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生活好習慣

幼兒生活好習慣

《幼兒生活好習慣》是一款IOS平台的套用。

套用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絕了,不易變。” 嬰幼兒時期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最佳時期,這是根本的教育,因此抓得越早越好。幼兒在幼稚園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這個環節在幼稚園由為重要的。教師應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以遊戲為主導,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喜歡遊戲,在遊戲中小朋友們能找到無窮的樂趣,並樂此不疲,所以遊戲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最好手段之一。如玩“小手、小口動一動”的遊戲,幼兒們可以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小朋友可喜歡啦!大家都一邊扭著屁股一邊念:“先濕水後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就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遊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就連平時最不喜歡洗手的曹俊江也都認真地洗起來,幼兒不但能把手洗乾淨,也玩得很開心。 在區域活動結束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會忘了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而且會很吵,幼兒也會到處跑,這時我們就和幼兒們玩起“小花貓找家”的遊戲,這時小朋友就會像小花貓一樣輕輕的按玩具上的數字找家,要求玩具上的數字與“家”的數字是一樣的,往日吵鬧聲沒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齊齊的,習慣培養貴在堅持,但並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孩子樂意接受的,時間一長孩子覺得不新鮮了,感到疲倦了,就不願堅持下去了。這時就要掌握幼兒的心理,用遊戲方式來吸引孩子,重新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重複這樣的行為,這樣持之以恆、一貫要求、反覆強化,最終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 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滲透於教育教學活動當中 幼兒的行為習慣大多是以活動為主要學習形式獲得的。我們精心設計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充分利用班上的電教小平台,使用投影儀、課件等現代化教育手段,把行為習慣滲透於教育教學中,例如“我的牙齒怎樣啦?”活動課,通過課件讓幼兒知道換牙的過程,知道換牙的衛生,並教育幼兒要早晚刷牙,並對個別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進一步加強了幼兒的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 再如:活動“生氣小米飯”,讓幼兒看老師偷拍的照片:有的把飯吃得一桌都是,有的把小米飯掉到地上,有的吃了一半就不吃等,教師裝出一臉生氣的樣子說:小朋友一點不愛惜食糧,又挑吃,這不好的習慣使小米飯很生氣。小朋友,怎樣吃飯小米飯才不生氣呢?幼兒討論。並讓幼兒知道飯時要安靜地細嚼慢咽不剩飯菜不挑食,而還飯後收好碗筷才對。最後在結束部分讓幼兒玩遊戲“吃飯”,使幼兒從行動上真正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教育活動把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於其中,而活動完全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教育效果會收效很好,幼兒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三、進行隨機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對幼兒多觀察,多注意,隨時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做到及時發現,給予及時表揚鼓勵及糾正,讓幼兒的良好行為得以鞏固並發揚。活動中針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天班上小朋友們都椅子搬回位置做好,而走廊外面還有一張椅子沒有人搬,於是我就著地說:“你們有沒有聽到小椅子在外面哭呢?”孩子們聽了我的話有的說:“誰沒有把椅子搬回來啊!”李湛輝跑到走廊把椅子搬回來說:“誰這么壞,小椅子都不要跟他做好朋友啦!”張婉琳聽了後馬上底下頭說:“是我,我剛才跟潘嘉慧玩,忘搬回來了……”於是,我馬上對李湛輝及其他有搬椅子回來的小朋友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而張婉琳呢,就教育她以後一定要做事有始有終記住把椅子搬回位置。平時注意抓住每個教育時機,適時進行教育誘導,通過隨機教育,我發現我們班上的小朋友的有始有終的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 四、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範法。幼兒們都有 “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為個別幼兒樹立榜樣,鼓勵其他幼兒向其學習。如:我班有一部分幼兒做事有始無終,玩了玩具不能自覺地放回原來的位置。這天,收玩具時我特別注意觀察每位幼兒,看到曾蔭傑能自覺地收拾玩具,我便當場對其進行表揚,並把他評為“小能手”讓其他小朋友向他學習,其他小朋友見了紛紛向曾蔭傑學習,這樣玩具一下都“回到了家”。 2、物質鼓勵法。個別幼兒哪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如王嘉俊小朋友每次出區的時候收拾玩具時慢慢吞吞,而且總會忘記把進區卡放回原來的位置,每天我都注意觀察他,這天出區的音樂一響起,他就積極地收拾玩具,並且不用別人提醒他也能把進區卡放回原來的位置,我及時給予對他的肯定,並在全班小朋友表揚他,還發了一朵小紅花以示鼓勵。看到奶奶時,他自豪的說:“奶奶,我今天很棒,老師獎給我紅花!”就這樣逐步改掉了他有始無終的壞習慣。 (3)“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遇到不學會的事情就不能堅持到底,有時能想一下,有時就想都不想就換另一種玩具。對待這類幼兒,我採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玩玩具時,我先對其進行鼓勵:我覺得我們朱廣政、陳遠、梁啟俊小朋友可棒啦!玩玩具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他認真的想,還會請教其他小朋友呢?我看其他小朋友也會像他們那樣的,所以今李老師來進行記錄,看誰做得最好,於是經我這么一說大部分幼兒遇到不懂的,都會堅持下去。 在我多年的幼教生涯里,經驗告訴我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確實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三歲定江山”可見幼兒期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就像陳鶴琴先生所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害”。願我們的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找到一份良好的教育之方,讓我們的幼兒健康快樂的發展。1.增加後台播放功能 2.增加連續播放功能

支持版本

需要iOS 4.1 或更高版本。與 iPhone 3GS、iPhone 4、iPhone 4S、iPhone 5、iPhone5c、iPhone5s、iPad、iPod touch (第 3 代)、iPod touch (第 4 代) 和 iPod touch (第 5 代) 兼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