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前沿,其前身是1986年由文化部批准成立的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室,1987年6月在原廈門市文化局劇目創作室的基礎上,擴大編制,正式成立,1993年改為“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
研究內容
成立20多年來,研究所承擔著開展對台文化藝術研究和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重任,先後開展了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高甲戲藝術”“南音藝術”“戲曲舞台美術”“民間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台灣文化藝術發展現狀”“閩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出版專著
出版了《歌仔戲史》、《歌仔戲音樂》、《歌仔戲資料彙編》、《歌仔戲論文集》、《一代宗師邵江海》、《台灣文化概述》、《閩台民間戲曲散論》、《百年坎坷歌仔戲》、《閩台民間戲曲的傳承與變遷》、《廈門戲曲》、《廈門民俗》、《廈門掌故》、《台灣文化發展概況》、《美麗寶島台灣》、《歌仔戲的生存與發展》、《閩南民間藝術散論》、《海峽兩岸歌仔戲圖片集》、《邵江海歌仔戲劇本精選》、《紀抬治歌仔戲唱腔選》、《高甲戲傳統音樂》、《南音指套精選詞文賞析》等專著。
舉辦活動
先後舉辦了被大陸媒體稱之為“零的突破”的“首屆台灣藝術研討會”,以及“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海峽兩岸南音展演”“閩台地方戲曲研討會”“閩台音樂研討會”“閩台民俗研討會”“海峽兩岸南音研討會”“海峽兩岸戲曲舞美研討會”等兩岸藝術交流活動。與台灣傳統藝術中心、台灣戲曲學院、台北藝術大學、台灣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等相關學術機構以及表演團體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與台灣相關單位合作舉辦了歌仔戲等在海峽兩岸影響較大學術交流活動。
機構特點
理論研究與舞台實踐相結合是廈門市台灣研究所區別於其他研究機構的特點之一。研究所下設劇目創作室和舞台美術工作室,承擔著策劃、組織、推動、指導、引領廈門市藝術創作和藝術發展的重任,承擔著廈門市戲劇創作和重大藝術活動的創作任務。
獲得榮譽
歌劇《阿美姑娘》,歌仔戲《邵江海》、《羯鼓漢簫》、《心燈》、《竇娥冤》,高甲戲《金刀會》、《上官婉娥》、《阿搭嫂》,南音《南音魂》、《長恨歌》、《廈門金門門對門》、《潯陽江頭》,小劇場話劇《日子》,實驗戲曲《孟姜女哭長城》等,在海峽兩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曾榮獲“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文華編劇獎”“文華舞美獎”“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牡丹獎”“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中國舞美展大獎”“中國戲曲學會獎”等國家級重要獎項。參與組織策劃、創作製作《鼓浪嶼之波》《海疆雄風》《人民的兒子——紀念鄧小平高誕辰一百周年文藝晚會》“第四屆合唱節”等廈門市重大藝術演出活動。
機構設定
信息資料室
劇協辦
戲曲研究室
閩南文化編輯
閩南文化研究
兩個行政
劇目創作室
文化動態編輯室
台灣文化研究室
音樂工作室
書記辦公室
所長辦公室
財務
人事
副所長辦公室
會議室
音像資料室
藝術研究
研究動態
我所研究課題獲國家社科基金立項 [2009-08-27]
新加坡戲曲學院院長蔡曙鵬教授參觀訪問我所 [2009-06-26]
二十世紀戲劇理論和批評”暨戲劇網成立五周年學術研討會 [2009-05-18]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與中國戲曲理論的發展學術論壇 [2009-05-18]
新加坡戲曲交流 [2009-05-18]
2008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歌仔戲、客家戲、京劇學術研討 [2009-05-18]
研究成果
題材特徵、時代風格與劇種個性的融合——論歌仔戲《蝴蝶之戀》的音樂設計 [2010-06-03]
今天,我們該如何來書寫兩岸呢?——從歌仔戲《蝴蝶之戀》談兩岸題材戲劇作品 [2010-05-10]
《邵江海歌仔戲劇本精選 (上、下)》序 [2009-11-25]
《跨兩岸——歌仔戲的歷史、文化與審美》序 [2009-11-25]
《跨兩岸——歌仔戲的歷史、文化與審美》自序 [2009-11-25]
溫婉清純總關情——陳葆寶歌仔戲唱腔特色漫評 [2009-11-25]
《陳寶葆唱腔選》序 [2009-11-25]
《民間藝術的保存、推廣與創意——2007年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報告集》序 [2009-11-24]
《南音指套精選詞文賞析》序 [2009-11-24]
《廈門高甲戲優秀傳統劇目選》序 [2009-11-24]
《陳金木歌仔戲唱腔選》後記 [2009-05-15]
《高甲戲傳統曲牌》序 [2009-05-15]
盤點有關藝術研究所
藝術研究可以理解為研究藝術,即對藝術的研究,類似科學研究,學術研究,只是研究的主題換成了藝術,對藝術進行思索,探討,利用證據,事實等等對藝術中抽象的概念進行分析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