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學名為Neomarica gracilis,英名為Walking Iris,為鳶尾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至巴西一帶,又名馬蝶花、玉蝴蝶等。 巴西鳶尾株高約40~50公分,葉從基部根莖處抽出,呈扇形排列。葉寬約2公分,革質,深綠色;花期約春至夏季。 巴西鳶尾的繁殖方式很奇特,像吊蘭一樣,在開花後會從花鞘內長出小苗。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株高約40~50公分,葉從基部根莖處抽出,呈扇形排列。葉寬約2公分,革質,深綠色;花期約春至夏季,花莖扁平似葉狀,但中肋較明顯突出,花從花莖頂端鞘狀苞片內開出,花有6瓣,3瓣外翻的白色苞片,基部有紅褐色斑塊,另3瓣直立內卷,為藍紫色並有白色線條。花通常上午開放,至下午3~4點就開始內卷枯萎了,但花鞘內的花開完後,會長出小苗,小苗越長越大最後降至土表,髮根成苗,而小苗隔年就有開花能力。 巴西鳶尾的繁殖方式很奇特,像吊蘭一樣,在開花後會從花鞘內長出小苗。

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

生長環境

巴西鳶尾圖冊 巴西鳶尾圖冊

巴西鳶尾栽植容易,對環境的忍受能力也很強,不論是全日照、半日照、明亮散射光處,都可生長良好,但若希望葉子長的青翠繁盛,還是以半日照或有遮陰的環境較佳,因此,牆邊、樹蔭下、或是室內明亮處,都是理想的栽培地點。巴西鳶尾喜歡土壤常保濕潤,夏季需注意勿缺水,否則葉尖乾枯,影響觀賞價值。在台灣栽種,只有冬季低溫時生長會停頓,其餘時節都生長旺盛,常保濃綠。

主要價值

根狀莖治關節炎、跌打損傷、食積、肝炎等症。對氟化物敏感,可用以鑒測環境污染。

繁殖方法

花莖上的新植株 花莖上的新植株

繁殖方式以分株法為主,只要挖取已經髮根的花莖苗另外栽種即可。而施肥可於春至秋季以花寶2號,1,000倍液,每2周一次,並於盆面施用長效肥,如好康多一號,三個月一次即可。需定時清除黃葉、老葉,以維持環境的整潔及有利植株通風,若植株已生長太密,需要分株疏植。

巴西鳶尾引入台灣的時間極長,因此也廣被種植,雖然她的花朵壽命短,但若以花海戰術,眾多花莖輪流開放,也可觀賞一段時間,而非花期時,濃綠光亮、具線條感的葉子,依舊是室內、室外皆適宜的賞葉植物。

花果期:花期4~9月,每朵花只開一天。

繁殖:繁殖可用分株法,春至秋季為適期,可將花莖上的幼株引至土面,即能髮根成新株。

也可以採集種子,依靠種子繁殖

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

栽培:栽培土質以肥沃之壤土或腐植質土為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能成長,但以半陰處日照約60~70%,葉色較美好。施肥可用有機肥料如豆餅、油粕或三要素,每1~2個月施用一次。喜好潮濕,培養土應常保濕度,乾旱生育不良。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20~28度C,冬季要溫暖避風,寒流來襲10度C以下需預防寒害,空氣乾燥會導致葉尖枯焦。栽培多年後叢生的植株過度擁擠,應強制分株栽植。

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