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詞目:幼婦辭
拼音:yòu fù cí
注音:ㄧㄡˋ ㄈㄨˋ ㄘㄧˊ
解釋:泛指極好的詩文。
詞語解釋
亦作“ 幼婦詞 ”。 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修 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後泛指極好的詩文。 明王世貞《項子出新編索序余病未能諷詠來美聊成短述》詩:“浮名人自惜,孤調晚堪疑。欲定《三都》價,難評幼婦辭。” 清黃遵憲《己亥續懷人詩》:“平生著述老經師,絕妙文章幼婦詞”
箋疏
〔一〕 李慈銘云:“案子居名乘,見下賞譽門注引汝南先賢傳云云。後漢書黃憲傳以此二語為陳蕃、周舉之言。” 嘉錫案:黃叔度嘗與周子居同舉孝廉,見風俗通及聖賢群輔錄。本書賞譽篇注言“子居非陳仲舉、黃叔度之儔則不交”。此宜是子居之言,范書蓋誤也。
程炎震云:“范書黃憲傳載此語,作陳蕃、周舉相謂之詞。袁宏後漢紀則作子居語。”
3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一〕續漢書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學至成皋,屈伯彥精廬。乏食,衣不蓋形,而處約味道,不改其樂。李元禮一見稱之曰:‘吾見士多矣,無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為作碑,曰:‘吾為人作銘,未嘗不有慚容,唯為郭有道碑頌無愧耳。’初,以有道君子征。泰曰:‘吾觀乾象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遂辭以疾。”汝南先賢傳曰:“袁宏字奉高,慎陽人。友黃叔度於童齒,薦陳仲舉於家巷。辟太尉掾,卒。”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泰別傳曰:“薛恭祖問之,泰曰:‘奉高之器,譬諸泛濫,〔二〕雖清易挹也。’”
校文
注“成皋” 景宋本及袁本俱作“城阜”。
注“雖清易挹也” “也”字景宋本及沈本俱作“耳”。
箋疏
〔一〕 嘉錫案:廣記卷一百六十九引世說曰:“郭泰秀立高峙,澹然淵停。九州之士,悉凜凜宗仰,以為覆蓋。蔡伯喈告盧子乾、馬日磾曰:‘吾為天下碑銘多矣,未嘗不有慚,唯為郭先生碑頌,無愧色耳。’”疑所引即是此注,其詳略不同者,今本已為宋人所刊削故也。寰宇記四十一曰:“周武帝時除天下碑,唯林宗碑,詔特留。”程炎震云:“劉攽曰:‘袁閬字奉高,袁閎字夏甫。此言奉高,則閎當作閬。’按閎是袁安玄孫。安傳云:汝陽人。閬嘗為汝南功曹,見范書王龔傳,明著其字奉高。劉說是也。奉高、叔度,同為慎陽人,故林宗得並造之耳。文選褚淵碑注引范書,誤作袁宏。胡氏考異訂宏為閎。足知唐初范書已誤袁閬作袁閎矣。”李慈銘云:“案後漢書:袁閎字夏甫,汝南汝陽人。司徒安之玄孫。終身未嘗應辟召,而黃憲傳亦載奉高之器云云。章懷註:奉高為閎字。然王龔傳云:龔遷汝南太守。功曹袁閬字奉高。數辭公府之命。則奉高乃袁閬。
此注引汝南先賢傳,似亦閬而非閎。但范書未著閬為何縣人,亦不言其卒於何官,而此下言語篇有邊文禮見袁奉高云云。又有荀慈明與汝南袁閬相見云云。宋劉原父謂黃憲傳袁閎乃袁閬之訛。近時洪筠軒說亦同。而孫頤谷謂當時蓋有兩袁閎:一字夏甫,一字奉高。又有一袁閬。然黃憲傳中先出袁閎注云:閎一作閬。疑此閎字本是誤文。劉氏、洪氏之說差為得之。若據孫說,不容汝南一郡之中,同時名士有兩袁閎;又不容慎陽一縣,並時有兩袁奉高也。” 嘉錫案:文選集注百十六李善引范曄後漢書,正作袁閬。足見唐初人所見范書並不誤。其文選注及此注作袁閎者,乃宋時淺人據誤本范書改之耳。諸家紛紛考辨,雖復與古暗合,然今既見唐寫本,則此事不待繁言而自解矣。
〔二〕 程炎震云:“泛當依范書黃憲傳作氿。” 嘉錫案:此出郭泰別傳,見後漢書黃憲傳注及御覽四百四十六。
4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一〕薛瑩後漢書曰:“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抗志清妙,有文武俊才。遷司隸校尉,為黨事自殺。”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三秦記曰:“龍門,一名河津,去長安九百里。水懸絕,龜魚之屬莫能上,上則化為龍矣。”
典源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捷悟〉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後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列傳·孝女曹娥〉
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為巫祝。漢安二年五月五日,於縣江溯濤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屍骸。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傍,為立碑焉。唐·李賢注引《會稽典錄》曰:「上虞長度尚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時甫弱冠,而有異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會朗見尚,尚與之飲宴,而子禮方至督酒。尚問朗碑文成未?朗辭不才,因試使子禮為之,操筆而成,無所點定。朗嗟嘆不暇,遂毀其草。其後蔡邕又題八字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裴子語林》
脩字德祖,魏初弘農華陰人也,為曹操主簿。曹公至江南,讀曹娥碑文;背上別有八字,其辭云:「黃絹幼婦,外孫蒜臼。」曹公見之不解,而謂德祖:「卿知之不?」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說。祖曰:「黃絹色絲,『絕』字也。幼婦少女,『妙』字也;外孫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辭』字也。謂『絕妙好辭』。」曹公笑曰:「實如孤意。」俗云:有智無智隔卅里,此之謂也。
釋義
亦作“ 幼婦詞 ”。 “修 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後泛指極好的詩文。
用典示例
明 王世貞 《項子出新編索序余病未能諷詠來美聊成短述》詩:“浮名人自惜,孤調晚堪疑。欲定《三都》價,難評幼婦辭。”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平生著述老經師,絕妙文章幼婦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