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後,由於商業經濟的發展及疍民生活方式的變化,鹹水歌出現衰退現象。但民國至20世紀60年代初,番禺區(今南沙區舊屬番禺區)和作為疍家人路上居住點的海珠區鹹水歌仍存興盛之跡。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海珠區濱江街與番禺欖核、橫瀝等地在保持鹹水歌傳統特色的基礎上給鹹水歌注入了時代元素,舉行了相關的匯演和比賽。
廣州鹹水歌以廣州方言演唱;歌詞多為即興性創造,多以口語、俗語等入歌,口語化色彩濃厚;主要是男女對唱水上愛情生活為主;歌詞一般為上下句結構,每句字數較自由,與中山地區以長句為主不同,廣州鹹水歌以短句為主導;與中山地區多“咧”等襯詞和“妹好啊咧”“ 弟好啊咧” 等襯句不同,廣州鹹水歌句中多“哩”“啊”“呢”等襯字與“有情阿妹”“有情阿哥”“阿哥哩”“阿妹哩”等襯詞;曲式結構上,鹹水歌一般由上下兩句組成單樂段。在詞的曲調上,鹹水歌的曲調多屬六聲徵調式;具體來說,又分“高堂調”“姑妹腔”“擔傘調”“ 大繒歌”等調式。
作為疍家文化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鹹水歌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研究價值與藝術價值。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民的娛樂形式與消費文化逐漸多樣化,再加之疍民上岸定居後,不願回顧以往悲苦的水上生活,現今能唱鹹水歌的人已非常少,且多為年高老者,鹹水歌日漸式微。
相關詞條
-
鹹水歌
鹹水歌是疍家的歌曲,又稱疍歌、蜓歌、蠻歌、鹹水嘆、白話魚歌、後船歌等。疍民生活在海邊鹹水之中,所唱之歌,被人們稱之為“鹹水歌”。鹹水歌沒有固定的歌譜,基...
歷史起源 簡介 分布 廣東湛江鹹水歌 名字緣由 -
中山鹹水歌
中山鹹水歌又稱鹹水歌、鹹水嘆、嘆哥兄、嘆姑妹,是家人自娛自樂的一種歌唱形式。廣東中山坦洲鎮的民素有從事農業勞動或行船時對唱互駁、斗歌競唱的習俗,特別是在...
基本資料 簡介 溯源 藝術特色 結構特徵 -
坦洲鹹水歌
鹹水歌是流行於廣東中山市坦洲鎮附近的大沙田區的傳統民歌,是勞作的人們在田間、基圍、河堤樹下自娛自樂和談戀愛時唱的民歌。 鹹水歌是漁民操廣州方言演唱的一種...
起源 現狀 -
疍歌
疍歌,水上居民喜愛唱鹹水歌,又稱“疍歌”。“鹹水歌”為陸上人的稱呼。
定義 特點 元素 示例 -
龍舟歌
廣東曲種。用廣州白話演唱。流行於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門地區。
龍舟歌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廣州南沙
南沙區,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門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東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西與中山市、佛山市順德區接壤,...
基本概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人口民族 地理環境 -
花都[廣東省廣州市轄區]
歷史沿革花都區原為花縣、花都市,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建置,由番禺、南海析出部分土地建設新縣。因縣城所在地近花城,取新...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廣州南沙開發區
南沙處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幾何中心,位於珠江出海口虎門水道西岸,周圍60公里半徑內有14個大中城市。南沙地區是區域性水、陸交通樞紐,水上運輸通過珠江水系...
地理位置 南沙概況 南沙管轄區 -
荔枝灣[廣東廣州荔枝灣]
荔枝灣,荔枝涌,全名荔枝灣涌,是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的一處著名景區。荔枝灣有新舊之分。舊者位於荔灣路駟馬涌彩虹橋附近,是荔枝灣故址。新荔枝灣指位於龍津路到多...
荔枝灣的起源 荔枝灣的變遷 荔枝灣的衰敗 荔枝灣的重現 蛻變與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