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劃
粵東(粵東地區),指廣東省的東部,其涵義較固定,一般特指以下五個地級市: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梅州等。這五個地級市都屬於汕頭海關管轄範圍。有時也會將河源市計入粵東(河源時而被劃入粵東,時而被劃入粵北),梅州自古就號稱“粵東門戶”。這一地區主要由廣梅汕鐵路連線。
粵西(粵西地區),廣東省西部地區的簡稱。主要包括湛江、陽江、茂名、雲浮四個地級市,總面積39521.0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2%;人口1759.3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7%。粵西不是一個行政區域,而是一個文化區域,粵西各地文化有明顯的共性,這是維護粵西人的橋樑。
粵北(粵北地區),即廣東省北部地區,通常指韶關、清遠兩個地級市下轄區域,有時也將河源算入,面積3753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0.5萬(六普)。粵北地區有悠久的歷史,是唐朝重臣張九齡的出生地。粵北,是廣府民系南遷重要中轉站;同時,粵北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與發展的重地。
交通
與全國其他省市相比,廣東雖是交通大省,高速公路總量僅次於河南,但區域布局存在極度不平衡的問題。廣東省快速鐵路、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而占全省面積近70%的廣東省非珠江三角洲地區(粵東西北地區),交通設施嚴重滯後,高速公路只占全省的40%,比如,潮州高速公路只有53公里。廣東省非珠江三角洲地區(粵東西北地區)高速公路密度不到珠三角的1/3、蘇北地區的53%,全省還有11個縣市未通高速公路,全在廣東省非珠江三角洲地區。
在十三五期間,加快廣東省非珠江三角洲地區(粵東西北)交通設施建設是廣東省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的主體內容與重中之重。
經濟
廣東省房地產協會市場研究部8月11日出爐的《2010年上半年廣東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地區篇)》顯示,2010年上半年,廣東房地產業發展帶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性,相比較珠三角的成交量萎縮,非珠三角地區房地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社會
廣東省非珠江三角洲地區民眾對於廣東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的參與度極低。
語言
廣東省非珠江三角洲地區語言狀況複雜,除粵北、粵東有瑤、壯、畲語及粵北土語,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即粵語(高雷片、粵海片)、客家語(梅州片、惠州片、韶關片、粵中片)、閩語(潮汕片、閩台片、雷州片)。
梅州市為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客家話為主要語言。境內除豐順縣的湯坑、湯南、留隍、東留等4個鎮約11萬人使用潮州話外,絕大部分人都使用梅州話客家方言。 梅州是粵東客家地區的首府及地級市,並被外界尊稱為“世界客都”!梅州地區包括今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蕉嶺縣、平遠縣共2區1市5縣。
河源市地處梅州市與廣州市之間,河源話受正統客家話及白話(廣州話)的影響較大。有的詞語讀音與梅州市區(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梅州話相似,有的詞語與廣州話相近,而河源市內東源、紫金、龍川、連平、和平等各縣區之間的方言也有較大差異。但總體上河源市均屬於客家語地區。
