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斯密 譯者:韋卓民
圖書目錄
序
導言
甲關於正文的問題——康德寫作《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方法
乙關於歷史背景的問題——康德和休謨與萊布尼茨的關係
丙一般性的問題
一、先驗的性質
二、康德對於邏輯科學的貢獻
三、意識的性質
四、現象論即康德的主觀論的代替物
五、人類理智和動物理智的區別
六、自我意識的性質與其條件
七、康德關於感性、悟性與理性的三重區別
八、《純粹理性批判》一書在康德的哲學體系中的地位
《純粹理性批判》一書解義
標題:純粹理性批判
題詞
給與男爵瑞特立芝的呈獻詞
第一版序文
第二版序文
導言
關於康德導言中論證的評語
綜合先驗判斷如何是有其可能的
先驗原理論
第一部分先驗感性論
第一節空間
第二節時間
第二部分先驗邏輯
導言
第一編先驗分析論
第一卷概念的分析論
第一章發現悟性的一切純粹概念之線索
康德的形上學上演繹之發展階段
第二章悟性的純粹概念之演繹
壹、四個階段的列舉
貳、四個階段的詳細分析
叄、《反思錄》和《活葉集》所提供支持上述分析的證據
……
第二編先驗辯證論
注釋
譯後記
說明
文摘
上述諸結論對於邏輯學說有其重要的關係。正如現代幾何發生於平行線公理之懷疑對待一樣,現代觀念論邏輯是奠基於康德對於休謨懷疑學說革命性後果之證明的。蓋原理既然總不是自明而又不能從經驗歸納出來的,那么它們是用什麼別的方法建立起來的呢?康德對於這問題的答覆,略述了現在通稱為真理前後一貫說這一立場。人們一向把這種說法歸之於黑格爾,其實它的起源是在《純粹理性批判》。它所表達的是萊布尼茨的理性論之修正,而這修正是休謨之發現因果公理的綜合性而使之不得不然的。笛卡兒派諸體系的演繹方法和英國諸哲學流派的歸納方法,都再不能看為是正確描述著科學方法的實在過程的。
一般性的原理要就是先行假定,要就是公準。如果它們是先驗的,它們便是在所有意識的覺知中所先行假定的;如上所述,它們在所使之成為可能的經驗的範圍以內有其事實上的有效性的。如果它們是屬於更特殊的性質,它們就是我們在解決某些特殊問題的過程中不得不承認的公準;所以它們是由試驗和失敗的方法發現出來的。它們之有效是按照它們怎樣使我們能夠把一些現象協調起來,所決定歸之於每一現象的實在,是和歸之於每一個其他現象之實在不相衝突的。
事實的證明在其一般性質上亦與此相類。事實這名詞不只是有描述意義,而且是有稱讚的意味的;它標誌著某一知識主體,無論是現實的或可能的,具有認識的意義。
後記
本譯稿是根據諾曼·康蒲·斯密(Norman Kemp Smith)著《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解義》 (A Commentary t0 Kant’s critique 0f Pure Reasor,Loudor,1918)1918年倫敦原英文版譯出的。譯文力求通順而不失忠實於原文。其中出自《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引文,大都是依三聯書店1957年出版的藍公武中譯本,但中間也有本書譯者自譯的。凡譯者自譯的都附註藍譯本的頁數,以便讀者比對。從其他書刊而來的引文都是本書譯者自譯的。
名詞儘量沿用通行舊譯,但舊譯有與康德所有的原文意義不符的,則另擬新譯以表達原意,例如德文 Vorstellung英文有譯為Dhenomenon,而中譯為“現象”或“表象”,皆不甚合康德原意,應依英譯appearance而譯為“表現”;又如拉丁文的短語a priori,舊譯為“先天”,但按康德用這詞的意思,似譯“先驗”為適當。
本書譯者自1958年11月22日開始以部分時間翻譯這本書,而脫稿於1959年5月19日。因限于思想、語文與業務水平,缺點與錯誤在所難免,希讀者批評教正。
序言
一般的形上學著述大都是艱澀難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一書尤其是這樣。其所以如此,不僅由於書中闡述未臻完善,語焉不詳,即使反覆閱讀,還是不能掌握其要義,而且疑問反因之加多,原因正如本解義所將要指出的,乃是由於書的原文本不是一氣呵成,前後一貫,其中多少段落是作者在公元1772-1780年這些歲月中不同時期所寫的,此其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書中含有康德自己的思想中彼此衝突的傾向而沒有取得一致。
本解義一方面是旨在說明原文,而另一方面是要加以批判的。不管是說明也好,批判也好,我的意圖總是以中心問題的系統闡述為綱,而原書正文的考證和其他次要問題只附帶談到而已。自從1821年康德的遺著《形上學講義》一書出版以來,常常有他的遺稿出現,我在本解義中是儘量利用這些遺著的。一般關於康德的英文書刊,對於這些遺著的意義並沒有估計到,可是本解義作者認為,如果想要正確地了解《純粹理性批判》,這些遺著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時候,像本解義這一種書出而問世是需要加以解釋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夕,這篇解義已經脫稿,而且已經準備好要出版了。據我所了解,當時的印刷者事務很忙,但是遇有閒暇的空隙,能夠有些工作填補進去,是有好處的;然而現在這本解義所占用的鉛版要拆下來,我相信縱然國內軍事旁午,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還是有些讀者不認為這書是不合時宜而願意一讀的。甚至在軍事旁午的時候,形上學的探討對於某些人是一種消遣和一種慰藉,史謨斯將軍(General Smuts)是一個難忘的例子。他自己曾說過,在南非戰役襲擊殖民地海角時,他攜有《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以備晚間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