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廖承志經與中共香港市委書記吳有恆、海委書記曾生、東南特委書記梁廣等商量後,決定開展東江敵後游擊戰爭,並由曾生、周伯明、謝鶴等帶領一批共產黨員回到惠陽,組建抗日游擊武裝,於十二月二日在惠陽淡水地區正式成立惠(陽)寶(安)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由曾生任總隊長,周伯明任政委,在淡水地區進行了鬥爭。在此前後,中共東莞中心縣委王作堯和增城,寶安等地黨組織也在廣(州)九(龍)路路西組織了東莞壯丁常備隊和抗日模範壯丁隊等游擊武裝。次年春,這支武裝編為“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王作堯任大隊長)。這兩支部隊歸中共東南特委和東江軍委會領導和指揮。
一九四0年九月,廣東省委派東江特委書記林平(尹林平)到寶安將兩支隊伍合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第五大隊,由曾生、王作堯分別擔任大隊長,林平任兩個大隊的政治委員。隨後,第三大隊進入東莞縣大嶺山區,第五大隊進入寶安縣陽台山區和廣(州)九(龍)鐵路兩側,分別進行對敵鬥爭和開闢根據地的工作。一九四二年一月,根據南方局指示,成立了廣東軍政委員會,由林平任書記,並將兩個大隊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梁鴻鈞任總隊長,林平任政委,曾生任副總隊長,王作堯任副總隊長兼參謀長,楊康華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轄五個大隊。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日,根據黨中央指示,游擊總隊改番號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曾生任司令員,林平任政治委員,王作堯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楊康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七個大隊。東江縱隊先後與日偽頑作戰兩千多次,共殲敵一萬餘人,建立了東江抗日根據地。到抗戰勝利時,部隊發展到一萬一千餘人。
廣州失陷後,珠江三角洲人民成立了廣州市郊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二支隊,後來又在粵中成立粵中人民解放軍,在雷州半島成立了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在潮汕地區成立了韓江縱隊。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廣州抗日游擊隊第二支隊等部組成珠江縱隊。
在海南島,馮自駒領導的紅軍游擊隊,經與國民黨交涉,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五日改編為“廣東省十四區民眾抗日自衛團獨立隊”。一九四三年春改稱瓊崖人民抗日游擊獨立縱隊,簡稱瓊崖縱隊。馮白駒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轄五個支隊,一個大隊。
到一九四五年大反攻前,東江縱隊發展到九千五百餘人,珠江縱隊一千七百餘人,瓊崖縱隊約五千人。其他游擊部隊四千六百餘人。
相關詞條
-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是指韓江縱隊前身是抗戰初期的潮汕青年抗日游擊大隊,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華南抗日戰場的作戰,為贏得潮汕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概況 歷史 紀念抗日勝利 -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領導創建的一支抗日游擊隊,主要活動地區包括現在廣東的南海、番禺、中山、順德、三水...
基本資料 歷史 對澳門統一戰線 成立60周年紀念 -
曾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人]
曾生(1910-1995)原名曾振生。深圳坪山(原深圳龍崗坪山鎮)客家人 。著名的東江縱隊司令員。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授少將。獲三級八...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簡介 革命歷程 擔任職位 -
抗日游擊隊
抗日游擊隊:1938年開始,由東江和珠江地區各縣建立游擊隊,目的是打擊敵人,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為開展華南地區的抗日鬥爭,特別是1939年1月廣州失...
抗日游擊隊 東江、珠江地區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 海南島瓊崖抗日游擊隊 -
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
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於1945年1月,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是周楠,鼎盛時期武裝大約有3000餘人。
-
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舊址位於廣東省鶴山市宅梧鎮靖村村委會叢新下村(原靖村鄉松下村),原為余氏大宗祠,清代建築。 1944年11月7日,挺進粵中的廣東...
地理位置 建立歷程 建築概況 原址保護及重建情況 -
抗日
中國抗日戰爭是指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
簡介 歷史 -
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
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亦稱粵中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粵中地區領導創建的一支抗日游擊隊,主要活動地區包括現在廣東的江門、鶴山、新會、開平...
概述 歷史 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