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中學

廣東省東莞中學

廣東省東莞中學創建於1902年,歷經幾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傳承與創新,東莞中學已經成為一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百年老校。112年來,東莞中學為國家為社會造就了大批優秀之才,愛國將領蔣光鼐、學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權和何鏡堂、新浪網首任總裁王志東等均曾在莞中就讀。東莞中學1992年被編入由國家教委編輯的《中國名校—中學卷》,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同時,東莞中學還是一所在大陸地區頂尖的辯論傳統項目學校,多次斬獲省賽冠軍,並兩奪全國賽冠軍,同時為中國奪得過歷史上唯一一個中學辯論賽國際冠軍。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廣東省東莞中學創建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由邑侯(霖按:古人稱縣令為邑侯)劉德恆(子占)先生所創辦,最初名為東莞縣學堂,所有學費,概由邑明倫堂支付,間亦有出於捐募者。協辦人則為邑人尹慶舉(翔墀)、張其淦(豫泉)、徐虁颺(莞珊)三先生。徐先生當時稱監督,另設校長二人,即以尹、張兩先生充之。監督住校任事,校長系名譽職。全校學生約百人,分甲乙兩班,多邑中世家子。校址原為考棚(前清童生考縣試場所)。今則全無當年跡象矣。後曾改名為東莞初級師範學堂、東莞中學堂、縣立東莞中學校,1950年改名為東莞中學至今。歷經幾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傳承與創新,東莞中學已經成為一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百年老校。一百年來,東莞中學為國家為社會造就了大批優秀之才,愛國將領蔣光鼐、學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權和何鏡堂、新浪網首任總裁王志東等均曾在莞中就讀。

光緒二十八年,邑侯劉德恆先生創辦東莞縣學堂,徐虁颺先生充監督,尹、張兩先生充校長。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一九〇六年)改名東莞縣立初級師範學堂。當時功課,最重要者為國文一科。任教者多邑中知名之士。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〇八年),第一屆畢業生計得十二名。旋改名東莞中學堂,學制分師範部及中學部。師範為五年制,中學為六年制,預科二年,本科四年。宣統三年六月,師範部結束,以後悉辦中學部。

民國初年校門 民國初年校門

民國元年十一月,學制改為四年,分春秋兩季始業。民國五年後,始悉改為秋季。當時功課紛繁,多至卅七、八小時;而英語一科,特別注重,每周約七、八小時;除普通科目外,尚有修身一科,多以"五經"為教材。

民國十年,黎越廷先生來長該校,提倡女權,主張男女同校,本邑女同胞得入該校肄業自此始。

民國十二年,盧頌芳先生再長該校,始推行新學制,國中肄業三年畢業。

民國十五年冬,校長袁昌善先生,以校舍湫隘,乃歸併右鄰寶安書院(霖按:《東莞寶安書院碑記》尚存,原立於 今東莞中學傳達室後壁處)另繪圖測,改建校舍,未完成而清黨事起(民國十六年),學校遂陷於紛亂狀態中,斷瓦頹垣,蓬蒿沒脛,無復學校形容。

民國十七年,羅汝榮先生繼長該校,增招高中師範班一班(唯畢業時,僅得學生十名),對校舍之增修,亦有所努力。當時邑明倫堂撥款九萬元補建校舍。後以經費支絀,無以為繼,僅完成現有之三舍土校舍三座,計教室十二間。

三十年代的北區廣場 三十年代的北區廣場

民國十八年校長羅宗偉先生頗有建設,然終以非邑人,未得竟其志而去。

民國十九年秋,葉校長國璋,增辦附設國小五六年級各一班,以為根本之圖。然因地方不敷,且格於功令,僅辦四 期而已。

民國二十年春,黎汝璇先生繼任校長,於秋增招鄉村師範班一班,後以本縣有簡易師範之設立,故僅辦一屆耳。是年冬十一月,黎校長去任,羅友蘧先生繼之。羅氏蒞任以來,對於圖書、儀器、班額校舍、校具之添置、增建,均不遺餘力。又得邑人徐賡陶先生捐贈大批圖書--《萬有文庫》、《四序叢刊》(霖按:"序"字誤,當作"部")。故各種設備,至民國二十六年幾臻完善,而班額國中增至八班,高中增至三班,全校人數達六百餘人。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盧彭鏗先生接任校長,所謂"奉命於危難之間",救國與讀書,應付殊不易。是年秋,因校產收入增加,隧增招國中十班,高中三班,全校人數達七百餘。

