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女郎

希區柯克女郎

希區柯克女郎,即Hitchcock Blondes就是指在Hitchcock指導的電影中出現的女星。Hitchcock喜歡在電影中用金髮美女。

簡介

希區柯克女郎希區柯克女郎
提起希區柯克,腦海中便會浮現出那副“肥胖的嘴臉”,他那充滿智慧和想像的大腦,勾畫出了太多的驚世之作,兇殺懸疑驚悚……整個20世紀,還沒有一位電影大師能像他那樣把娛樂商業藝術如此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帶動觀眾一起尖叫、歡笑。眾所周知,他在每一部作品中都要給自己一個露面的機會,這成了其影片的最大特色。然而,他偏愛“金髮美女”做影片的女主角,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和大家熟知的“邦女郎”相比,“希區柯克女郎”的檔次可要高得多,她們不僅需要美貌和氣質,更要具有超凡的演技。眾多的“希區柯克女郎”中,竟有不少是奧斯卡獎得主,實在讓人驚嘆。重重疑雲中的紅顏麗影們,留給了我們太多的追憶和遐想,不僅關於影片本身,還涉及螢光幕後。50年間,銀幕中走來一群“希區柯克女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那些“希女郎”吧。

希區柯克女郎

安妮·昂德拉 Anny Ondra
這個具有波蘭捷克奧地利德國法國等多國血統的金法女郎是第一個“希區柯克女郎”的典型樣板,她有幸主演了希區柯克的第一部有聲片《訛詐》(1929),同時這部影片也作為英國第一部有聲片而名留影史。這么多第一,足以使人記住她了。可惜沒我看過著名的《訛詐》,僅從她在另一部希區柯克影片《蒙克斯人》(1929)中的表現來看,她的表演包含太多的感情,和後期“希女郎”們含而不露的表演有很大差別。
瑪德琳·卡羅爾 Madeleine Carroll
這位英國姑娘在出演希區柯克的兩部影片《三十九級台階》(1935)和《間諜末日》(1936)之前,已經是個好萊塢影星了。雖然她在這兩部片中的戲份並不是最多的,但因為知名度的原因都是她掛頭牌。據說希區柯克為遏制她的好萊塢作風,有意無意地在影片中設計了一些令她難堪的鏡頭,比如被雨淋成落湯雞,被男主角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拉來拉去等。不過她的形象和氣質已經與後期的“希女郎”比較接近了。
瑪格麗特·洛克伍德
貴婦失蹤案》(1938)中的女主角,個人認為她是希區柯克英國時期影片中最漂亮的一個女演員,神韻上和費雯麗有幾分相似。《貴婦失蹤案》上映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但使希區柯克獲得了去美國的機會,也使她很快成名,逐漸成為英國二戰時期最有名的女星之一。我一直想看看她的其他片子,可惜總無緣得見,只看過她老年時演的《水晶鞋與玫瑰花》,曾經的美女已經扮演起了灰姑娘的後母了。
莫琳·奧哈拉 Maureen O'Hara
這位紅髮美人主演了希區柯克英國時期的最後一部影片《牙買加旅店》(1939),這是她的銀幕處女作,她扮演的孤女瑪麗在氣質上接近於葛麗亞·嘉遜和瓊·芳登那樣的英國淑女。沒想到她去好萊塢發展之後,戲路大改,在許多彩色動作片中扮演豪放的俠女角色,同時她還是西部片大師約翰·福特的御用女演員之一。
瓊·芳登 Joan Fontaine
希區柯克美國時期的第一位“希女郎”,主演了兩部經典影片《蝴蝶夢》(1940)和《深閨疑雲》(1941),前者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希氏影片;後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芳登也是唯一一位憑藉希區柯克影片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在競爭《蝴蝶夢》的女主角時,她一舉擊敗了著名演員費雯·麗、洛麗塔·揚、瑪格麗特·沙利文等人,獲得了扮演扮演無名女主人公的機會。這兩部影片奠定了她在影壇的地位,日後更是成為了好萊塢四五十年代的經典明星,至今還有不少人喜歡她。
卡羅爾·隆巴德 Carloe Lombard
也許把她放在這裡不太恰當,因為她主演的是希區柯克美國時期唯一一部非懸念片《史密斯夫婦》(1941)(和朱莉與皮特的那部除名字以外沒有一點共同點),兩人的合作純粹為了友情。和“希女郎”的頭銜比起來,她更具知名度的身份是蓋博最愛的妻子。我很喜歡她的喜劇表演,除了這部《史密斯夫婦》以外,她在《我的男人戈弗雷》和《生存還是毀滅》中的表演都堪稱經典,滑稽可笑的表演中還透著一股機智優雅的女性魅力。可惜天妒紅顏,年僅33歲就在飛機事故中香銷玉殞了。
特里薩·萊特 Teresa Wright
