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店頭古村,店頭之名源於驛路旁邊的驛館店鋪和他屬風峪八村頭一個村子,人口、店鋪居風峪之首。他位於呂梁山支脈,風峪溝口內,背依蒙山,南面龍山,東西綿延2華里,東距晉陽故城和太原縣(今晉源街辦)5公里,東南距晉詞風景名勝區10公里,北毗鄰蒙山景區,南緊鄰天龍山、龍山景區,太山龍泉寺在村域內距村僅2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獨特,古樹參天茂盛,群山環抱、鬱鬱蔥蔥。
主要景點
店頭村的歷史文化遺存隨處可見,真可謂一步一景,文化底蘊淳樸厚重,造就了一個千年富有特色的古村落。店頭村南依龍山之脈,北靠蒙山,風峪柴煤大路從村前通過,風峪之河水從村前自西向東流入汾河,山巒疊嶂、植被茂盛、鳥語花香。
店頭古民居
店頭古民居現保存較完整的屬千年古建築,民居建築物以店頭紫竹林寺(又名觀音堂)為中心。最典型的當屬緊靠紫竹林寺的郭家兩個大院,屋居均採用下層用河炮石和上層用磚石結構二層閣樓式風格而建。此大院以紫竹林寺山門下排水半圓型石碹洞外由一條排水道、人行道為界。分為東西兩院,此兩院建築風格相似,底層均建有四合院,院門向南,底層的主石窯洞坐北面南,主石窯洞採用厚兩米有餘的河炮石頭砌牆,進深四米,面寬五間,高五米,窯洞的中間向南開一大門,大門的兩側各開一個像普通窯洞一樣大的窗戶,使窯洞寬大而明亮,主石窯洞內原為郭家的店鋪,人來人往,日進斗金,甚是熱鬧。
文昌宮
文昌宮建在八卦所指的坎位上,位於店頭村東南山腳上,距紫竹林寺約一華里,依山坡而建,坐東面西,二層磚石閣樓硬山式結構,上層為魁星閣,下層為文昌宮,上層魁星閣僅四平方米,牆為磚木結構,頂為四面挑檐式木結構,並扣有藍色的瓦當,四角安放著昂首的龍頭,木檐上雕樑畫棟,正前的木檐上清楚地木雕著一支用紅綢帶繫著的毛筆,閣內原塑有魁星的神像,栩栩如生。
真武廟
真武廟位於店頭村的西北山腳上,也同文昌宮一樣建在八卦所指的坎位上與文昌宮同在一條軸線上,距店頭紫竹林寺約一華里。
真武廟面寬一間,進深二間,木結構與石窯洞式建築風格;為內外兩間直通式結構,真武帝洞外為木支架式建築,用四根粗約一尺的松質園木支撐十二根小梁搭建成亭式供堂,頂部為硬山式單檐頂用藍瓦扣蓋,以避風雨。四根支撐園木上各繪有盤龍,出檐的小梁端面上繪有萬字不到頭的圖案,真武廟坐北面南,在供亭內的中央位置面向真武大帝擺放著供桌,香爐,裡間的石碹窯洞為殿堂,殿堂的東西兩側牆面上各繪有二個武士身穿鎧甲,頭帶將軍帽,手持兵器,法器的站立壁畫。正面的牆壁與拱形頂牆壁上均繪有龍騰雲圖。在殿堂正中,靠後牆處,原塑有真武大帝坐壓72個惡鬼的造像,二目圓睜,落腮鬍須,紅臉,一種嫉惡如仇,以浩然正氣壓倒邪氣的派頭。
店頭墳上
在風峪店頭村西,有一酷似龜形之山脈,在“龜”頭之上居住著王氏後人。“龜”之南相鄰天龍山及程家峪河谷,“龜”之北相鄰蒙山及上游黃冶溝。周家莊溝水系匯合後形成的河谷。這一南一北兩個河谷之水潺流不息多年來從未斷流,並在“龜”頭之處相匯,向東流經店頭村歸於汾河。此處猶如“龜”游弋在河水之中,彰顯靈瑞之氣象。在龜背之上建一在明朝正德年間曾任吏部、戶部、兵部尚書王瓊伯父王永壽之瑩墓及王氏祠堂(王永壽在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任工部尚書),真是一處風水寶地。該地名曰店頭墳上。
店頭蒙山寨
蒙山寨屬太原西山五山之一蒙山最高峰,海拔1325米,為晉源街辦與羅城街辦的分水嶺。蒙山寨之南屬店頭村轄區域。域內有退耕還林地近400畝,現成片的核桃園,林果園,桃杏園正在盛果期,域內的植被茂盛,植被和樹林覆蓋率達85%以上。
蒙山寨東鄰龍泉寺(又稱太山寺),北鄰開化溝、狐子溝。西靠蒙山山脊,北鄰風峪店頭村。站在蒙山寨之巔俯視眺望,給人一種一覽眾山小,心胸視野豁然開朗之感覺,山風拂面,即使大伏天也不覺炎熱,晚間,萬籟俱寂,一眼望去,一座不夜的太原城使人浮想聯翩,萬家燈火,使人陶醉與其中。
店頭“走柏樹”
