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出現國小化傾向 

採訪中記者發現,幼兒教育國小化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幼稚園向父母意願妥協的結果。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現象,引起許多幼教專家的關注。 天津市南開區華夏第一幼稚園的賈園長告訴記者,國小化傾向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害無益。

我國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稚園教育應當遵循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育於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然而,記者近日在天津、貴陽、哈爾濱等地採訪發現,越來越難的國小入學測試打亂了幼稚園應有的教學方式,圍繞升學指揮棒,幼稚園教育開始出現國小化傾向。

幼稚園教師:我們也是沒辦法

5月16日,天津市南開區某幼稚園大班。班主任王老師拿著一沓試卷展示給記者看:“2、3、4 、5四個數字,用加減法組成多個等式。”“1個蘋果相當於2個桃子,1個桃子相當於6個香蕉,問:8個蘋果相當於幾個桃子、幾個香蕉?”……面對記者的驚愕,王老師無奈地笑了笑,“難吧?這其實是國小低年級奧賽的題目,如今卻成了一些國小的入學測試題目。”

據王老師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小尤其是名國小採取了考試或變相考試招生辦法,而近年來的測試題目也是越來越新,越來越難。

“我們也是沒辦法。”天津市南開區另一家幼稚園的韓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共有3箇中班,但是近些年來每年中班升大班時,總會減少一個班,其原因在於將近30名孩子申請退園,選擇去上某些名國小開設的學前班。

在貴陽,幼稚園十有八九都開設了一些國小課程,如識字班、英語班、數學班等,加上各種音樂、書法、繪畫等特長班。很多幼稚園還把這種教育當成“業績”,說服前來諮詢的父母。5月21日上午,記者以父母身份給貴陽一家有名的幼稚園打去諮詢電話,園長表示:“我們每天上午都有一節英語課,保證你的孩子能上一個好國小。”

孩子父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採訪中記者發現,幼兒教育國小化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幼稚園向父母意願妥協的結果。貴陽精英幼稚園一位老師認為,幼稚園這樣做全是父母逼的,現在很多父母衡量一個幼稚園的好壞,只看孩子在幼稚園認了多少字、會背多少詩、能做多少算術題等,這讓很多幼稚園很難堅持原有的辦園理念,而且幼兒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幼稚園要生存就必須滿足父母的“口味”,幼教國小化在所難免。

天津市和平區一所知名幼稚園曾經對孩子父母做過一次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希望孩子在幼稚園學習了解哪些知識,掌握到何種程度,結果90%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在幼稚園里學會識字、算術、英語,同時,幾乎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掌握一兩項特長。

在記者採訪的眾多父母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聽得最多的一句口頭禪。5月20日下午,在哈爾濱道外區一家幼稚園門前,一位接孩子的父母告訴記者,現在父母們聚到一起,問得最多的幾句話就是“你們家孩子學什麼特長?”、“認多少字、背多少詩?”等。“以前沒打算給孩子報那么多特長班,可看人家孩子學這學那的,實在坐不住了。”她的孩子現在上小班,下半年就要上大班了。“上了大班就可以多報幾個特長班了。”

“上不了好國小就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這位父母臨別時說的一段話,正是許多父母為孩子設計的一條“成才鏈”。

幼教專家:這是在拔苗助長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現象,引起許多幼教專家的關注。他們一致認為,幼兒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從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出發,因材施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將國小教育提前到幼兒階段,違背教育規律,是在揠苗助長,不利於孩子今後的健康發展。

天津市南開區華夏第一幼稚園的賈園長告訴記者,國小化傾向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害無益。幼兒的身體機能和神經系統都很脆弱,如長時間注意力太集中,大腦易疲勞,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而且,孩子們的智力水平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過早強制灌輸,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貴州師範大學教育科技學院張維娜老師認為,幼兒教育應堅持快樂、寬鬆、自由原則,讓孩子通過遊戲、活動的方式獲得直接經驗,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行為習慣。國小教育則完全不同,它以學科為線制定一個一個的目標,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獲得的是間接經驗。將這種教育方式強加給幼兒,會使他們喪失感知事物的興趣和主動性。

如何改變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狀況?天津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天津市幼兒師範學校校長郭亦勤認為:首先,要教育、引導父母改變觀念;其次,要嚴格執行幼稚園教師資格制度,規範幼稚園辦學行為。“最關鍵的是要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讓教育資源的分配更加公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