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
● 校徽基準色為藍色,藍是天空和大海的顏色,象徵工商人志存高遠、胸懷廣闊。
● 校徽圓形輪廓內部由“工商”兩個漢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G”和“S”變形而來,體現學院致力發展“工商”特色。
● 設計時採用了螺鏇槳推進器的概念,讓師生看到校徽,就感受到前進的動力!
● 主體圖形又像大海的波浪,寓意工商學院是知識的海洋,莘莘學子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同時體現學院永立潮頭的精神。
● 校徽下半部分為弧形英文校名,展現學校立足高職、面向世界,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和往來的開放姿態。
● 校徽簡潔明快,但寓意深刻,聯想豐富。凸顯出工商學院昂揚向上的發展態勢,象徵充滿青春活力和創新精神,蘊含著學院事業的發達與昌盛。
校訓
正德厚生 勵志修能
正德厚生:追求高尚品德,明確人生目標。教師要講師德,敬業、樂業、精業;以師愛為魂,尊重、關愛、善待學生,正己化人、為人師表。學生應有優良品德,牢記忠孝之節、仁愛之心、誠信之品。
勵志修能:師生員工要對自己、家庭、社會負責;嚴於律已,居安思危,身體力行,完善人生。終身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和專業能力。
校訓是學院的靈魂和傳統,刻於學院大石,永志共勉。
二零零九年三月
每個學校幾乎都有校訓,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體現一個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校園文化和辦學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和辦學歷史的積澱。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認為,當前校訓雷同現象嚴重,其原因一是緣於單一的高校管理模式,學校缺乏辦學的自主性、靈活性,校訓表現為對時代流行語的盲目追
隨;另一方面,緣於一些高校缺乏對自身傳統和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他認為,校訓不僅是學校傳統的承載和學校精神的象徵,更是對辦學理念的提煉和總結。目前國內一些高校的辦學定位尚不清晰,使得校訓的制定傾向於“大而空”。這樣的校訓,很難獲得師生的普遍認同,有些甚至成為校園中可有可無的“擺設”。
我院的校訓為“正德厚生,勵志修能”8個字。前4個字是良心的引申,後4個字是技能要求進一步表述。8個字既有傳統文化的精髓,又有現代社會對師生的要求。
以下是對“正德厚生 勵志修能”的解釋。
“正德”出自《尚書·大禹謨》,《中庸》 對“正德”的詮釋是:盡人之性,以正人德;盡物之性,以正物德。所謂“盡人之性”即為使人得到全面發展。所謂“盡物之性”,即是充分認識自然和社會規律。
校訓的正德,強調的是師德和學生的品德。
師德應表現為一種對社會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是教師為社會奉獻自己取之於社會的文化財富和精神財富。師德不僅體現在教師自我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還包括先進的社會觀、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係觀。師德也表現為一種文化傳統、道德傳統。教師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遠影響的是教師的人格因素,是良心所在。因此,教師應當“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其所作所為應當無愧於學生,無愧於社會,無愧於國家。
學生的品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德育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這裡強調的是品德教育。學生應視品德學習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樹立良好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品德好,生命幸福,人格崇高;品德不好,生命悲哀,人格渺小。
正德也是教風和學風問題,更是一個學校的校風建設問題,是建校之本,也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厚生”原意是使民生富足,就是厚民之生。“厚生”的具體含義就是: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利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為豐富。對教師來講,就是尊重、關愛、厚待每一名學生,要有為學生的人生幸福打造基礎的厚生理念。對學生來說,就是熱愛生活,刻苦學習,不虛度光陰,活得要有價值,要尊敬老師、關心別人。
勵志,“志”是理想、志願。清朝名人曾國藩說: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說明志向之重要,沒有志向的人不會有美好的未來。確立理想不能理解為一個人自身的事,在某種程度上,環境更為重要,因此,我們強調“勵”,也就是大家互相鼓勵、互相勉勵、互相激勵,形成學院的一個整體氛圍,無論教職員工還是學生,都從這種氛圍中受益。勵志,並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勵志,即是喚醒一個人的內在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修能”出自《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意為卓越的才能和端莊的儀表,引申為能力的培養和修煉。《漢典》的解釋是:卓越的才能和施展才能。
作為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和職業能力始終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行政人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學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專業能力。
上述能力不是自然獲得的,是“修”來的。“修”原指傳統道家的修道、鍊氣、煉丹等活動。現指為實現某種理想信念或技術、技能目標而進行修養和鍛鍊的過程。“修能”既有奮鬥目標又有實現目標堅韌不拔努力過程的意思。
“正德厚生 勵志修能”體現了學院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反映了學院成立以來反覆強調的人文精神和蓬勃向上的校風,有別於簡單的標語口號。隨著對教師和一屆屆學生的校訓宣傳,其影回響日益加深。
校歌
引領人才的搖籃
在祖國的南方,相依在獅子山旁,矗立著一座高等學府,那就是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啊工商學院,您是讀書學習的好地方,美麗的校園,到處綠樹婆娑,鳥語花香。我們在課室,我們在球場,在實驗樓里,在計算機房,到處都涌動著青春的熱浪,正德,厚生,勵志,修能,校訓指引我們成長。今天的工商學子,明天的引領人才。今天我以您為榮,明天我為您增光。增光。
