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非常道》

《基金非常道》

《錢經》雜誌以理財為其核心話題,關注與讀者相關的方方面面的經濟生活,向讀者提供全面專業的理財觀念與生活規劃手段,以優秀創新的表現手法,成為市場上的熱門暢銷雜誌。除了優異的市場表現,《錢經》雜誌也成為了國內理財行業的指導刊。雜誌以生活化的選題,解讀日漸興起的理財行業的核心理念與核心觀念,成為理財行業廣為傳播的媒體產品。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國內最優秀的理財雜誌《錢經》傾力力著.
基金投資進階必讀本!
關於基金,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對的嗎?
詳解18個基金投資謎團
剖析7個基金操作案例
化繁為簡,圖說基金投資全技巧
助你把握基金盈利之匙
非常道之閱讀規則
閱讀人群:
人群1:蠢蠢欲動,對基金充滿嚮往卻還猶豫不決
人群2:初涉基金領域,有賺有賠,經驗少、沒門道
人群3:經歷幾多“熊牛”, “基海”中浮沉多年
你所不知的基金之道
打破你對基金的固有理解
基金經理一定能抓到黑馬?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真的有效?
為什麼要賣出上漲最快的,保留虧損最多的?
幫你重塑基金投資理念
基金評級具有多大的參考價值?
用什麼標準選擇基金公司?
何種基金更適合定投?

內容簡介

《錢經》雜誌的特點是簡潔、實用、時尚,並且開創了專業內容、時尚表達的創新表現手法,堪稱“中國投資理財第一刊”。

作者簡介

《錢經》雜誌,《錢經》雜誌是華商傳媒旗下的一本旗艦雜誌,是面向城市中產階級的一本高檔理財刊,創刊於2004年。經過三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理財媒體市場的領軍雜誌。
《錢經》雜誌的特點是簡潔、實用、時尚,並且開創了專業內容、時尚表達的創新表現手法,堪稱“中國投資理財第一刊”。

目錄

第一部分 你所不知的基金之道
第1章 基金之道,可道——打破你對基金的固有理解
基金經歷一定能抓到黑馬?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真的有效?
長期投資基金萬無一失?
為什麼要賣出上漲最快的,保留虧損最多的?
第2章 基金之道,非常道——幫你重塑基金投資理念
基金評級具有多大的參考價值?
用什麼標準選擇基金公司?
如何抓住買入賣出的正確節點?
何種基金更適合定投?
第二部分 基民解道
第3章 優選基金
選擇:新基金還是老基金?
債券基金地位幾何?
第4章 面對虧損
下跌:放手還是鏖戰?
放手一搏指數基金?
基金分紅能帶來投資機會嗎?
附錄 圖說基金投資技巧
入門篇
阿拉丁的投資願望
愛上基金的N+2個理由
基金的奇蹟之旅
金融投資產品大家庭
準備篇
基金是怎樣運作的
基金分類夢之隊
你是哪種類型的投資者
認清基金投資的風險
購買篇
購買基金如何獲利
購買基金的流程
持有篇
不看排行榜看什麼
至少有3種投資基金的方法
你的基金有多好
給你的基金做一次“體檢
基金分紅的秘密
贖回篇
基金的贖回流程
小貼士
補充篇
了解基金的好幫手——專業網站
關於基金的關鍵字
·查看全部>>

