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

民國36年(1947年)武進縣始設戚墅堰區,時轄戚墅堰、焦山、橫林、洛陽、芙蓉等14個鄉鎮。 1960年改為戚墅堰人民公社,轄戚墅堰、先行、丁堰3個分社。 1961年復名戚墅堰區,轄戚墅堰、先行2個街道。

戚墅堰宋時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早稱戚墅港,屬地武進。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武進、陽湖兩縣時屬陽湖縣轄,辛亥革命後隨武進、陽湖合併歸入武進。民國18年(1929年)建鎮。民國36年(1947年)武進縣始設戚墅堰區,時轄戚墅堰、焦山、橫林、洛陽、芙蓉等14個鄉鎮。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武進縣人民政府設址戚墅堰區芳渚。5月新的武進縣戚墅堰區建立,初轄10個鄉鎮,10月起轄14個鄉鎮。1952年另置劍湖區,戚墅堰區專轄戚墅堰至大明紡織廠一線的市鎮地帶。1953年劃歸常州市,設常州市戚墅堰區,轄5個居民委員會。1960年改為戚墅堰人民公社,轄戚墅堰、先行、丁堰3個分社。1961年復名戚墅堰區,轄戚墅堰、先行2個街道。1966年改稱衛東區,1980年恢復戚墅堰區名稱。1987年,常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戚墅堰區增轄丁堰、潞城2鄉,實行區管鄉新體制。至1999年末,轄丁堰、潞城2個鎮,19個行政村,戚墅堰、先行2個街道,32個居民委員會。行政區劃面積31.87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17932畝;人口8.04萬人,人口密度2522人/平方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