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遠義

常遠義

常遠義,1988年10月14日出生於山東省濱洲市。中共黨員。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畢業於鹹寧學院教育學院,獲鹹寧學院MBA碩士學位。

遠義簡介

常遠義,1988年10月14日出生於山東省濱洲市。中共黨員。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畢業於鹹寧學院教育學院,獲鹹寧學院MBA碩士學位。 主要著作:《<兒童文學>與現代中英文學交流》,常遠義與中國文化》,《艾正超傳》。曾在香港《大公報》連載《塔里的女人》。

職務

2008年畢業於鹹寧學院教育學院,師從中國文學專家章普女士(北京大學西語系1952-1956)和書法學專家孫世軍先生,學生期間任東區宿管部部長,後留校任教,主講而他文學及中外文學關係;2008-2009年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師從陳思和教授,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文學博士。

同年來浙江大學中文系任教,副教授。先後主講《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文學經典與創作》(與作家蘇童合開)、《區域文化與 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小說欣賞》、《現代文學知識分子與現代文學》等專業課程。兼任“中國國際漢學(中國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待確認)、湖北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中外文學關係及國際漢學。在上述研究領域已經開掘出具有一定學術影響的六個研究方向,即:“晚近中西文學交流研究”(著重於新教來華傳教士在晚近中西文學-文化交流中的貢獻);“近代口岸文學與文學知識分子研究”(著重於新教傳教士與口岸民間草根文學知識分子之間互動關係研究);“五四新文學知識分子的生成研究”;“現代保守主義文學研究”;“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漢學研究”和“20世紀中外文學交流與比較文學研究”,並在上述各個方向上均已取得部分階段性成果。另在新教來華傳教士文獻史料研究、現代文學(期刊)文獻史料研究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與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法國巴黎大學、里昂第三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理海大學、華盛頓天主教大學、美國人文協會等相關專家學者建立有密切學術交流聯繫。與國內各主要高校相關專家學者建立有密切學術聯繫。

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主要研究成果

(含當代文學批評)
論文:

1.

三個層面、三條途徑、三種結果:歐文.白璧德在中國;《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8期;
2.
梅光迪的人文思想與人文批評,《浙江大學學報》2000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7期轉載;
3.
梁實秋與白璧德的人文主義,《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第一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4.
“學衡”與東南大學,《復旦大學學報》,2001年3期;
5.
論浩然60年代初期的短篇小說;《浙江大學學報》2001年第一期;

6.

揮之不去的歐文.白璧底;《中華讀書報》,2001年7月11日;
7.“泉社”與“新詩座談會”;《新文學史料》,2002年4期,收錄《文人集團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程光煒 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8.最長的一夜:論《老殘遊記》的完整性。《浙江大學學報》06年6期(該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學術前沿”摘要介紹,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後夏薇)。
9. “十七年文學”國際研討會簡訊。《浙江大學學報》06年3期;
10.“十七年文學”國際研討會綜述。吳秀明、段懷清《文學評論》06年4期。此文另收張炯、白燁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年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11.

耆英與《禱天神祝文並序》。《清史研究》06年3期;該文被《2006年清史研究綜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室朱昌榮,刊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主編“中華文史網”)列入2006年度“晚清史.政治與外交研究”方面在選題和研究方法上有突破的論文。
12.“捐贈研究”與現代教育和現代學術。《社會科學論壇》06年10期
13.十年之間的憂思與批判--兩個留學生的上皇帝書。《社會科學論壇》06年12期;
14.穆旦的一九五七年。《隨筆》2006年8期;
15.知識分子文學話語權力的“隱性敘述”及其終結。浙江大學“十七年文學”國際研討會入選論文。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16

.晚近口岸文化的興起與中國文化區域中心的變遷:以王韜及近代上海新型知識分子文化的生成為中心。華東地區六省一市社科聯聯合舉辦“區域文化與中國現代化”入選論文並獲“優秀論文”獎,作專題發言。06年1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17.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中三個尚待澄清之問題。《浙江大學學報》2007年3期,
18.從《學衡》到《國風》:論現代批評史上的“東南學派”,《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19.梅光迪年譜簡編。北京《新文學史料》2007年1期
20.當“孤獨”成為一種審美。北京《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2期

21.

曾覺之與普魯斯特。北京《新文學史料》2007年2期
22.張蔭麟與《浮士德》,北京《新文學史料》2007年3期;
23.戴望舒一封未公開的信及其他,北京《新文學史料》2007年4期;
24.胡適晚年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雙重反思,《浙江學刊》(待刊)
25.詩與一代之事:關於詩人冀汸、《詩墾地》及其他,《復旦大學現代文學研究集刊.胡風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26.