在祖國的南方,相依在獅子山旁,矗立著一座高等學府,那就是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啊工商學院,您是人才成長的好地方,和諧的校園,到處書聲琅琅,歌聲嘹亮。我們在畫室,我們在琴房,在圖書館裡,在文化廣場,到處都孕育著美好的理想。
辦學理念
學院的辦學理念概括起來是“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和諧辦學、科學發展”16個字。
內強素質。這裡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要辦什麼學校?這是內強素質的出發點。這裡要明確辦什麼類型的學校,當然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是辦高職院校,屬於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因此,他必須與學科型的本科學校有根本區別。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是否很清晰、很自覺呢?不一定,從專業、到課程、到教學方法、到教材等,我們程度不同地還有本科的特點。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培養什麼人?一個學院的素質強弱,關鍵是培養人才的質量,質量決定學院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培養什麼人就是辦學理念中的重要內容。培養什麼人的問題在教高16號檔案中已經十分明確,那就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我們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技能性人才。所謂高素質表現在什麼地方?除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外,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敬業、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吃苦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意志。
內強素質的理念應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應當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重點搞好內涵建設,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之路,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其中的關鍵是我們教師隊伍的素質,我們的教師有沒有高職教育的理念,有沒有良好的師德,有沒有敬業精神,有沒有專業要求的知識結構和實踐技能,有沒有創新和開拓精神,有沒有占領專業和課程制高點的勇氣,有沒有顧全大局的意識。這些決定了我們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質量。我們的管理部門的工作也要強調內強素質的理念,要以學生為本,要服從人才培養的大目標。例如:人事部門應當把建設雙師結構教師隊伍放在重要地位,教務系統應當重視實踐教學的管理,學生系統應當著力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後勤系統應當做好人才培養的物質和環境保障工作。
外樹形像。這一理念的著眼點是學院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問題。它重視學院的對外宣傳,更重視學院的競爭力。學校辦得好壞和競爭力的強弱不是由自己來評價,而是社會的評價,社會評價是有絕對權威的。這裡,我要強調的幾點:第一,學院的校風。學院不是封閉的,社會上的人要到學院來,學院的師生要到社會上去,畢業生要到各地就業,人們對學院的第一印象就是風氣的好壞。教風如何?學風如何?是浮躁,還是嚴謹?是勤奮務實,還是應付?是團結向上,還是一盤散沙?校風的好壞的關鍵還是一個德字。教師要講師德,要敬業、樂業、精業;學生要養成好品德,忠孝、仁愛、誠信為大家所推崇。“正德厚生,勵志修能”被確認為校訓,就是倡導好的校風。第二,學院的亮點。外界對學院的認識,首先是學院的亮點和特色。我們不可能與實力強大、歷史悠久的院校全面競爭,但也不是無所作為。董事長曾經強調,我們學院要奪取單項冠軍。這一理念是學院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是我們學院獨有的,它是務實的,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它要求我們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學生競賽、實習就業、社會服務等方面打造亮點,培育和奪取單項冠軍。社會上一談到我們學院,就立刻聯想到這些亮點和單項冠軍。第三,學院的社會服務。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學院能否辦好的關鍵。學院通過為社會服務、社會培訓等途徑擴大自己的影響,同時也發展自己。這裡強調的是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培訓示範基地”的作用。
和諧辦學。我們學院提出的很早。在我院建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學院有今天的發展,就依賴有和諧辦學的理念和一個和諧的環境。和諧,強調的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指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又和睦相處。和諧的理念,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在學院董事長那裡是很明確的;首先,他提出學院最重要的財富是團隊。其次,他認為學院應當將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教師的利益置於第二位,投資人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三位。這些理念是學院和諧辦學的出發點,也是和諧辦學的保證。和諧,包括領導班子和諧,團隊的和諧,師生和諧、學生和諧等等。和諧也是文化氛圍,要講溫、良、恭、儉、讓和仁、義、禮、智、信。我們今後的任務就是要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和校園氛圍,用良好的校園文化影響學院的方方面面。學院的領導層會變化,教師結構會變化,只要學院的和諧的氛圍在,學院就會不斷發展。和諧是需要維護的,是需要制度去保證的,沒有制度,正氣就得不到伸張,沒有制度以及對制度的維護,和諧就是一句空話。
