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12日,日軍在廣東惠陽大亞灣登入,惠陽、廣州淪陷。國民黨軍隊潰逃,華南廣大國土被日本侵略軍占領。中共中央立即指示廣東省委,在東江日占區後方開拓游擊區。12月2日,惠(陽)寶(安)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成立,曾生任總隊長。1939年1月,東(莞)寶(安)惠(陽)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成立,王作堯任大隊長。這兩支抗日武裝分別在惠陽縣和寶安縣建立了抗日游擊根據地,初步打開了東江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新局面。1939年底,兩支部隊發展到近700人。
1940年9月,部隊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和第五大隊,由東江特委書記尹林平兼任兩個大隊的政治委員。 隨後,第三大隊挺進東莞大嶺山地區,粉碎了日軍對百花洞等地的進攻,開創了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建立了8個鄉的抗日民主政權。與此同時,第五大隊回到寶安敵後,開創了以陽台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6至8月,日軍先後出動1000多人,對陽台山根據地進行“掃蕩”。第五大隊連續作戰,取得了反“掃蕩”鬥爭的勝利。同年2月,中共東江特委抽調幹部、戰士組成小分隊挺進增城,與當地武裝會合,成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增從番獨立大隊,以油麻山為基地開闢根據地。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25日香港淪陷。當時,中國一大批文化界和愛國民主人士被困在香港,情況十分危急。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分別電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迅速將這批人士搶救出來,經澳門、廣州灣或東江轉入大後方。營救工作在周恩來指揮下,由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中共廣東地方黨組織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具體實施。接到指示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立即派出武工隊員、交通員進入港九地區。從1942年1月開始,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將茅盾、鄒韜奮、戈寶權等文化界精英和民主人士及其家屬共800餘人搶救出來,安全送回大後方。此外,還搶救了國民黨官員和家眷等10餘人,國際友人近百人。這一秘密大營救,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擴大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各界人民和海外的影響,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1942年1月,廣東軍政委員會成立,尹林平任書記。同時成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梁鴻鈞任總隊長,尹林平任政治委員,曾生、王作堯任副總隊長。並將部隊進行改編,成立主力大隊、第三大隊、惠陽大隊、寶安大隊和港九大隊。1942年是東江抗日根據地最艱苦的一年。
日、偽、頑軍對根據地進行了多次大規模進攻,使活動在陽台山的主力大隊受到嚴重損失。年底,廣東軍政委員會在九龍西貢烏膠藤村召開幹部會議,傳達周恩來關於要針鋒相對地展開鬥爭的指示,決定堅決反擊頑軍進攻,對日偽採取積極的作戰行動。從1943年1至11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共作戰7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1000餘人,部隊發展到4000多人,恢復和發展了惠、東、寶抗日根據地。
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成立,曾生任司令員,尹林平任政治委員,下轄第二、第三、第五、惠陽、寶安、港九、護航7個大隊。東江縱隊成立後,積極擴大游擊區,壯大武裝力量,部隊得到迅速發展。1
945年初,根據廣東省臨委和軍政委員會聯席會議精神,東江縱隊派部隊北上,開闢了博羅羅浮山為中心的江北根據地。
5月,廣東臨委和東江縱隊領導機關及直屬隊進入羅浮山抗日根據地。此時,東江縱隊已發展到1萬多人,活動範圍從東江流域擴展到北江地區、廣州市郊幾十個縣市和香港、九龍地區,還先後開闢了廣九路東西兩側、惠東寶地區的路東、路西根據地,並向東發展,建立了惠東、海豐根據地。 開闢、擴大根據地的同時,各地抗日民主政權也相繼成立。
至1945年六七月,東寶、惠東行政督導處,路東行政委員會和博羅、海豐縣民主政府成立。到抗戰後期,東江抗日根據地共建立了5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和游擊區人口達400萬以上。
相關詞條
-
華南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含今海南省)領導創建的堅持敵後抗戰的多塊根據地的統稱。它包括東江、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島、粵北、潮(州)汕(頭)和海南島...
華南抗日根據地 相關資料 -
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 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
中國 政權政策 -
華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華南抗日民主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華南人民創建的抗戰基地,先後成立了東寶行政督導處、路東行政委員會、惠東行政督導處和博羅縣人民政府等抗日民主政權,建立了...
華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抗日民主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在敵後建立的以抗日民主政權為依託的戰略基地。
抗日民主根據地 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組建與劃分 抗日民主根據地取得的成效 -
抗日民主根據地和解放區的話劇運動
抗日戰爭時期至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的話劇運動。 1936年,人民抗日劇社等團體就演出了話劇和活報劇。 1946年,大批戲劇工作者離開延安奔...
抗日民主根據地和解放區的話劇運動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一處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機關所在地的建築群體,屬於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該舊址包括9處文...
建設歷史 建立原因 主要展覽 -
曾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人]
曾生(1910-1995)原名曾振生。深圳坪山(原深圳龍崗坪山鎮)客家人 。著名的東江縱隊司令員。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授少將。獲三級八...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簡介 革命歷程 擔任職位 -
東江縱隊
東江縱隊,全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是開闢華南敵後戰場,堅持華南抗戰的...
簡介 創建武裝 敵後抗戰 發展壯大 歷史評價 -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位於東莞市大嶺山鎮,是華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歷史風貌最為完整的抗日舊址。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敵後游擊鬥爭,沉重打擊和有效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