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松涉

廣松涉

廣松涉(ひろまつ わたる,Hiromatsu Wataru,1933年8月11日~1994年5月22日),男,1933年8月11日生於日本山口厚挾,因為是在祖籍福岡柳川長大,故終身自稱“籍貫柳川”。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新左翼運動旗手,當代日本著名的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思想大師。

簡歷

國小五、六年級時閱讀了恆藤恭寫的《人類的所作所為》,喜歡讀一些科普讀物,著迷於愛因斯坦時空觀和馬赫的理論,還通讀了改造社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國中二年級時以“門松曉鍾”為筆名發表了第一篇論文。16歲高中時加入日本共產黨。1953年考入東京大學文科,期間因多次參與學生運動而中斷學業;1957年考入東京大學文學系哲學專業,1959年4月考入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攻讀哲學碩士學位,1964年考入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攻讀哲學博士學位,次年修完博士課程學分之後退學。1965年擔任名古屋工業大學德文講師、哲學和思想史副教授,1966年擔任名古屋大學基礎部講師和哲學與倫理學副教授,1982年4月任東京大學文化學院科學史、科學哲學教授。1994年3月從東京大學退休。1994年5月22日病逝於東京虎門醫院。

思想

廣松涉的政治思想深受身為共產黨員的母親的影響。以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物象化論為中心,通過與馬赫、胡塞爾、海德格爾等現代西方哲學大家的對質,以特殊的文體展開了揚棄主觀-客觀的二元對立圖式的獨特哲學。

《德意志意識形態》是馬克思恩格斯去世後,由阿多拉茨基進行重新編排後於1932年在蘇聯首次出版,廣松涉證明了該書事實上存在竄改之處,於1974年編輯出版了《〈德意志意識形態〉手稿復原新編版》等研究著作,受到學界的高度評價,被稱為《德意志意識形態》“廣松版”。另外,還展開了《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的思想從早期《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異化論到後期的物象化論的思想的轉變的獨特見解。當時很多論者都採取以異化論為中心來解釋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立場,廣松涉所採取的以後期物象化論為中心來解讀的見解引起了不同的反響。其從1960~1970年代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的形成過程》、《馬克思主義的視域》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路》,被學界稱作馬克思主義三部曲。

廣松涉兼容了新科學觀、當代西方哲學和馬克思的批判精神,以及帶有濃郁東方文化色彩的哲學,其思想博大而精深。他以恢復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為己任,並試圖在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建構起自己獨自的哲學體系。 在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方面,廣松涉批判基於主觀-客觀圖式的傳統認識論。他指出被看作主觀-客觀的任何一方都具有二重性,作為整體的世界的存在結構是“四肢”的。此外,針對傳統所謂先有實體後有關係的物的世界觀,他提出先有關係後有實體的事的世界觀。1968年出版第一部論文集《馬克思主義的形成過程》,1972年出版哲學論文集《世界的互動主體性的結構》,標誌著“廣松哲學”初具雛形。1970年代之後,他致力於構建自己獨特的哲學體系,1975年出版《事的世界觀的前哨》,1980年出版《論“近代的超越”》。並於同年出版代表作《存在與意義》第1卷,1983年出版論文集《物象化論的構圖》。對他來說,物象化論的構圖“既是理解馬克思後期思想的重要鑰匙,同時也是著者本身所構想的社會哲學、文化哲學方法論的基礎”。自此“廣松哲學”的輪廓日益明朗,1992年在與癌症的抗爭中寫作《存在與意義》第2卷。本書預定寫作全三卷,但是在1993年出版第2卷之後就病倒了。

1994年3月16日在《朝日新聞》晚刊發表題為《以東北亞為歷史的主角——建立以中日為軸心的“東亞”新體制》的文章,提出“美國,作為美元發行者和世界消費者的角色的時代已經過去。日本經濟必須立足亞洲。”並且,強調這一以中日為軸心的“東亞”新體制的時期是“在今天,在包括對日本資本主義本身進行徹底的重新追問的形式中,即使成為反體制的左翼口號也行的時期。”

馬克思、馬赫、胡塞爾和海德格爾是對廣松涉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廣松涉去世之後,他的影響正在逐步擴大。至今,已分別於2002年5月(南京)、2005年4月(南京)、2007年4月(東京)、2009年11月(南京)、2015年11月(廣州)舉辦了五屆廣松涉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起,南京大學出版社在其當代學術稜鏡譯叢中推出了“廣松哲學系列”,陸續翻譯出版了廣松涉的一些代表作。

