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書基本信息
1、書名:巴菲特之非常道——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
2、作者: 高先民、舒雲
3、定價:33.80元
4、書號:ISBN 978-7-5154-0057-0
5、字數:280千字
6、開本:16
7、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8、版別:當代中國出版社
9、封面
二、內容簡介
本書從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發,以巴菲特的創業歷程、事業發展為線索,以巴菲特的投資經歷為主要素材,結合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對財富使用的態度,提煉出這位世界頂級投資大師的人生哲學、投資觀念和財富觀。本書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詳盡地講述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過程,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逸事,諷刺了股市黑嘴、並深刻揭示市場預測的不可靠性;通過巴菲特的語言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對經濟發展中的現象有了更明白的了解。
因為我們認為,老子的智慧可遍及全球。所以書中以巴菲特故事為經,以《道德經》原文為緯,用老子的智慧提煉巴菲特投資理念和處世哲學,也是以巴菲特故事來詮釋《道德經》。使讀者可以加深兩個方面的理解。
三、作者簡介
高先民高先民 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欄目製片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中央電視台經濟部歷任記者、編輯、主編等職務。著作有:《上市公司的秘密》、《CCTV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舒雲舒雲 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碩士。1995年起從事工業企業管理實務工作。2003年起從事不確定性研究及風險管理實務工作。2006年起關注證券投資欺詐領域。曾參與多個部委的重大課題。著作有:《企業信用管理實用手冊》)、《以信用風險計量工具防範醫療保險領域的道德風險》等。
四、本書特色
1、獨家解讀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老子智慧的不謀而合之處。
2、巴菲特的投資年譜和經驗總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
3、巴菲特的婚姻家庭觀和財富觀。
4、作者是全國著名證券新聞報導人物,深刻理解證券行業,社會經濟現象。
五、目錄
第一章 32歲之前的財富軌跡
一、苦難——財富始發站3
二、國小時的財富誓言7
三、百萬富翁是怎樣煉成的12
第二章 股神的財富主張
一、不要為錢工作21
二、不羈小錢求大富23
三、絕不奢望暴富25
四、最寒酸的大富翁26
五、錢必須回到社會30
六、男人真正的財富33
第三章 股神的財富槓桿
一、價值投資派的“智力核心”43
二、價值投資派的“智力族長”47
三、股神的追風三式54
四、股神如何選擇股票66
第四章 當股神遭遇熊市
一、黑熊為什麼出沒?81
二、誰真正害怕熊市?85
三、熊市考驗投資信任93
四、股神與熊市的三次親密接觸99
五、華爾街思維PK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理念102
六、在熊市的悲觀氛圍中做生意108
七、熊市獵手的必殺絕技112
第五章 股神不愛牛市
一、紅牛狂奔而來125
二、誰能托得起大牛市?128
三、多如牛毛的融資欺詐132
四、股神不信股評家141
五、股神經歷的四次牛市145
六、牛市“懦夫”的逃生本能149
七、世間已無大股神154
第六章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
一、無為而治161
二、上善若水165
三、虛極靜篤170
四、禍福相依174
五、天道酬勤179
附錄一:巴菲特投資年譜183
附錄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2008-2011 195
附錄三:巴菲特慈善午餐249
附錄四:精選巴菲特語錄253
六、精彩內容試讀
(一)序天則經濟研究所 茅于軾
我對股票一點研究都沒有。舒雲先生要我寫序,只好離題遠一點。
先說股票市場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能夠把民眾手裡的錢很容易地收集起來,用於企業的投資。這對於利用社會的儲蓄、擴大再生產、發展經濟具有極大的意義。而且股票市場不僅僅是收集了資金,還給大眾提供了一個價格信息,這家公司值多少錢。價格信息對投資者十分重要,好的企業價格上升,值得大家來投資;壞的企業則相反。沒有了價格信息投資會失去方向。