民國二十七,"雙十節"過後,華南形勢,突告緊張,由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城中居民,紛紛逃避鄉村,十室九空,學校亦陷於停頓狀態。不久廣州竟告失守。莞邑以接近虎門,且為廣九路必經之地,亦不幸相繼淪於敵手。十數年慘澹經營之學校,頓成獸穴蛇窠,儀器圖書,以不能他遷故,悉遭摧殘劫掠,靡有孑遺。  莞城淪陷後,盧校長與同事十餘人,義不帝秦,輾轉逃亡,後達香港。鑒於在港莞邑學生失學者眾,遂謀復校。因邑明倫堂收入無著,不果。後幾經奔走,終得徐賡陶先生之鼎力,始於二十八年春,與石龍中學及私立明生中學合辦東莞縣臨時聯合中學。計辦高中一班,國中六班。經費為國幣一千五百元,校址借用香港知行中學、九龍德明中學教室,於夜間開課。設備簡陋,而生活辛苦,不難想像。

辦學以來,校舍屢更,如流浪之氓,棲無定所。後幾經撙節,始獲得固定校舍於九龍長沙灣道即後來私立明生中學校址。校址既定,邑中子弟來學者日眾,幾達三百人。

是年冬,旋奉令遷回內地辦理,故盧校長結束聯中一學年學業後,即遄返祖國,僕僕於平山、龍岡、平湖、清溪、官倉、石馬、塘廈、樟木頭之間,以求一安全地域為學生藏修之所。幾經波折,由合而分,終得常平屋廈鄉各紳耆熱心贊助,於二十九年春借用橋梓國小校舍,並四出張羅校具、教具,招生復校。當時經費為國幣二千五百元。辦高中三班、國中六班,全校人數達三百八十二人。

復校以來,各淪陷區學生,紛紛復學,人數日增,教室漸感不敷使用,後由鄉長周校南及紳耆周允初、周崇謀等先生籌建兩座,復得李縣長鶴齡之捐助,增築大禮堂一座、教室一間,而岡梓周紹光先生及支隊長徐東來先生復捐贈台椅六十餘套,故難題迎刃而解,而收容學生數多至四百九十二人。

民國三十年,敵人登入香港,該校經費來源遂告斷絕(至三十二年三月間,經費始繼續支發),以後幾年,賴以苟延殘喘,維持微命者,唯苦難相隨之同學輸收學米耳。

學校所在地接近寮步,而寮步常為敵騎常至之區,風聲鶴唳時感不安,又因常平接近廣九路,為游擊區最繁盛之地,且與我縣府所在地石馬距離不遠,故每年必有一度逃避敵人之騷擾,或一夕數驚,或黑夜登山,深更涉水,遭遇頗不平凡。但各同學尚能於四面楚歌中,次第完成其學業,未損毫髮,誠邀天之倖也。

民國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敵人實行打通廣九路,常平遂非我有,該校幾年來艱苦經營之校具、教具,以無法遷移,大部又落人之手。但盧校長並不灰心,倘有寸土,仍可為學校恢復之地。所謂一旅可興夏也。

民國三十三年元旦日,盧校長與弟兄及同事多人,凌晨偷越鐵路,取道橋頭,上黎村,與當地人士商借新群國小校址繼續上課。黎村為邑東邊地,與惠陽、博羅交界,倘惠陽一失,則進退兩難。然東莞縣立中學,應教育東莞青年。倘他遷別縣,莞籍學生不能遠道相隨,有何意義?故無論若何艱險,學校應設縣地,以爭取邑中青年,免為敵偽奸利用。當時遠在後方邑中愛護學校人士,均主張學校遷河源,以為長治久安之計,對於盧校長之苦心,尚有未盡了解也。

在黎村辦理僅一年,計有高中三班,國中六班,人數初為二百九十五人,後增之三百八十二人。經費每月初為國幣二千五百元,後與東莞縣立石龍中學合辦,改名東莞縣立聯合中學,始增至四萬元。但以學校地處絕境,屹立防軍前線,杯弓蛇影,時或有之,然皆患難久經,怡然處之矣。

