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辦學歷史悠久,自1957年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建設人才近萬名,湧現了一批知名的學者、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歷屆畢業生活躍在省內外的各條戰線上,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2000年與其他建築學、城市規劃等專業共同成立建設學院,2009年建設學院拆分,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單獨成立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其他專業組建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基本信息

教學機構

學院下設土木工程系、城市公用設備系、道路交通運輸系、工程管理系、測繪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實驗中心等8個部門。

師資隊伍

學院有教職工130人,其中專任教師103人,教授20人,副教授46人,博士生導師4人,博士學位教師48人。具有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畫”特聘教授3人、副教授1人;教育部非力學專業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力學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培養人才1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4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3人、校級培養對象9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撐計畫:鄧軍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劉鋒

博士生導師:李麗娟、陳建飛、趙旭東、劉峰

“百人計畫”特聘教授:陳建飛、趙旭東、陳光明、陳貢發

“青年百人計畫”:李古、周倩倩

全國優秀力學教師:劉鋒

南粵優秀教師:李麗娟、劉鋒

學科建設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具有“土木材料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工程力學”、“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供熱、供燃氣及通風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建築與土木工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工程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在校研究生300餘人 。土木工程為省級重點優勢學科、岩土工程學科為省重點扶持學科。

二級學科博士點:土木材料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土木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市政工程"和"供熱、供燃氣及通風空調工程"、"工程力學"、“土木工程測量與災害監測”.

專業學位碩士點:"建築與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發展之路

2004年獲得“廣東省名牌專業”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2009年獲得“土木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

2009年獲得“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年獲得首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2012年獲得“土木工程廣東省重點優勢學科”

2013年獲得”國家級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3年獲得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建築業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4年獲得廣東省土木工程虛擬仿真與協同設計教學示範中心

2015年“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專業通過城鄉住建部工程教育專業評估

實驗條件

學院有結構工程實驗室、力學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室、建築設備工程實驗室、給水排水工程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建築與土木工程CAD實驗室、工程測量實驗室、道路實驗室、交通運輸工程實驗室、道路與橋樑實驗室、工程管理模擬實驗室 、控制測量實驗室、"3S"技術實驗室 等15個專業實驗室組成,中心有9位實驗專職管理人員,6位專職實驗教師,實驗室總面積達8996m2,教學科研設備總值達1297萬元,設備1754台套,其中十萬元以上大型設備10台套,212.6萬元,各類圖書資料33005冊。

平台建設

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

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教學示範中心:

1、廣東省土木工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

2、廣東省工程力學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3、廣東省土木工程虛擬仿真與協同設計教學示範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研究中心:

1.廣東省建築業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教育廳研究中心

1、廣東省普通高校"土木工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廣東省省高校國際合作創新平台

1.高性能結構與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廣東工業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校級聯合研究中心

1、"廣東工業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高性能結構與材料聯合研究中心"

2、”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市房地產測繪院測繪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3、”廣東工業大學-珠海市方力源建材有限公司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4、”廣東工業大學-雲浮市鴻源混凝土有限公司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研究所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1.岩土工程研究所:廣東工業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現有教師10名(含實驗人員1名、雙肩挑教師1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講師1名,實驗師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名、碩士學位的教師3名。 廣東工業大學岩土工程學科,1998年起被評為校級重點扶持學科,2000年成為校級重點學科,2003年被評定為廣東省重點學科(扶持級),2007年被評定為第八輪省重點(扶持)學科,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積累與建設。是廣東省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本所的專業實驗室(土工實驗室、岩石力學實驗室)面積800多平方米,擁有先進的全自動三軸儀、全自動固結儀、剛性三軸壓力機、應變式直剪儀、高倍顯微鏡、高速可調數據採集系統及原位測試等較完整的岩土測試設備。本所與國內外岩土工程界同行有著廣泛交流與合作。本所教師在8個國家與省的各級學會或協會以及專業委員會中擔任職務。2003年成為由廣東省質量監督局及四大學會屬下的"廣東省岩土工程原位測試培訓與考核"基地。

2 .工程力學研究所: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工程力學研究所現有教師24名。其中教授4名(均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7名,講師1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名,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5名。

