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政治學院

巴黎政治學院

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 - Sciences Po,世界頂級學府。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由埃米爾·布特米等創立的法國著名大學。法文校名“Sciences Po”,源自大學原名“巴黎自由政治科學學校”(L'E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也有人認為是1945年與巴黎大學整合後的名字“巴黎大學政治科學院”(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的縮寫。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法國總統奧朗德及其6位前任中的薩科齊、席哈克和密特朗以及13位總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至今總共19位總理)出自該校,以及12位外國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一位聯合國秘書長即布特羅斯·加利。

基本信息

院系設定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法國巴黎政治學院

巴黎政治大學的教學包括本部、博士生院、新聞學院、傳播學院、公共事務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設有學士、碩士和博士三個階段,碩士階段設有公共事務、傳播學(2007年創立傳播學院),市場行銷,市場調查、歐洲事務、國際事務,發展事務,財政、金融、經濟學和歷史等等12個專業,一個雙語工商管理碩士(MBA)文憑和一個歐洲公共管理碩士(MPA)課程。巴黎政治大學2004年有在校學生7600(5000 en 2004)多人,外國學生占1/3強;此外,繼續教育部每年還為6000多名企業或公共行政部門管理人員舉辦職業培訓班。

師資力量

巴黎政治大學的師資隊伍包括專職教師(大學教授和副教授)和大學學者或企業和公共行政部門專業人士擔任的兼課教師。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發揮各自的優勢,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這種方式為培養學生的整體和職業素質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學校排名

2006年英國泰晤士報教育副刊(THES)的排名中,巴黎政治大學被排到全球52名。 2010年,巴黎政治大學QS排名全球社會科學院校第52名。

在國際排名中,法國大學由於語言和國家教育體制的不同,出於非常被動的局勢。比如說法國學者發表的高質量文章一般發表在法國的刊物上,而且國家科研中心和國家教育部下屬的教授發表文章的時候並不一定署大學的名字。

2007年9月,法國礦業學院進行的年度高等教育調查中,巴黎政治大學排名世界第八大優秀大學,排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之前。2008年,巴黎政治大學排名第11位,排在牛津大學之後,隨後是美國的耶魯大學。巴黎礦業學院的根據是根據全球500強大企業的總裁曾經就讀過的大學。

2014年,在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巴黎政治學院的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排在世界第13名,社會科學被排在了世界第36名。

2015年,在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巴黎政治學院的政治與國際研究排在世界第5名。

合作關係

巴黎政治大學與全球50 (41 en 2004)個國家的300 (230 en 2004)多所大學簽有校際合作協定。根據這些協定,學士階段的學生可以在國外合作院校讀第三學年課程(見學制)。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法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以及瑞士聖加侖大學是政治學院的主要合作院校,並於其合作設立了雙文憑或統一文憑體制。巴黎政治學院在中國的合作院校目前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巴黎政治大學也是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的加盟大學之一。在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有交換學生協定的合作夥伴主要有台灣國立台灣大學(台大)和國立政治大學(政大),日本東京大學、一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菲律賓馬尼拉大學。

圖書館與出版社

巴黎政治大學圖書館是歐洲藏書最豐富的社會科學圖書館,2007年共有圖書65萬冊,報刊4500多種,700種全文電子期刊、150種光碟資料庫、6萬微縮圖書、每年1萬文選、1800個主題的報刊文摘。

巴黎政治大學出版社出版雜誌6份,發行圖書750種,每年出新書30種,為法國社會與人文科學領域精神產品的傳播作出了貢獻,同時又是學院擴大國際影響的一個重要工具。

學院

巴黎政治學院(法文全稱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俗稱“Sciences Po”)被譽為法國社會精英的搖籃,法國70%的政治家、80%的企業管理者,以及幾乎所有法語國家的總統、總理都曾是她的學生。前任法國總統薩科奇、席哈克,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都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幾乎所有的總統總理都是巴黎政治學院畢業的,最後的6位總統中有4位曾就讀政治學院。

巴黎政治學院設有9個擅長多學科綜合與比較研究中心,在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和歷史學四大學科領域享有國際盛譽。

學校歷史

巴黎政治學院的校名有三個,歷史上設立於1872年的巴黎自由政治學院、1945年設立的科研機構國家政治科學基金會和教學實體政治學院。

1872年-1945年

巴黎政治學院源於1872年有一個知識分子、政治家和工商界人士的團體設立的巴黎自由政治學院,這些人包括依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Ernest Renan、Albert Sorel、Paul Leroy Beaulieu和弗朗索瓦·基佐。領導者是 埃米爾·布特米。

1945年至今

國家政治科學基金會(FNSP)和政治學院(IEP)

