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

為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閩政〔2011〕19號),。2012年2月29日,廈門市人民政府以廈府〔2012〕67號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強對體育產業工作的領導與管理4部分。

基本信息

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
廈府〔2012〕67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各開發區管委會:
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是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民生工程建設,提升人民民眾幸福指數,打造現代化港口旅遊城市,構建“創新廈門、宜居廈門、平安廈門、文明廈門、幸福廈門”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市體育需求不斷增長,體育健身及相關方面消費保持了快速上升的勢頭,體育產業正逐漸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新興動力。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閩政〔2011〕19號)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有關政策,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元化體育需求為牽引,以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提升廈門城市影響力為目標,以項目帶動為主要抓手,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和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為主要途徑,充分利用國務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戰略機遇,緊緊圍繞實施海峽西岸“體育裝備基地”、“運動休閒城市”和“樂活國際體育生態島”建設的品牌戰略,堅持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建立健全體育產業管理與運行機制,努力構建以體育競賽表演業為龍頭,以健身休閒業為重點、體育用品業為支柱,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旅遊、體育場館等多業並舉的體育產業體系和規範有序、繁榮發展的體育市場。形成符合廈門城市發展定位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體育產業結構和功能體系。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實現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4%以上,體育產業就業人數占全市從業人數比重的3%以上。體育本體產業增加值占全市體育產業增加值的15%以上,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同期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
加強廈台體育產業合作,打造海峽最具影響力的體育產業品牌。充分利用廈門目前處於全國領先的體育裝備製造業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推動國家級體育裝備、器材產業基地建設。
借鑑廈門國際馬拉松成功的辦賽模式,積極申辦和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單項特色體育賽事。繼續培育1-2個具有國際影響的品牌賽事,提升廈門城市的國際影響力,為打造廈門城市發展的總體目標服務。

二、重點任務

(三)積極推進體育產業功能區建設

依據廈門獨特的人文自然區位優勢,打造特色體育產業功能集聚區,把我市建成生活品質之島,海峽西岸體育用品企業總部基地,濱海運動休閒旅遊目的地。抓住島內外一體化發展機遇,加快廈門“樂活國際體育生態島”建設,形成“一網、四區、一中心”的布局。構建區域特色體育賽事中心,打造海峽西岸最具影響的運動休閒城市,重點發展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海峽杯帆船賽和廈金海峽橫渡等較為成熟的體育品牌賽事,培育龍舟、腳踏車等具有發展潛力的體育賽事,積極申辦高規格的運動休閒類賽事,搞活以籃球、足球、桌球、羽毛球、網球等大眾健身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城市體育聯賽。順應廈漳泉同城化的要求,加強與泉州、漳州的體育產業合作,打造廈、漳、泉濱海運動休閒產業帶。

(四)大力發展體育健身休閒業

廣泛宣傳《全民健身條例》,普及民眾體育健身,引導大眾體育消費。積極構建政府引導、社會主體、多方參與、層次多樣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積極打造以市屬體育中心為核心、區級文化體育中心為重點,街道、社區健身點和俱樂部為基礎的全市民眾體育活動網路。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培育體育健身休閒市場。鼓勵和支持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結構合理、形式多樣、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體育健身休閒市場。開發戶外健身休閒項目,整合新興運動項目內容,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海洋資源,大力發展帆船、遊艇運動休閒,豐富廣大市民的業餘生活。鼓勵社會力量創辦各類體育俱樂部,支持有資質的體育實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有償服務。完善體育培訓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對體育培訓機構的監管,規範培訓市場經營秩序。

(五)努力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

深入挖掘體育競賽表演的經濟價值,繼續推進市場化辦賽的運作模式,構建以“賽”育“市”,以“市”促“賽”的產業發展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個人投資體育賽事,推動和規範體育競賽表演業的市場化運作。建立健全中介機構和體育經紀人制度。進一步探索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運作新模式,開發利用“廈金橫渡”無形資產,拓展海峽杯帆船賽的市場價值,打造具有廈門特色的海洋運動賽事。努力打造具有城市影響力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
利用區位、地理優勢,選擇適合廈門特點的國家級運動項目訓練基地落戶我市,吸引國內外高水平運動隊來廈訓練、競賽和表演。
嘗試組建職業運動俱樂部,將社會資金、專業運動員與體育競賽表演結合成一個整體,拓展體育產業新途徑。
支持各區舉辦特色賽事並形成品牌。鼓勵有條件的單位舉辦民眾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賽活動。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和單項體育協會承辦高水平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努力實現辦賽形式多樣化、賽事運營市場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競賽組織專業化。形成大型體育競賽表演、特色體育競賽表演互為補充的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格局。

