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里圖斯之死。](/img/6/db4/wZwpmL3cDOyQjMxgTOwM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k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羅馬的希波里圖斯Hippolytos of Rome(約170-約235)一譯“希波呂特”。第一位敵對教皇。生於羅馬。伊勒訥烏斯的學生。第15任教皇澤菲利努斯在位期間(約199-217),他是羅馬教士的領軍人物,指責澤菲利努斯堅持模態說(即謂三位集中於基督一身,聖父與聖子無非是同體異名)。希波里圖斯主張邏各斯論,將真神分為三位。他認為,上帝是一體,一方面不可分,另一方面是復體。在倫理方面他屬於保守派。 反對教皇加里斯都一世將姦淫等大罪列為可以寬恕之類;他認為教會成員應限於義人。希波里圖斯有博學之之名和撰述之材,但教皇澤菲利努斯死時教會卻推舉加里斯都繼位,他一怒之下退出教會,別樹一幟,被擁立為敵對教皇。教皇烏爾班一世和蓬提安(龐提安)在位期間(約222-235年),希波里圖斯也在位。235年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努斯迫害基督教,希波里圖斯和蓬提安一起被驅往撒丁礦區,兩人在流放期間和解。希波里圖斯鼓勵門人和羅馬聯合,235年兩人在殉教前自動遜位,使的安特魯斯得以登位,分裂局面結束。他在主要著作《斥異端》中指出,基督教內的各種異端來源於異教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