這個姑娘是當時好萊塢最年輕的演技派,她踏足影壇後主演的頭三部影片給她帶來三個奧斯卡提名,其中《忠勇之家》中的表演還讓她把小金人抱回了家,她還是第二個在同一屆奧斯卡上獲得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的演員。就是這些成就讓她有了主演希區柯克個人最鍾愛作品--《心聲疑影》(1943)的機會。她在“希女郎”中是個另類,既非金髮,也沒有一貫的冷艷之美,不過她的演技可是“希女郎”中比較出眾的一位,在她的演繹下一個小鎮中的鄰家女孩也有了讓人難忘的魅力。
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
可能在所有“希女郎”中,她是廣大影迷最熟悉的了。褒曼與希區柯克合作時正是她事業的巔峰時期,剛剛憑藉《煤氣燈下》獲得奧斯卡獎便連續兩年與希區柯克合作,共同創造了兩部經典作品《愛德華醫生》(1945)和《美人計》(1946),尤其是《美人計》,稱得上希區柯克的最佳作品之一。據說希區柯克一直對褒曼懷有一份柏拉圖式的感情,當她和羅西里尼結合時,希區居然認為“褒曼背叛了她”。不過,兩人的保持了終生的友誼。英格麗·褒曼是“希區柯克女郎”中成就最高的演員,和希區合作的三部影片中除了《魔羯星座下》(1949)水準一般外,其餘兩部都成了褒曼的代表作品。
阿麗達·瓦利 Alida Valli
《淒艷斷腸花》(1947)的女主角原本屬意的是著名影星嘉寶,她也為這個角色試了鏡,但不知為何又放棄了這個角色。所以製片人塞爾茲尼克又選擇了剛來好萊塢發展的義大利女星阿麗達·瓦利,並有意將她培養成“第二個英格麗·褒曼”。她的氣質和形象都很像嘉寶,冷艷而神秘,很適合扮演帕拉亭夫人的角色。可惜這部著名演員雲集的影片拍得不好,不但是希區柯克美國時期最差的影片之一,也沒有給瓦利在好萊塢的發展鋪平道路。她最好的影片應該是英國影片《第三個人》以及法國左岸派影片《長別離》。
簡·懷曼 Jane Wyman
1950年,希區柯克放棄了“金髮碧眼”、“風度優雅”的選擇標準,挑選了簡·懷曼擔任《慾海驚魂》的女主角。除了奧斯卡影后的頭銜之外,她的另一個更知名的身份是里根總統的前妻。希區柯克起用她除了因為角色適合她一貫的戲路外,還因為她的外貌和希區的女兒帕特里夏比較相似。片中對簡·懷曼的角色設計頗富立體感,以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女性以兩種面目示人、深入調查事實真相為故事主線,探討了愛情與背叛、虛偽與真誠的話題。
瑪琳·黛德麗 Marlene Dietrich
這個三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女演員作為《慾海驚魂》(1950)的第二女主角大放異彩。雖然她當時已年近五十,但她依舊風姿不減當年,簡·懷曼還因為自己在鏡頭中沒有黛德麗漂亮而暗自垂淚呢。她的容貌氣質和片中舞台演員十分貼近,她那充滿哀怨、絕望和驚慌的眼神,實在令人難忘。希區柯克還安排她在片中一展歌喉,演唱了一首《城裡最懶的姑娘》。希區柯克和她私底下的關係非常不錯。
安妮·巴克斯特 Anne Baxter
1939年,安妮·巴克斯特年僅16歲時就曾作為《蝴蝶夢》的女主角侯選人參加了試鏡,不過最終不敵瓊·芳登。十四年後,她終於有了和希區柯克合作的機會,在他最為黑暗深沉的作品《懺情記》(1953)中扮演女主角。不過她並不是第一人選,希區柯克最中意的人選是瑞典演員安妮塔·比約克,不過這個女星來拍片時還帶來了情人和私生子,她的行為不禁令人想到英格麗·褒曼,所以華納公司勒令希區柯克換人,他不得已才選擇了巴克斯特。
格蕾絲·凱利 Grace Kelly
這位全世界公認最美麗的王妃是希區柯克除英格麗·褒曼外的“又一個最愛”。如果褒曼是希區柯克最心儀的女演員,那么凱利就是他評價最高的一個。他曾經這樣評價凱利,她是一個美得讓人心驚的女子,但卻同時讓人不敢靠近,這就跟他的所拍電影一樣,即在劇情方面吸引觀眾,又設定懸念保持距離。1953年,當希區柯克遇見凱利時,她只演過三部電影,知名度也不高。在希區柯克的《電話謀殺案》(1954)第一次擔任女主角,扮演一個從被人謀殺到殺害兇手的無辜少婦,這一角色為她帶來不少獎項的提名。在超級經典《後窗》(1954)中她的扮相非常具有誘惑力,表演上也更加出色,這個角色終於使凱利成為了明星,也是她最著名的表演。1955年《捉賊記》在摩納哥拍攝,不久她就在這裡遇到了心中的白馬王子,嫁入了王室。這使得希區柯克又一次陷入遺憾和抑鬱中,從此再沒有一個女演員和他的合作超過三次。本來他們還有合作第四次的機會,1962年,希區柯克力邀凱利復出主演《艷賊》,但在摩納哥人民的反對下只好作罷。
伊娃瑪麗聖Eva marie saint
出演《西北偏北》
雪莉·麥克萊恩 shirley MacLaine
這位直到現在還在演戲的老戲骨竟然是靠希區柯克影片起家的。希區柯克見到她時,劈頭就問:“你演過什麼電影?”回答是否定的。“什麼電視片?”麥克萊恩尷尬地搖搖頭。“在百老匯演過什麼角色?”這回她連回答的勇氣都沒有了。出於憐憫,希區柯克勉強讓她試了一下鏡頭,這一試,竟使她成了黑色喜劇哈里的麻煩》(1955)女主角的不二人選。她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將一個有些瘋癲的角色演得頑皮、潑辣、幽默而又自信,獲得了觀眾的認可。這部影片為她的事業開了個好頭,此後50年,都能在各類好萊塢影片中見到她活躍的身影。

