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作品名稱:《布列達的投降》
作品類型:油畫
創作者:委拉士貴支
創作時間:1634年~1635年
作品規格:307×367cm
現收藏地: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作品介紹
《布列達的投降》又叫布雷達的投降、勃魯達的投降、《槍林》,是畫家以腓力四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軍事勝利為素材創作的歷史畫。前景中,荷蘭布列達城敗將正把一串城鑰交給代表西班牙軍的斯賓諾侯爵;勝利者(右)--高大雄壯的戰馬、威嚴的軍隊和整齊的長槍,與戰敗者(左)--疏落的旗幟、長槍形成鮮明的對比。遠景則是大火漸熄,火焰的反光和清晨的陽光融成的一片灰青色煙霧。在如此複雜的畫面上,委拉斯凱茲創造了同時代藝術家難以企及的真實場面。
《布列達的投降》取材於十年前的一個歷史事件:1625年7月25日,西班牙殖民軍攻克了一個由荷蘭軍隊固守的要塞布列達。這本來是西班牙的一個小小的軍事勝利,並且已經過了十年,但好大喜功的菲力普四世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要求委拉斯貴支將它畫出來。委拉斯貴支在畫這幅畫時採取了剛正不阿的態度。在這幅畫上,既沒有畫勝利的凱旋,也沒有畫失敗者的猥瑣,這是一個宮廷畫家難能可貴的舉動。
作者簡介
委拉斯貴茲(1599-1660),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畫家,歐洲現實主義繪畫藝術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教皇英諾森十世》、《布列達的投降》、《宮娥》、《火神的鍛鐵工場》、《紡紗女》等,以非凡的現實主義洞察力,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他善於處理光線和空間層次,受到後來印象派畫家的推崇,由於他直接用木炭在畫布上起草素描稿,所以存世的素描作品極少。
1599年6月6日,委拉斯貴支出生於西班牙著名工業城市塞維爾。他早年限老埃雷拉學i,後來投奔帕奇科門下。帕奇科是塞維爾畫派最孚眾望的畫家,以造型嚴謹著稱。委拉斯貴支受到了嚴格的訓練,以勤奮的努力和聰穎的天資成為帕奇科最鍾愛的學生。在帕奇科門下所作的幾件作品,如《賣水老人》、 《煎雞蛋的老婦人》等風俗畫,都以關心貧民生活為主題,技巧上以強烈的明暗對比和造型的紮實功力見長。但與後來成熟時期的作品相比較,還顯得比較拘謹,並且明顯地仿效卡拉瓦喬的明暗技法。1623年,委拉斯貴文由老師帕奇科介紹,來到馬德里,經正在擔任首相的塞維爾元老奧列瓦爾斯伯爵的舉薦,進入西班牙宮廷為國王腓力四世畫像,深得國王的歡心。從此被任命為國王的宮廷畫師,得以在宮中悉心觀摩大批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和當代巨匠們的作品。他對威尼斯畫派的巨匠提香和當代佛蘭德爾畫家魯本斯的作品尤其崇拜。他們在色彩上追求總體和諧的高明技巧使委拉斯貴支讚嘆不已。從此,開始擺脫塞維爾畫派的拘謹和枯燥之弊病,變得生動和明亮起來。代表這種轉變的第一件作品是《酒神與醉漢》 (1628—1629)。此後,他又親臨義大利學習,臨摹過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和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從而使他的藝術進入了成熟的階段。其代表作品便是《火神的作坊》和《布列達的投降》。
作品賞析
《布列達的投降》(1634-1635)是畫家以腓力四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軍事勝利為素材創作的歷史畫,描寫1625年7月25日西班牙侵略軍攻占一個由荷蘭長期堅守的軍事要塞布列達(那是荷蘭的一個小城)的事件。在17世紀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中,布列達一戰是西班牙唯一的一次小小“勝利”,況且此事已過了10年之久,荷蘭也已收復了這個要塞。國王腓力普四世為了吹噓他的武功,仍要畫家畫下來。
委拉士開茲接受這一任務並不光彩,因為這是在為侵略軍樹碑立傳。畫家受命固然是不得已,但另一方面也有一層私人的關係,即這次戰役的指揮者是斯賓諾拉,此人是畫家的朋友和主顧。可是在這幅畫上並沒有宣揚西班牙軍隊如何“英勇頑強”,對壘的兩軍充滿著和平休戰的氣氛。顯然,畫家是把戰爭雙方的矛盾的實際意義掩蓋了,侵略軍頭子斯賓諾拉和荷蘭軍隊的指揮官正笑容可掬地在戰場上歡然會面,大有一種“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情調。且不管這個主題是否即國王的意願,它畢竟構成了歷史的虛偽性。委拉士開茲想在畫上減弱這種侵略的實質,而畫成休戰(而不象是投降)的陣勢,只能混淆荷蘭革命戰爭的意義,這就是委拉士開茲在這幅畫上的歷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說明,藝術的真實,絕不是一種純技巧的產物。畫家的繪畫技巧是高超的,這裡他發揮了來自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表現功力,構圖極富層次。兩軍交會,並不單調,雙方僅以一方長槍直豎,一方槍枝凌亂,作為勝敗的標誌,而人物形象就如集體攝影一般,木然無情。
此畫曾題名《槍林》,在人物身上渲染一種和諧的威尼斯色調(畫家極崇拜提香,曾說:善與美要到威尼斯去尋找,而提香是創造這種善與美的畫家們的領袖)。委拉士開茲由於階級地位而表現出的思想上的弱點,在這幅畫上是顯而易見的。畫家只有在他大量的風俗畫和肖像畫上建立了自己的現實主義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