科學發展。就是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辦學,要辦出自己的特色來。高職院校特色是指一所高職院校結合自身條件和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風格,是在長期辦學過程積澱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於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對最佳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很大,效果也顯著。學院要有特色,首先辦學定位要科學。學校科學定位是學校在近期和中長期關於辦學類型、辦學層次、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標準、學科專業發展和服務面向等方面的奮鬥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戰略思考。我們的辦學定位就是以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發展為龍頭,帶動學院相關專業協調發展,為珠三角地區發展型的中小企業培養具有良好道德素質,服務於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其次,專業定位要科學,要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引導,科學地分析和判斷市場需求,及時設定和調整專業。再次,課程設定要科學,要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
此外,科學辦學還應注意培養目標要科學,教學內容和方法要科學,教學和行政管理要科學,資源配置和利用要科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確保質量,提高競爭力。
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十一五”規劃精神,以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16號)指導學院建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體制創新為動力,既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又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堅持走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相結合的道路,注重辦學質量的提高和辦學優勢、特色的發揮,努力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亮點優勢
辦學理念
學院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和諧辦學、科學發展”的
辦學理念,以創辦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為目標,做大、做強品牌專業,打造在境內外有影響的特色專業,帶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全面發展;始終將學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和系統培養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學院以提高和確保辦學質量作為學院工作的核心任務,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拓展學院的社會服務功能,凝鍊特色,爭創一流。
辦學條件
學院設有廣州、三水兩校區。兩地與廣州市區呈三角形分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校園樹木鬱鬱蔥蔥,山水相映成趣。校園面積1413.95畝,其中廣州校區568.96畝,三水校區844.99畝。建有標準田徑運動場、3000座的大型體育館、各類球場、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及其它文體活動場所。
學院各類教學儀器設備價值達3589.13萬元,建有各種教學實驗(訓)室98間,多媒體教室63間,語音實驗室共500座位,藝體練功大廳2間,演播實驗室1間,琴房23間,另有校外教學實習基地142家。
學院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56.62萬冊,電子圖書2140.16GB(相當於32.1萬冊),生均圖書80.63冊。中外報刊800多種,並設有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
學院以培養套用能力為核心,以專業實訓教學內容與實訓課程體系改革為重點,運行“實訓-實戰-實踐”三級遞進體系,充分利用校內外優勢資源,建立了實驗實訓基地。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高規格、高素質、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學團隊。在編在崗教職員工882人,其中專任教師536人,高級職稱教師180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教師218人,具有“雙師素質型”教師104人,同時學院從國內著名高校、大型企業和重點行業聘請數百名專家、學者任教。
就業前景
學院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諮詢與就業推薦服務,加大與政府和優秀企業的合作力度,每年組織多場企業校園宣講會和中大型校園招聘會,建立了300多個珠三角地區中大型企業實習和就業基地。2011年,學院與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進行深度的人才培養合作,大幅度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學院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紮實、適應力強,其優秀的工作表現深受社會和企業的認同。2010年,廣州農商銀行、滙豐環球客服公司、中國銀行廣州海珠支行、廣東發展銀行、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康師傅控股、萬科物業和比利時歌帝梵朱古力公司錄用了學院多名畢業生。
深造途徑
學院重視推進國際化教育與對外交流,成立了國際交流中心,與美國、英國、日本、南非、烏克蘭和泰國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的多所高校合作。與英國伯恩威爾學院啟動合作辦學項目,建立了持續交流機制;與烏克蘭基輔通訊學院簽署《國際教育合作協定》,設立了廣東地區留學生赴烏學習等項目;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PBH國際基金會、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台灣嶺東科技大學和台灣南台科技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係,選送了學生赴台灣研習;學院面向外國留學生開辦商務漢語培訓班等項目,進一步擴大對外合作辦學的規模,創辦中外合作辦學的品牌。
為滿足廣大在校生進一步提升學歷層次、增強就業競爭力的需要,學院與廣東商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多家高校合作開辦專升本自學考試。
校園文化
青年志願者協會:學院2004年成立青年志願者協會,致力於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團隊協作精神,積極構築和諧校園,現已發展成為花都區最大的志願者培訓基地。
