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該團赴北京演出,期間朱德委員長對劇團情況作了親切詳盡的詢問;周總理親臨觀看劇團創演劇目《紅樓鏡》並對演出和劇種的發展作了具體指示,並與劇團合影留念。這對劇團演出質量的提高和錫劇事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粉碎“四人幫”以後,劇團在黨的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恢復傳統戲,創演現代戲,可謂碩果纍纍。
1982年由吳雅童等演出的《紅樓夜審》榮獲江蘇首屆戲劇“百花獎”,上海電視台和江蘇電視台先後錄播,並於1983年由江蘇省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成戲劇彩色影片,影響深遠。
1984年劇團恢復改編了傳統戲《攀弓帶》,去粗取精後這個過去宣傳宿命恐怖的老戲成了反映家庭倫理道德的新戲。該劇上演後所到之處盛況空前。曲折離奇的情節懸念重重,兩個舞台的運用獨具匠心,使得該劇在1984年江蘇省首屆錫劇節上榮獲劇本創作二等獎、導演獎、演出獎、優秀演員獎等18個獎項。
1986年在江蘇省第二屆錫劇節上,劇團新創小戲《母子星》與大戲《雙蓮記》均獲優秀演出獎、劇本二、三等獎、導演獎、優秀音樂設計等總計20項32個獎。
1988年在蘇州舉辦的第三屆錫劇節上劇團推出了一台優秀現代錫劇《歡喜店》引起轟動。該劇以深沉的筆觸為匆匆進入商品社會的人們挑開了隱藏在金錢背後的心際舞台一角帷幕。《歡》劇從劇本一等獎、導演優秀獎、表演優秀獎、舞美獎等整體高水平贏得專家和觀眾的青睞一舉奪魁。同年參加江蘇省新劇目觀摩演出又獲優秀演出等六項獎勵。
1989年順應時代改革大潮,常州市青年錫劇團成立。劇團陣容整齊,行當齊全,已形成自己的編導演音樂舞美創作群體。劇團演出的《血色杜鵑》(後更名《杜鵑紅》)先後獲江蘇省第四屆錫劇節、省首屆戲劇節優秀演出獎劇目獎和省市“五個一工程”獎等十項獎勵。大型現代錫劇《七部橋》獲江蘇省第五屆錫劇節優秀劇目獎等多項獎。
劇團擁有一批實踐經驗豐富、藝術造詣較深、能承上啟下的中青年藝術人才。中年演員有吳小英、居亦琴、劉平鴿、吳小童、萬建煥、沈惠蘭、許志良等;青年演員有馮玉英、王勝標、孫薇、周軍、陳鷹等;另有導演唐成林、作曲董明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