前言

“歷史總是使人意識到,人類事務中沒有定論,不存在靜態的完美和將被我們得到的最高的智慧。”
——伯蘭特·羅素
這位來自投資基金起源地的偉大哲學家,道出了思想規則演進的真諦——儘管中國基金業只有短暫的11年歷史,我們依舊可以從中體會不斷求索的必要性,及其所帶來的快樂。
1868年,史上首隻基金“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託基金”在英國成立;1921年4月,美國第一個共同基金組織“美國國際證券信託基金”成立……諸如此類激動人心的投資史片段,無數次被業界和媒體引做涵養中國“基民”土壤的春風細雨。伴隨著2006年以來“沸騰的歲月”,中國人用最快的速度為自己的基金史拉開了成長序幕。
2007年,中國基金投資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數以千萬計的中國老百姓開始涉足基金投資,他們既因基金投資的巨大魅力而興奮不已,也為尋找睿智的投資法門而迷惘。在那一段時間裡,基金投資者四處搜尋著指導投資實踐的教科書;大量的西方經典投資史和投資學著作被引進和翻譯,種類繁多的“基金秘笈”擠滿了書店。長期投資、基金組合、定投、基金評級……一系列名詞在媒體夜以繼日地傳播中變得耳熟能詳。然而,在那段如火如荼的日子裡,我也曾不時略生懷疑:在基金投資這件事上,這樣理所當然的“拿來主義”是否完全靠得住?美國等成熟市場先行者建立的體系,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是否完全適用?專業名詞和專業概念的簡單泛濫,是否會帶來公眾投資理念“教條化”和“過於簡單化”的傾向?
時至2008年,證券市場的降溫,恰恰為投資者教育工作帶來難得的時間窗,給了我們一個踏實穩進的機會。正如羅素所言,歷史中不存在靜態的完美,也不存在已存於世的最高智慧。學習西方基金業的經典理論與經驗,對於從零開始的中國基金業而言,是歷史的必然。然而,從中國基金市場真實考驗中得來的經驗出發,展開我們自己的思考,進而得出屬於中國基金投資者自己的觀點——這同樣是歷史交給我們的工作。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你所不知的基金之道
第1章 基金之道,可道——打破你對基金的固有理解
我們需要基金嗎,我們不需要嗎
基金這種金融產品比世界上任何一種商品都奇特,它的特質會讓張一一想起20世紀90年代初物質匱乏的日子。張一一的母親是這么挑選電冰櫃的:在倉庫里堆著品牌不明的冰櫃,外面罩著厚厚的包裝紙板,因為不能拆開,只能找經驗豐富的師傅判斷紙盒來找電機性能稍好的冰櫃——最好產自日本。從這一點看來,基金就像是包裝盒裡的冰櫃,在拆開之前,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發動機的產地,即使在用了半載之後也不能推測出它什麼時候會跳閘。
但是我們離不開冰櫃,如果沒有這項19世紀中期的發明,我們的生活質量會大打折扣。早在冰櫃誕生前100年,世界上第一個投資信託在英國出現,它被普遍認為是現代封閉式契約基金的前身——這也是140年後張一一母親的煩惱之源。她的基金投資在某個年份輕鬆翻番,而在下一個年度折損過半。如果把投資的錢用來買冰櫃,她至少不用為每天的數字變化提心弔膽,還可以天天喝到鮮奶。
當然,張一一的母親並不滿足於每天喝到鮮奶,她希望多賺一些錢留給剛滿月的小孫子,給投資加上這樣的註腳就顯得意味深重了。當多賺錢與美好生活的期許綁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考慮更有效率的途徑。
首先,在時間面前,錢總是會縮水,按照3%的通貨膨脹率計算,20年後的10塊錢也許不及現在的5塊錢。每個人的財富積累道路都像是抱著一隻有縫隙的水袋子往前飛奔,既然避免不了往外漏水,那就得不停加水,或者,提高奔跑的速度。前者意味著讓自己賺到更多的錢,後者則是讓已有的錢更有效地增值。
其次,用有效手段將自己的資金增值。炒股當然是有效的增值手段之一,它始於個人意識復甦的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證券市場造就了很多財富夢——屬於個人的這隻水袋子以幾何級數增長,但同時也摧毀了更多人的財富夢。