(六)做大做強體育用品業

立足區位優勢和現有基礎,鼓勵企業創新研發和自主品牌建設,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提升全行業創新能力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推動體育用品企業改制上市和龍頭企業組建體育產業集團,提升企業品牌實力;與省內外、國外相關研發機構合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世界領先水平的體育用品質量測控中心和研發機構,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打造集體育用品產品研發設計、製造推介、展示交易、檢測認證、物流配送為一體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用品製造業中心”,推動建立“廈門體育用品展示交易中心”;強化廈門體育裝備製造基地的地位,重點培育運動器材的百億產業集群,提升運動帆船、遊艇製造業整體水平。加強與台灣體育用品業的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體育品牌公司總部和區域總部落戶廈門,增強我市體育用品的市場競爭力。依託廈門運動器材產業優勢,打造廈門運動器材專業貿易展會,為廈門運動器材企業搭建一個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的專業化貿易平台。

(七)積極發展體育彩票業

建立具有良好經濟效益、有序監管機制的體育彩票銷售系統,提高體育彩票銷售量。加大體育彩票公益性宣傳力度,引導正確購買彩票的社會心理。建立市場需求動態跟蹤調查和信息收集與共享系統。規範彩票公益金支出和使用管理,充分發揮彩票公益金在資助體育活動、場館改造升級等方面的作用。培養和引進體育彩票管理、行銷、研發、技術、銷售等人才。

(八)協調推進相關產業發展

發揮體育產業的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努力實現體育產業與衛生、建築、會展、廣告、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等相關產業良性互動。打造體育康復、體育建築、體育會展、體育影視和體育傳媒等產業,提升體育產業的輻射效應。進一步完善體育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鼓勵和支持各類體育組織、體育賽事品牌所有者依法開發其專有名稱、標識等無形資產。
充分利用廈門豐富的海洋、島嶼、港灣、沙灘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大力發展以運動體驗、運動休閒度假和重大賽事觀賞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旅遊。與旅遊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體育旅遊線路和產品,推動觀光游向體驗游、健身游、度假游升級,打造一批體育旅遊示範項目。

(九)大力促進體育服務貿易發展

體育勞務、賽事組織、場館建設、信息諮詢、技術培訓等為重點,逐步擴大體育服務規模,提升服務檔次。積極開拓海內外市場,提升我市體育服務業的整體水平。支持體育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培育和形成一批實力雄厚、專業性強的體育服務貿易企業。
充分利用我市在體育賽事品牌規劃和運營等方面的優勢,為省內外、海峽兩岸重大體育賽事服務,不斷擴大影響。

(十)加強對台體育產業交流與合作

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加強與台灣體育產業界人士的交流溝通,構建廈台體育產業交流平台。借鑑台灣體育產業的發展經驗,在運動休閒、競賽表演、體育用品、體育培訓、服務貿易等方面,積極開展有關體育產業方面的理論探討與研究,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和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與利用等領域的合作。

三、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十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安排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從財政預算資金中統籌安排適當資金作為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支持體育產業品牌和體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支持體育產業重點項目技術改造、產品創新升級;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和行銷平台建設;鼓勵企業參加全國性、區域性重點展會;支持企業建設總部經濟、物流平台;支持體育用品產業人才培養,以及體育競賽表演、健身休閒產業鏈建設和體育廣告宣傳等。
鼓勵各區統籌部分資金,作為體育產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並通過市場化運作拉動社會資本投資體育產業。對社會力量引進重大優質國際和國內賽事的,由當地體育部門給引進方在比賽場地租金上予以20%的優惠。建立體育產業投入績效考評機制,進一步完善資金管理,提高效益。
加大體育基本建設資金投入,將體育基本建設投資計畫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確保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協調發展。

(十二)建立政府體育公共服務平台

加大對體育發展和全民健身的宣傳力度。積極協調廈門電視台增設“體育和全民健身專欄”,在黃金時段播出我市體育競賽表演、全民健身、健身知識及健身產品等信息;推介適合不同年齡特徵和不同職業群體的運動健身項目,努力營造我市全民健身氛圍,引導市民培養健康、向上、時尚的生活方式。在條件成熟時設立“廈門體育頻道”。政府各職能部門要相互協作,加強對體育企業的指導,協助其進行體育產品質量認證。做好廈門體育品牌產品的整合和打包推介等服務工作。在市體育中心附近或其他適當區域建立集宣傳、展示、體驗、推介為一體的“廈門體育用品貿易中心”;開發網路和戶外媒體,構建廈門體育產業信息服務平台。

