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佛教人士]

布袋和尚[佛教人士]

布袋和尚,不知名氏,來歷不詳的布袋和尚,自稱“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或說四明人)。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出語不定,就地而臥,隨遇而安。他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

簡介

靈隱寺旁飛來峰造像石窟群中的布袋和尚像靈隱寺旁飛來峰造像石窟群中的布袋和尚像

布袋和尚,五代十國後梁時期僧人,自稱“契此”或“契此和尚”,明州奉化人(今浙江寧波奉化)人。

布袋和尚,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出語不定,就地而臥,隨遇而安。他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禪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資具通通放在囊袋中。一生奇事不勝枚舉,高興就臥在里,雪也不沾身;能夠預卜吉凶和氣候,天晴時,穿著高齒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雨天則穿上濕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靈驗,被認為是一大奇人。

民間又稱其為“長汀子”,因其吃穿住行皆攜帶一布袋,所以人稱為“布袋和尚”,後來有人造像供奉,非常受歡迎,因此僧偈云:“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我有一布袋,虛空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後有人認為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將他與彌勒佛二者合一,為了區別於傳統的彌勒造像,將其稱之為“大肚彌勒佛”,在西藏,此僧造像為倒戴天鳳冠,所以稱其為“天冠彌勒”。

傳說

有一首偈說布袋和尚逍遙放曠,無拘無束的一生: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布袋和尚隨緣度眾,處處顯示禪機。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記載,一次,有一位禪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從該僧背後摸了一下,禪師回頭,和尚就說:“給我一文錢。”
禪師回答:“道得出,便給你一文錢。”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白鹿和尚問他:“如何是布袋?”他即刻放下布袋。
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之事?”他則背著布袋走了。
有一次,布袋和尚在站在街上,有一位禪僧問他:“請問和尚在這裡做什麼?”
他回答:“我等一個人。”
禪師看了看說:“來了!來了!”
他說:“你不是這個人。”
禪師問:“誰是這個人?”
和尚就說:“你給我一文錢。”隨後,布袋和尚唱頌道: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閒閒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彊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梁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圓寂時端坐在一塊盤石上,說偈語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言訖,溘然而逝。人們這才悟到,原來這位胖大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以後人們便按照他的模樣塑成了中國式的大肚彌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千百年來取代了佛教中正統的彌勒佛而名揚四海。關於他的傳說頗多,部分與濟公傳說相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