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事跡
充分了解學生,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是廖老師的一貫追求。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結構是否最佳化直接關係到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教學目標能否完成。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去適應學習的變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廖雲芳老師對待教學工作始終做到一絲不苟,她把了解學生與鑽研教材作為教學的基本點,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獲得成功喜悅的機會。她對筆者說:要多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只要學生敢於讀、敢於上台表演、會用英語對話等,不管他說得好不好,首先要鼓勵他,不要笑他、更不要批評他,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她對學習感興趣這是最關鍵的。對於學生的作業經常採取面批的形式,做到及時反饋,有針對性的啟發。她經常對學困生進行面對面的個別輔導,找到困難的癥結所在,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學習的樂趣,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成為了她工作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0至2012年連續三年榮獲全縣教學成績一等獎。廖雲芳教師奉獻農村教育事業14年來,其中三年半是在非常偏遠的山區學校代教,哪裡需要英語教師,她就到哪裡任教,真可謂“共產黨員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自從2003年農村國小開設英語課程開始,廖雲芳老師就開始從事國小英語教學,她除了在矮山國小任教外,她去過東嶺國小、木山國小、高洲國小代教。2004年高洲國小缺英語教師,而高洲是陽朔鎮最偏遠的山區學校,相比矮山國小的條件差遠了,交通極不方便,高洲國小離縣城有10多公里,當我問她為什麼會選擇去高洲代教時,她微笑著說:“中心校長說找不到英語老師了,如果我不去那裡就開不了英語課。”為了孩子的前途,她選擇了奉獻,一去就是一年。2010年,木山國小缺英語教師,中心校的校長又想到廖雲芳這塊“磚”,她既要負責教好矮山國小孩子們的英語,又要到讓木山國小的學生不要失去學習英語的機會,廖老師開始了新的生活、工作模式,上午在矮山國小上課,上完課抓緊時間批改作業、認真寫教案、抽時間給學生解難,中午不休息,又匆匆趕到8公里以外的木山國小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學習、備好課程準備下午的教學,整整一年,廖老師都是騎著二輪電瓶車穿梭在矮山國小到木山國小有8公里路程的鄉間路上,風裡來雨里去,成了她的生活線。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5月份,木山國小的英語老師突然患病住院需要請兩個月的假,廖老師這塊“磚”真可謂是塊流動的“磚”,上午在矮山國小教英語,下午又得到木山國小去教英語,這樣的工作生涯,一去又是兩個月,她從來都沒有遲到、曠課,對教學依然還是那么認真負責,對學生還是那么和藹可親,不管是上課,還是幫生病住院請假的老師代課,她都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幹得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