民國三十四年正月十四日上午六時,敵人悄然進占惠州,黎村遂如瓮中之鱉。學校對敵人此次企圖,早得情報,為應付萬一,不得不於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宣布疏散,故各學生均得安然無恙遄返家園。

全縣既陷,遷校他縣力所不能,即能之,學生不能相隨,終屬徒然。且當時敵騎四出擾掠,廣東各屬,幾無倖免,亦終無地可遷。後盧校長經多方考慮,又鑒於敵人已逢再衰三竭之境,卒從友人之勸告與贊助,將學校改名光中學塾,在附城博廈鄉借祠宇收容學生二百零七人。辦理當中,曾有無數謠言,多方恐嚇,然盧校長此時置身家性命於度外,不為所動也。

辦理僅一學期,屬子彈威力,終使暴日屈服,勝利屬於吾人矣。九月十四日,盧校長奉命接收苦別七年之母校,荒涼一片,迥異當年,收拾澄清,費時數日,於二十四日始能正式上課。每月經費為國幣五千三百四十五元,六十倍支發。當時班數高中五班,國中八班,學生六百一十一人。

三十五年秋,增招國中兩班。現當前計有高中五班,國中十班,人數共六百三十八人。經費每月為乾谷二萬五千二百斤司碼。三十六年度擬增招國中二班,高中一班,以實現國中每級四班,高中每級二班之計畫。

總括復員以來,得邑明倫堂屢撥巨款修繕校舍,增置校具教具,規模漸具雛形。今後擬分兩期完成中等學校之完善設備。

辦學條件

歷史條件

政治環境

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變"的主要內容,有廢除八股,改革科舉;設立學堂,學習西學。雖然經一百零三天的"新政"失敗了。但是廢除科舉,設立學堂的措施,為朝野所接受。光緒二十七年(1901)八月初二日,光緒諭令"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改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國小堂。並多設蒙養學堂。"當時沒有廢除科舉之令,學堂與科舉並行。

光緒的"上諭"下達以後,宥於保守思想和習慣勢力,各級官吏多數徘徊觀望,或"徒事皮毛,有名無實"。(見光緒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二十六日,光緒"上諭")於是光緒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初四日再下聖旨:
推廣學堂,必先停科舉。著即自丙午(光緒三十二年,1906)科為始,所有鄉、會試(省試、國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並著責成各該督、撫嚴飭府、廳、州、縣趕緊於城鄉各處遍設蒙國小堂,慎選師資,廣開民智。務期進德修業,體用兼賅,以副朝廷勸學作人之至意。

東莞中學堂的創立,在光緒第一道"上諭"下達的次年,毋煩"督、撫嚴飭",東莞辦起了學堂來了。可見當時東莞人思想的解放。原來"上諭"規定"各州縣均設國小堂",縣以上的各府、廳、直隸州,才"設中學堂"。東莞是縣,居然辦起中學堂來,東莞人可謂"敢"字當頭。其中東莞中學堂籌辦並任首屆校監實際是校長的清進士徐夔颺起到了主要作用。

學堂創立

東莞中學體育館 東莞中學體育館

自明代以降,東莞教育就比較發達,至清末,東莞官辦學校有三所:儒學(即學官,1951年拆除,今南方飲料廠所在地為其故址),學生免費入學,還供給一伙食(叫廩生)。

寶安書院(1926年併入東莞中學,故址在今東莞中學傳達室右側)。龍溪書院(在石龍)。

集體辦書院三十九間、社學二十三間,義學(免學費)三間。私塾(包括家塾、蒙館),鄉鄉皆有,難以統計。有 這么多的學校,還要辦東莞中學堂,假如對新型學校作育人才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的認識,是不會有這樣堅決的行動的 。

東莞中學堂最初為民辦。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徐夔颺作《東莞中學校創辦緣起》,把東莞中學堂創立的經過說 得很具體:  光緒二十八年(1902)辦東莞中學堂時,毫無"的款"(明確的款項),東莞知縣劉德恆捐養廉銀一千兩,徐夔颺四 出募捐,得四千餘兩,為開辦費。並由縣指定屠稅、廟宇、鮮魚稅及東莞明倫堂每年撥銀三百兩為經常費。嗣因奉命改 為東莞初級師範中學堂,頒發章程,各科教員,均當延聘,而學款短絀,幾不能支。適科學既廢,書院停開,乃請撥原 書院燈火費為學堂經費,並請東莞明倫堂撥足銀兩,遂將考棚改建。廣築校舍,擴大操場,購置圖書、儀器,學校規模 ,始乃大備。 (李璇樞《東莞縣誌擬目目·學校》引)