工商論壇:邀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開壇論道,共享思想文化盛宴。
藝術團:2007年3月成立學院藝術團。藝術團是藝術系表演藝術專業學生的基地,更是廣大表演藝術愛好者學習、提高的平台。該團由國家二級舞蹈編導張佑銘任總導演,多次參加CCTV、省市及花都區等大型文藝演出和比賽,榮獲第七屆“中國希望之星”才藝大賽舞蹈金獎等多項獎項。
社會聲譽
2005-2010年,學院連續6年被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和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聯合授予“廣東高等職業教育(民辦)競爭力10強單位”稱號;2010年5月,學院被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教育品牌研究院、中國教學科技發展促進會、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國教育基金會聯合授予“2010中國十大知名品牌民辦院校”稱號;2010年11月,學院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授予“全國民辦教育先進集體”稱號;2010年7月,學院黨委被中國基層黨建先進集體評選工作組委會、中國基層黨建網授予“全國百佳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學院多次被廣州市公安局評為“廣州市治安內保重點單位先進集體”。
發展目標
2009年暑期後,學院保持萬人高校規模,將學院的發展重點放在繼續完善基本辦學條件;以經管類專業為龍頭,最佳化專業結構,打造專業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立足於廣東省民辦高校10強的基礎上,按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標準進行建設,辦成位居廣東省同類院校前列的知名院校。
辦學層次
學院屬於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的財經類高職專科類院校。在此基礎上,學院積極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拓展合作辦學、留學生教育和社會培訓(如職業崗位、職業技能培訓);構建多種形式、立體式的高職高專教育體系。
師資力量
學院擁
有高素質的和諧高效的領導集體。學院董事長在北京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正在暨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院院長是有幾十年教育經驗德高望重的專家,學院其他領導都是來自名校和大型國企的專家。整個領導集體的和諧高效在校內外得到廣泛認可。學院實施教授專家治校,不但擁有一支來自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名校教授帶領的教學團隊,還聘請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學者及其團隊來院任教和主持專業建設。
學院領導
我院實行專家治校、名師執教,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部分領導、名師、教授簡介如下:
董事長:邵寶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暨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常委,廣州市花都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副董事長、名譽院長:姚卿達,中共黨員,教授,最早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高級專家之一。 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中山大學,留校任教,曾師從數學大師華羅庚教授,1981年到日本學習,曾多次到美、英考察;曾擔任中山大學計算機系主任,軟體研究所所長;香港粵海集團總工程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兼計算機系主任,軟體研究所所長,校園網網路專家組組長;1997年應邀到香港大學講學。
曾任廣東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1984-1998年連任5屆),現為名譽理事長;廣東省資料庫分會理事長;廣東省高職高專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曾任多屆廣東省和廣州市科技專家顧問;廣州市信息技術專家組組長;國家軟體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國家著名刊物《軟體學報》、《計算機科學》編委;廣東省教育廳中國小教材審查委員;廣州市東山區、越秀區等政府部門科技經濟顧問;新華科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2002年以來,主持“十五”重大攻關計畫課題“課件製作與智慧型答疑工具”的“課件工具系統”。
最新科研成果是“e-motion多媒體創作平台”,屬國家“十五”攻關專題主要成果:出版著作九部,發表論文80多篇,目前在全國推廣套用。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勵7項;多次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先進工作者;成果和事跡先後記入到美國國際光榮榜、美國ABI的5000名人錄、英國國際傳記中心出版社的名人錄。
院長:張學斌,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在北京大學任教32年,期間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密蘇里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日本大學做過中長期訪問學者,受聘擔任日本大學國際關係學部客座教授。兩次獲得北京大學校級教學優秀獎,擔任外交學系教研室支部書記,外交學系研究生專業主任。出版《中國涉外法概論》、《改革危險期》、《經濟外交與國際經濟秩序》等多部專著,主編或參編《國際政治大辭典》等。
黨委書記、學院董事、副院長:鍾偉強,中共黨員,經濟師,高級職業指導師。中央黨校經濟管理本科學歷。曾在廣州氮肥廠、中外合作廣氮恆豐化工有限公司、英法合資香港氧氣有限公司、香港駿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外企業和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等民辦高校擔任行政領導管理職務。曾經參加中山大學、英國BOC管理學院與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華南理工大學等中文、管理和人力資源等專業學習與培訓,香港回歸前後被派往香港一年接受英法合資外國企業管理綜合培訓實習。
