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背景
清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間(農曆,下同),平羅社會上有這樣的謠傳:“不怕南來一隻虎,只怕北來一隻雞”。當時紛紛傳說,孫文在南方鬧革命,人們猜想“虎”就是指革命黨而言,對於“雞”則認為是北面的蒙古台吉(吉與雞同音)。一時謠傳紛紛,人心浮動。縣知事李九波(四川人)鑒於局勢動盪,遂召集官吏紳商,研究加固城防,準備應變。當時平羅城垣,東北兩面為流沙所圍,整個北牆積沙齊垣,鄉人進城多涉沙而入。在此情況下,防務工程,主要是清除積沙。於是派夫派工,移沙固防。因工程浩大,民工怨聲不絕,繼以自動解散。官府因武營空虛,無法彈壓,只好徒喚奈何。起因
民工的自動解散,徹底暴露了官府的空虛與無能。於是哥老會的活動,遂由秘密逐漸走向半公開,起義風暴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接著就聽到陝西張鳳翽於九月初起義反清,寧夏劉華堂等於九月二十八日也起來回響。義旗紛舉,人心振奮。平羅哥老會也於九月二十九日,首先在頭閘起事。十月初一日平羅縣城亦高舉義幟,早上先打開監獄,釋放囚犯。一時犯人衝出監獄,手持鐐銬,列隊遊行,高呼“成功了!成功了!殺呀!殺呀!”義軍接著打開倉廒,賑濟貧民,打開武庫,武裝民軍。但街上秩序井然,並未發生任何騷亂。時知縣李九波,早已在地方豪紳的包庇下隱匿起來,參將譚華亭(湖南人,原湘軍)、守備金某(旗人)、千總周尚敏(又名周世齋)和府中的吏員兵弁,亦皆逃匿,不敢露面。時值初冬,天氣奇寒。民軍多系貧苦民眾,為了解決禦寒問題,決定徵用平羅城內三家當鋪的估衣來補充;因為一方面當鋪里有現成的衣服,另方面當鋪是高利貸剝削者,民眾對之最為切齒。晚上民軍打開當鋪,取衣分配,事先都規定了指揮和聯絡口號,如“正南、正北”,“你、我”,“燈、火”等,保持了良好的秩序。只在持燭照明時失慎,在北當鋪引起火災,當經組織人力,立予撲滅。
經過
成立指揮部
十月初二日,民軍指揮部正式成立,設於南門裡路東關帝廟內。民軍首領為蒲大爺(名春山,四川人),年約六十左右,起義前數月,始來平羅,負責組織工作,喬裝為乞丐,每日沿街打蓮花落。民軍的其他負責人員是:縣長王之濱(字渭川),平羅後渠人,系清貢生;參將馬躍川,平羅東鄉農民,會武術,曾在光緒二十八年與龍占海殺過下營子教堂比國神甫;文案夫子孫柏岩(洪廣營人,原在平羅學堂教書)、吳大炳(四川人,在平羅開中藥鋪)、安大爺、蔣大爺(均系四川人)。二日早上舉行就職儀式,並接受了舊官吏及紳士的輸誠。蒲春山身著蟒袍,頭扎青巾,端坐正中,民軍官吏分坐兩旁,侍衛侍列左右。舊官吏亦各扎青包巾,跪獻印信,表示輸誠歸順,然後禮成。
中午,民軍派人向商號索青布。時各商號均已關門,派學徒由房上將布送下,所有民軍頭部皆扎青包巾。
下午市民歡迎民軍首領蒲大爺。蒲由指揮部乘馬而出,二人牽馬,二人扶鐙,儀仗分隨左右,浩浩蕩蕩,進入市區中心。民眾夾道翹望,爭睹儀容,一時相互驚詫,竊竊私語:“那不是前幾天在街上打蓮花落的那個老頭兒嗎?”有的則警告說:“不敢胡說,人家準是上頭派來的頭目。”歡迎儀式過後,遂返指揮部。
十月三日,民軍在南教場舉行祭旗式,仍由蒲春山主持。民軍皆手持臨時裝備起來的各樣各式的武器,有槍、有刀、有矛,有的則在木竿梢端綁上小刀、剪股子、火筷子之類的東西。蒲春山登壇拜天地後,由平羅本城堡公正周紹武(字丹銘)宣讀牒文,然後將一趁火打劫的孫三子明正典刑,殺於壇下,以彰法紀。祭禮告成後,接著宣布家家戶戶於門前插上“順南旗”一面,旗為白色方布一塊,上書“順南”二字。
組織起義軍
