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學名:Horikawaeanitida
中文名:帶蘚(科名:帶蘚科)
形態特徵
扁平,黃綠色或青黃色,具絹絲光澤,稀疏叢集生長。主莖匍匐,被紅棕色假根,裸露或疏生小鱗葉;支莖直立或傾立,長2-3厘米,單一,稀叉形分枝。葉扁平著生,乾燥及濕潤時均緊貼,長卵形,長2.4-3毫米,寬1.1-1.4毫米,強烈對摺而內凹,葉尖兜形;葉邊全緣;中肋細弱,單一,達葉片上部;葉細胞狹長形,薄壁,角細胞長方形,橙黃色,厚壁,有顯明壁孔。支莖上有叢生芽胞群;芽胞棒狀,多細胞。產於台灣。生於山地溝谷林內樹幹。圖註:1.植物體(×4);2.莖葉(×10);3.芽胞群(×24);4.芽胞(×114)。
蘚類植物特點
苔蘚植物門(Bryophyta)屬於高等植物。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在全世界約有23,000種苔蘚植物,中國約有2800多種。苔蘚植物門包括苔綱(Hepaticae)、蘚綱(Musci)和角苔綱(Anthocerotae)。苔綱包含至少330屬,約8000種苔類植物;蘚綱包含近700屬,約15000種蘚類植物;角苔綱有4屬,近100種角苔類植物。
苔蘚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細胞的綠色植物,多適生於陰濕的環境中。最大的種類也只有數十厘米,簡單的種類,與藻類相似,成扁平的葉狀體。比較高級的種類,植物體已有假根和類似莖、葉的分化。植物體的內部構造簡單,假根是由單細胞或由1列細胞所組成,無中柱,只在較高級的種類中,有類似輸導組織的細胞群。苔蘚植物體的形態、構造雖然如此簡單,但由於苔蘚植物具有似莖、葉的分化,孢子散發在空中,對陸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在植物界的演化進程中,苔蘚植物代表著從水生逐漸過渡到陸生的類型。
苔蘚植物是一種小形的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有時只有扁平的葉狀體,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苔蘚植物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一般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濕的森林和沼澤地。
苔蘚植物分布範圍極廣,可以生存在熱帶、溫帶和寒冷的地區(如南極洲和格陵蘭島)。成片的苔蘚植物稱為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局部出現在樹木線以上的高山地區。
苔蘚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細胞組成的。苔蘚植物的受精必須藉助於水。精子與卵結合後形成合子,分裂形成胚(embryo)。胚在頸卵器內發育成為孢子體。孢子在適宜的生活環境中萌發成絲狀體,形如絲狀綠藻類,稱原絲體(protonema),原絲體生長一個時期後,在原絲體上再生成配子體。
蘚類植物用途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苔蘚植物一般生長密集,有較強的吸水性,因此能夠抓緊泥土,有助於保持水土。可作為鳥雀及哺乳動物的食物有助於形成土壤苔蘚植物可以積累周圍環境中的水分和浮塵,分泌酸性代謝物來腐蝕岩石,促進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
作為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
由於苔蘚植物的葉為單層細胞結構,容易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中的污染物較為敏感。
用作肥料及燃料
可以用作肥料有可以增加沙土的吸水性,還也可以曬乾作為燃料,用來發電。
用於園藝栽培
它還可用來包紮花卉、樹苗等,既通風又保濕。
作為藥材
有些種類的泥炭蘚還可做草藥,能清熱消腫,泥炭酚可治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