普通人所能找到的平易近人的投資品誕生於1998年3月,這個月有6家基金公司成立。如果我們跳躍以天為單位的計算,也許基金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截止2009年2月15日,根據晨星公司的統計,運作超過五年的18隻開放式股票基金設立以來的總回報率最低為89.84%,最高為310.43%,而最近三年的年化回報率都在24.63%以上。
基金奔跑的速度之快毋庸置疑。相比與其他的投資工具,基金是離普通人最近的一種。顯然,張一一的母親不懂得怎么炒股票、做期貨甚至炒外匯。但她知道,買基金只要去銀行填一張單子就可以每個月收到一封來自上海或深圳的信,信里寫著:您持有的基金份額是100822.55份,金額是301408元,比上個月淨值增長15%。(在一些特殊的時間段,基金增長的速度令人咂舌,比如2007年4月,根據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統計,成長型股票型基金當月的淨值增長率都在9.40%以上,而超過15%的有37隻。)如此而已!
不懂不是拒絕投資的理由,同樣也不是貿然出手的理由。張一一母親的惶恐多半源自於她對股票型基金的風險認識不清。如果她能找一隻不錯的債券型基金,增值之餘也樂得心態平和。反觀大多基民,總會在一些道聽途說的訊息指引下,漫無目標地將錢投入波瀾壯闊的金融市場,而結果往往只能“聽天由命”了。而之所以會“聽天由命”是因為,這樣盲目跟風的投資方式既沒有明確的理財目標,又沒有科學的投資策略,更沒有對長期以來的投資資訊的分析和研究,結果當然是一個未知數。所以,對於基金投資來說,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就是投資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是投資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
制定你的投資計畫
愛因斯坦在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後,立即為自己擬訂了一份人生計畫。在這份計畫中,他準備用四年的時間學習數學和物理,希望自己成為自然學科某一領域的教授。愛因斯坦之所以能有如此偉大的成就,與當初制定的這份計畫密不可分。同時,這樣說明了目標的重要性。那么,在投資者進行投資之前,是不是也應該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進行這項投資呢?
當然,每個人理財的目標都是不一樣的,按照目標實現期限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比如,你現在30歲,需要在50歲時通過理財積累250萬元的養老金,這就是一個長期目標。那么,你可以把本金投資在一隻穩健的股票型基金;再比如,你僅僅希望在兩個月後花掉一筆5萬元的旅遊費用,這就是一個短期目標。那么,選擇一隻貨幣市場基金可以在保存你的旅遊資金且不傷害本金的基礎上更具投資效率。
與母親的盲目不同,張一一的基金讓他前幾年的積蓄大幅增長。但兒子呱呱墜地讓張一一買房的決心更強烈。一家三口,無疑需要一個平靜安穩的港灣停靠,但讓他非常迷茫的是:房子看上去還是太貴,現在贖回基金無疑是“殺雞取卵”。基金在張一一的財富積累中立下汗馬功能,但在人生第一項財務目標面前,他是否應該揮淚贖回?若按1.2萬元/平方米的房屋售價估算,18萬的首付能可以換來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
張一一對美好生活的規劃中少不了一所房子。擺在他面前的選擇題是:(1)賣掉基金買房子,為此不惜損失投資基金以繼續增值的機會;(2)將買房的想法暫且擱置,因為按照他的經驗判斷,基金才是一頭現金牛,宰之可惜。
看上去這是一道市場預測題——如果股市下調,當然應該贖回基金置辦房產;但如果股市在短期內仍然會有亮眼表現,保留一段時間也無妨。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找到答案呢?對任何一項決策來說,基本的出發點都源於需求。因此,可以從需求的角度出發,來找到答案。