3. 計算力學中心:廣東工業大學計算力學中心是以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畫”陳貢發教授牽頭,多位不同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教授組成的有限元分析團隊, 專門從事礦業工程、建築工程、橋樑工程和岩土工程等大型工程問題的有限元分析。本中心熱誠為工業界提供專業的有限元諮詢服務。本計算力學中心被公認為最優秀的有限元分析團隊之一。中心有 16 名全職人員, 其中有教授 5 人, 副教授 6 人, 其它工程技術職員 5 人。 人員構成合理,具有力學,結構工程、橋樑工程以及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博士學位 11 人,具有多年國際工作經歷 5 人。中心主任陳貢發教授具有 25 年有限元分析經驗以及 12 年為工業界解決工程問題的經歷。中心對大型的工程問題進行有限元分析和多物理場仿真具有豐富實驗經驗;能解決結構設計和機械設計中各種力學問題的分析,例如應力,疲勞,振動,屈曲。特別在模擬採礦活動引起的安全隱患,例如地表沉降,冒頂和地下水湧出等方面技術具有獨到之處,對露天礦山和道路邊坡穩定性分析也具有豐富的實踐。 我們的有限元分析能夠最佳化您的產品設計,提高其安全性能,降低產品成本。

實驗設備

結構實驗室主要設備 結構實驗室主要設備

結構實驗室簡介:結構實驗室由原廣東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實驗室、原華南建設院東院實驗室基礎上組建而成,1998年為廣東省土建一級實驗室,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3年被評為“國家級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廣東工業大學結構實驗室目前為國內一流的結構實驗室、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實驗室。

結構工程實驗室是廣東工業大學論證批准重點建設的專業特色基礎實驗室,坐落在新建成的廣州大學城,實驗大廳為27X78m2,淨空18m,輔助用房420m2,其中實驗台座和反力牆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試驗台座下部結構為地下室空心結構。台座有效使用面積24x36m2,上部有一L 型空腹結構的雙向反力牆,有效使用寬度西牆為14m,北牆為36m,反力牆高度為14.6m,該實驗室是全國大型結構實驗室之一,在華南地區基建規模最大。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將成為以廣州大學城為中心,聯繫廣州城區與佛山、東莞、深圳以及泛珠三角地區開放性結構實驗中心。

結構實驗室擁有:美國MTS擬動力系統;義大利4000KN高性能材料試驗機;日本東京測器高性能數據採集系統及感測器;美國SPAX-2000動靜真三軸儀;大型海洋環境乾、濕加速循環系統;大型結構反力架;動態應變測試系統;靜態應變測試系統;數據採集分析儀;光測彈性儀;500T壓力試驗機;液壓萬能材料試驗機;靜態應變測量系統;電壓伺服萬能試驗機;動態信號測試系統;動態應變採集系統轉換箱;500KN疲勞試驗機;大型多功能長柱液壓伺服壓力機;ANSYS分析軟體、ABAQUS有限元軟體;有限元計算工作站;全自動固結儀 。

科研成果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擁有一支科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學院近三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餘項,獲得省市級科學技術獎10餘項,獲得專利技術50餘項,主辦國際會議2次、承辦國內會議多次,在研經費5000餘萬元。2011年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2012年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2013年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

2009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2010年獲雲浮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廣州市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2011年獲東莞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廣州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2012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

人才培養

學院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 良好學風的營造和全面素質的提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為核心,拓展有建築專業特色和較高科技含量的校園科技實踐活動,其中"力學架構大賽"和"環保建模設計製作"等成為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品牌項目。

本科教育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道路與橋樑方向)、工程管理、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測繪工程、交通運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等9個本科專業。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1、廣東工業大學----中山環宇實業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2、廣東工業大學----中天建設集團第七建設公司共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實踐教育基地:

1、深圳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2、廣州市京水水務有限公司

3、江門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科研現場 科研現場

4、南方物流企業集團廣州雲埔物流基地

5、東莞市開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6、雅士空調(廣州)有限公司

7、廣州國靈空調有限公司

8、佛山市水業集團有限公司

9、廣東省新邦物流有限公司

10、廣州利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11、中山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12、廣東永道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13、惠州市交通規劃設計院等

廣東省精品課程 《工程測量》

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材料力學》

傑出校友

商業界

洪祥盛:原廣東建工集團董事長

史吉新:現廣東建工集團董事長

駱小築:珠江水利委員會勘測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東省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

陳韶章: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全國勞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政治界

林樹森:前廣東省常委、廣州市市長、貴州省省長;現任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