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東

布勒東

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1896–1966年),法國詩人和評論家,超現實主義創始人之一。他和其他超現實主義者追求自由想像,擺脫傳統美學的束縛,將夢幻和衝動引入日常生活,以創造一種新的現實。安德烈·布勒東出生在法國的丹什布雷市(Tinchebray)。就讀於巴黎大學醫學院,其間接觸到弗洛伊德的著作。弗洛伊德關於潛意識的概念對布勒東的作品有重要的影響。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求學時期

1896年安德列·布勒東生於法國奧思省丹勃什萊的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小資產階級家庭,是家中獨子。1913年,開始鑽研醫學。學生時代的布勒東在巴黎結識了被譽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詩人”保爾·瓦雷里,受其影響開始閱讀早期象徵派詩歌,這對他後來創作思想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當時布勒東對精神病學尤感興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成為他後來給超現實主義創作下明確定義的思想基礎。

創作時期

安德烈布勒東 安德烈布勒東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征入伍,在南特服役。1917年布勒東回到巴黎。在一家醫院的精神病科工作。先後結識了阿波利耐爾、蘇波、阿拉貢和艾呂雅,並在《南北》雜誌上同蘇波、阿拉貢進行合作。此時,他大量閱讀了精神分析學說創始人弗洛伊德的著作。

1919年同蘇波、阿拉貢一起創辦《文學》雜誌。參加達達主義創始人查拉組織的達達主義團體,《文學》雜誌也成了達達主義團體的機關刊物。又於1921年與蘇波、合作寫出了超現實主義的第一部著作《磁場》,體現了“無意識的書寫”。1922年同查拉的達達主義產生分歧,開始提出自己的超現實主義理論。《文學》雜誌在布勒東的主持下載文對達達主義發起攻擊、他提議召開“明確方針和保衛現代精神的國際會議”以便把超現實主義國際化。

1923年其發表詩集《大地之光》。1924年與阿拉貢、艾呂雅、蘇波的超現實主義者一起同達達主義決裂。他參與成立了“超現實主義研究室”,起草了《超現實主義宣言》,正式宣告超現實主義的誕生。發表小說《可溶解的魚》。1924年他發表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同年成立“超現實主義研究會”,主持出版《超現實主義革命》雜誌。布勒東團結了當時一大批著名的詩人和畫家,積極實踐,使超現實主義運動風靡歐洲。20世紀20年代末超現實主義運動內部發生分裂,處於低潮,布勒東仍在堅持,未曾放棄。

1927年參加法國共產黨。不久與法共斷絕來往。1928年發表小說《娜嘉》。1930年,由於超現實主義內部出現不同觀點,他發表了《超現實主義的第二次宣言》。創辦新雜誌《為革命服務的超現實主義》。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國,布勒東同其他超現實主義者一起加入“歐洲聲援革命同盟”。發表詩歌《自由的結合》。1932年,布勒東出版小說《連線器》。

政治生涯

1933年,由於對蘇聯的清黨政策以一些國際政治問題持不同的意見,布勒東被開除出“歐洲聲援革命同盟”。1935年寫了《超現實主義的政治立場》,公開和法共劃清界線。因同蘇聯派到西班牙和法國當記者的愛倫堡發生衝突,被禁止在作家保衛文化大會上發言。

1937年就蘇聯黨內路線鬥爭發表聲明,反對蘇共中央的決定。發表詩歌《瘋狂的愛情》。1938年,在巴黎舉辦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國際展覽會,擴大了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到墨西哥旅行,會見了托洛茨基,組建了“國際獨立革命藝術聯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支持抵抗運動。1941年安德列·布勒東離開法國,流亡美國。1942年布勒東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Manifesto of Surrealism),對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理論進行了最重要的闡釋。1945年二戰結束後,回到法國重建超現實主義的團體。1948年發表詩歌《傅立葉頌詩》。1952年,布勒東的超現實主義的團體先後創辦了《傳導》、《超現實主義》、《缺口》等刊物。1957年發表評論《有魔力的藝術》,1966年在巴黎逝世。

個人作品

《磁場》、《黑色幽默文選》、詩集《大地之光》、小說《可溶解的魚》、小說《娜嘉》、《超現實主義的第二次宣言》、詩歌《自由的結合》、小說《連線器》、《超現實主義的政治立場》、詩歌《瘋狂的愛情》、《超現實主義宣言》、散文作品《娜嘉》、詩歌《傅立葉頌詩》、《有魔力的藝術》等。

人物評價

布勒東一生功績在於他的《宣言》與《娜嘉》,因而成為開一代風氣之先的人物,他在沒有發現娜嘉的時候,娜嘉是遊蕩的,當他發現她,他與之合二為一,當他守不住娜嘉的時候,娜嘉就住進了醫院。娜嘉是為了布勒東而存在的,布勒東不能發現娜嘉的本性,娜嘉就縈繞不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