巴黎政治學院始終以培養政界與財界要人為己任,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成立以來,奧朗德及其6位前任中的密特朗、席哈克和薩科齊以及13位總理出自該校。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7日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並著重指出:“中國共產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是在法國負笈求學的,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人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為此,他專程造訪里昂中法大學舊址,並為該校歷史博物館揭幕。如果說,該校是新中國締造者的海外孵化園,那么,法國領袖的搖籃便是巴黎政治學院。

穿過花園:法蘭西式精英孵化

巴黎政治學院於普法戰爭失利翌年即1872年創辦。該校始終以培養政界與財界要人為己任,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成立以來,奧朗德及其6位前任中的密特朗、席哈克和薩科齊以及13位總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至今總共19位總理)出自該校,以及12位外國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一位聯合國秘書長即布特羅斯·加利。

二戰後至上世紀90年代初,該校充當國家行政學院的預科。因兩校僅一園之隔,從巴黎政治學院畢業考入國家行政學院被喚作“穿過花園”。至今,由巴黎政治學院到國家行政學院,這仍為法國政治精英的經典成長路徑。奧朗德與其前任席哈克堪作最佳案例。雖然薩科齊因英語欠佳而未能順利畢業,就此無法列隊進入國家行政學院,卻也能在巴黎政治學院廣結人緣,攢足人脈資本。奧朗德本人恰恰深得社會黨前輩同志、巴黎政治學院與國家行政學院雙重校友密特朗的精心栽培。甚至可以斷言,以奧朗德為首的國家行政學院伏爾泰屆對當下法國政治版圖的壟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密特朗1981年入主愛麗舍宮。大選時,奧朗德的舉手投足與密特朗如出一轍:左手握拳貼胸,右手高揚揮舞,軀體微微前傾緊靠講台。權力的自我複製竟然如此入木三分。

龍門難越:法蘭西式人才培養

法國高等教育體系等級森嚴,頂端為大學校,向各級各類政府機構輸送效忠國家的管理精英,專業設定各有側重,學制通常為3年。

大學校可大致分為3類。首先是行政類大學校,以巴黎政治學院和國家行政學院為代表。其次是理工類大學校,例如1991年組建的巴黎科學與技術學院,簡稱巴黎高科。理工類大學校授予工學學位,相當於工學碩士。再其次是高等師範大學校,共有3所,最具影響力者便是巴黎高師。完成高等師範學院學業者被稱為師範畢業生,擁有公務員身份。此外,大學校還細分為商業類學院、藝術類學院、軍事類學院等。大學校的辦學性質國立與私立皆有,其中不乏以社團形式註冊。

大學校之大是指機構性質,即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領域中重大的公共機構。法國《教育法》第七章“關於高等教育機構”對此予以規制。大學校其實以小而精著稱,通過嚴厲的入學篩選機制,每年的招生名額平均為400左右。成為一名大學校的學子以及校友的路徑或是通過精英學府入學考試或是高中會考狀元或是職場累計的專業素養。一旦跳躍龍門,便可飛黃騰達,而備考期即預科可長達兩年,只有那些全國會考中的佼佼者方可進入預科。

走向全球:法蘭西式教育革新

誠然,大學校也有美中不足,它們通常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巴黎政治學院2004年與2009年才分別增設碩士學位點與博士點。為保證學而優則仕,師出政門便為該校教學本色。該校師資由1400餘位專家組成,但絕大多數為外聘人士,不是政界翹楚便是商界巨擘或是政府智囊,譬如,法國經濟部前任部長卡恩在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之前便為該校本科生講授經濟學概論。該校師生幾乎復蓋作為法國最高端精英團體的“世紀俱樂部”。來訪的外國領導人最常發表演說的學府便是該校。

兩年前猝死的戴國安1996年出任巴黎政治學院院長。他甫一上任便大刀闊斧革新培養政治精英的辦學宗旨,調整課程結構,把學科重點從政治學擴展至法學、經濟學、財政學、管理學、新聞學以及市場行銷、社會交往、城市規劃等,並向弱勢群體與非法語國家開放生源,擴大獎學金復蓋面,被薩科齊譽為“歷史轉折點”。該校由沾滿官僚的戾氣轉向充盈精英的浩氣。目前,該校八成以上畢業生投身私營經濟領域,引領各行風騷。

辦學國際化是戴國安饋贈該校的另一份遺產。五年學制包括一年的海外留學經歷(第三學年)以及一學期的實習(在第四與第五學年),海外學年通常在全球300餘所姊妹學校中展開。其設在巴黎之外的國際校園可授予學士學位,比如設在勒阿弗爾的國際校園以亞洲為重點。針對國際學生,該校專門設定以創始人命名的“埃彌爾·布特密獎學金”,獲得者中,中國學生穩居前列。這位土生土長的院長為自己取名漢韻濃郁的戴國安,足見其中國情結。