東莞學堂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八月三十日立。九月初一(10月2日,直至解放,以此日為校慶日)開學,名為 東莞學堂。 據第一屆學生李璇樞(字仁蓀)的回憶,學堂開辦得很草率,連校名的匾額也沒有,開學那天,只見考棚門口掛著 紅紙墨書"東莞縣學堂"五個大字。

光緒三十年(1904),奉廣東省學務處,改名東莞初級師範學堂,以考棚(考秀才之所)為校址。以寶安書院山長 (書院領導稱為山長。)張其淦(清進士)、龍溪書院山長尹慶舉(清進士)為名譽校長,徐夔颺(清進士)為監督, 駐校,處理日常事務。  教師可知者,有: 國文教師葉覺邁(清舉人)、 國文教師徐夔颺(清進士)、 英文教師梁蘭如(美國大學畢業 ) 、地理教師張伯楨(康有為學生)、 國文教師陳官桃 。

入學考試:入學考試只考作文:題為:《學然後知不足》。

校園生活:第一屆學生為甲班,共12人。第二屆學生為乙班。第一屆學生可知者有:蔣光鼐(15歲),1932年震驚中外的"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總指揮,解放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部長。

徐思達(15歲),徐夔颺第三子。1915年考上北京大學,1944年至1946年任東莞縣長。解放後為廣東省文史館館員.

李秉樞(15歲),後留學日本,畢業回國後,任教於母校。

李璇樞(字仁蓀,12歲),1911年三月二十九日,與第二屆學生莫紀彭、陳哲梅及東莞青年李文甫、黃俠毅等,參 加攻打兩廣總督衙門的戰鬥(後稱"黃花起義")。 鄧堅白,廣東軍法處處長,後民國間為南海縣長。

黎景高、張超岳、江梅孫、吳煒、陳官熙。

第一屆學生中,年齡最大的是吳煒,三十多歲,最小的是陳官熙,十一歲,為莞中教師陳官桃之弟。 每屆學生學習年限為六年。第一屆學生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畢業。畢業時騎馬遊街。當時校名改為"東莞初級 師範學堂",內校有諺云:"師範畢業六年,學生一打去遊街。"  光緒二十七年(1901)的"上諭"中,指定學堂的教材是"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鑑及中外政治、 藝學為輔。"當時清室式微,尤其是廣東,受康有為、梁啓超的影響(地理教師張伯楨先為梁啓超後為康有為的學生) ,又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加上校監徐夔颺思想比較開明,東莞縣學堂的教材,不依"上諭"。以梁啓超1902年編的 《新民叢報》為國文教材,以《新民叢報》中的《新地理》為地理教材。

作文最為重視,作文之日,早餐必食"及第粥",取登科之兆。凡優秀貼堂的作文,獎銀1元。  上課時,還不曉得用黑板,教英文的教師,用小塊硬紙寫上字母,豎起教學。到民國元年,第一屆學生李秉樞留學 日本畢業回國,任教於母校,開始仿效日本,採用黑板、課卓等新式教具,李秉樞從日本帶回地球儀,東莞學堂學生第一次接觸新教具。

學生全部寄宿,住東齋和西齋(見清末《東莞縣學堂平面圖》東齋房小,每房住1人;西齋房大,每房住4人。4位 學生用1校役。

學生一伙食,學堂免費供給,休沐日(十日一次),發一伙食費1元。

歷史基礎

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月,奉命改辦中學,改名東莞中學堂。學制分師範和中學兩部,師範五年制,中學六年制 ,預科兩年,本科四年。分春秋兩季招生。宣統三年(1911)六月,師範部結束,不再辦師範。

1912年11月(即"武昌起義"後的1月),改名東莞中學校,學制改為四年,仍分春秋兩季招生。1916年,招生始定為 秋季。

1921年,校長黎樾廷,招收女學生,男女同校自此始。

1923年,盧頌芳再度為校長,改學制為三年。

1926年,校長袁昌善(中共黨員)將右鄰寶安書院併入,拆除寶安書院原有建築(《寶安書院碑記》碑今存,七十 年代,在今圖書館和今科學樓西側,即寶安書院故址仍有原寶安書院石刻多方)測量繪圖,準備興建校舍,因"清堂"事 起而止。