在這樣的選擇前提下,“尋找合適的時點”其實和“找不到答案”一樣是個無窮解。最後,張一一放棄了對市場的揣摩,在2008年初選擇了一處滿意的房子,並贖回了一部分基金繳納了房屋全價20%的首付款。畢竟,生活才是一輩子的事。而非常幸運的是,如果他的決定再遲疑半年,他的“金庫”很可能會在“次貸危機”肆虐過的全球股市中損失過半。
被譽為“亞洲股神”的東尼(TonyMeasor)在女兒21歲生日時,送給她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滙豐控股,證券代碼為00005的股票。東尼將女兒快樂成長的願望注入到這隻股票之中。投資者同樣將諸多願景加諸於基金,因此,基金並非一件冰冷的金融產品,買入賣出的時機選擇只是表面的粗淺道理,更多的是為我們的生活計算。它不一定能雪中送炭,但一定可以錦上添花。
是什麼在吞噬你的投資
投資者的三大“敵人”是——通貨膨脹、成本、稅收。實際上,如果將這三個因素都考慮進來,你會發現自己的投資組合也許不那么賺錢。比如,在美國購買一個投資債券的共同基金,收益率為5%。如果基金的年費是1%,收益率就會降到4%;如果適用的所得稅率為25%,收益率就降到了3%;如果通貨膨脹率恰好又是3%呢?
大多數情況下,當投資者賣出一種投資產品,而買進另一種投資產品時,未必會使回報率提高,但成本卻會隨著投資產品的改變而增加。因此,在投資者進行下一次交易前,一定要仔細權衡。
正是通貨膨脹讓我們下定決心開始投資。對多數人而言,我們一生的收入曲線是一條典型的拋物線——在三十多歲到退休之前攀越收入頂峰,然後慢慢下滑,但支出卻如影隨形,並不會因為收入減少而改變。於是一個巨大的財務缺口橫亘於退休之後的收支不平衡中——在收入的黃金時代積累並投資,未雨綢繆,這才是理財的普遍意義。人人都能確鑿地感知到通貨膨脹的威力。在物價上漲的年代,我們會發現錢越來越不值錢了。舉個例子,假定當年的通貨膨脹率為5%,而一年期存款的利率為4%,即使你很努力地將每個月的結餘存在銀行,都避免不了一隻無形的手在“偷竊”你的存款。在2008年的理財市場,最流行的口號莫過於:“跑不過劉翔也要跑過通貨膨脹。”
不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不可避免,經濟的絕對平衡是不存在的。而投資者所要做的,就是把這種影響降到最小。基金是最具親和力的投資品,由它承載資產賓士,或可堪比劉翔,即使跑不出百米9秒72的飛人成績,至少比停在原地坐等通脹來襲要強得多。
另外兩位敵人比通貨膨脹潛藏得更深——至少我們很難感知。成本和稅收都可能成為收益的終結者。看上去,你選到的這隻基金表現上佳,但因為二者的參與,可能在剎那間改變你的獲利單。我們很遺憾地告訴你,一隻好基金並不代表你能賺錢。
盯住基金費用有用嗎
當然有用!在投資時,我們需要證券公司幫助完成證券交易,請基金公司代為選股,讓理財顧問進行整體規劃。金融服務當然要收錢,但在市場總體回報給定的前提下,服務費越少,投資人拿到手的錢自然越多。在長期複利的作用下,成本上的細微差別會導致最終投資績效的巨大落差。舉例來說,以30年為期投資4000元在兩隻基金上,其管理費分別為1%和2%。假設最終兩隻基金的年化回報率均為9%(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是個比較接近現實的數字),在投資結束時,前者會返還你45.3萬元,比後者的37.8萬元高出近20%,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有人肯定會想,“股票基金一年的漲跌幅度動輒就是幾十個百分點,比起節約費用,找到一個優秀的基金或者在市場轉變中適時申贖基金不是更為重要嗎”?一隻基金未來的業績總是不確定的,判斷市場同樣很難踩準步點,而費用高低則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晨星的研究顯示,高費用基金的危害比你想像的更糟。一隻基金在未來會有三種表現,一是表現傑出,二是表現不理想,三是表現差到被清算或被合併。統計顯示,高費用基金髮生後兩種情況的可能性更高(見表1-1)。
存活率高的基金更適合長期投資,沒有人期望看到最初費盡心思選出的基金在幾年後面臨清盤的厄運;而高費用基金表現低迷的可能性更大。顯然基金費用不僅僅是一兩個百分點的問題,與未來業績同樣存在關聯(見表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