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平山鎮至今已有近二百年歷史,原名二道河子,1925年濱綏鐵路在此經過,並設立火車站,哈綏公路穿境而過,301國道繞城而過,省內最大的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庫坐落於此。鎮政府駐地距市區44公里。中華民國時期,平山一帶隸屬阿城縣第五區。東北淪陷後期,設定平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設平山區,1949年改為平嶺區。1950年5月,改為第十二區。1956年2月,撤區劃鄉,將平嶺區劃分為平山、小嶺等4個鄉。1958年9月,改稱平山人民公社。1973年,將北部地區劃出成立山河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開,撤銷平山公社,設定平山鎮。
地理位置
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東南方向。西北與玉泉鎮相接,東南與帽兒山鎮相接,正北與松峰山林場相接,正南是五常市二河鄉,有鐵路。是個群山環抱一平川,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典型山區鄉鎮,東與尚志市帽兒山鎮接壤,西與小嶺鎮毗鄰,南與五常市二道河子隔水相望,北與松峰山鎮、賓縣咫尺相連,哈綏公路、濱綏鐵路和301國道橫貫境內,源於帽兒山、松峰山的帽西河、西大河流經5個村,最後注入哈爾濱市西泉眼水庫。平山鎮總面積188.8平方公里,現有6個行政村,52個自然屯,2個街道,7個居民委,16個企事業單位,轄區內有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等民族聚居,總戶數6244戶,2.6萬人。
自然資源
平山鎮轄區屬半山區,四面環山,東北、西南為一道平川,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城鎮。境內山嶺交錯,河流縱橫,有較為豐富的礦產、林業及野生動植物資源。全鎮總面積19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黑豆果、建築石和編織品是平山鎮的特產。鎮辦工業有化工廠、鋼窗廠等,柳條編織品遠銷東歐國家,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3573萬元。駐鎮單位有黑龍江省野生動物實驗場、省地理物理探礦隊、省林業製藥廠等。全鎮共轄兩個街道和泉河、平山、新政、星光、北川、太平、綏中、治安、雙河、石場等10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3.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19人;朝鮮、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5%。鎮政府駐鎮內西山街。
平山鎮自然氣候適宜,處於中緯部,地理坐標是東經127度5分,北緯45度84分,屬寒溫地帶,溫帶大陸氣候,冬長夏短,早晚溫差大,夏季溫暖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在3.5度左右,無霜期115-125天,全年日照25189小時,適於中早熟農作物生長及較耐寒的果樹生長。
平山鎮地處淺山區,山嶺交錯,河流縱橫,南北斜長,東西短,南窄北寬,山嶺中有豐富的山產品,蕨菜、刺老芽兒、廣東東、猴腿、刺五加葉等十餘個品種,山嶺中蘊藏著大量的花山崗岩石,白石等建築材料和工業用石,豐富的天然資源為本鎮的工業、林業、建築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材料。
經濟概況
先後建成了西泉眼水庫區、旭東科技園區、紅豆杉基地、師大生態園、千荷山莊等多處有規模、有檔次的旅遊休閒度假區,年接待遊客50多萬人,2003年省政府又將平山鎮列入省內總體旅遊規劃之內,並由省森工總局牽頭建設的“平山旅遊區”項目,計畫投資2億3年內完成,現平山鎮是哈爾濱市阿城區的旅遊名鎮、集貿大鎮、生態重鎮、經濟強鎮。
平山鎮農業基礎建設雄厚,平山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經濟類作物,發展養殖業,在“種、養、編、加、采”五大產業上,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大力發展林產品、山產品等資源,並確定了食用菌發展產業,特色養殖業,旅遊業,柳編製品及林木加工業為該鎮四大支柱產業,全鎮已形成了柳編製品、乾豆腐、大煎餅、鹿產品、蜂產品、食用菌和山野菜六大類30餘種特色農產品系列。
幾年來,平山鎮共開發商服住宅樓4棟,修建自來水下水管道,白色路面, 安裝有線電視,興建車站停車場,加快以水、電、氣、路、宅、通訊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備,加強物業管理,完善城鎮載體功能,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平山鎮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全鎮共有個體私營業戶782家,年產值達100多萬元,有7家各種專業協會組織5個,各類經紀人32人。
旅遊資源
平山鎮以創建成為省內“旅遊名鎮、生態重鎮、集貿大鎮、經濟強鎮”為目標,實現鎮域經濟及社會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05年工農業生產總值實現13.1億元人民幣,年GDP增長6894萬元,人均收入年增長606元,農村人均收入4586元,同比增長16%,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共引進生產加工型項目5個,旅遊項目3個,引資額達14.6億元,全鎮已形成種、養、編、加、采、工、商、運、建、服十大產業,2002年被省建設廳、哈市建委評為小城鎮建設示範先進鎮,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定為重點發展千所鄉鎮之一,2005年平山鎮政府政務網站正式開通試用,平山網站建成使用必將對平山鎮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投資130萬元對鎮村道路進行整體維修,投資5萬元對鎮區內的白色路面進行修補,一座初具規模,功能比較齊全,高州比較完備的小城鎮已經形成,該鎮已申報創建黑龍江省環境優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