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記

《廣州記》作者顧微,晉代人,生卒不詳。 按:《廣東考古輯要》載:“《廣州記》,晉·裴淵撰,佚,見黃志。 ”這段記載,與《說郛》所收晉顧微撰《廣州記》內容相仿。

《廣州記》作者顧微,晉代人,生卒不詳。按:《廣東考古輯要》載:“《廣州記》,晉·裴淵撰,佚,見黃志。”“黃志”指明嘉靖四十年黃佐修《廣東通志》。此為最早記載五羊城傳說的書籍。所紀:“州廳事樑上畫五羊,又作五穀囊,隨羊懸之,雲昔高固有楚相五羊銜谷,萃於楚庭,故圖其像為瑞。六國時廣州屬楚。”裴淵時代已不可考,清王漠謂:“大要系晉、宋間人。” 這段記載,與《說郛》所收晉顧微撰《廣州記》內容相仿。《說郛》為元陶宗儀輯,較以上典出年代為早;1980年出版的《廣東地方文獻叢書》亦依此說。 《廣州記》輯存資料尚有19條,記述嶺南(包括現廣西鬱林與湖南懷化等地)地區的山、水、石、木、禽、獸、果、菜等。古代嶺南風物,從中可見一斑。此書有楊偉群校點本,收在《南越五主傳及其他七種》一書中。 與此書內容、體例相近的還有唐人鄭熊撰的《番禺雜記》。開章云:“番、禺二山名。廣州,昔有五仙騎五羊而至,遂名五羊。”還有關於海邊“鬼市”的記載:“半夜而合,雞鳴而散。人從之,多得異物。”以及蒲澗遇仙,安期生所采菖蒲“可以忘老”等,亦廣為後代書家所引用。此書亦為元陶宗儀輯,現采自《說郛》,校點本收在《南越五主傳及其他七種》一書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