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1939年6月至7月,侵華日軍集結於豫西北一帶,沿沁陽市太行山古羊腸坂軍事戰略通道擺開10多公里長的戰線,企圖打開太行山南側的豫晉通道,實現與侵晉日軍的會合。為了粉碎日軍的陰謀,抗日部隊分別在太行山脊以南的窯頭和常平設防,阻擊日軍。
日軍為了打開這條通道,晝夜不停地向抗日部隊駐地發炮,抗日部隊沉著應戰。當日本兵攻至離陣地20米時,抗日部隊將密集的子彈射向敵群。敵人不敢出動步兵強攻,就用重炮狂轟濫炸。後來,日軍竟慘無人道地發射毒氣彈,致使400多名防守戰士窒息而亡。
在常平村一帶,抗日部隊與日本鬼子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拉鋸戰,整整打了一天一夜,日本鬼子死傷近千人。最終因寡不敵眾,抗日部隊不得不退出常平村,到豫晉交界的太行要塞——孟良寨設防。日軍在漢奸的帶領下,又攻進孟良寨,抗日部隊的將士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敵人,與之展開肉搏。最後,戰士們把僅剩的幾顆手榴彈捆在一起,與攻上來的日軍同歸於盡。
孟良寨也是常平阻擊戰的最後一道防線,所以戰鬥異常慘烈,孟良寨城牆上的彈痕就是這一歷史的見證。這場阻擊戰,一共有大小400餘次戰鬥,持續40多天,殲滅日本鬼子2000多人,同時有3000多名抗日將士長眠在太行山上。
戰爭經過
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第三年。3月,日軍調新編成的日軍第三十五師團(師團長前田治中將)從新鄉沿道(口)清(化)鐵路向沁陽北部的校尉營、西萬、萬善、盆窯等一帶集結,妄圖打通豫晉通道,以完成對八路軍太行軍區、太岳軍區和該地區國民黨軍隊的包圍,進而分割、蠶食、摧毀我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當時在這一帶駐防的是國民革命軍第四十軍三十九師一一五旅,這是一支有著長期對日作戰經驗的部隊,參加過長城抗戰、倉縣姚官屯大戰、台兒莊戰役,創造過光輝的戰績。1939年3月,奉命進駐太行山南麓的沁陽窯頭、常平一帶。
時任國民黨沁陽縣七區區長的中共地下黨區委書記田時風,接到晉豫特委和沁陽中心縣委的緊急通知說,鬼子要從7月1日開始對晉豫根據地實行第二次“九路圍攻”,要求區委儘快與當地友軍聯絡,阻擊尚未完成集結的日軍第三十五師團,延緩和遲滯日軍對我根據地軍民的壓力。
接到通知後,田時風與其他3名同志以“朋友”身份到設在常平、窯頭的第一一五旅旅部,與少將旅長黃書勛商談,在常平一帶阻擊日軍。有著強烈愛國熱情的黃旅長同意與田時風合作,共同阻擊日寇,一場慘烈的山地阻擊戰一觸即發。
黃旅長有著豐富的對日軍正規作戰經驗,為了打好這場山地阻擊戰,他和田時風等詳細勘察了地形,分析了日寇進攻路線,制定了精密的作戰方案,並進行兵力部署。
沁陽通往山西晉城有東西兩條道路,分別是窯頭——關爺坡、常平——孟良寨(碗子城),於晉廟鋪鎮的草地鋪村匯合。經過商議,旅部及所屬第二二九團防守西路,由黃旅長和旅參謀長鄧其冼指揮,主陣地設在窯頭;黃旅第二三○團及田時風的區乾隊防守東路,由副旅長史振京負責指揮,主陣地設在常平。
4月底,日軍第三十五師團在太行山腳下的山王莊、盆窯、西萬、校尉營一帶完成集結,指揮部設在西萬鎮,日軍師團長前田治還親自乘坐飛機偵察山間地形,搜尋我軍事設施和防軍動向。鬼子在校尉營、盆窯設立兩個炮兵群,架起上百門大炮,每天早、晚兩次向山中打炮,準備分東西兩線向窯頭、常平方向進攻。
5月1日,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兵分8路同時向窯頭、常平推進,“常平阻擊戰”正式打響。
黃沙嶺是西路戰場的前沿陣地,第一一五旅二二九團派出一個連的兵力埋伏在這裡,隨時準備阻擊日寇。
5月1日,鬼子在大炮的掩護下,潮水般湧向黃沙嶺,遭到在這裡埋伏的黃旅官兵迎頭痛擊,日軍丟下無數具屍體敗退下山。隨後,日軍的大炮對黃沙嶺進行了幾輪狂轟濫炸,炮轟過後,一隊隊鬼子嚎叫著攻向山頭。鬼子的這次攻山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無數鬼子屍橫山野,無功而返,殘兵縮回校尉營村。
在以後的幾天裡,鬼子瘋狂向山上發射炮彈,一發發炮彈炸得山石飛揚,樹木折斷,整個黃沙嶺焦土一片。英勇的戰士們從這個彈坑跳到另一個彈坑躲著炮彈,迎頭痛擊攻山的鬼子。彈藥打光了,就滾石撞擊敵人,和鬼子展開肉搏戰,全連官兵全部壯烈犧牲。日寇雖然占領了黃沙嶺,但也付出了死傷五六百人的代價。
窯頭是西線阻擊日軍的主戰場。這裡前有黃沙嶺為屏障,後有關爺坡做天險,是通向山西晉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日軍攻占黃沙嶺後,直逼窯頭村南面的風門口。一位姓趙的班長帶兵用機槍在這裡阻擊鬼子,死命堅守陣地,打退了鬼子十數次進攻。最後子彈拼光,趙班長和另兩名戰士在鬼子衝上陣地時,抱著鬼子一起滾下懸崖壯烈犧牲。
就在鬼子攻破風門口後,日軍師團長前田治把指揮部設在窯頭村西,親自督戰。我愛國官兵在村子裡與鬼子進行廝殺、肉搏、拉鋸,戰鬥十分慘烈,最後,旅參謀長鄧其冼戰死,窯頭村失守。黃旅退到最後一道防線關爺坡,做最後防守。
