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良德

 平良德,晉城市陵川縣人,1928年生,曾任陵川縣革委主任、沁水縣長。1983年任地區行署秘書長,1985年夏任晉城市政府秘書長。

生平

平良德(1928年---)。乳名:虎全,陵川縣禮義鎮大義村人,祖籍河南省林州市原康鄉狼窩溝村。1935年2月26日全家遷至山西省陵川縣大義村。1945年4月陵川縣解放後,平良德於1946年到陵川縣人民政府生產部工作,1947年參加工會,1949-1952年在陵川嶺西村任教。1952年6月任玉泉中心校長,半年後任附城區,太和區校長,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9月-1964年3月為縣委理論教員。1964年3月至1964年11月任奪火鄉黨委書記。1964年11至1971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中任陵川縣常委。1971年7月至1973年1月任陵川縣橫水河鄉黨委書記。1973年2月-1975年10月任陵川縣城關鎮黨委書記。1975年11月至1977年4月任陵川縣縣委副書記和陵川縣革委主任(縣長)。1977年5月至1983年12月任沁水縣縣長。1980年11月作為中方代表團成員赴紐西蘭考察。1983年至1985年5月任晉東南行署秘書長。1985年5月至1993年,任晉城市政府秘書長。1993年離休後,雖辭掉了10年的支部書記,但仍擔任總支部書記至1998年。

事跡

平良德在七十年的革命工作中,始終忠於人民。1946年獲得解放的陵川縣進行了戰爭結束後的復甦階段,該年2月21日任嶺西村教員,直至1955年4月先後在玉泉村學校,縣委教局任職,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他從基層做起勤勤懇懇、任勞任怨。1960年下放到後山村當隊長後,因踏實的工作被評為省特等模範,被《山西日報》、《山西畫報》、《人民日報》等全國37家報社報導。山西省政府要求全省內向平良德學習,並在《太行山上英雄》的紀錄片裡與震驚中外的農民英雄陳永貴並登榜首。他吃過童年最難熬的苦,做過社會最普通的事,當過革命最基層的“官”。在從政歲月里,他能夠深入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得到人民的認可,贏得民眾的讚譽和百姓的擁戴。在三年困難時期,艱苦而沉重的工作,體現了平良德同志作為黨員和幹部,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毫不彷徨的一種難能可貴的氣節和境界。長期以來,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名合格的知識性,理論性國家幹部。在1985—1993年期間,先後任晉城市政府秘書長、市委委員、兼任晉城市城市建設領導組組長。七年的政治生涯中,面對紛繁複雜的政事,政務,憑著多年的風雨礪練,憑著駕輕就熟的處政經驗,還憑著似乎旺盛的永不枯竭的精力,更憑著他那與生俱來、後天臻於自然的圓潤天性,遊刃有餘,輕車熟路於各種棘手的局面和錯綜複雜的事務,他是日益崛起的晉城市奠基人之一,他是不斷走向輝煌的晉城市先驅者之一。
他不僅有豐富的領導才能,在生活中更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有著良好的口碑。工作上他堅持的原則是:當領導應該以身作則,堅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生活中他堅持的原則是:看同志著重看優點、看自己著重看缺點。平良德同志雖在文革期間被人忌妒關閉,但最統平反昭雪。他胸懷坦蕩、工作勤懇、盡職盡責、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始終保持人民公僕的本色。在家鄉修建南河大橋、學校戲台和村通公路等重大工程項目中,平良德都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大義井村人民永遠銘記在心。[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