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平川鎮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境內東北部,距縣城牛井54公里。東臨楚雄州大姚縣和本縣古底、拉烏兩鄉,南接祥雲米甸鄉,西鄰太和、力角兩鎮,北與鍾英鄉接壤,國土面積322平方公里。是賓川縣東部三鄉一鎮經濟、文化、信息、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轄李子院、帽角山、羅九、康寧、平川、禾頭、石岩、盤谷、底么、馬花、朱苦拉11個村委會。共有115個自然村,14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172戶,總人口27249人,其中農業人口25741人,非農業人口1508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6785人,占24.9%,其中白族 4639人,彝族1457人,回族80人,傈僳族509人,土族86人,拉祜族14人。
平川古稱“赤石崖”、又名“赤川耆”,位於大理州賓川縣東北部,距縣城54公里,東至漁泡江,與楚雄州大姚縣的鹽豐、鐵鎖隔江相望,南與祥雲縣的米甸鎮毗鄰,西與麗江市永勝縣的片角接壤,北以金沙江與永勝縣交界,是賓川縣東部地區經濟、文化、信息、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1999年11月,撤鄉建鎮,2005年12月,古底彝族鄉整建制 併入平川鎮,全鎮國土面積478.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36328畝,森林面積588052.5畝,轄14個村委會,167個自然村,18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449人,主要居住著漢、回、白、彝、傈僳5個民族,是雲南省40個革命老區鄉鎮之一,也是國民黨陸軍上將楊希閔,中將楊如軒,少將楊復光、李正芳、楊琇的故鄉。
自然特徵
全鎮總耕地面積27285畝,其中水田面積11123畝,山地面積13187畝,臨時耕地2975畝,人均占有耕地1.07畝,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農業山區鎮。平川鎮屬中亞熱帶冬乾夏濕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7.9℃,最高氣溫39.2℃,最低氣溫—4.4℃,平均無霜期266天,平均日照時數2719.4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563毫米,年最大降雨量795.6毫米,最小降雨量304.4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2497.6毫米,乾旱天數243天。氣候炎熱,光照充足,熱量充沛,無霜期長,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生長,素有“天然溫室”、“熱區寶地”的美稱。
鄉鎮特色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平川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資源富集,特色明顯,開發潛力巨大。
一是旅遊資源特色明顯
“楊氏宗祠”、古城遺址、觀音寺等頗具特色的古建築;甸尾村、羅溪村、盤口箐新石器遺址、孟獲洞等頗有研究價值的古遺址;洞經音樂、花燈歌舞以及白鶴、麒麟、獅子舞等特色民族文化都使平川榮雍了文明、神秘、和諧、魅力四大桂冠而獨領風騷。
二是氣候生態特色明顯
平川氣候宜人、生態誘人,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平均海拔1760米,立體氣候明顯,境內群山疊翠、樹木叢生、河流縱橫、溪水長流,盛產松茸、牛肝菌等各類野生菌,是建設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的理想境地。
三是產業發展特色明顯
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平川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實施產業富民興鎮工程,大力實施科技興煙工程,每年種植烤菸20000畝,將平川建成了全縣、全州、全省乃至全國的烤菸名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每年種植蔬菜、水果11905畝,核桃10000畝,“十一五”期間發展種植中藥材10000畝,建設“果藥之鄉”。
四是集鎮建設特色明顯
鎮黨委、政府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投資15萬元完成了平川小集鎮建設總體規劃、修編和數位化地形圖測設;平川中心集鎮建設面積達1.7平方公里,實現了小集鎮的硬化、亮化、美化、綠化。五是水能、礦產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平川境內具有銅、鉛、大型花崗岩、石膏礦、石廠建材等礦產和豐富的水能資源。目前,概算總投資2.5億元,總裝機4.5萬千瓦的漁泡江電站、概算投資1.2億元,總裝機1.8萬千瓦的盤口箐電站建設正有序實施。
在新的時期,平川鎮黨委、政府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走實“靠山吃山、靠煙致富、靠水發財、靠果脫貧、靠畜增收、靠林發展”的發展路子,實施“改革開放活鎮,群防群治穩鎮,科技教育立鎮,特色經濟富鎮、鄉鎮企業強鎮、依法依規治鎮”的方略,建設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的新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