五台、繁峙四縣。金仍為代州雁門縣駐地,隸河東北路。元中統四年,即公元1263年,取消雁門縣,直稱代州。至元三年,隸九原府,轄崞、代、台、堅四州。次年廢九原府,代州復隸太原路。

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降州為縣,第一次有代縣之名。八年後復升為州,領五台、繁峙、崞三縣,隸太原府。清初,稱代州,隸屬太原府。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直屬山西布政使,領五台、崞、繁峙三縣。

民國元年,廢州,稱代縣,直屬山西省。三年置雁門道,代縣屬之。十六年廢道署,直屬山西省。二十六年九月,山西劃為七個行政區,代縣屬第一行政區。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成立,代縣屬晉東北政治主任公署。二十八年秋,代縣屬晉東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上半年,屬晉察冀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三十年初,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河北辦事處。春夏之交,代縣以滹沱河為界,北與山陰縣南山地區合併,稱山陰縣,南括五台縣十三、十四區,稱代縣,均屬河北辦事處。三十二年十一月至三十四年秋,代縣南山部分地區與東崞縣合併為崞代縣。三十三年十月,河北辦事處撤銷,代縣改屬晉察冀邊區冀晉二專署。同年冬,山陰、代縣合併為山代縣,為時兩月復分。三十四年秋,代縣改屬冀晉五專署。三十五年八月,劃歸晉綏邊區六專署。三十七年二月,屬晉綏雁南專署。

新中國成立後,屬山西省忻縣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12月,繁峙、代縣合併為繁峙縣,屬晉北專署。1961年繁代分治,仍屬忻縣地區專員公署。1967年2月,屬忻縣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屬忻縣地區行政公署。2001年忻縣地區撤地設市,代縣屬忻州市至今。轄6鎮11鄉:城關鎮、陽明堡鎮、峨口鎮、棗林鎮、聶營鎮、灘上鎮、峪口鄉、新高鄉、上磨坊鄉、胡峪鄉、上田鄉、分水嶺鄉、八塔鄉、交口鄉、白草口鄉、西窖鄉、胡家灘鄉。

2001年,代縣撤鄉並鎮,由原來的17個鄉鎮調整為6鎮5鄉:上館鎮、陽明堡鎮、峨口鎮、聶營鎮、棗林鎮、灘上鎮、新高鄉、峪口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