“走柏樹”是風峪八村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據說太谷縣城有一姓萬的財主做著油坊生意,生意興隆,在祁縣、平遙縣城開有分店,僱工達200餘人。日進斗金,遠近聞名。可這種大好光景,這位萬財主仍不滿足,他聽說靈邱峪(唐之後易名風峪)屬九峪之首,位於龍興之地的晉陽古都西5里處,占據龍脈,礦產豐富,屬晉陽古都通達古交、婁煩和陝甘要徑的西大門,為兵家爭戰重地。於是乎,他心生邪念,一心想把靈邱峪的龍脈之靈氣占為己有,使自家家人和後代拜相入將,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為了達到他貪心不足,不可告人的欲望,他踏遍名山大川,名剎廟觀尋找一個法力高強之術士,幾年以後,他真的尋訪到一個如意的術士。他把心裡話講與術士後,術士一拍即合。在得到他豐厚的佣金後,術士於是擇良辰、選吉日、沐浴更衣,齋戒三日後,在其油坊大院中,排開供桌,供上供品,面向西山靈邱峪,萬財主攜其全家老少跪拜,這名術士焚香舞劍、燒著靈符,口中默念著他人聽不懂的咒語,做起法術,經過九天九夜的做法,萬財主的一個貯油大瓷缸內竟長出柏樹的主根、側根、鬚根,這些柏樹根連到在西山靈邱峪口之北的龍泉寺(又稱太山寺)東面不遠處的山丘之上的一棵碩大的柏樹身上,通過這一棵柏樹吸收周圍的龍脈靈氣,再經過柏樹之遙長的根,把所吸龍脈之靈氣收聚到萬財主家。剛開始,靈邱峪內的八村鄉民並未在意,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5年後,靈邱峪內的頭一個村莊――店頭村的一些村民突然發現,在該村東北蒙山之脈,陽坡山上一夜之間,生長出一棵碩大的長勢茂盛的柏樹,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峪內八村及周邊村莊,店頭村有一好事之人便注意觀察該柏樹的動向,三年、五年無動靜,到七年春季時,此柏樹突然間不見了蹤影,說人偷砍樹吧無砍樹痕跡,在村民尋蹤之跡,有一過往的靈邱峪內王家莊村姓王的村民講:在我村東北面的山腰上不知何時,長出了一棵同你村陽坡山上一樣的柏樹,真是怪哉。聽到此話,店頭村民才恍然大悟,喔,原來這棵柏樹會走。又過九年,此柏樹走到靈邱峪之內龍王廟之南山峰上,再過六年,又走到了峪內程家峪之南天龍山山脈上,又過三年該柏樹走到了店頭村紫竹林寺對面南山(也稱看山,當地稱此地為東華茂)上。在這一天早上,紫竹林寺的主持做完早課,在寺院二層行走時無意之中發現了這棵柏樹。經過主持定睛觀察和分析,疏理耳聞的二十餘年來柏樹走動之事,忽然想到,此柏樹來路不明,孰不知是該柏樹在行走和限時生長之時,吸聚靈邱峪內的龍脈靈氣,想到此事後,便急與店頭村里正說明,主持、里正立即帶著僧尼、村民,手持斧頭、火柱、磨菇釘等工具沿著蜿蜒曲折小路跑著去東華茂直奔該柏樹。到柏樹近前後,主持、里正立即命眾人把攜帶的火柱,磨菇釘等用斧頭釘到走柏樹的樹主桿和根須處,從此之後,走柏樹再沒有行走,紫竹林寺主持和店頭村里正的行動,破了太谷縣城萬財主的黃粱美夢,使萬財主的不意之心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也破了術士之邪法術,保住了靈邱峪內的龍脈和靈氣。
文化遺蹟
從古村現存的石碹窯洞群組的結構、功能初步推測,歷史上店頭村曾是一個軍事堡壘和屯兵之地,在公元979年(宋太平興國四年),宋毀晉陽城後,才逐步演變為村莊......。店頭古村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既是晉文化的一角,也是晉國古村落的載體。
