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抽象

幾何抽象又被稱為“硬邊繪畫”,即它是用邊緣清晰的幾何形來構成其形象的。

幾何抽象又被稱為“硬邊繪畫”,即它是用邊緣清晰的幾何形來構成其形象的。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評論家朱利斯•郎斯納於1959年提出,用以描述那些使用大面積的、平塗的、未加調和的色塊,再由精確勾勒出的邊緣加以限定的繪畫形式,這種繪畫類型從1960年以後才開始流行。評論家艾洛維給這個概念下了一個定義,他認為,硬邊的定義與幾何藝術正好是相反的,“塞尚以之成名的‘錐形、圓柱形和球形’,繼續出現在20世紀的大部分繪畫作品中。然而,即使如此,這些形式也表現得不純正,抽象藝術家們已經傾向於編排獨立的要素。形式曾一直被當作分離體來看待”,而“在硬邊繪畫中形式不多,畫面潔淨無瑕,整幅繪畫成為一個整體單元,形式展現於整幅繪畫,色調限於兩到三種,這種稀疏空曠迴避了背景圖形的立體效果”。“硬邊繪畫”與更早時候的幾何傳統之間的重要區別,正是這裡所引述的探尋一種完整的統一體,沒有前景或背景,也沒有“背景圖形”。這種繪畫的主要人物是凱利(Ellsworth Kelly,1923—?)、萊茵哈特、亞歷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1912—?)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