1929年,東莞明倫堂撥款9萬元,新建教室三座,共十二間(即今綠瓦樓)。

硬體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約為100畝,現有建築面積70680平方米。校園環境舒適、優雅,處處洋溢著濃郁的人文氣息。有寬敞的運動生活區和幽靜的辦公教學區,學校建立了完善的智慧型化管理系統,包括電話通訊系統、物業管理服務系統、寬頻網路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等,實現了教學與辦公的現代化,為師生的工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12人。

多年來,學校學生參加高考均獲佳績,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間,被北大、清華錄取的共有19人,一般本科上線率97%,重點本科上線率61%。2014年高考一般本科上線889人,上線率98.3%,其中重點本科上線646人,上線率71.5% 。令人矚目的辦學成績的取得,使東莞中學成為東莞的教育品牌,成為廣東省頗具知名度的一所學校。東莞中學正努力朝著“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與世界先進教育對話的國內一流學校”的辦學目標邁進。

師資隊伍

學校師資隊伍敬業精神強、業務素質高、協作意識好。現有專任教師219人,其中高級職稱85人,中級職稱102人。有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有省特級教師1人,省中國小教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14人。有東莞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2人,東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人,東莞市普通中國小學科帶頭人11人。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學科教研組:化學科、信息科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學科教研組,語文、數學、英語、生物、化學、歷史、信息、音樂、通用技術等科組被評為市優秀學科教研組。

辦學特點

辦學宗旨

東莞中學以“對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為辦學宗旨。學校力求把教育關懷指向在校學習和生活的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能獲得最適合於自身發展的最好教育;把學校教育的視線穿越學生生命發展的全程,為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思想基礎、能力基礎、情感基礎和生活基礎。

學校打造了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辯論隊、讀書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等多種平台,激發學生的廣泛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使學生初步具備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公民意識、行為和能力。

辦學理念

東莞中學堅持“自主、和諧、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在辦學中充分尊重師生的生命主體意識。校辯論隊是國內唯一一個奪得過國際賽冠軍的隊伍,並且以每年3-4次國際賽的頻率為莞中學子提供舞台,校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的很多大型項目都是由學生策劃組織的,校內學生刊物《莞中風采》和《雲雕》完全是由學生編輯出版的。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內在的探究和發展需要被喚醒了,學生學會了自主建構知識,形成健康豐富的個性。

學校和諧辦教育,辦和諧教育,有效地整合學校教育中各種資源、各種力量、各種進程,使學校教育在良性的狀態下運行。同時,學校在引導師生自主發展與和諧發展的基礎上,激勵師生將自己的成長規劃與學校的發展結合起來,師生共度生命歷程。

辦學特色

東莞中學逐步形成了“教育生態平衡”的辦學特色。我們用生態平衡的觀點理解、認識教育。在管理方面,我們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以人為本,建立有序、民主、高效的管理系統。在德育方面,我們把公民意識、愛的意識、文明習慣、健康心理作為德育的主要內容,注重營造和利用德育環境,重在情感化、科學化和自我教育化,讓學生在真實的道德環境中獲得德育滋養。

在教學方面,我們強調師生教與學的自主、互動、進取,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的學習者轉變。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我們通過物化的校園環境和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對學生薰染陶冶,以淨化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

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廣東省東莞中學 廣東省東莞中學

2014年東莞中學錄取分數線為:正取生錄取分數線第一志願729分,第二志願759分;擇校生錄取分數線第一志願712分,第二志願717分,第三志願722分,第四志願727分。

名額分配到校的最低分數不低於679分。招收符合認定條件的隨遷子女考生的錄取分數線727分。

東莞中學多年來高考均獲佳績,湯宇翀同學在2003年高考中獲省高考總分第一名;2007年高考中,黃曉敏同學以138分的高分榮獲廣東省語文單科第一名; 2008年高考中,陳景良同學以137分的高分榮獲廣東省生物單科第一名,650分以上(省定第一高分段)有16人,600分以上(省定第二高分段)有274人,5人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1人被美國威斯康新大學麥迪遜分校錄取,2人被香港大學錄取,17人分別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高校錄取。2012年高考中,何汶鉻、楊宇昌同學獲清華大學保送生資格,文科考生省前10名1人,650分以上6人;理科考生690分以上1人,670分以上4人,本科上線率96.5%,重點上線率57.3%。令人矚目的辦學成績的取得,使東莞中學成為東莞的教育品牌,成為廣東省頗具知名度的一所名校。