一直以來長期從事中外企業和民辦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熟悉民辦高校的日常運作,積極倡導運用現代先進管理方法來推行現代大學的建設和管理,倡導在高校實行教育教學規律與市場經濟規律有效結合的經營管理和規範運作模式。個人論著有、《推行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實行民辦高等教育質量的飛躍》、《誠信是民辦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民辦高校實施目標管理的探索》、《民辦高校董事會領導下院長負責制的探索與實踐》、《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思路與對策》等近30篇,其中《試論民辦高校院長工作的有效性》獲首屆“特色民辦教育在廣東”高峰論壇論文三等獎;《從推動和諧校園建設看關心後勤外來務工人員的必要性》獲廣東省高校後勤管理系統2006-2008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副院長:吳運昌,原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副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興華人才工程電子技術教學團隊責任教授、電子與信息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中南地區電子線路研究會理事、全國高校電子技術研究會常務理事、華南地區負責人。編著出版八部教材,其中兩部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中南地區優秀教材二等獎;撰寫發表30多篇科研教研論文。在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工作期間曾任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主任。
社會合作
學院有招收海外留學生的資格,加強了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近年來連續接待了美國、英國、日本、南非、泰國、烏克蘭等國代表團,探討教育改革和中外合作辦學。學院不僅與北京大學等國內
著名高校建立了聯繫,還與英國享有盛名的伯恩威爾學院等國外高校開展了多種合作,向英國等國派遣實習生。
學院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與省內外眾多有影響力的行業組織和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厚的聯繫,並參加了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和北京大學校級有關研究項目。
學院圍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內涵開展建設,與大批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學院還連續啟動了超之維立體影視製作基地、獅嶺皮具CAD和藝術設計中心等項目,作為區域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項目得到各級政府和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
校園文化
學院以“正德厚生,勵志修能”為校訓,教師講師德、重教風、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與學
生交朋友;學生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守紀,德智體全面發展。學院的求知氣氛很濃,實現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的兩個轉變。
課堂上師生互動氣氛融洽,課餘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學生社團非常活躍,宿舍管理秩序井然,早讀時間書聲朗朗,晚自習時圖書館一位難求。學院高度重視教育教學質量,優良的校風和學風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師生在國家級、省、市級各項大賽中獲獎300多項,並被有關部門指定派人到北京參加奧運志願者、參與全國民運會服務等一些重大的社會活動。
學校特色
學院校園信息化建設由學院名譽院長、廣東省計算機學會連任五屆的理事長、廣東省高職高專計算機分會理事長姚卿達教授主持,信息化教育教學成果受到主管部門、兄弟院校及社會的廣泛好評。學院
成立了廣州市花都區教育與科技發展研究所,已自主開發創新成果11項,在研項目6項,多項成果在學院內套用,並逐步向社會推廣套用。
學院軟體技術專業被評為省級示範性建設專業,校園信息化被列為省高職高專示範點之一,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課件製作與智慧型答疑工具”課題成果e-Motion練歌台榮獲廣東省計算機教育軟體評審活動“高等教育組多媒體課件一等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IT類專業教學整體解決方案設計與實踐研究”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自主研發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督與評估系統”已套用到學院評估活動中。學院獲得全國ITAT大賽就業技能賽優秀組織獎,學生獲得多個組別全國一、二等獎。
基礎設施
學院教學設施設備先進,生活設施齊備。教學、生活用房建築面積達120000?,有辦公大樓、教學大樓、實驗大樓、計算機中心、圖書館、飯堂、教工宿舍樓、學生公寓、學生活動中心,有與各專業設定相適應的實習、實訓場所、教學儀器設備、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語言室、公共電腦機房、計算機實驗室、計算機組裝實驗室、網路實驗室、電工實訓室、模擬電子技術實訓室、數字電子技術實訓室、高頻電子技術實訓室、通信原理實訓室、程控交換技術實訓室、汽車電子實訓室、電子整機實訓室、電子工藝實訓室、物流管理實驗室、藝術設計基礎實驗室、數碼媒體實驗室、ERP教學實驗室、繪畫基礎實訓室、舞蹈練功房、琴房、攝影實訓室、設計室、製圖實訓室等。
學院還建立了一批與專業教育相適應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學院建設了計算機校園網路,該網路實現1000MB/SEC光纖到教學樓、辦公樓和學生公寓,有用於學習外語的校園無線、有線廣播,有400米跑道的標準體育場、足球場,有多個籃球場、排球場等齊備的學生體育和課外活動設施。還有大型的室內體育館、藝術樓、演出廳、新的學生公寓和教工宿舍正在興建中。
學生公寓寬敞舒適,設備完善。每個房間住6人,有獨立衛生間和陽台,配備網路連線埠、電腦台、書台和書架、衣櫃、冷熱水供應等。