(十三)落實相關產業政策

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實施的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應由政府主辦的公益性體育賽事活動,可採用政府向社團購買服務的形式辦賽。體育企業符合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等扶持政策範圍的,可以享受該類政策。充分利用國家、省、市各項財稅金融優惠政策,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體育產業。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鼓勵非公有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體育產業。鼓勵個人、企業、社會團體以多種形式參與興辦國家政策許可的各種體育經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規劃建設、土地徵用、稅費減免、從業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國有單位同等的待遇。投資設立公司制的體育企業,允許其註冊資本在二年內分期注入,首期出資額不低於註冊資本的20%和法定註冊資本最低限額。允許投資人以商標、品牌、技術、科研成果等無形資產評估作價出資組建體育企業,作價入股占註冊資本的比例不超過70%。對投資我市體育產業帶和重點體育產業項目,以及採取風險投資形式引入創業投資機構參與資產重組,且創業投資機構所持股份占企業總股本達30%以上的本市體育企業,給予適當獎勵。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促進金融扶持體育產業發展。

(十四)落實稅費支持政策

落實國家稅法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對企業從事服務於體育相關新興產業,取得的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經認定的體育類非營利組織,其取得的符合條件的收入免於徵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對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體育場館、體育學校自用的辦公用房、公務用房和單位自身用於開展體育訓練、比賽、培訓、健身服務等業務用房,免徵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體育企業繳納房產稅確有困難的,可由市政府確定是否享受減免稅後報房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批減免;體育企業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報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後享受減免稅;對新建的跨省市企業集團總部繳納房產稅確有困難的,可由市政府確定是否享受減免稅後報房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批減免,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由企業向土地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批減免稅;對向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的體育企事業單位,按規定繳納污水處理費後,不再徵收污水排污費。鼓勵體育事業捐贈,對企事業單位、團體通過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民眾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對體育事業的捐贈,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個人按規定通過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民眾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對體育事業的捐贈,不超過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

(十五)切實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

堅持公共體育設施公益性原則,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以及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對轄區公共體育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建設。根據國家新農村建設、老城區改造以及島內外一體化的要求,做好體育公共設施基礎建設,抓好社區居民健身設施配套建設。
市規劃局、土房局、建設局等相關部門要依照有關規定,在小區規劃、土地審批、建設過程和驗收等環節,嚴格落實體育設施建設指標。小區體育設施不得挪做它用。
探索公共體育設施管理新模式。積極推進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市政府對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的學校、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辦理有關責任保險。學校、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可以根據維持設施運營的需要向使用體育設施的公眾收取必要的費用。認真做好公共體育設施的監管工作,逐步建立“建、管、用”長效機制。

(十六)推動體育企業自主創新和品牌創建

對體育企業實施的科技創新項目納入市級科技計畫的,按規定予以資金扶持;體育企業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機構、科研機構等獎勵與扶持標準及具體辦理手續,可按照《廈門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廈府辦〔2009〕241號)、《關於廈門市科學技術創新與研發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廈府〔2006〕264號)等規定執行;大力扶持體育用品企業的商標註冊,對獲得馳、著名商標的體育企業參照相關的政策予以獎勵;體育用品企業投建的產品技術研發機構,經上級科技、經貿部門認定,按國家級、省級兩個不同級別,分別給予不同的資金扶持。支持體育科學研究機構入駐廈門,對全國著名的體育院校和科研機構來廈門設立分支機構,建立技術依託關係並實施研發項目的,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十七)加強體育無形資產開發和保護

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各類體育組織、體育賽事組織依法開發其專有名稱、標識等無形資產,涉及多方投資主體的,要在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基礎上,建立責、權、利清晰的產權結構。依法保護體育無形資產所有者的合法權益。體育賽事主辦者依法享有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以及各項相關權益。應堅持公平、公正、競爭的原則,實行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的有償轉讓。

(十八)引導體育企業積極開拓市場

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廈門各類體育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對體育企業赴國(境)外參加由市政府組織或市政府批准的各類展示、宣傳推介活動以及設立海外商務機構,可按照《關於廈門市開拓海外市場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廈財外〔2009〕29號)規定的具體補貼標準和手續,申請國際展會發生的展位費、公共布展費、宣傳推介補貼以及海外商務機構補助。

