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村[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永平鎮下轄村]

平江村[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永平鎮下轄村]

該行政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是獨立的行政村。地處鎮西邊,距鎮政府所在地48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路況差,距縣98 公里。轄團山、白家山、大竹棚等7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底,有農戶366戶,鄉村人口1387人,其中農業人口1387人,勞動力83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95人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9.55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7.7 ℃,年降水量 1420 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茶葉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737畝,人均耕地1.28畝,林地26582.3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松脂為主。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37.00畝(其中:田647.00畝,地1,090.00畝),人均耕地1.28畝,主要種植糧食、茶葉、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6,582.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3.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0.00畝,其中養殖面積 20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354戶通自來水,有12戶飲用井水。有366戶通電,有29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29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3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2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6輛,拖拉機42輛,機車10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17畝,有效灌溉率為52.79%。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5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全部自然村不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42.3%;畜牧業收入42萬元,占總收入的16.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88 頭,肉牛34頭,肉羊1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95萬元,占總收入的36.5%;第二、三產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3.5%;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9%。農民人均純收入966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松脂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1人(占勞動力的4.9%),在省內務工41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2008年底有農戶366 戶,鄉村人口1387人,其中男性766人,女性621人。其中農業人口1387人,勞動力83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300人、傣族33人,彝族53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72人,參合率93%。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鎮衛生院4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8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距離鎮中學45公里。截止2008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1人,其中小學生58 人,中學生4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37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有固定資產44.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等。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8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60人,距離鎮中學4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8人,其中小學生104人,中學生3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道路基礎設施差,生產生活條件差,產業單一,人均收入低。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茶葉、烤菸和畜牧業。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46人,少數民族黨員1人。村委會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8人。

人文地理

平江村委會位於永平鎮西邊,距集鎮48公里,下轄6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366戶1451人。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7.7攝氏度,年降雨量1420毫米。全村擁有耕地面積737畝,林地面積26582.3畝,經濟林果地面積93畝,水面積1000畝。這裡是以漢族、彝族為主的山區村。村民長期以來主要依靠發展種植糧食、茶葉、烤菸、水產品以及畜牧業等產業發展來發家致富。這裡的村民勤勞勇敢、熱情好客,民族團結互助,安居樂業。

新農村建設

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問民、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以發展糧食、松脂生產,以烤菸、茶葉、畜牧業養殖為主導產業,積極開發種植烤菸、蠶桑產業,以增加經濟收入,加強全村各小組村容村貌整治,著力拓寬社內道路、硬化路面、建公廁、排水溝、籃球場、陀螺場、文化室等公共設施建設,創建文明村寨。村民主要搞好土坯房改造、庭院建設等,逐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過上富裕安康生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