廣東省東莞中學 廣東省東莞中學

2014年高考,東莞中學參加高考應屆生 904人,本科上線 889人(超東莞市指標202人),上線率為 98.3%,其中重點本科上線 646人(超東莞市指標165人),上線率為 71.5%。廣東省文科前100名中, 東莞中學有2人。

截至2014年7月16日,東莞中學多名學子被國內外著名學府錄取。

其中,申子靖被北京大學錄取,廖雯芬、王旭亮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曾天馨、廖進軍被復旦大學錄取,張晨沐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錄取,李小雨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錄取,吳泓銳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錄取,黃子灝被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錄取;歐銀雪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錄取,陳韻如被美國普渡大學錄取,黃瑋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錄取,陳帥廷被美國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錄取,李樂軒被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錄取,謝嘉琳,李倍嫻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錄取,蔡牧逸被日本早稻田大學錄取,葉文婷被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錄取。

廣東省東莞中學 廣東省東莞中學

另外,東莞中學考生被國內其他部分名校錄取的情況如下:武漢大學 10人,南開大學 1人,同濟大學 2人,哈爾濱工業大學 5人,吉林大學 5人,中國政法大學 6人,外交學院 1人,中央財經大學 1人,北京師範大學 1人,華中科技大學4人,西南政法大學 1人,東南大學 5人,電子科技大學 4人,國防科技大學 1人,廈門大學 2人,上海音樂學院 2人,中央戲劇學院 1人,中國美術學院 1人,中國傳媒大學 4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1人,上海外國語大學 1人,上海財經大學 4人,中山大學 82人,華南理工大學 36人。

傳統項目

東莞中學是廣東著名的辯論傳統項目學校,其辯論社團/辯論隊在省級、國家級和世界級大賽中屢有斬獲,並且在市辯論隊的協助下,建立了一整套系統和完善的隊員選拔、培養與晉升模式,確保所有零基礎的新隊員都能在高中一年級、二年級中,成為優秀的辯論隊員。

東莞中學辯論隊是中國大陸歷史上唯一一個國際賽冠軍隊伍 。同時,也是唯一實現全國賽團體冠軍和全程最佳辯手雙衛冕的隊伍。

能夠進入校隊的隊員,都是我校學生中的菁英學子。在過去幾年中,我校辯論隊畢業生先後考取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香港大學等一流名校。

校辯論隊已經成為了我校的一塊課外育人陣地。

東莞中學辯論隊的隊員由校思篤辯論社社員組成,代表學校在各項大賽中屢有斬獲。更有一批優秀辯論隊員,借相關大賽主辦方的政策優惠,獲得了蘇州大學等名校的自主招生免試資格。

主要成績:

2014年賀歲杯名校辯論賽 季軍

2014年第三屆知行杯廣東省中學生校際華語辯論邀請賽 冠軍

2014年東吳杯全國中學生辯論大賽正賽階段 第五名

2014年星辯·馬來西亞國際華語辯論公開賽 六強

2014年精英杯世界中學華語辯論公開賽 大陸區種子隊參賽權

2015年賀歲杯名校辯論賽 亞軍

2015年知行杯廣東省中學生校際華語辯論邀請賽(省賽) 冠軍+全程最佳辯手

2015年第四屆東吳杯全國中學生辯論大賽 冠軍+全程最佳辯手

2015年亞洲杯國際高中華語辯論錦標賽 代表廣東地區參賽

2016年賀歲杯名校賽冠軍+全程最佳辯手

2016年廣東省中學生賽亞軍+全程最佳辯手

2016年團省委·廣東省中學生辯論挑戰賽冠亞軍+全程最佳辯手

2016年東吳杯全國中學生賽冠軍+全程最佳辯手

2016年亞洲杯國際高中辯論錦標賽冠軍+全程最佳辯手+全程優秀辯手(國內唯一一個國際賽冠軍)