(十九)加快體育產業信息化建設

充分發揮信息網路在促進體育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構建覆蓋全市的體育產業信息平台,實現體育產業網路建設系統化。推進我市體育經營場所和體育服務產品的數位化,建設廈門體育資源資料庫、體育經營項目資料庫、體育商情資料庫和體育人才信息資料庫。完善體育產業資源信息發布制度,幫助廣大消費者和各類體育企業了解體育產業投資與經營信息,促進全市體育產業的結構升級和資源的快速流動。

(二十)落實土地保障政策

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應明確保障體育產業用地的措施,逐步提高體育產業用地比例,對國家和省級體育產業基地給予重點扶持。積極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等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體育產業,其中符合我市“三舊”改造政策的項目,可依照相關規定辦理規劃、國土手續。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體育產業發展用地,居民小區在規劃建設時應預留並保證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對重點體育產業項目建設在立項、報建、用地和配套建設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四、加強對體育產業工作的領導與管理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體育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管理協調和綜合服務,審批、監督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加緊制定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將體育產業發展目標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體育產業統計工作,逐步完善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準確把握我市體育產業發展狀況。
成立廈門市體育產業領導小組,協調全市體育產業工作,落實體育產業工作局際聯席會議制度,增設市體育部門產業工作機構。各區可根據體育產業管理工作需要相應增加工作人員。鼓勵支持民眾性體育組織發展。參照我市文化產業優惠政策制定相應的體育產業優惠政策實施細則。

(二十二)改革和創新體育社會團體管理模式

在加強業務指導和依法監管的同時,完善體育社團法人治理機制,充實體育社會團體業務職能,發揮體育社會團體服務功能。提高體育社團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律規範的能力。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促進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二十三)加大依法監管體育市場的力度

建立體育產業市場聯席管理制度。市工商、質檢等部門要與市體育局密切協作,對體育產品質量標準、體育服務標準及安全準入標準進行認真研究並認真抓好落實。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行業及地方標準制定;各有關部門要把體育市場監督管理和服務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進一步規範體育健身休閒、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培訓等體育類企業的設立條件、標準和程式;對開展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的企業,依照有關規定,認真加以引導和監管。加強體育市場的執法力度,努力創造公正公開、平等競爭、運行有序的體育市場體系。積極推行體育服務行業服務標準建設,開展星級評定工作。
(二十四)推動體育產業科學研究和體育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與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高校合作,大力開展體育產業科學研究,把握體育產業發展總體趨勢。研究制定本地區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為社會投資提供諮詢服務,引導社會投資方向。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三個環節,著力培養既懂經濟、又懂體育的複合型體育經營管理人才。推進體育職業技能鑑定制度,不斷提升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素質和專業水平。建立健全人才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快引進和培養高素質體育產業人才。
附屬檔案:廈門市重點建設體育產業項目
廈門市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附屬檔案