法國的其他政治學院

巴黎政治學院是法國政治學院(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系統的模型。從1945年開始,在戴高樂將軍的倡導下,各地方大學內部開設其他政治學院。他們也通常自稱為“Sciences Po”,後面加上城市名稱,波爾多大學政治學院甚至將自己的網址定為含有字母sciencespo的網址。嚴格意義上講“Sciences Po”只指“Sciences Po Paris”和她在各地的地區特色分院,包括芒通(Menton,中亞),普瓦捷(Poitiers,中東歐),南錫(Nancy,法德) 、第戎(Dijon,拉美西葡)和最新設立的勒阿弗爾(Le Havre,亞洲)。在巴黎政治學院的體系里,只有巴黎政治學院巴黎校址有碩士以上課程,其他各地分院均只有本科課程。地方本科學校的特色是規模小,除了巴黎政治學院的主幹課程之外,在語言和文化上與相關地區相聯繫,並向這些地區直接招生。2007年,5名來自中國武漢外國語學校、上海外國語學校和南京外國語學校的高中畢業生,將開始在這裡學習。

* 斯特拉斯堡政治學院 (1945)

* 波爾多政治學院 (1948)

* 格列諾布政治學院 (1948)

* 里昂政治學院 (1948)

*土魯斯政治學院(1948)

*埃克斯普羅旺斯政治學院 (1956)

* 里爾政治學院 (1991)

*雷恩政治學院(1991)

* 第戎政治學院 (1991)

每年都要在9所政治學院中的一所所在的城市組織一項他們之間的體育或文化活動(稱為 Crit),以加強各政治學院之間的聯繫。

校友會

巴黎政治學院的校友會集中了各行各業的精英,主要集中在政府、外交、國際與歐洲事務等領域,同時也在文學藝術方面也富有影響力,其中最有影響力的要數馬塞爾·普魯斯特和克里斯蒂安·迪奧。

中國校友

陳季同, 清末著名外交官,維新運動主要人物,日治初期台灣民主國外交主管,生前在南京任清政府新聞與翻譯主管

馬建忠,李鴻章幕僚,清政府高級官員,維新運動主要人物,漢語學者

方鎮中, 1928年在李大釗介紹來法國,1931年畢業於巴黎自由政治學堂, 曾擔任黃埔軍校少將教官及政治部執行副主任,以及國立河南大學法學院院長等職,其女方奇峰是當代著名作家筆名桑葉。

陳寅恪, 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王景岐,中華民國外交官。

政治家

世界

2004年在任的國家元首中,至少有3名曾經就讀於巴黎政治學院: 法國總統席哈克,喀麥隆和斯里蘭卡。

* 鮑爾·比亞,喀麥隆主席

* 米歇爾·康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

* 尼科爾·方丹,前歐洲議會主席

* 西蒙娜·韋一,前歐洲議會主席

* 讓·皮埃爾·藍峰,前國際展覽局主席

法國

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幾乎所有的政府總理都是政治學院畢業的,六位總統中有四位是巴黎政治學院畢業的。

* 總統

o弗朗索瓦·奧朗德,法國總統,自2012年起

o尼古拉·薩科齊,法國總統,(2007-2012)

o雅克·席哈克,法國總統(1995-2007)

o弗朗索瓦·密特朗,法國總統 (1981-1995) (É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

o喬治·蓬皮杜,法國總統 (1969-1974) (É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

o阿蘭·波埃爾,臨時法國總統(1969 and 1974) (É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

* 總理

o弗朗索瓦·菲永,法國總理,自2007年起

o多米尼克·德維爾潘,法國總理(2005-2007)

o利昂內爾·若斯潘,法國總理 (1997-2002)

o阿蘭·朱佩,法國總理 (1995-1997)

o愛德華·巴拉迪爾,法國總理 (1993-1995)

o米歇爾·羅卡爾,法國總理 (1988-1991)

o 雅克·席哈克,法國總理 (1986-1988)(1974-1976)

o 洛朗·法比尤斯,法國總理 (1983-1986)

o Raymond Barre,法國總理 (1976-1981)

o ,法國總理 (1969-1972)

o 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法國總理 (1968-1969)

o 米歇爾·德勃雷,法國總理 (1959-1962)

其他領域

作家

* 馬塞爾·普魯斯特,小說家

* Roger Peyrefitte,小說家

*朱利安·格拉克,小說家

學術界

* Louis Chauvel,Professor at Sciences Po (in French: Louis Chauvel)

文化界

* 克里斯蒂安·迪奧,國際潮流設計師

* Léo Ferré,歌唱家,作詞家

* Anne Roumanoff,喜劇演員 (法文介紹: Anne Roumanoff)

* Jean Loh(尚陸),攝影收藏家,評論家,策展人

體育界

*皮埃爾·德·顧拜旦,現代奧運會奠基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