著作

《論恩格斯及其思想形成過程》,盛田書店,1986年。

《馬克思主義的形成過程》,至誠堂,1968年。

《馬克思主義的視域》,勁草書房,1969年。

《現代革命論的探索》,盛田書店,1970年。

《論青年馬克思》,平凡社,1971年。新泉社,1972年。

《唯物史觀的原像》,三一書房,1971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資本論的哲學 資本論的哲學

《世界的共同主觀的存在結構》,勁草書房,1972年。

《科學的危機與認識論》,紀伊國屋新書,1973年。

《資本論的哲學》,現代評論社,1974年。勁草書房,1987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馬克思主義的理路》,勁草書房,1974年。

《事的世界觀的前哨——物象化論的認識論=存在論的位相》,勁草書房,1975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2009年。)

《物・事・語》,勁草書房,1979年。

《論“近代的超克”——昭和思想史斷想》,朝日出版社,1980年。

《馬克思的思想圈——以本國未介紹資料為中心》,井上五郎補註,朝日出版社,1980年。

《新左翼運動的範圍》,unity,1981年。

《存在與意義——事的世界觀之奠基》(第1卷),岩波書店,1982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唯物史觀與國家論》,論創社,1982年。

《物象化論的構圖》,岩波書店,1983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2009年。)

《生態史觀與唯物史觀》,unity,1986年。

《新哲學入門》,岩波新書,1988年。

《哲學入門進階——從物到事》,講談社,1988年。

《心身問題》,青土社,1989年。

《表情》,弘文堂,1989年。

《辯證法的邏輯——辯證法的體系構成法》,青土社,1989年。

《今天必須重讀馬克思》,講談社,1990年。

《知識的接口——廣松涉學界對話》,青土社,1990年。

《馬克思與歷史的現實》,平凡社,1990年。

《現象學的社會學的原型——舒茨研究筆記》,青土社,1991。

《黑格爾與馬克思》,青土社,1991。

《哲學的越境——行為論的領域》,勁草書房,1992。

《存在與意義——事的世界觀之奠基》(第2卷),岩波書店,1993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揭開近代世界》,平凡社,1993年。

《東歐劇變與社會主義》,“東歐劇變與社會主義”出版發行委員會,1994年。

廣松涉哲學論集 廣松涉哲學論集

《胡塞爾現象學的視角》,青土社,1994年。

《馬克思的根本意想是什麼》,情況出版,1994年。

《廣松涉選集》(全6卷),情況出版,1995年。

《廣松涉著作集》(全16卷),岩波書店,1996-1997年。

《廣松涉哲學小品集》,小林昌人編,岩波書店,1996年。

《哲學家廣松涉的自白式回憶錄》,小林敏明編,河出書房,2006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廣松涉哲學論集》,熊野純彥編,平凡社,2009年。

《廣松涉談馬克思與哲學——單行本未收錄講演集》,小林昌人編,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 2010年。

《角色理論的重建》,岩波書店,2010年。

合著合編

《黑格爾》(世界哲學家),平凡社,1976年。

《哲學如何可能》(現代哲學講義), 與五木寬之對話,朝日出版社,1978年。

《佛教與事的世界觀》,與吉田宏晢合著,朝日出版社,1979年。

《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論——馬克思主義革命論史1》,與片岡啟治合編,紀伊國屋書店,1982年。

《唯物史觀與國家論》,與山本耕一合著,論創社,1982年。

《梅洛-龐蒂》(世紀思想家文庫),與港道隆合著,岩波書店,1983年。

《共同主觀性的現象學》,與增山真緒子合著,世界書院,1986年。

《以物象化論為視角讀資本論》,岩波書店,1986年。(收錄於《資本論的哲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相對論的哲學》,與勝守真合著,勁草書房,1986年。

《黑格爾左派論叢》(第1-4卷),與良知力合編,御茶水書房,1986-1987年。

《歷史實踐的與物象化》,與丸山圭三郎對話,情況出版,1993年。

譯著

恩斯特・馬赫:《感覺的分析》,與須藤吾之助合譯,法政大學出版局,1971年。

恩斯特・馬赫:《認識的分析》,與加藤尚武共同編譯,法政大學出版局,1971年。

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手稿復原新編版》,編譯,河出書房,1974年。(《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2009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