雙方在關爺坡激戰了十幾天,我抗日將士打紅了眼,在最緊張的戰鬥中,黃旅長光著膀子親自端著轉盤機槍向攻山的鬼子掃射。經過十多天的激戰,在久攻不破之後,鬼子向我關爺坡陣地發射了毒氣彈,大部分戰士被毒氣窒息死亡,少數倖存人員在黃旅長帶領下撤出陣地。
常平是東線戰場的主戰場。5月1日,東線五路日軍同時發動進攻,很快便攻到常平山口,鬼子來到山口,見這裡地勢險要,懷疑我軍定有埋伏,遂架起迫擊炮盲目向兩邊山頭轟炸,見沒有動靜才緩慢向前蠕動。我方官兵沉著應戰,待鬼子進入我伏擊圈後,密集的子彈射向敵群,一顆顆手榴彈在敵群中炸響,鬼子遺屍滿坡,落荒而逃。日軍惱羞成怒,在炮火的掩護下,又向山上衝來,被我抗日將士再一次打退。
經過數日強攻、偷襲,日寇未能攻下常平山口,於是孤注一擲,傾巢出動,調來3架飛機助戰,常平山口失守,雙方在常平村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肉搏戰,鬼子死傷近千人。我方也傷亡慘重,副旅長史振京陣亡,被迫撤退到孟良寨。
孟良寨靠近碗子城,是古羊腸坂道上一個重要的關隘,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日軍占領常平村後,氣焰更加囂張,在常平村幾處高地架設大炮,不分晝夜向孟良寨轟擊,並組織強大的兵力輪番強攻,但一次次進攻都被我抗日將士打退。在碗子城東側一個叫“尖刀山”的陣地,黃旅一個連在這裡阻敵數日,彈盡糧絕,寧死不屈,在鬼子攻上山時,剩餘的10餘名壯士集體跳崖,壯烈殉國。
6月17日深夜,黃旅主力撤出陣地,留下一個排做掩護,這個排堅守碗子城同鬼子展開血戰,從拂曉激戰到太陽落山,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鬼子,他們最後把僅有的手榴彈捆在一起,待鬼子逼近時猛然拉開導火線,與鬼子同歸於盡。
英烈千古
1999年以來,時任沁陽市文化局副局長並曾經在部隊服過役的李建國聽說在當年常平阻擊戰的戰場遺址周圍發現了不少抗日陣亡將士的墓碑後,他辦公室的一幅《沁陽市地圖》被他改造成了《常平阻擊戰示意圖》,上面的圈圈點點與箭頭,明確標示出了敵我雙方的戰鬥部署與激戰路線。李建國十幾年堅持不懈尋找抗日將士後人,常平阻擊戰又一次被媒體披露,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李建國被評為感動焦作十大人物。2010年4月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英烈後人以及沁陽市社會各屆齊聚“常平阻擊戰”遺址,共同祭奠抗日英烈,並舉行了“常平阻擊戰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奠”基儀式。使人們有了緬懷和悼念這些抗日將士的永久場所,有了對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專家點評
(豫西北抗戰研究專家、沁陽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副秘書長李建國)
這場阻擊戰,中國軍隊以一個旅的兵力對抗日軍一個裝備精良的師團,是八年抗戰發生在豫西北地區最大、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在這場聞名華北的太行山南線阻擊戰中,面對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堅槍利炮等現代裝備,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國民革命軍第40軍39師115旅數千愛國將士,在我黨領導的地方武裝支持、配合下,不畏強暴和日寇展開了殊死搏鬥,在歷時49天的阻擊戰中,阻擊了兵力10倍於我的日寇,共進行大小戰鬥400餘次,斃傷日偽軍2000多人,3000名中國抗日將士也長眠在太行山中。雖然參戰的將士大都犧牲了,但是阻擊敵人的作戰目的達到了,他們給日軍以重大殺傷,減輕了八路軍晉冀豫太行山根據地的作戰壓力,為根據地做好抗擊日軍的第二次“九路圍攻”爭取了時間。
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而犧牲的先人,永遠都應該是我們所敬仰的。我們只有宣傳他們,讓後人了解他們的歷史,中華民族才能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團結一心,戰勝任何困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能抓緊收集有關資料和戰場遺物,再修建一個紀念館和寫成文藝作品,像《血戰台兒莊》一樣拍成影視片,把這些愛國將士的壯烈事跡再現於文字和音像資料,使中華兒女時刻銘記在心,對常平、沁陽、焦作、河南以致國家絕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其政治價值、歷史價值、軍事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