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拉季耶夫

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D.Kondratieff,1892.3.4∼1938?):俄國經濟學家及統計學家,提出康德拉季耶夫長波,以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聞名於西方經濟學界。

生平簡介

俄國經濟學家及統計學家,以其大經濟周期(50年)的分析及理論——康德拉季耶夫波動——聞名於西方經濟學界。
早年在聖彼得堡大學就讀。1917∼1919年為俄羅斯社會主義革命黨黨員。1920∼1928年在季米里亞澤夫(Timiriazev)農學院教書並擔任經濟活動研究所所長。他建立與外國代理商交涉的管道,並於1924年至美國及英國講學。在這段期間,他除了發明出一套對影響蘇聯經濟成長的經濟因素加以分析的方法論外,並協助發展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畫,他雖然贊成史達林的新經濟政策,但反對農業全盤集體化,並批評新經濟計畫後來所實行的工業、農業不均衡發展的政策。1928年被解除研究所的職務。兩年後遭逮捕。1931年受審,判8年徒刑。1938年重審,被判死刑。死亡時地不詳。1987年同許多遭誣告的人士一起獲平反。

康德拉季耶夫的經濟貢獻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最早見於1919—1920年完成(1922年出版)的《戰時及戰後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此後,關於長波理論他又先後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1925年)和《大經濟周期》(1928年)等論著。
他在1925年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期波動》一文中運用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價格、利率、進口額、出口額、煤炭和生鐵產量等時間序列統計資料對經濟發展的長波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研究康德拉季耶夫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長度為48年到60年、平均為50年的長期波動。他將其所研究的1780~1920年這140年中資本主義經濟運動劃分為兩個半長周期波動。

個人研究
在這些論著中,他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著為期54年的周期性波動。按他的研究,
世界經濟中的第一次長波從18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至1810—1817年為上升期,1810—1817年至1844—1851年為衰落期;
第二次長波開始於1844—1851年,從那時起到1870—1875年為上升期,1870—1875年至1890—1896年為衰落期;
第三次長波開始於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為上升期,而衰落期則開始於1914—1920年間,到他著書之時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仍在繼續。
在50年左右的周期中,一般說頭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發展快,顯示出一派興旺景象;其後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現。
康德拉季耶夫系統明確地提出長波理論之後,許多經濟學家即對長波產生的動因進行了定性分析並對長波的存在進行了實證檢驗和統計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