據初步調查,店頭古村緊靠風峪沙河(古稱天河)和一條西通交城、古交、樓煩的驛路(也稱柴煤大道),古村分五個片區組合連成,原有3000餘間石碹窯洞,現存較完好的有460間,其餘皆傾圮頹廢,清光緒3年之前,有500餘戶人家,3000餘口人,馬幫、駝幫、推車幫熙熙攘攘、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號稱“小太谷”,村落占地面積45790平方米,現存的古石碹窯洞群組中,二層式窯洞占90%以上,三層、四層式建築石窯洞群有三組,這些石碹窯洞的特點為窯洞串套窯洞、大窯洞套小窯洞,上下層院落間除築石階互通外,在窯洞內還築有暗道曲折迂迴連通,有的窯洞內還築有地道(地窨)通外,有的築有瞭望台,窯洞群組一字排開闢小門互通,窯洞內有石磨並築有系統完備的通風、排水、採光、觀察道孔......。雖然大部分二層建築已垮塌,但有殘垣壁遺存及基址可考,缺屬規模之大,確屬建築獨特...。這些石碹窯洞的建築設計、風格、特點,可謂華北第一、全國罕見。在古村中心位置,有一處700餘平方米,小巧玲瓏、結構緊湊的底層為石碹窯洞,上層為殿堂的明清時期坐東向西的紫竹林寺,在寺的山門對面70米處有一處清雍正年間建的燈山和戲台,在村的東南處有一座清雍正年建的文昌閣,西北處有一座真武廟,村的對面南山腰有一個山神廟、一個河神洞,紫竹林寺東側有一處初步推測為南北朝北魏或北齊時鑿的一個石灰岩窟洞,村北的蒙山寨(蒙山最高峰海拔1325米),據史料載為北齊神武帝高歡世傳北漢帝劉薛王(劉繼元)的一處避暑宮遺址,在店頭墳上有一座明代正統年間任工部尚書王永壽瑩墓及王氏祠堂遺址,其對面的南山腰為清代范尼姑之墓,古村中尚有九棵古槐樹、二棵古松樹、一棵古柏樹、一棵古黑棗樹以及石馬槽、石碾、木製車等生產生活用具見證歷史、承載歷史文化。店頭古村所具有的軍事、村落兩種歷史文化及科學價值,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淵源流長,承載展現了晉陽歷史文化、軍事科學以及農耕文化、生活文化等。
所獲榮譽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關於公布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文物局(文化廳、文管會),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
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並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涉縣固新鎮等38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見附屬檔案1)、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等6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見附屬檔案2)。
請你們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切實做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要加強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規劃建設工作的指導,認真編制保護規劃,制定和落實保護措施,杜絕違反保護規劃的建設行為的發生,嚴格禁止將歷史文化資源整體出讓給企業用於經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對已經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對保護不力使其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將依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進行查處。
附屬檔案:1、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2、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文物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