汕尾市絕大多數使用閩南語。當地方言分海陸豐福佬話、客家話、白話(粵語)、占米話、軍話等方言。海陸豐福佬話主要分布於汕尾市城區、海豐和陸豐大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260多萬人;根據其語音特點,可分為8個聲調片和7個聲調片兩大片,分別以海城話和東海話為代表。客家話主要分布在陸河縣、海豐縣東北部和西北部、陸豐市北部山區,使用人口約55萬多人。白話集中於汕尾港和馬宮港,使用人口多數為深水漁民,約2萬人;在汕尾、海城、東海等地,因與港穗商貿往來頻繁,受廣府文化影響較深,會說白話的占相當比例。占米話是一種兼有白話、客家話、閩南話特點又自成體系的混合型方言,分布於海豐縣西南部,使用人口約3萬。軍話是一種含有官話成份但深受客家話、閩南話影響的混合型方言,有陸豐西南鎮青塘村、大安鎮坎石潭村和海豐平東鎮龍吟塘村三個方言島,使用人口約1萬。北方方言主要集中於汕尾市區,使用人口約2萬,多數於汕尾建市後遷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大力推廣國語,汕尾市居民中有八成左右會說國語。除使用漢語外,聚居在海豐縣鵝埠鎮上北村委會紅羅村的少數民族畲族,人口約200人,使用其民族語言——畲語。
湛江是省內方言最為複雜的市。全市除流行國語外,粵、閩、客三大方言均有分布,特別是屬於閩語系統的雷州話,是湛江獨有的。湛江市屬4區5縣(市),赤坎、霞山兩老城區操粵語,周圍農村操雷州話;坡頭區操粵語為主,極少數操雷州話;麻章區大多數操雷州話,少數操粵語;吳川市絕大部分操粵語,少數操雷州話;徐聞、海康兩縣絕大部分操雷州話,客家話及粵語零星分布;遂溪大部分操雷州話,小部分操粵語;廉江操粵語、客家話,極少數操雷州話。在本市三大方言中,說雷州話人數最多,粵語次之,說哎話的又次之。粵語方言是本市之主導方言,其不斷向其它方言滲透,使操粵語的人口不斷增多。一些方言交界處和商品經濟較發達的城鎮還成為雙語區和多語區,居民可以同時操幾種方言。
茂名市的方言主要有白話、雷話(又稱黎話)、海話、哎話,還有少數地方說“舊時正”話(當地謔稱“狗屎正”)、思賀話和容縣話。這些方言的分布,與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白話主要分布在鑒江及其支流羅江、陵江、曹江流域,哎話分布在東部、西部和東北部的邊境山區,雷話和海話分布在南部沿海,黃華江流域為白話和客家話的混合區,袂花江流域為雷話和客家話混合區。白話是粵語的方言,是茂名市分布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70%,白話可在全市範圍內通行。茂名市城區1958年初建時,幹部職工來自全國各地,交際語言主要是國語,其次是白話。60年代初,壓縮建設規模,兩萬多名(占城區人口的40%)來自外省的職工遷出,說國語的人口大大減少,白話成了主要交際語言。70年代後,城市規模逐漸擴大,人口劇增,但新增人口大部分來自本省的粵語、客家語和閩語方言區,所以日常交際主要還是用白話。人們所說的白話都帶有各自母語的方言色彩,城區的白話並未形成統一的模式。但在市民中,新坡鎮居民占了相當大比重,且居住在城區的心臟地帶,他們所說的白話基本上可以代表城區乃至茂名市區白話的主流。
雲浮市境古為百越地,歷史悠久,民風古樸,是漢族與瑤族、壯族、侗族等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由於經歷了不同歷史朝代的族群遷徙和交往等的相互影響,形成了多種語言並存於這一地區。據當前的調查統計,雲浮市地方語言大致分為:雲浮白話、客家話、閩南話和(能neng)古話等幾個較大的語種。其中,雲浮白話屬於廣州話語系,雖帶上了當地鄉音,但與廣州話最接近,操白話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大多數,地區分布也最廣;客家語又稱客家話,在當地的分布區域是僅次於白話的一種地方語言,而操客家話的人大多數都會操白話;閩南話屬閩語支,當地又稱福佬話或福建話,操此話的人口多分布於鬱南縣連灘鎮的東、西兩壩,雲安縣富林鎮的寨塘、馬塘兩村和羅定市太平、羅平、船步等鎮的一些村落,人數較少;(能neng)古話為羅定地方民族語言,主要分布在圍底、素龍、太平、羅平、華石和羅鏡、分界、苹塘、雙東等鎮的部分地區。
文化
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梅州市、雷州市。
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羅定市、韶關市、南雄市。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汕頭市:潮劇、潮汕音樂、潮陽英歌舞、潮陽剪紙、瓶內畫、嵌瓷、燈謎、蜈蚣舞。
潮州市:潮州木雕、潮州歌謠、潮安文里英歌舞、潮州推光金漆畫、珠繡製作技藝、潮州傳統建築木結構技藝、潮州鼻煙壺製作技藝、大城所端午節游旱龍。
揭陽市:揭西提線木偶戲、普寧英歌舞等
中國園林名石:英石。
教育
本科院校:廣東海洋大學、汕頭大學、嘉應學院、湛江師範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韶關學院等等。
旅遊
主要景點:
潮州市:
國家AAA級景點、中國歷史最長和保存最完整的韓愈紀念專祠韓文公祠;有始建於唐代、粵東第一佛寺開元鎮國禪寺,有始建於南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有明代的古城牆和廣濟門城樓,有中國最大的八角圍屋道韻樓。
梅州市:
境內主要旅遊區(點)有:千年古剎陰那山梅州靈光寺,葉劍英紀念園,中國客家博物館,清末愛國詩人、政治家黃遵憲故居人境廬,千佛塔,梅州客天下,泮坑瀑布,梅州市梅縣區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國家5A級景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國家4A級景區)、陰那山天文科普園、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王壽山,興寧合水湖山、神光山,五華益塘水庫、熱礦泥山莊,平遠南台山、五指石,蕉嶺長潭勝景、丘逢甲故居、釋迦文化中心,大埔豐溪自然保護區,豐順湯坑溫泉、龍歸寨瀑布、龍鯨河漂流等。
汕頭市:
主要景點有礐石風景區、澄海塔山風景區、蓮花峰風景區、南澳生態旅遊區、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陳慈黌故居、青雲岩風景區、北回歸線標誌塔、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中山公園、華僑公園、石炮台公園、綠夢濕地生態園、大自然風景區、宋大峰祖風景區、翠峰岩風景區、仙湖風景區等。
揭陽市:
京明溫泉度假村、風門古徑、揭陽樓、進賢門、揭東鳳山寺、揭陽學宮等。
韶關 市:
主要有丹霞山(AAAAA級景區)、南華禪寺、珠璣巷(AAAA級景區)、馬壩人遺址、梅關古道(AAAA景區)、廣東大峽谷、滿堂客家大圍、南嶺國家自然保護區,等等。
湛江 市:
湛江湖光岩風景區(國家4A級旅遊區)。
人物
粵東:
梅州:葉劍英、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黃遵憲、張弼士、曾憲梓、田家炳、李惠堂、李光耀,等等。
潮州:李嘉誠、饒宗頤、陳偉南、謝慧如、林大欽、王大寶、盧瑞華、林若,等等。
汕頭:林百欣、姚宗俠、陳經緯、馬化騰、唐伯元、謝國民、謝易初等等。
汕尾:陳炯明、彭湃、馬思聰、謝非,等等。
揭陽:宋代高士吳復古、明朝尚書翁萬達、滿清狀元林德庸、直隸總督鄭大進等均系揭陽籍名臣重將。
粵西:
茂名:在歷史上還出過不少名人,如被周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嶺南著名才子陳鑒等都是茂名人。
雲浮:歷代出過不少出類拔萃、名標青史的著名人物。如享譽海內外傳揚久遠的佛教禪宗六祖惠能,近代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晚,工運領袖、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鄧發,全國政協副主席蔡廷鍇,新中國第一任外貿部長葉季壯,廣東省省長李耀漢、翟汪,工人運動領袖梁桂華、梁廣等。
粵北:
韶關: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名臣余靖、明朝援朝抗倭將領陳璘、清代文學家廖燕、抗日名將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等。
清遠:清朝御史郭儀長、榜眼朱汝珍、軍長陳可鈺,等等。
榮譽
梅州市,被尊稱為“世界客都”!被授予“中國金柚之鄉”,梅州金柚。
茂名市,被稱為“全國水果第一市”。
根子鎮,被稱為“中國荔枝第一鎮”。
陽江市,被稱為“中國刀剪之都”,為中國惟一的"全國風箏之鄉"。
陽春市,被授予“中國馬水桔之鄉”。
汕尾市,被稱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汕頭市,被稱為“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粵東中心城市,中國“全國主要港口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中國文具生產基地、中國玩具禮品城。
湛江市,被授予“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等。
韶關市,被授予“中國鋅都”,“有色金屬之鄉”,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等稱號。
南雄市,被授予”中國黃煙之鄉“,廣東省文明城市,恐龍之鄉,銀杏之鄉,中央蘇區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