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理察・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在《經濟周期理論》(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he Trade Cycle)一書中提出。
希克斯認為,從歷史上看,經濟物品和勞務實際產量的波動表現為一種沿增長或趨於上升路線上下運動狀態。其波動的高漲階段和低潮階段是由乘數和加速原理結合的作用決定的。
這種理論認為,周期上限取決於社會已經達到的技術水平和一切生產資源可被利用的限度。當擴張達到周期上限時,就會轉向經濟收縮。收縮時,由於加速數的作用,投資的下降又會引起產量和收入量按照某一倍數下降。其下降幅度受周期下限的限制。下限取決於總投資的特點和加速原理作用的局限性。當下降到周期下限時,經濟又開始回升。希克斯根據對過去一個半世紀的經濟發展史的研究,認為在這一長時期內顯現出一種有規則的7-10年的周期性波動,以經濟成長為背景。
希克斯把每個周期分成四個階段希克斯對經濟周期全過程的描述,
第一階段是上升階段,即復甦階段,也就是從經濟開始復甦到產量達到充分就業水平為止這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充分就業的繁榮階段,這是產量沿著充分就業線,希克斯認為充分就業線就是經濟周期的上限。
第三階段是下降階段,即衰退階段,也就是由充分就業線開始下降,下至最低限線為止這一階段。
第四階段是蕭條階段,這是產量沿最低限線爬行的時期。
但是,在實踐中要區分周期的四個階段,或者說預測周期的波峰和波谷這些轉折點,仍然是極其困難的,儘管經濟學家們已經在運用複雜的統計模型來試圖預測未來幾個月或未來一二年的產量與就業量。這裡只提請注意衰退和蕭條的區別。衰退按照馬克思經濟學的意思就是危機。衰退(危機)和蕭條主要是程 度上的差異。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在《經濟學》中提出,有力的向上波動被稱為繁榮,向下的波動被稱為衰退,而嚴重的產量下降被稱為蕭條,20世紀30年代發生的蕭條 由於其時間長和幅度大而被稱為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進而認為衰退的標誌是GDP至少連續兩個季度下降,也就是說當GDP至少連續兩個季度下降時,就說衰退已經發生了GDP數據在每個季度結束時公布一次。
希克斯經濟周期模型所作擴展主要在於投資函式。他仍然認為,投資由自主投資和引致投資兩部分所組成,但自主投資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按照一定的百分比g增加。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在現實生活中,隨著人口的增加、地域的擴張和技術進步,自主投資呈增長趨勢。所以,t年的自主投資為I0(1 + g)t。引致投資仍是收入變動的函式,於是第t年的總投資函式為:
It = I0(1 + g)t + V(Yt − 1 − Yt − 2)
經過上述變動,乘數相加速數相互作用模型即成為希克斯模型:
消費函式Ct = bYt − 1
投資函式It = I0(1 + g)t + V(Yt − 1 − Yt − 2)
均衡函式Yt = Ct + It
其中,0<b<1,V>0。
按照這一模型,由於自主投資以固定的比例增長,從而為國民收入規定了一個增長的路徑。同時,由於乘數和加速數的相互作用,經濟會沿著這一路徑波動,從而形成長期的周期波動。
上圖可以簡要說明希克斯經濟理論。AA線表示自主投資隨時間推移而增加的路徑。EE線是由自主投資決定的收入均衡的增長路徑,它是由於自主投資增加而穩定增加的。BB線表示資源充分利用時最高產量的增長路徑,即國民收入上限。CC線表明國民收入能廠降的下限。假設經濟初時處於a點,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經濟系統中自主投資增加。由於乘數和加速數相互作用,會使國民收入出現向上的變動,經濟從a點上升到b點。那么,經濟能從b點沿著BB線增長嗎?希克斯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從a到b,經濟的實際增長超過最高收入量的增長,這必然使得實際增長遇到上限的制約而放慢增長速度,即從ab轉向bc意味著增長速度降低。
當國民收入增長速度放慢之後,引致投資相應地減少,從而進一步導致國民收入下降。也就是說,由於國民收入不可能以比產量上限增長更快的速度持續增長下去,因而注定了擴張必然結束,收縮必然隨之而來。一旦收入下降,加速數就在向下方起作用。由於收入變動為負數,所以引致投資下降。但在向下的波動中,負投資受到折舊數量的限制,即負投資最多不能超過資本存量的損耗。於是,在CC線加速原理不起作用,收入水平的變動只與乘數有關,即國民收入只取決於自主投資。儘管在經濟到達d時,自主投資可能下降,但它為正值,並且總有一定的增長率。所以,自主投資推動著經濟沿de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旦資本存量被消耗完,就需要進行新的重置,結果引致投資再度出現。自主投資在AA線上移動產生的收入增加引致的投資推動經濟離開最低的增長下降,開始新一輪的擴張,從而形成經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