“希區柯克女郎”拉雷恩-戴去世

拉雷恩-戴拉雷恩-戴

戴1937年初涉影壇,參演《史帝拉·達拉斯》一片。1940年,她在《海外特派員》一片中出演反派角色喬爾·麥克雷,後來又在《情天未了緣》《怪病人》和《俠醫回鄉》等片中展現精湛演技。
戴後來轉向舞台,曾與《羅馬假日》男主角派克合作出演舞台劇。1951年,戴成為美國第一位“脫口秀”節目女主持人,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所主持的談話節目。
戴的第一任丈夫是名歌手。她後來又嫁給了棒球經紀人利奧·迪羅謝,因此曾被稱為“棒球第一夫人”。1960年,戴拍完自己最後一部影片《第三個聲音》後,嫁給了製片人格里利赫斯。兩人共同生活47年後,格里利赫斯於今年早些時候先她而去。

導演Hitchcock

希區柯克(Hitchcock)在生前就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卻從未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雖然曾經獲6次提名。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里菲斯獎。1979年獲美國電影研究院終身成就獎.
希區柯克所貢獻給電影藝術的,絕對不僅僅是純電影的技巧。就像他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樣,希區柯克的電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懸念大師,也是心理大師,更是電影中的哲學大師。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謬和人性的脆弱。在精心設計的技巧之下,我們看到的是一顆在嚴厲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飽受壓抑的靈魂。希區柯克的電影,是生與死、罪與罰、理性與瘋狂、純真與誘惑、壓制與抗爭的矛盾統一體,是一首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Hitchcock的金髮女郎情結 
據說希區柯克七歲時,在他家附近曾發生過一起毒死金髮女郎的案件,他對此事一直記憶猶新,但無法確定這對他的電影創作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對女演員有著固定的、獨特的審美趣味,使行“希區柯克女郎”成為一個傳奇色彩很濃的名詞,而且從任何一方面看,都要比現在名氣更響的“邦德女郎”素質要高得多。“希區柯克女郎”有著統一的標準:美艷不可方物、富有幽默感,甚至一樣的體型與心理形象--外表冷漠卻內心火熱、難以捉摸的神秘氣質,甚至垂在耳邊的髮式,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都是金髮!

在第一部真正的希區柯克作品默片《房客(The Lodger)》中,希區柯克影片中充斥著金髮女郎,首先是兇手一連殺死八個金髮女郎,男主角的妹妹也是其中之一,於是他對牆壁上掛著的金髮女郎的畫像深感恐懼,不過對同樣是金髮女郎的女主角卻產生了愛慕之情。此後幾乎每一部影片,希區柯克都會起用金髮女子作為女一號。《艷賊》中蒂比·赫德倫的出場堪稱經典,影片開頭始終不見她的容顏,只見她一頭烏髮,等她回到酒店住處洗頭時,我們才驚奇地看到水正漸漸變黑,而她--蒂比·赫德倫--希區柯克最後的一位尤物露出她美麗臉蛋的同時,也露出了她金黃色的秀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