廈門市重點建設體育產業項目

序號 建設項目名稱 發展定位 布局與運營 主要建設內容 建設年限 責任單位
1 體育生活化社區網 按照健康、快樂、環保、可持續的理念,推進覆蓋全市的體育生活化社區建設,帶動體育組織化、運動休閒化,培育和打造由普通市民參與的城市聯賽,塑造積極、健康、快樂、時尚的城市格調和文化氛圍,用每一個廈門人現實的生活方式來彰顯城市的魅力和品質。 以所轄六區的區級體育中心為節點,建立覆蓋全市所有街道鄉鎮的體育生活化社區網。島內的思明和湖裡兩區以市體育中心、市游泳館、市工人體育館以及各區的文化體育中心為主軸、海滄區以新建的海滄體育中心為主軸、集美區以杏林文體中心為主軸、同安區以同安體育館為主軸、翔安區以未來的市體育中心(規劃中)和翔安區文體中心為主軸建設功能齊全、示範效應明顯的區級體育中心,帶動鎮(街)綜合性文體設施建設,拉動社區健身點的建設。 體育生活化社區要做到“五有”,即有民眾身邊的體育場地、有民眾自組的體育組織、有常年不斷的體育活動、有社區特色的體育文化和人人都有的體育鍛鍊習慣,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為“樂活”國際體育生態島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和市場基礎。 2011—2015 市體育局各區政府
2 運動休閒旅遊商業健身網 充分利用廈門獨特的文化、地理、經貿等優勢,努力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要的商業體育服務網路。 在曾厝垵至五緣灣環島路兩側,以香山國際遊艇俱樂部和京鼎奧網城(由廈門奧林匹克網球中心和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組成)為中心,規劃建設集高端運動休閒和高端商業地產為一體的雅生活片區。
在環島路中段兩側、觀音山沙灘排球場、鼓浪嶼沙灘訓練場、杏林灣和馬鑾灣,規劃建設五個以濱海運動休閒為主的“酷生活”主題樂園。充分發揮體育在續“五緣”、促“六求”方面的獨特作用,促進廈台體育交流與合作,努力打造“緣生活”片區。
“雅生活”主要運營項目包括遊艇俱樂部、帆船俱樂部、馬術俱樂部、網球俱樂部、擊劍俱樂部、TOP高爾夫、沙灘俱樂部、SPA和高端地產項目等;
“酷生活”主要運營項目包括沙灘運動、水上運動、腳踏車騎游、定向運動、跑酷地帶、沙灘極限樂園、沙灘影院、戶外拓展、汽車營地、體育闖關類電視節目製作基地、CS實戰營地等時尚運動體驗和旅遊類項目。同時,配建國際青年旅館和體育主題酒吧、餐廳等;
“緣生活”主要依託廈門國際網球中心、中國桌球訓練基地(福隆體育公園)、市足球訓練基地、鼓浪嶼國家沙灘足球訓練基地、嘉庚體育館等訓練競賽設施,與台灣開展全方位、多層面的體育交流與合作,帶動兩岸青少年培訓、運動隊交流、體育科技和教育合作向持續、縱深的方向發展,打造不斷拓展兩岸人民體育交往的平台。
2011—2015 市體育局
市旅遊局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教育局
各區政府 其它相關單位
3 區域體育賽事中心 構建區域特色體育賽事中心,打造海峽西岸最具影響的運動休閒城市。根據廈門城市發展定位,制定賽事發展規劃。形成以品牌賽事為龍頭、兩岸交流合作賽事為特色、全市人民廣泛參與的城市聯賽為基礎的賽事格局 重點培育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海峽杯帆船賽和廈金海峽橫渡三項自主品牌賽事,積極申辦高爾夫球、網球、沙灘排球、沙灘足球、帆船帆板、腳踏車、體育舞蹈等高等級的運動休閒類賽事,搞活以足球、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棋類運動和大眾健身操為主要競賽內容的城市聯賽。同時,幫助和扶持本市體育中介類企業的發展,鼓勵和引導國內外有實力的體育推廣公司來廈門開展業務,形成政府支持、市場主導、專業機構運作、企業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辦賽機制。 廈門國際馬拉松賽
廈金橫渡
海峽杯帆船賽
龍舟賽
全國場地汽車越野賽(廈門集美分站)
CBU聯賽總決賽
全國沙灘排球錦標賽
全國俱樂部杯大帆船挑戰賽
山地腳踏車賽事
中國女子高爾夫球公開賽
全國門球錦標賽
廈門(海滄)國際山地越野公開賽
廈門(翔安)國際百公里縱走賽
海峽兩岸棒球賽(廈門翔安)
2011—2015 市體育局 各區政府 各相關單位
4 體育用品製造行銷
總部基地
吸引國內外體育用品企業的地區總部落戶廈門,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體育用品研發、展示和銷售中心。 依託思明區觀音山運營中心和湖裡區高新技術園區,以安踏、361、特步、喬丹等本土體育用品製造業公司為骨幹,吸引國內外著名體育企業、台灣體育用品企業總部、地區總部、運營中心、研發中心、品牌展示中心向本區域集聚,利用觀音山國際商務中心的配套設施,承接體育裝備和體育用品企業的會展業務,創辦中國海峽西岸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和兩岸體育產業發展論壇,打造海峽西岸最活躍的體育商務中心。 在觀音山運營中心及周邊規劃建設廈門體育貿易中心。 2011—2015 市政府相關部門
各相關企業
5 廈門電視台體育專欄 發揮媒體力量,宣傳全民健身、廈門體育,推介廈門體育品牌,營造廈門城市體育文化氛圍。 從設立體育專欄入手,在廈門電視台適當時段增設體育專欄,及時報到體育賽事,傳播健身知識與理念,介紹體育用品製造企業發展及賽事贊助情況,展示廈門市民運動休閒和健身樂活的新景象。條件成熟時建立廈門體育頻道。 體育新聞
體育賽場
全民健身
健身知識
體育場館介紹
運動品牌展示等
2011—2015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市體育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