院系概括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簡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經過近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發展成我院教學、科研、實訓等影響較大的系。目前設有軟體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網站建設與運營)、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以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動漫設計與製作)、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廣告設計)7個專業及方向。該系認真落實教育部、省教育廳關於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以技能為本位的辦學理念,辦學規模和教育質量有了較大提高,逐漸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2006年軟體技術專業被省教育廳遴選為省級示範性建設專業,2009年6月又作為學院推薦的重點剖析專業通過了教育部主持的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計算機系實驗實訓條件優越,可用資源有網路實訓室、計算機套用實訓室、套用開發實訓室、計算機硬體組裝實訓室、軟體工程實訓室、網路綜合布線實訓室、多媒體技術實驗室、超之維立體影視製作實訓基地等。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套用能力,學生申報成立了多個虛擬企業,自主經營。
計算機系與多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畢業實習和就業機會,同時也為專業調研、課程設定提供保障,使技能適應社會需求,培養的人才得到社會認可。
該系教學團隊年富力強,素養優良,其中高級職稱占比22%,中級職稱占比67%。師資隊伍由全國著名計算機技術專家、省內知名教授、企業高級工程師以及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師組成。
2012年計算機系“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順利通過廣東省重點培育專業建設項目的評審。
外語系
商務英語專業(制三年)
專業培養學生具有較紮實英語的語言基礎和較熟練的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特別是聽說交際技能,並掌握對外貿易基礎理論,熟悉中國對外貿易方針和基本法規,對國際貿易,匯兌及結算等知識有一定了解的涉外商貿大專層次的複合型專門人才。
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主要掌握英語語言的套用,使其成為商貿工作的工具,在畢業後能從事外貿、旅遊、教育、翻譯、文秘、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工作。
設定的主要課程:基礎英語、經貿英語、英語泛讀、英語聽說、商務英語函電、翻譯技巧、劍橋商務英語(BEC)會計學原理、市場行銷、旅遊概論、飯店管理、計算機文化基礎、辦公自動化、國際貿易實務等。
商務日語專業(三年制)
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日本語語音、語調、辭彙、語法等基礎知識及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日語的聽說交際技能,並掌握對外貿易的基本理論,熟悉中國對外貿易的方針和基本法規,較全面地了解國際貿易、匯兌和結算等知識。
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主要掌握日本語的套用,使其成為商貿工作的工具,在畢業後能從事商貿、旅遊、教育、翻譯、文秘、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工作。
主要課程:基礎日語、日語閱讀、日語聽力、日語口語、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會計學原理。經貿日語口語、經貿日語函電、基礎英語、國際貿易實務、辦公自動化、公關禮儀等。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簡介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擁有專任教師19人,中教授2人,高級技師3人,中級職稱4人,研究生學歷9人,外聘教師6人,其中副教授3人,博士生學歷3人;外聘實訓教師15人,設有汽車電子技術、套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等三個專業五個方向。以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實踐教育為重點,倡導學生個性發展。
該系與廣州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飛達音響專業器材有限公司、中山市力泰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廣東駿和通信器材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建立了實習、實踐基地,“電工電子實訓基地”經過了省教育廳專家組審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系還為多家企業實施定向培養模式,為企業培養特需人才。該系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經濟貿易系簡介
經濟貿易系原屬於經濟貿易管理系,後來由於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系不斷地擴大,成為學院最大的系部,隨著學院的發展,經濟貿易管理繫於2007年分拆為經濟貿易系和工商管理系,之後隨著經濟貿易系的發展,人數不斷增多,不得不再次分拆成經濟貿易系和財金信息管理系。隨著學院的發展,經濟貿易系現在名為經濟與貿易學院。
經濟與貿易學院現設有電子商務、市場行銷、市場行銷(連鎖經營管理方向)和國際貿易實務等專業以及方向財金信息管理系現有會計、會計(涉外會計方向)、金融管理與實務,會計電算化和保險實務等專業以及方向。財金信息管理系現有學生人數達3000多人。該系師資雄厚,實施名師執教,有專任教師30人,其中高級職稱的有9人,高級會計師有5人,高級工程師1人,審計師1人,研究員1人,其餘都是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該系還吸收了“雙師型”人才充實教師隊伍,使教學更貼切社會實際需要。
原經濟貿易管理系成立於2000年,原廣東商學院花都學院,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辦學的規模與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
該系學生思想活躍、自律自重,在完成專業知識體系學習的同時,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為完善自我、全面發展和建設良好的學風、校風而不懈努力。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十分活躍,學生從中拓展素質,開闊視野,增強能力。該系十分重視教學質量,切實抓好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以“理論聯繫實踐”為教學的出發點,注重全面的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使學生既掌握必要的創新能力又具備熟練的職業技能和套用能力。該系歷屆畢業生就業率較高,居廣東省民辦職業技術學院的前列,有的專業就業率達100%。