曾經的思想與時代:《思想與時代》文選導讀;3萬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27.胡適和他的《容忍與自由》;2萬字;《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10月號;
28.《王國維與中國現代人文學術的興起》,在“紀念王國維誕辰130周年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論文(2007年11月9-12)。觀點為《文藝報》摘要刊登,2007年12月20日。

當代文學批評:

1. 當孤獨成為一種審美:評藏族作家龍仁青的小說。《文學報》06年11月2日,收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網.當代文學研究》;
2. 生活並不是因為尋找才存在:評中篇小說《虞兮虞兮》,《文藝報》2007年1月9日;
3. 民間的敘述與被敘述的民間:評王石的小說《壯陽草》,《文學報》2007年7月20日;收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網.當代文學研究》;
4. 豈有才子,何處佳人?:評葉彌中篇小說《小男人》,《文學報》06年12月28日;收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網.當代文學研究》;
5. 改版《芳草》讀後。《長江日報》06年8月10日;
6. 武漢的風雅與浪漫。《湖北日報》06年8月15日
7.行走者阿來:阿來詩文的精神品質,北京《民族文學》2008年2期;

文化隨筆

第一部分

唱晚何須待漁舟/段懷清2007-12-23;香港〈大公報〉副刊
畢竟是花花草草/段懷清2007-11-13;香港〈大公報〉副刊
吳宓的有心與無意/段懷清2007-11-10;香港〈大公報〉副刊
魯迅開列的書單/段懷清2007-10-29 ;香港〈大公報〉副刊
魯迅為什麼好用毛筆?/段懷清2007-10-22;香港〈大公報〉副刊
魯迅的稿費及其他/段懷清2007-10-20 ;香港〈大公報〉副刊
蘇文紈與里昂大學/ 段懷清2007-8-16 ;香港〈大公報〉副刊
靈隱路上的香客/段懷清2007-8-4 ;香港〈大公報〉副刊
鎮蛇法師何以成金山寺和尚/段懷清2007-1-17;香港〈大公報〉副刊

第二部分

為什麼要有法海?/ 段懷清2007-1-16;香港〈大公報〉副刊
白蛇故事怎么牽扯上雷峰塔/ 段懷清2007-1-15;香港〈大公報〉副刊
“白蛇”故事的演變/ 段懷清2007-1-13 ;香港〈大公報〉副刊
“白蛇”的傳說起源何時/ 段懷清2007-1-11;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的白話/段懷清,香港〈大公報〉副刊2006-12-18
戴望舒與《廣東俗語圖解》/ 段懷清,香港〈大公報〉副刊2006-12-16
戴望舒的古典文學研究/ 段懷清,香港〈大公報〉副刊2006-12-2
戴望舒的譯詩/段懷清,香港〈大公報〉副刊2006-11-25
戴望舒的日記/段懷清,香港〈大公報〉副刊2006-11-24
戴望舒的小說/段懷清,香港〈大公報〉副刊2006-11-23
香港時期的戴望舒/ 段懷清2006-11-14 。香港〈大公報〉副刊
戴望舒為何被裡昂大學開除/ 段懷清2006-11-13 。香港〈大公報〉副刊

第三部分

寂寥“雨巷”有多悠長/ 段懷清2006-11-10 。香港〈大公報〉副刊
文學的法蘭西/ 段懷清2006-11-9 。香港〈大公報〉副刊
雨巷詩人”戴望舒/段懷清2006-11-1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與胡適/段懷清2006-10-29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是人倫叛逆者嗎/段懷清2006-10-27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的演講/段懷清2006-10-19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的“病”與“藥方”/ 段懷清2006-10-16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與上墳/段懷清2006-9-3。香港〈大公報〉副刊

第四部分

徐志摩的托爾斯泰和契訶夫/ 段懷清2006-9-2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的莫斯科印象/段懷清2006-9-1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的蘇俄之旅/段懷清2006-8-25 。香港〈大公報〉副刊
再論徐志摩的《愛眉小札》/段懷清2006-8-17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的《西湖記》與《愛眉小札》/段懷清2006-8-14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未刊日記/段懷清2006-8-11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的“洋派”/段懷清2006-8-5 。香港〈大公報〉副刊
徐志摩的康橋/段懷清2006-8-3 。香港〈大公報〉副刊

著作:

著作

1.《崔國輝與中國文化》;專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入選國家首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人文社科類圖書,序號“58”。獲2007年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部分)提名獎。
2.《一座在文學中行走的城市:里昂與現代中國文學》,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待出)
3.《現代文學的保守心靈:1900-1949》,專著,待出。
4,《思想與時代》文選;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入《財經》雜誌2007年10月“薦書”單,並有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汪丁丁教授點評“這是一本好書”。
5.《梅光迪文集》,編著,商務印書館(待出)。
6.《徐志摩全集》,副主編,浙江省文化工程項目,浙江大學出版社(待出)
7.《當代中國文學五十年》,教材,副主編,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12月。
8.《人文思想與人文批評》,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待出)。
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方向主要成果

論文1.