可是世界上的事有利必有弊。有了一個實際上可以買賣的價格就有了投機的人,而投機有可能生產出一個錯誤的價格,誤導投資者。這就是當前我國股市的主要問題。它的危害性可能是很大的。
投機好不好?一般而言,投機是好的,是必要的。沒有投機,未來的價格信息就產生不出來,對未來看到的就是一片糊塗。投機者如果對未來的價格估計正確,他能夠賺到錢。但是如果他的估計錯誤,他將會賠錢。這是很公平的。生產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產品,應該能夠賺到錢;生產出一個廢品,對社會有害無利,就應該受到懲罰。所以說,市場是很公平的。它獎勵一切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懲罰生產廢品的人。
投機靠的是對市場供需形勢的判斷,不是亂猜。但是當投機者太多時,投機的需求和供給占了市場很大的份額,正常的供需市場被干擾,對將來價格的預測變成了亂猜。於是投機就變成了賭博。這是許多投機市場,因為投機者過多的最終結局。我感覺中國的股市可能已經變成了賭場。任何估計都被過度的投機所攪混,正常的投機已經失去了方向。
想靠投機致富的人應該懂得,人間一切財富都是勤奮和革新創造出來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財富的創造而想賺錢,只能是賺別人所創造的錢。也就是別人已經創造出來的財富轉移到自己的口袋裡;也可能會是自己所創造的財富被別人轉移到他的口袋裡。這種轉移來,轉移去,忙了半天,並沒有財富的創造。這是一場零和博弈。賭博就是財富轉移的一種方式。在正常的股票投機市場中,投機者對價格的估計多半是正確的,所以有財富的創造,不是一場零和博弈。
參與股票市場除了投機,還有投資。投機和投資完全不同。投機者只參與股票的買賣,而不期望分紅。他們從買賣的差價中賺錢。投資則長期保有股票,每到年終等著分紅。前面說了,股票市場的根本職能是收民間遊資,集中起來投資,發展生產。好的投資者要研究各家企業的好壞,做出判斷,然後買進前景好的企業的股票,長期保有股票.等待分紅。但是這種投資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研究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散的普通百姓沒有做這種研究的可能。因此出現了基金等專業的股票投資公司。普通百姓往往把錢委託給他們去尋找好的企業。這也是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的必然趨勢。但是基金和專業的投資公司必須信用可靠,否則他們會斯騙顧客,明明賺了錢,卻欺騙顧客說是賠了。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基金公司拿過去為客戶所賺的錢的成績來說明白己的盈利能力。這就做不了假。
本書內所介紹的成功的投資專家,都不是靠碰運氣,而是認真地研究企業、研究市場的結果。如果我們也希望在股票市場上賺錢,就不要去碰運氣,而要懂得股票市場的道理,並專心去發現有利的機會。這是我所希望於讀者的。
幾乎每一個中國的經濟理論精英都讀過市場經濟學開山鼻祖亞當·斯密那部歷萬世而不朽的《國富論》,也把“個人出於自私的目的追求自身財富最大化是社會利益最大化的根源”奉為至理名言。而他的另一部不那么出名的《道德情操論》進一步指出:爭強好勝之心是人們追求財富的終極動力。由此可見,所謂財富,就其本質而言,無非是一個“爭”字。
那么,怎樣才能“爭”來巨大的財富呢?
1956年,一個年僅26歲的青年,開始了他的股海沉浮。他用了半個多世紀的光陰向世人展示了“價值投資理念”的巨大威力。
當年他不慎失手收購的一家破敗的小紡織企業伯克希爾·哈撒維(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經過40多年的不斷改造和注入新的資產,如今已成為橫跨保險、銀行、傳媒、信用評級、日用消費品、零售行業的大型控股財團。這家財團旗下的各個子公司所從事的都是進入門檻非常高的生意,這些子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百年老店。在償付能力方面,通用再保險集團是標準普爾公司認定擁有3A償債能力信用級別的五家非政府金融機構之一;在淨保費收入方面,國家保險公司已經成為全美十大保險商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資本最為雄厚的保險商之一。而在伯克希爾·哈撒維內部,他們僅僅是一筆不大的生意。
2003年4月,當某些別有用心的西方人把陷入SARS困境的中國視為“自成吉思汗西征以來的第二次黃禍”而拒之門外時,他斥資38億港元,收購中國最大能源公司中石油H股13.39%,成為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二大股東。而這對他來說,同樣是一筆小生意:他僅動用了伯克希爾·哈撒維總資產的0.2%。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公布的2006年度財務報表顯示:全年利潤增長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他當初收購時,每股的價格才4美元。