歷任校長

徐虁颺 任職時間:1902-1911 幼年在父親指導下讀書,成年後,在塹頭做私塾老師。光緒十九年(1893年),鄉試中舉。次年,會試中二甲進士,賜進士出身,即赴山東候補知縣,因父親去世,棄官返回東莞。 徐夔颺在東莞創辦了男子工藝廠、女子工藝廠、農林試驗場、農工商半夜學校、勸業、勸學所等,任實業所所長,不領取任何報酬。對於邑中公益之事,均能任勞任怨,極力促成。戊戌維新時,全國各地開始興辦新式學堂,徐夔颺在東莞倡導辦起了東莞學堂(東莞中學前身),並親任校監(1902—1911年)。同時,又創辦了十多所國小,莞人中有不少出自他門下。徐夔颺不僅受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更受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思想影響,思想較開明進步且無黨派之見。當廣東法政學堂成立時,徐夔颺毅然入校讀書,希望能為國出力。中學裡有同盟會會員的教師、學生。他還保護黃俠毅、林直勉等學生(同盟會會員)宣傳革命。1914年,徐夔颺出任南海初級檢察廳監督。1919年,被推選為廣東省第二屆省議會議員,並被督軍公署、省長公署聘為高等顧問。曾提出整頓吏治、推廣教育、振興實業、禁菸禁賭等六項建議。1924年,議員任期屆滿,遂返鄉里,與楊錫光等十二人結為鳳台新社。“七·七”事變後,徐夔颺憂國憂民,他支持組織鐵血劇社,演出抗戰救亡話劇。莞城淪陷,徐夔颺到了香港。1939年4月於香港去世,享年80歲。在其影響下,子女都參加了革命工作。
徐夔颺 徐夔颺
黎樾廷 任職時間:1925
黎樾廷 黎樾廷
盧彭鏗 任職時間:1937-1949
盧彭鏗 盧彭鏗
張士怡 任職時間:1949-1951
廣東省東莞中學 廣東省東莞中學
林若 任職時間:1954-1957
林若 林若
杜奕寬 任職時間:1968-1973
杜奕寬 杜奕寬
羅陽 任職時間:1980-1986
羅陽 羅陽
葉柏昌 任職時間:1987-1988
葉柏昌 葉柏昌
葉淦培 任職時間:1988-1990
葉淦培 葉淦培
歐陽禹湖 任職時間:1990-1992
歐陽禹湖 歐陽禹湖
何立民 任職時間:1992-2004
何立民 何立民
黃燦明 任職時間:2004至今
黃燦明 黃燦明

文化傳統

東莞中學校歌

作詞:祁武垣

作曲:周 鏗

(約作於1930年至1935年之間)

東莞縣立中學校歌 東莞縣立中學校歌

旗峰蒼蒼

莞水湯湯

山川磅礴士氣揚

為文章藪

為忠義鄉

奇傑蔚起稱南強

我校建設

幾經改良

學府歷史何悠長

文經武緯

濟濟蹌蹌

龍門聲價爭榮光

祝我校

為南粵之冠冕兮

名播炎荒

祝我校

為東亞之泰斗兮

煊赫海疆

東莞中學頌

作詞:鄭南

作曲:鄭秋楓

東莞中學頌 東莞中學頌

黃圍牆閱盡了世紀滄桑

綠瓦樓孕育著翠綠希望

思考人生追求真理獻身社會

校園為時代成長棟樑

東莞中學

校旗高揚

莞中兒女

奮發向上

我們的腳步

追求早升的太陽

我們的青春

投進時代的大浪

黃旗山造就我高遠的信仰

東江水哺育我奔騰的志向

學會做人刻苦求知勇於創新

新花為熱土燦爛綻放

東莞中學

校旗高揚

莞中兒女

奮發向上

我們的腳步

追求早升的太陽

我們的青春

投進時代的大浪

學校榮譽

東莞中學將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貫徹到辦學的每一個環節,整體辦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辦學業績,贏得了公眾的高度讚譽,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認可。東莞中學1992年被編入由國家教委編輯的《中國名校(中學卷)》,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1997年被評為省先進集體、省文明單位,2000年獲“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稱號,2001年被定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同年還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2003年被評為全國綠色學校,2004年被評為省特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2005年被評為東莞市文明單位標兵。2006年獲“東莞市文化建設先進學校”、“廣東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套用示範學校”等稱號。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地址

地址:東莞市莞城區東正路62號。郵編:52300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