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金石鎮廖厝村
語言(方言)潮州話
行政隸屬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
郵政編碼515642
電話區號0768
廖厝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金石鎮,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廖。廖氏始祖自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從福建省莆田縣遷至桑浦山下埔村定居。因地理位置不利生產,於公元1540年重遷距桑浦山下埔村8公里處(今村址)定居。初期有廖、顏、黃等姓聚居,至1685年,統一歸屬人口居多的廖姓,起建“廖社廟”,故稱廖厝。1949年中共閩粵贛游擊隊,曾在村中設立聯絡點。廖厝村在金石集鎮東南側1公里處,東南毗鄰上官路村,東北隔一小溪與田頭村、廠頭村相望,西北緊靠賴厝村。全村面積0.34平方公里,歷來以農業為主,宜植水稻、甘茨、小麥、甘蔗、生柑、花生等經濟作物。隨著經濟的發展,全村文化教育事業也隨之發展。1955年至1956年,村曾辦一個70多人的業餘劇團,演過《紅玫瑰》、《祝枝山嫁女》、《玉蝴蝶》等劇目,豐富了人民的業餘生活。[1]
2、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廖厝村
廖厝村位於古田縣卓洋鄉東南部,與鶴塘鎮、閩候縣廷坪鄉相毗鄰,距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古田縣城關67公里,距寧德市區107公里,轄有4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203戶891人,外出人口471人;總勞動力506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370人;少數民族人口5人(廣西壯族)。村黨支部有黨員41人,黨員平均年齡52歲,預備黨員3人,支委成員4人。近年來村黨支部以“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為指導思想,以班子自身建設為突破口,建制度、強措施、抓活動、找典型、求提高,帶領黨員民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全村形成了以農林種植業、個體養殖業、木材毛竹初加工業為主的農業主導產業,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以俗稱“閩東第一泉”的廖厝溫泉為主的農村生態旅遊也蓬勃發展。村黨支部始終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為目標,不斷提高為民服務的水平。近年來,黨支部圍繞帶領廣大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解放思想,真抓實幹,通過爭取各項惠民工程投入建設和民眾投工投勞,解決了通水、通電視、通公路等問題。籌資3萬元建設了自來水工程;籌資8000多元使四個自然村全部通了電視;籌資10萬多元拓寬改造了鶴塘鎮前圪村至廖厝村、閩候縣下洋村至廖厝村共8公里機耕路;通過項目尋求上級領導支持,爭取到200萬元資金建設廖厝村至卓洋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水泥路。村兩委以“創優美舒適環境,建和諧文明新村”為目標,以整治髒亂差現象為突破口,從整治環境衛生、提高生活質量入手,廣泛發動民眾改水、改廁、改灶、改路,逐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建立了《村民衛生公約》,配了村衛生管理員(每月補助200元);籌資9000元修建了一條村內水泥路;籌資6000多元對村內污水溝進行改造。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村兩委也注重發展特色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形成了“傳統產業穩農、非公經濟富民、特色經濟靚村”的良好勢態。籌資10萬多元鼓勵村民整片種植臍橙100畝,並邀請縣科技專家到村舉辦專題水果種植技術講座;引進客商投資150萬元開發建設“閩東第一泉”,發展農村生態旅遊,帶動村民致富。支部架金橋,協會闖市場,黨支部一班人結合本村實際,借鑑先進經驗,引導農戶自發成立產業協會,使農戶更有效地了解市場信息,共享技術資源,利用市場規律,從而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在黨支部的精心策劃下,廖厝村成立了臍橙種植協會、畜牧養殖協會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