如果按照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汪康懋教授對2007年5月11日中國資本市場滬深兩市A股1426隻股票115倍的市盈率計算,伯克希爾·哈撒維股票的價格可以賣到82.15萬美元,也就是616萬元人民幣,可以購買1039盎司黃金或者是3.5輛賓士s600。
當然,華爾街不大可能認同這么高的市盈率,即便如此,2007年3月30日,伯克希爾·哈撒維每股收盤價也突破了15萬美元。然而,伯克希爾·哈撒維股票的交易極其不活躍,因為幾乎沒有人願意賣掉它。過去的40多年中,所有曾經賣出過伯克希爾·哈撒維股票的投資者,無一不感到後悔。鑒於過去40年中,伯克希爾·哈撒維的股票價格上漲了2.5萬倍,人們已經普遍相信,這是一個能夠鍊石為金的鍊金爐,而巴菲特就是那個掌握了傳說中的鍊金術的神仙。世人由此尊他為股神。
所謂神仙,純屬子虛烏有。他本人也多次以最尖酸刻薄的語言諷刺自己所犯的無數錯誤。但走下神壇的巴菲特讓我們有了一個更大的發現:儘管巴菲特沉浮股海的財富人生並不圓滿,但他與世無爭的道德修為卻是幾無瑕疵。與其說是“進化論”式的市場規則成就了他的富可敵國,不如說是《道德經》中的微言大義讓這位老者一生自臻完善。
當此中國經濟騰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之際,這一發現讓我們既欣幸異常也惶恐無比。欣幸的是,東方智慧是如此博大精深,如果能夠善用傳統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巨大能量,足以與精通市場叢林規則的西方金融精英、尤其是華爾街的販子們同台獻藝,會獵於股市江湖;惶恐的是,作為秉承東方智慧精神氣質的華夏子孫,不精通全球化視野下的各種市場技術也就罷了,對《道德經》精妙論述一知半解也情有可原,更為可怕的是,我們居然不知道原來許多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詞語其實就是《道德經》原文。而最讓我們惶恐的是,儘管我們天性中已經被打上了很深的道家思想烙印,但大多數人都不以“不爭”、“無為”、“致虛”、“守靜”、“抱朴”、“守拙”這樣的精神氣質為榮,反以為是消極的,是劣根性。
面對巴菲特,我們似乎應該深刻反省,重新思考。
三、百萬富翁是怎樣煉成的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白話文:把修煉之道貫徹到自己身上,他的德性就會變得真實純正;貫徹到自己家裡,他的德性就會豐盈有餘;貫徹到自己的家鄉,他的德性就會受到尊崇;貫徹到所在的國家,他的德性就會豐盛碩大;貫徹到整個天下,他的德性就會無限普及。
一般人總以為要有大成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起點或是原始積累,巴菲特用他自己的經歷顛覆了陳腐庸俗之見。
常言道: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此話用在巴菲特身上並不適用,這匹超級大肥馬從來就不曾吃過夜草,而是用《道德經》里“為之於未有”的心法一點一滴地煉出真金。19歲,“小巴”兼職銷售高爾夫球,加上賣報的收入和之前的積蓄,“小巴”的個人資產達到了9800美元;1962年,巴菲特32歲,這一年,他的個人資產達到了100萬美元。從萬元戶到百萬富翁,巴菲特究竟走過了一條什麼樣的道路?他又有哪些神奇的招數呢?
1950年夏天,19歲的“小巴”從內布拉斯加大學畢業,然後向哈佛商學院提出申請。他乘火車前往芝加哥,在那兒,一個男士接見了他。“小巴”說,當時哈佛代表對他的印象是“19歲,由於身材消瘦,看起來像只有16歲的樣子,相當於一個12歲少年的體重”。當兩個人的會面結束後,他進入哈佛大學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了。被哈佛拒絕後,“小巴”轉投哥倫比亞商學院,並在這裡迎來了一生修煉財富之道的轉折點。要不是因為考學過程中碰到一個小小的挫折,“小巴”可能會成為一名成功的金融業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傳承價值投資派掌門的衣缽;華爾街會多一名八面威風的操盤手,奧馬哈則永遠不會擁有一代股神。
在這裡,命運安排他巧遇了一個叫班傑明·格雷厄姆的老人。本書前面已經提到,從幼年到少年,“小巴”對於財富之道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份,在遇到格雷厄姆之前已經快是個萬元戶了。大家對那時候的萬元戶不一定有概念,這么說吧,一盎司黃金40美元左右,240多盎司黃金,按中國一斤等於16兩的傳統,相當於219兩黃金,這些錢能買將近4輛亨利·福特二世所造的“雷鳥”小轎車,一輛車的價格是2695美元。但比起格雷厄姆——當時股市江湖的泰斗、一代宗師,“小巴”的這點道行就如同螢火之遇皓月。
這位大師習慣於讓門下弟子們向自己發問刁難,並在拆招解答的過程中向他們傳授自己的修道心得。在格雷厄姆熱烈的課堂討論上,總有不計其數的提問,他就是在這些討論中與大家進行思維碰撞,並不著痕跡地讓學生們接受他的觀點。儘管“小巴”的修道天份要遠遠高於郭靖的習武資質,但“小巴”修道時和郭靖習武時一樣勤奮。每一次過招,“小巴”總是最賣力氣的一個。作為對“小巴”勤奮的報酬,格雷厄姆給出了他平生傳道的最高評價,他在“小巴”的成績單上寫上了A+字樣,這是格雷厄姆門下所有弟子所拿到的唯一一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