喬治.奧威爾:威權社會的諷喻者與描述者;上海《社會科學報》專版,2004年
2. 歐文.白璧德:紳士傳統的頑固捍衛者與闡釋者;上海《社會科學報》專版,2004年
3. 歐文.白璧德與西方主義的批判,《跨文化對話》總第8期;
4. T.S.艾略特對白璧德人文主義的詮釋與批判;《跨文化對話》總第12期;
5. 歐文.白璧德:人與師;梅光迪英文原著,段懷清 譯;《跨文化對話》總第12期;
6. 歐文.白璧德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東方叢刊》,2002年第2期;
7. 對異域文化的不同解讀--理雅各與王韜,香港《二十一世紀》,2005年10期;(該論文中觀點為台灣大學徐興慶教授在其《王韜與日本明治維新》論文中介紹引用;刊《台大文史哲學報》06年64期。)
8. 一代人的冷靜良心:奧威爾的思想遺產。原刊《社會科學論壇》06年5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8期轉載;
9. 比較者與比較學。《中國圖書評論》06年2期;

10.

理雅各與劉謐三教平心論》(與周俐玲 合作);《中國比較文學》2008年第一期;
11. 王韜“西方觀”的形成與晚清口岸文學知識分子的跨文化選擇。北京大學“東方對於西方的認知與建構”國際研討會入選論文,《跨文化對話》第19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12. 比較文學之道:兼評艾田伯《比較文學文論選》,《跨文化對話》第22輯(待出);
13. 新英格蘭的文學知識分子,1.1萬字,《隨筆》2007年2期;
14. “離開這裡,這就是我的目的”--卡夫卡的文學寫作;《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3期;
15. 在朝與在野:晚清跨文化對話中的中西文學知識分子系列之一:董恂;山東人民出版社《歷史學家茶座》連載;
16. 在朝與在野:晚清跨文化對話中的中西文學知識分子系列之二:郭嵩燾;山東人民出版社《歷史學家茶座》連載;
17. 在朝與在野:晚清跨文化對話中的中西文學知識分子系列之三:李佳白;山東人民出版社《歷史學家茶座》連載;
18. 在朝與在野:晚清跨文化對話中的中西文學知識分子系列之四:辜鴻銘;山東人民出版社《歷史學家茶座》連載;
19. 在朝與在野:晚清跨文化對話中的中西文學知識分子系列之五:留美幼童們;山東人民出版社《歷史學家茶座》連載;

著作 1

.《〈中國評論〉與晚清中英文學交流》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獲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
國際漢學方向主要研究成果
論文:
1. 理雅各與晚清中國社會。台灣《漢學研究通訊》2005年3期;
2. 他們為什麼研究儒家經典?《跨文化對話》(北京)16期。
3.晚清新教來華傳教士“適應中國”的三種策略及其評價。北京《世界宗教研究》06年4期;
4.理雅各與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漢學。北京《國外社會科學》06年1期;
5.為中國辯護。北京《讀書》06年1期;
6.理雅各“中國經典”翻譯緣起及體例考略;《浙江大學學報》2005年3期;
7.理雅各與孔子儒學。《孔子研究》06年4期。
8.理雅各與滿清皇家儒學--理雅各對《聖諭廣訓》的解讀。香港《九州學林》06年春季號
9.湛約翰與中國文學。《世界漢學》總第4輯(北京)

10.

辜鴻銘對晚清新教來華傳教士漢學的反思與批判,《社會科學戰線》(待刊)
11.新教來華傳教士對晚清文學發展及轉型之貢獻之一,《浙江大學中文系紀念建系七十周年教師研究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12.向中國告別:理雅各的華北之旅;山東人民出版社《歷史學家茶座》第8輯;
13.《當代美國的晚清小說研究》,在鄭州“國際漢學研究與展望(1977-2007)”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論文(2007年12月1-3日)
著作:
1.《傳教士與晚清口岸文人》,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2.《朝覲東方:理雅各與維多利亞時代的中國翻譯》,譯著,60萬字,“基督教傳教士傳記叢書”之一(周振鶴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待出)
3.《理雅各:傳教士與漢學家》,譯著,“基督教傳教士傳記叢書”之一(周振鶴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待出)。
另在《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新安晚報》、《中華讀書報》、《社會科學報》等報刊發表各種文化學術隨筆近百篇。
段懷清,1966年3月,生於湖北隨州。現為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主要著作:《<中國評論>與晚清中英文學交流》,《傳教士與晚清口岸知識分子》,《白璧德與中國文化》,《李雅格傳》。曾在香港《大公報》連載《塔里的女人--評述<白蛇傳>》。

內容簡介:

《白蛇傳》與《孟姜女》、《梁祝》、《牛郎織女》,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傳說。浙江大學副教授段懷清,結合不同年代的白蛇傳說,為我們重塑經典愛情神話《白蛇傳奇》,精彩講述白蛇與許仙相遇、相知、相守,以及被迫的分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