全系教職員工奮發努力,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改革快速進展。以ERP為教學平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模擬市場運行的創新教學方式正在實施,收到良好效果。
經濟貿易系現有ERP實踐教學和會計電算化等幾個大型實驗室,為培養學生的技能和全面的管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實用英語課程是該校非英語專業公共必修課。該課程學分6分,分二個學期完成。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套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該課程主要通過系統的語言基礎訓練與課文講解分析,讓學生擴大辭彙量,熟悉英語常用句型,牢固掌握有關英語語法,具備相應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用英語使用的教材:新視野英語教程:讀寫教程、聽說教程、綜合練習冊、各1-3冊,這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是全國高等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它體現了“英語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的。復蓋了所要求掌握的實用英語知識和交際能力,突出了“實用為主”的原則。
《新視野英語教程》是一套完整的系列教材。由兩條主線,三種載練、四個級別構成。《新視野英語教程》有《讀寫教程》兩條主線;《讀寫教程》由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和《綜合練習》組成。《聽說教程》由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和綜合練習組成;《聽說教程》由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組成;《新視野英語教程》是由課本、錄音帶和光碟三種載體構成,立體化教學資源,《新視野音樂教程》從1級到4級,由淺入深構成一套完整的系列教材。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該院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課堂講授和上機操作,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具有基本操作技能,為結合專業繼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並使學生能較快地適應工作中計算機套用的需要。
該課程通過知識學習和上機操作,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了解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點;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文檔的編輯、資料庫統計、網上信息的搜尋和資源利用,以及幻燈片製作基礎等基本計算機操作技能;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方法。課程的考核方式是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的考試。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和現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養,使學生具備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為後續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基礎,以適應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
社會榮譽
學院積極適應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和經濟社會環境轉變,以示範性高職院校的條件為標準,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2009年邁入萬人高校行列,順利通過了廣東省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005—2010年,學院連續6年被授予“廣東高等職業教育(民辦)競爭力10強單位”稱號;2010年5月,學院被授予“2010中國十大知名品牌民辦院校”稱號;2010年11月,學院被授予“全國民辦教育先進集體”稱號;2010年7月,學院黨委被授予“全國百佳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學院多次被評為“廣州市治安內保重點單位先進集體”、“廣東省中小企業培訓示範基地”。
近年來,學院學生積極參加全國性和省、市級各類競賽活動,獲得了市級以上獎項382項,其中獲全國比賽組織獎5項,個人全國比賽一等獎6項,省級一等獎28項。
素質教育獲獎(部分)
2010年5月,我院被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教育品牌研究院、中國教學科技發展促進會、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國教育基金會等單位聯合授予“2010中國十大知名品牌民辦院校”稱號;
2005年—2009年學院連續五年榮獲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民辦)競爭力十強;
2007、2008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廣州市內保治安先進單位;
近年來師生在全國、省、市各項大賽中獲獎382項,其中集體獲全國比賽組織獎5項,個人獲全國性比賽一等獎6項,省一等獎28項。
組織獎:
2008年,計算機系、學生處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正保教育杯”第四屆全國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中獲組織獎;
2008年,學院黨總支、團委在由人民網、新華網等全國15家中央級媒體舉辦的十七大知識競賽獲優秀組織獎(全國十個,名列第一名);
2007年,學院團委在由北京奧組委、中國殘聯、首都精神文明辦等共同主辦的“‘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北京2008殘奧會知識競賽”中獲最佳組織獎(全國五個之一);
2007年,學院團委在團中央舉辦的“愛心之水和諧之源——社區志願服務和諧行動”全國徵文比賽中獲“優秀組織獎”(全國七個之一);
2006年,學院團委在團中央舉辦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網上知識競賽中被評為“優秀組織獎”(全國五個之一)
個人及團隊獎:
2009年,經濟貿易系學生團隊在第二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管理信息化套用技能及創業大賽獲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2008年,藝術系賀鋒林、李改民老師的作品《子夜珠水》一舉獲得2008“真皮標誌杯”中國皮具(箱包類)設計大獎賽箱包類一等獎;