民軍經過三天的整頓,建立了組織,初步恢復了秩序,但武裝力量仍然是薄弱的,政權更未鞏固。這時寧夏滿城仍在清軍手中,以常連為首的清軍拒不投降,且派人到蘭州求援。於是寧夏民軍為攻打滿城,向平羅民軍求援甚急。為了支援寧夏民軍,當時平羅民軍採取了下列緊急措施:1.飛檄寶豐、黃渠橋、李崗堡等處哥老會組織,迅速組織人馬,蒐集民間武器,成立步騎支隊;
2.由平羅縣城商會向全縣商號募集軍餉,四鄉地主財東量情捐獻,並各發青包巾一塊;
3.徵集武器與廢鐵,動員鐵工,趕製刀矛;
4.給民軍家屬分配食糧,以安軍心;
5.設立兵站支援前線。
通過上述措施,將臨時召集起來的民軍分別組成幾個步、騎。命寶豐哥老會首哈明率領,前往寧夏,支援攻打滿城。在開發前一律換上了白頭巾。
起義失利
民軍因是倉促組成,成分複雜,組織鬆懈,加以器械不利。滿城未能一鼓而下。相持不及半月,傳聞甘肅援軍即將到來,風聲鶴唳,軍無鬥志,指揮首腦喪失信心,遂全線潰退北撤,劉華堂和哈明各率餘部退至平羅。當時,陝西巡撫升允(滿人),在陝軍起義後逃至蘭州,與陝甘總督長庚(滿人)策劃鎮壓民軍,調用回族馬安良等,召募精銳,俾供驅策。並於南北議和之際,謬倡迎鑾之說。此種謬說,正符合甘肅反動分子升官發財的意願,因之紛紛附和,遂造成西北各地的大慘禍。
被派到寧夏來鎮壓起義軍的是西軍(指馬安良軍)分統馬麒(人民呼之為馬七虎)、馬麟兄弟二人。這兩個劊子手,專以殺人越貨為能事,行跡所至,擄掠一空。大約於十月二十日左右行抵大壩,尚不敢輕進。二十四日進駐葉盛堡,二十六日進駐楊和堡。聽說民軍已退,始放膽進入寧夏,大肆殺戮淫掠。十一月初二日派管帶馬海宴、馬全良等率隊赴平羅,路經立崗堡,由西門而入,進城後即舉刀殺人,直殺到東門才停了刀。一時棄屍狼藉,血肉橫飛。
退駐平羅的寧夏、平羅民軍,聽到西軍占領寧夏,即繼續北撤,退至石嘴山時已潰不成軍。平羅反動官吏,在地方紳商擁護下,又從地下冒出來,立即完成了復辟,原官原職地掌握了印把子。
十一月初四日是“冬至”節,平羅市民都包好餃子,準備過節,下午還要燒紙祭祖。因之,街上的商號攤販都照常營業,熙來攘往,市面很是熱鬧。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當天中午,西軍抵達南郊,城內的文武官員和豪紳富賈,出城迎接。他們—進城,立即宣布禁街,封鎖城門。這時已是下午四時左右,忽聽馬軍號聲一陣,接著高喊“殺!殺!殺!”市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已是人頭滾滾,陳屍街頭。
清軍大屠殺
知縣李九波在地方紳商敦促下,跪乞於西軍首領前為民請命。而西軍則揚言是:“奉命屠城,不分良莠,一齊殺絕。”並說:“城外四十里以內,亦在洗劫範圍。你身為縣知事,守土有責,這次叛亂,又不是來自境外,而是就地起蛟,難道說對亂民還不該斬盡殺絕嗎?”李九波戰戰兢兢地哀求說:“亂民已逃,留城百姓,盡屬良民,望本上天好生之德,下令封刀。”西軍首領不肯,李九波等長跪不起,約一小時後,西軍始提出“刀可停,劫不可停,我們的兵勇由西寧到此,長途跋涉,行軍甚苦,要允許他們發三小時的洋財。”李等只好叩頭稱謝。掌燈時分,停刀令下,殺聲停止,接著開始了放火、搶劫、姦淫的慘劇。市民在大屠殺之後,又陷入於大恐怖之中。原定三小時的“發洋財”,延續了三天。三天之中,斷絕交通,閉城搶劫。鄉民遙望城中煙火四起,也奔走相告,日夜驚慌。
在這次慘絕人寰的暴行中,大的屠場就有三處:一在北庵門前,一在倉廒門前,一在南牌樓前。都是積屍成堆,殷血遍地,行人絕跡。南門瓮城內四周掛滿了人頭,偶有行人,無不肉戰心驚,不敢仰視。被燒毀的民房約四百餘間。死難者約三百餘人,搶劫的財貨無算,婦女被奸者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