2008年,藝術系陳晨同學獲“中國加油——2008中國大學生線上攝影大賽”創意組唯一的一等獎;
2007年,計算機系蕭建詩同學在全國ITAT就業技能賽中獲3DMAX組別一等獎;2008年又有多位師生獲全國ITAT大賽等級獎和先進個人;
2006年,藝術系楊國華、蘇麗霞同學在全國明日之星暨中韓交流之星大賽中分別獲得攝影組和美術組總冠軍;
2009年,學院辦公室在由廣東省寫作學會舉辦的首屆廣東省大學生公文寫作競賽中獲組織獎;
2009年,學院在“和諧頌”首屆中國藝術特長生教育成果展示活動中獲最佳組織單位獎;藝術系李嘉俊獲青年A組聲樂類美聲專業金獎;辛舜玲同學獲少年A組綜合類聲樂金獎、青年A組聲樂類美聲專業金獎;嚴尹略同學獲青年A組聲樂類通俗專業金獎;經濟貿易系余航同學獲青年A組綜合類武術專業金獎;
2009年,一站式服務中心在首屆廣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獲一等獎;
2009年,在第三屆香港國際青少年藝術節鋼琴大賽中,藝術系劉佳同學獲青年A組金獎;
2009年,藝術系嚴尹略同學在第九屆香港國際青少年“金紫荊花獎”音樂舞蹈大賽中,獲聲樂(通俗唱法)青年A組金獎;
2009年,在第五屆世界華人青少年藝術節中,劉麗銀、黃躍鴻、劉莉、鄭瓊娟分別獲一等獎;
2009年,在“金蛙獎國際藝術節”未來之星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才藝總動員評選活動中,經濟貿易系余航同學獲青年成年組表演類武術金獎;
2009年,在第七屆夢想中國全國藝術人才教育成果展(廣東省展示會)中,藝術系劉麗銀同學獲舞蹈項金獎;
2009年,經濟貿易系余航同學在首屆世界雙節棍大賽中,獲表演項目一等獎;
2008年,團委在由省教育廳主辦、廣東商學院承辦、中國人才信用網協辦的“南粵杯”大學生辯論賽中獲團體優秀組織獎;
2008年,院團委學生會榮獲廣東省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優秀團隊;
2007、2008年,工商管理系、經濟貿易系學生共同組成的創業團隊連續獲得首屆“金鑰匙”廣東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2銀1銅、第六屆“挑戰杯”廣東省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1金1銀。
發展前景
學院以就業為導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技能並重的原則,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雙證書”教學體制;各專業建立了與教學相適應的實習實訓基地,積極拓展“訂單式”培養的辦學模式,為學生就業和繼續提升學歷創造條件、廣開門路;學院致力於就業質量的提高,歷屆畢業生就業率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合作院校
與我院合作的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創辦於1978年,隸屬於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是國家重點高級技工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第一批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示範基地、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指定場地,與其合作開辦了"高級技工+成人大專"雙學歷教育,開設專業及專業方向17個。
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是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二級學院,在學院的行政領導下,利用學院豐富的辦學資源,承擔學院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專升本、高級技工教育、中級技工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服務、職業技能鑑定等教學工作。同時將學院產學研成果服務於中小企業,服務於廣東。
直屬機構
研究所
【性質】
廣州市花都區教育與科技發展研究所是經廣州市花都區科技局批准,民政局登記的法人單位。經費上由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支持,技術上與廣州市為知多媒體軟體公司、深圳超多維科技公司等合作,獨立開展研究、經營、服務等工作。
【宗旨】
產學研結合,科技創新,服務教育,服務社會。
一方面,服務教育、開發教育教學軟體和教學資源,將師生的優秀教學及科研成果推向社會,給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基地,培養優秀的套用型、技能型、國家未來發展急需的高新技術類專業人才。
另方面,面向社會套用,組織項目攻關,進行科技創新,促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成果產業化並推動社會科技經濟發展。
【業務範圍】
1、IT產品和教育軟體開發、展示、銷售、培訓、維護、服務;
2、立體影視(含動漫)軟體開發和立體電視節目製作;
3、引進高水平科技團隊,產學研結合進行項目攻關;
4、教育教學和和創新辦學模式研究,精品課程和網路課程建設;
5、校園信息化和管理軟體開發和維護服務,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和推廣;
6、面向企業的技術服務和產品設計。
相關新聞
我院13個項目獲2013年度廣東省高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改立項
2013年10月29日,根據《關於組織做好2013年廣東省高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項目申報立項的通知》(粵高職教指函1號)檔案要求,學院教務處統一組織、各系(部)教師積極申報了相關專業教指委的教學改革項目。經省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評審、公示,學院《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校內實訓模式研究》總計13個項目獲得立項(其中6項一般項目,4項青年教師類項目,3項B類項目),涉及10個教指委。
據悉,從2014年省高職院校教改項目開始,各高職院校申報已經設定有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相關專業教學改革項目和創業教育、文化素質教育類教學改革項目,必須首先取得各教學指導委員會立項才能申報省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經評審後擇優推薦到省教改課題立項。
此次所獲得的教指委立項對學院“質量工程”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希望學院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工作,為推動學院教學改革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